西格列汀心血管风险

合集下载

2023糖尿病心肌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2023糖尿病心肌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2023糖尿病心肌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糖尿病(DM)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严重流行病,心血管疾病占DM患者死亡的大多数。

糖尿病心肌病(DCM)被定义为一种由DM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不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

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甚至心力衰竭(HF)的风险很高。

糖尿病心肌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糖尿病HF需要整体干预,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的开发必将促进糖尿病相关HF的预防。

全球大量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有效的心脏保护治疗和针对DCM的精准药物。

1临床糖尿病心肌病从病理生理改变到病理改变,甚至从形态学改变到临床扩张型心肌病,需要很长时间。

上述大多数机制是公认模型(ZDF大鼠、ob/ob小鼠、db/db 小鼠或HFD小鼠)的表现,但这些模型是否准确反映了人类DCM的特征仍有争议。

令人困惑的因素,如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VD),可能会阻碍DCM的诊断或我们对DCM的识别。

此外,当超声心动图中的参数用于诊断DCM时,它们可能是异质性的[1]。

由于这些原因,DCM是否是一种临床实体以及单独的糖尿病是否最终可能导致临床心脏综合征仍不确定[2]。

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Framingham的研究中,糖尿病就被认为是HF的一个离散风险因素[3]。

随后的试验对冠心病(CAD)进行了调整,高血压,甚至并发心肌梗死来支持这一结论[4-5]。

近年来,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已经打破了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界限。

尽管这些发现并没有证实扩张型心肌病的存在,但它们仍然为糖尿病相关HF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关键信息。

最近,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更新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有两种独立进化的表型,它们是射血分数保留的限制性/HF表型(HFpEF)和射血分数减少的扩张性/HF(HFrEF)表型⑹。

这与传统观点相反,即扩张型/HFrEF表型是限制性/HFpEF表型的连续阶段。

尽管它们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但这两种表型都是心脏重塑的病因。

西格列汀 (1)

西格列汀 (1)

NS 0.0003
0.001 0.1
10 1000
0.48 [0/31, 0.75]
0.001
0.01 0.1 1 10 100 DPP-4抑制剂更好 DPP-4抑制剂更差
Adapted from Harshal R. Patil et al. Am J Cardiol 2012
一项旨在探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的汇总分析显示:
格列美脲 1–6 mg+二甲双胍
APaT=所有经治患者;CI=可信区间. a格列美脲的平均剂量(18周剂量调整期后)为2.1 mg/天。 1. Arechavaleta R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1;13:160–168.
APaT人群
30周期间的低血糖事件
25 22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 病历分享
病情摘要
• 甘某,男,52岁,个体户 •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年余。 • 现病史:患者病初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无视物模糊
、手足麻木、双下肢水肿等,测得随机血糖15.0mmol/L, 一直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 0.5g tid”降糖至今,随访空腹 血糖波动在9-10mmol/L左右,未常规监测餐后血糖。因血 糖控制欠佳来我院就诊。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血压180/90mmHg,现服 用“北京降压零(剂量不详)”控制血压,未正规监测血 压。
西格列汀单药亚洲临床研究 HbA1c,FPG,PPG相对安慰剂组显著降低
西格列汀100mg qd (n=352)
R*
治疗18周
安慰剂 (n=178)
中国、印度和韩国的T2DM患者 HbA1c 7.5% 且 11%
FPG
-1.7

DPP抑制剂西格列汀在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优势

DPP抑制剂西格列汀在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优势

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综合管理中的优势
DPP-4抑制剂降糖疗效与现有药物相似 DPP-4抑制剂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DPP-4抑制剂不引起体重增加 DPP-4抑制剂可能改善疾病进展 DPP-4抑制剂服用方便,依从性好
西格列汀单药亚洲临床研究 HbA1c,FPG,PPG相对安慰剂组降低
–0.2
n=443
n=436
15 –15.0%(–19.3, –10.9) (P<0.001)
10 7
–0.4
5
n=516
0
n=518
–0.6
–0.8
预先规定的非劣性临界 = 0.40%
–0.47
–0.54
(95%CI) 0.07% (–0.03, 0.16)
西格列汀 100 mg+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1–6 mg+二甲双胍
• 抑制a-糖苷酶 • 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Inzucchi SE, et al. Diabetes Care. 2012 Jun;35(6):1364-79.
优势
劣势
• 经验丰富 • 无低血糖 • 体重无影响 • ? CVD
• 胃肠道反应 • 乳酸性酸中毒 • 维生素B-12缺乏 • 禁忌症:CKD, 酸中毒,缺氧,脱水
• 经验丰富 • 微血管风险
• 低血糖 • 体重增加 •? 心肌缺血预适应 • 疗效持续时间短
• 餐后血糖 • 剂量调整灵活
• 低血糖 • 体重增加 •? 心肌缺血预适应 • 频繁剂量调整
• 无低血糖 • 持久有效 • TG, HDL-C • ? CVD (吡格列酮)
• 体重增加 • 水肿/ 心衰/骨折 • ? 心梗 (罗格列酮)
HbA1c 的LS均值(95% CI)较 基线的变化, %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分析其在老年患者中的作用和优势,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

磷酸西格列汀的安全性良好,少见不良反应。

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剂量控制和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综合研究结果,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该人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磷酸西格列汀、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安全性观察、治疗、注意事项、优势、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关于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总结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时的注意事项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老年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的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效果,包括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皮肤反应等。

3. 比较磷酸西格列汀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1. 引言1.1 背景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患者除了胰岛素抵抗外,还常伴有明显的肥胖症状。

二甲双胍是目前一线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单药治疗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加用其他药物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是两种新型的口服药物,能够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血糖生成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将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抵抗,并有助于体重的减轻。

本研究旨在比较加用西格列汀与加用吡格列酮两种治疗方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药物选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势,寻找出对于这类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随着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决策依据,推动疾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预计能够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难度较大。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有一部分患者对其单药治疗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提高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智能”降糖药

“智能”降糖药

“智能”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有的口服降糖药包括双胍类、磺脲类(SU)、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AGi)、噻唑烷二酮类(TZD)、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类(DPP-4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类(SGLT-2i)。

其中,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自2006年全球第一个DPP-4抑制剂上市以来,该类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飞速的发展。

降糖原理20世纪初,有研究发现,当摄入营养物质后,从肠道分泌的某种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这类激素被命名为“肠促胰素”。

20世纪80年代,肠促胰素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被发现,它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等生理作用。

肠促胰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下简称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以下简称GIP),由肠道全天释放,并且在进餐后水平升高。

当血糖浓度正常或升高时,GLP-1和GIP可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GLP-1不独立促泌,而是对葡萄糖的促泌起放大作用。

具体而言,GLP-1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GLP-1受体结合,依赖葡萄糖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促进细胞内钙库释放钙离子,从而促进胰岛素释放。

因此,葡萄糖浓度越高,三磷酸腺苷越多,GLP-1促进的胰岛素分泌越多,反之则少。

GLP-1促泌与葡萄糖浓度直接相关,是真正的葡萄糖依赖性。

此外,GLP-1还可以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

GLP-1和GIP的活性受到二肽基肽酶-4(以下简称DPP-4)酶的抑制,后者可以快速水解肠促胰素,产生非活性产物。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减少肠促胰素的降解,从而增加活性GLP-1和GIP的血浆浓度。

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素水平,DPP-4抑制剂能够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调节胰高糖素水平,从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吃上西格列汀,血糖会更好吗?

吃上西格列汀,血糖会更好吗?

吃上西格列汀,血糖会更好吗?...自第一个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2009年在中国上市,弹指间十年已过。

这类药物的特点是,通过减少GLP-1失活,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具有双激素调节作用,低血糖发生风险低,对体重的影响小。

还有研究发现,这类药物能促进胰岛形态结构的恢复,减少β细胞的凋亡。

...所以在上市后,DPP-4抑制剂就以自己鲜明的特性、使用的简便有效、丰富的循证证据引起临床医生的青睐和指南的推荐。

不过,医药圈一向都是喜新厌旧的。

稀奇的是,有些患者为了保护胰岛功能,会私下更换方案服用这类药物。

前几天在门诊就遇到这样一位给自己服用西格列汀的患者。

他的血糖更好了吗?我们先撂下不表。

用几个小问题来看看大家对DPP-4抑制剂的了解。

问题一:哪个DPP-4抑制剂作用最强?先看一个患者的血糖变化。

一位52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不足半年,在就诊时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1%,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

...他以前吃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胃肠道反应较重,临床医生在给他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就处方了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

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从11%下降到7%,并在随后连续一年的随访中,波动在6.4%~7.3%。

...方案简单,效果明显,简直令人惊奇。

是沙格列汀作用比较强?还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好?抑或是患者自己很努力?患者确实很努力,除了认真吃药外,每天都坚持快步走,两三天测一次血糖,还主动找营养师询问自己的饮食是否合适。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已经有很多证据证明,虽然还没有复查他的胰岛素水平,也无需否认强化治疗的贡献。

那么,沙格列汀的作用强度如何呢?在疗效方面,缺乏DPP-4抑制剂的头对头比较研究,从汇总的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看,几个DPP4抑制剂的作用相似。

几种药物大约能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5%~0.9%,基线糖化水平越高,降低血糖和糖化越多。

...问题二:上市时间最早的就是最好的吗?不能这样简单判断。

初诊2型糖尿病病例分享

初诊2型糖尿病病例分享
Phung OJ, JAMA. 2010 Apr 14;303(14):1410-8
所有药物
磺脲类
格列奈类
TZDs
AGIs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HbA1c变化(%)
HbA1c达标
体重变化(kg)
总体低血糖
西格列汀促进恢复胰岛形态结构
动物体内研究显示:西格列汀促进胰岛α、β细胞比例恢复,胰岛形态恢复正常,而格列吡嗪无此作用
DPP-4抑制剂的劣势 临床使用经验<5年 治疗费用
汇总分析: 西格列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磺脲类药物
西格列汀
磺脲类药物
累计暴露(患者年)
1269
1274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n)
0
11
发生率(每100患者年)
0
0.9
校正后的发生率比(RR)=0.00 (95% CI: 0.00, 0脉搏 72次/分 血压 100/60mmHg 身高 163cm 体重 65kg 腰围 95cm BMI 24.46kg/m2 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 8.21mmol/L 餐后2h血糖 15.5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6%
不用胰岛素,拒绝针剂 方案简单方便
0
30′
1h
2h
3h
GLU (mmol/l)
8.12
10.85
16.09
21.81
16.93
CP (ng/l)
1.76
2.09
3.81
6.79
5.50
患者糖代谢特点
馒头餐
糖化血红蛋白 7.6%
延缓病程进展 β细胞保护 减少整体心血管风险
初发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lliams-Herman D. BMC Endocr Disord. 2010;10:7
动物实验: 西格列汀减少斑块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稳定性
Apoe−/−小鼠高脂餐喂养,给予西格列汀或安慰剂治疗12周
西格列汀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及MMP-9水平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
Diabetologia DOI 10.1007/s00125-012-2582-5
0
0
1
2
3
4
56Βιβλιοθήκη 78YEARS OF FOLLOW-UP
Meinert et al. Diabetes. 1970;19 (Suppl 2):789-830)
不同促泌剂治疗的死亡率和心血管 风险
1997年至2006年接受胰岛素促泌剂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丹麦患者,评 估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结局
– 75,354名患者的倾向评分匹配,包括6,448名曾发生心梗的患者
• 给予外源性BNP输注,西格列汀组左室收缩力提高,心室-动脉联合、 收缩效率提高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2) 14, 14–21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西格列汀能提高左心室整体功能(射血分数EF)
在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上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西格列汀能提高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心室整体功能(射血分数EF)
入选标准:比较DPP-4抑制剂单药与其他非DPP-4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的随机临床研究,随访时 间大于24周,报道DPP-4抑制剂的心血管事件。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10 (6):826-833; 9/15/2012
西格列汀总体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低
• 对19项西格列汀的RCT研究数据进行安全性汇总分析,其中接受西格列汀100 mg/d患者5429例,接受安慰剂或活性对照药物患者4817例。结果发现,西格列 汀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急性心梗、冠心病和心肌缺血风险低于对照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2) 14, 14–21
动物实验:西格列汀改善心肾功能
• 治疗3周后,对照组GFR降低,西格列汀组不变
*P<0.05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0.01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0.001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lacebo, n=6 and sitagliptin,N=6.
2
1 1.22 (1.30, 1.46) 0.03 0.71 (0.52, 1.99) 0.04 1.10 (0.85, 1.41) 0.5 1.54 (1.12, 2.10) 0.008 1.44 (1.01, 2.05) 0.04 1.10 (0.67, 1.82) 0.69
对于未发生MI的患者,接受不同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危险比相似 对于曾发生MI的患者,接受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和甲苯磺丁脲的风险比有统计 学意义的增加
P=0.92
P=0.02
P=0.002
P=0.001
P=0.19
入选标准:比较DPP-4抑制剂单药与其他非DPP-4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的随机临床研究,随访时 间大于24周,报道DPP-4抑制剂的心血管事件。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10 (6):826-833; 9/15/2012
60% 40% 20%
沙格列汀 vs 其他口服降糖药 /安慰剂 阿格列汀 vs 其他口服降糖药 /安慰剂 维格列汀 vs 其他口服降糖药 /安慰剂 西格列汀 vs 其他口服降糖药 /安慰剂
73%
0% -20%
-40% -60% -80%
P=0.39
P=0.61
-36% -50%
P=0.31
-63%
P=0.001
17. Engel SS,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13;12:3.
心血管安全性汇总分析:西格列汀组与 非暴露组MACEa,b及心血管相关死亡b无差异
西格列汀组 (n=7,726) 累积暴露,患者-年 MACE,n 6,157 40 非暴露组 (n=6,885) 5,114 38
P值
风险比
DPP-4抑制剂
21 (1343) 7 (665) 3 (2228) 14 (772)
M-H,随机,95% CI
NS NS NS 0.001
0.001 0.1 10 1000
14 (903) 0 (147) 6 (1584) 26 (912)
研究时长
<52周 >52周 25 (2511) 20 (2487) 45 (4998) 13 (1697) 33 (1849) 46 (3546) 0.78 [0.38, 1.60] 0.37 [0.21, 0.63] 0.48 [0/31, 0.75] NS 0.0003 0.001
总计 (18项研究)
0.01
0.1
1
10
100
DPP-4抑制剂更好
DPP-4抑制剂更差
Adapted from Harshal R. Patil et al. Am J Cardiol 2012
汇总分析: 西格列汀的潜在心血管获益更大
2012 DPP-4抑制剂心血管风险荟萃分析
心血管风险降低
80%
发生率(每100患者年) 不良事件(AE) 西格列汀 100 mg/d 对照 组间差异(95% CI)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0.1 0.2 0.2 0.2 0.0
0.2 0.1 0.4 0.2 0.2
-0.1 (-0.3, 0.0) 0.1 (-0.1, 0.3) -0.2 (-0.5, 0.0) 0.0 (-0.2, 0.2) -0.2 (-0.4, -0.1)
MI=心梗 Schramm TK, et al. Eur Heart J. 2011;32(15):1900-1908.
一项旨在探讨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的汇总分析显示:
25项研究
汇总分析: 西格列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磺脲类药物
一项心血管安全性的事后评估分析,旨在比较使用西格列汀或其他降糖药时,2型糖尿病患 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数据来源于25项随机、双盲研究(研究时长为12周至104 周),共纳入14611名患者,基线时接受西格列汀100mg/日或一种非西格列汀对照药物治疗。 3项比较西格列汀与磺脲类(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的临床试验汇总结果显示: 西格列汀 累计暴露(患者年) 1269 磺脲类药物 1274
R
A1C 6.5%–8.0%,并接受降糖药 物稳定剂量治疗(二甲双胍、磺 脲或吡格列酮),包括胰岛素
安慰剂
双盲治疗阶段
预计研究结束时间:2014年12月
R=随机分组;
NCT00790205; /tecos/index.php Bethel MA, Green J, Califf RM, Holman RR, Diabetes (2009); 58: Suppl 1: Page A639
每100患者-年的发生率
RR (95% CI)
0.65
0.83 (0.53, 1.30)
0.74
总计78名患者发生至少一次MACE相关事件
西格列汀组 (n=7,726) 累积暴露,患者-年 CV死亡,n 每100患者-年的发生率 RR (95% CI) 总计22名患者发生一次心血管相关死亡
aMACE包括缺血性事件和心血管死亡 b排除没有事件的4项研究后,对14,611名患者中13,462名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汇总分析: DPP-4抑制剂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2012 DPP-4抑制剂心血管风险荟萃分析
DPP4 抑制剂 DPP4 抑制剂 (非西格列汀) vs 其他口服降糖药 vs 其他口服降糖药 /安慰剂 /安慰剂
DPP4 抑制剂 vs 安慰剂
DPP4 抑制剂 vs 二甲双胍
DPP4 抑制剂 vs SU/TZD
动物实验: 西格列汀减少斑块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稳定性
• 西格列汀增加斑块胶原蛋白含量超过2倍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弓

体外试验:GLP-1减少趋化因子介导的单核细胞迁移,抑制MMP-9释放
Diabetologia DOI 10.1007/s00125-012-2582-5
动物实验:西格列汀改善心肾功能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n)
发生率(每100患者年)
0
0 西格列汀
11
0.9 磺脲类药物 1277 5 0.4
校正后的发生率比(RR)=0.00 (95% CI: 0.00, 0.31)
累计暴露(患者年) 心血管死亡(n) 发生率(每100患者年) 1269 0 0
校正后的发生率比(RR)= 0.00 (95% CI: 0.00, 0.81)
• 频率诱导的心衰猪模型,在第1周末开始给予西格列汀治疗(3周), 给予外源性BNP输注,评估心肾功能
• 西格列汀组心率降低,搏出量增加
**P< 0.01,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lacebo, n=6; sitagliptin, n=6
无MI
MI、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格列齐特 格列苯脲 格列吡嗪 甲苯磺丁脲 瑞格列奈 0 1 风险比 (95% CI)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格列齐特 格列苯脲 格列吡嗪 甲苯磺丁脲 瑞格列奈 0 1 风险比 (95% CI) 2
曾发生MI
MI、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
1 1.29 (1.20, 1.39) 1.18 (1.02, 1.36) 1.16 (1.04, 1.29) 1.24 (1.09, 1.40) 1.17 (1.03, 1.33) 0.87 (0.49, 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