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临床使用
磷酸西格列汀片药品说明书

磷酸西格列汀片药品说明书磷酸西格列汀片药品说明书捷诺维磷酸西格列汀片磷酸西格列汀化学名称:7-[(3R)-3-氨基-1-氧-4-(2,4,5-三氟苯基)丁基]-5,6,7,8-四氢-3-(三氟甲基)-1,2,4-san唑酮[4,3-a]吡嗪磷酸盐(1:1)一水合物。
化学分子式C16H15F6N5O·H3PO4·H2O。
1、25mg ;2、50mg ;3、100mg。
1、25mg: 粉红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2、50mg: 微褐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3、100mg: 浅褐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磷酸西格列汀片是一款强效、高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能够提高一种被称为“肠促胰岛激素”的生理机制。
当血糖升高时,肠促胰岛激素通过刺激胰腺增加对胰岛素的释放,同时肝脏停止产生葡萄糖的信号这两种途径促进机体调节高血糖水平。
对西格列汀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已经在健康受试者和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地进行。
健康受试者口服给药100mg 剂量后,西格列汀吸收迅速,服药1 至4 小时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Tmax 中值)。
西格列汀的血药AUC 与剂量成比例增加。
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00mg后,西格列汀的平均血药AUC 为8.52μM·hr,Cmax 为950 nM,表观终末半衰期(t1/2)为12.4小时。
服用西格列汀100mg 达到稳态时的血浆AUC 与初次给药相比增加约14%。
个体自身和个体间西格列汀AUC 的变异系数较小(5.8%和15.1%)。
西格列汀在健康受试者和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指标大体相似。
1、单药治疗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与二甲双胍联用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本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 mg,每日一次。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应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应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现阶段糖尿病为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广泛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人群中约为90%以上成年人患者为2型糖尿病,疾病主要是因机体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或者是因为机体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能力降低所致,血糖异常会导致蛋白质、电解质或是葡萄糖代谢失衡,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和干扰。
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药,但是单独使用控糖效果不理想。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对胰岛受损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或是过量输出肝糖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
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Ⅱ)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临床治疗有效率。
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于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入组者收集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n=45)男女患者比例为22:23,年龄在37-65岁,平均年龄为(47.33±2.35)岁。
观察组(n=45)男女患者比例为4:5,年龄在38-67岁,平均年龄为(47.41±2.43)岁。
入组对象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家属知晓研究详情签署同意文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伴有内分泌疾病患者。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分析其在老年患者中的作用和优势,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表现。
研究结果显示,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
磷酸西格列汀的安全性良好,少见不良反应。
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剂量控制和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综合研究结果,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该人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磷酸西格列汀、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安全性观察、治疗、注意事项、优势、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关于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总结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时的注意事项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老年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的参考依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效果,包括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包括胃肠道不适、皮肤反应等。
3. 比较磷酸西格列汀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1. 引言1.1 背景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患者除了胰岛素抵抗外,还常伴有明显的肥胖症状。
二甲双胍是目前一线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单药治疗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加用其他药物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是两种新型的口服药物,能够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血糖生成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将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抵抗,并有助于体重的减轻。
本研究旨在比较加用西格列汀与加用吡格列酮两种治疗方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药物选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势,寻找出对于这类患者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随着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减轻医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决策依据,推动疾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预计能够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难度较大。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有一部分患者对其单药治疗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西格列汀和吡格列酮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提高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口服药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36例

【 摘要 l 目的 性 和安 全性 。方法
观察 I : 1 服药 物联合 治疗 2型糖尿病( T 2 DM) 血糖 控制 不佳 的患者 ,加用西格 列 汀后血糖 控制 的有效 3 6例 药物联 合治疗( 阿卡波糖 、二 甲双胍 ) 血糖控 制不佳 的 T 2 DM 患者 ,在原有饮 食 、运动 、口服药 糖化血 红蛋 白、空腹血糖 、餐后 2 h血糖 、空
[ 1 】 孙素红 , 罗婷婷 , 胡康 . 保 留肋 间臂神 经在乳癌改 良根治术 中的
应用… J. 重庆 医学 , 2 0 1 0 , 3 9 ( 1 5 ) : 2 0 6 6 — 2 0 6 7 .
有 关 。因 此 ,术 中规 范 操 作 对 减 少 I C B N 的 损 伤 也 非 常 重
部 分 患 者 经历 过 低 血 糖 的 困 扰 。如 何 有 效 控 制 血 糖 并 减 少 低 血 糖 的 发 生 成 为 影 响 安 全 性 的 重 要 问题 。传 统 治 疗 方 案 的 不 良反 应 包 括 体 重增 加 、低 血 糖 风 险 、胃肠 不 良反 应 等 , 临 床 应 用 中具 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本 研 究 观察 二 甲双胍 、阿 卡
【 2 ] 刘忠 臣 , 刘 晓东 , 董 新舒 , 等. 保 留相关功能神 经的改 良乳腺癌
根治 术[ J 】 . 中华普通外科杂 志 , 2 0 0 4, 1 9 ( 1 ) : 2 7 .
要 。目前 ,临床主要 有 3种途 径暴露 I C BN:中间途 径( 经 腋静 脉下方途 径) 、顺行 途径( 胸小 肌外 侧缘起始部 途径) 和
[ 6 ] 吴诚义 . 1 3 1 例乳腺癌腋窝淋 巴结清扫术 中 要价值。观察组 虽然手术时间有所延 长, 但并 不会增加 手术 的复 杂程度 ,一般 保 留 I C BN 的操作在
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22年6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计入50例,分别予以瑞格列奈治疗、西格列汀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值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值均降低,但明显观察组指标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西格列汀更利于调节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值,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西格列汀;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糖尿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糖是该病症的重要标志,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低等典型表现,有1型、2型之分,其中2型糖尿病占比较高,且多出现在老年群体中,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能诱发其他更为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此外,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无法彻底根治,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药物防治,而药物的合理选择对患者机体状态改善至关重要,瑞格列奈、西格列汀等均为常见糖尿病治疗药物,前者为非磺酰脲类短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后者为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对于两种药物的使用效果临床存在颇多争议[2]。
鉴于此,本文展开对比试验,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22年6月~2023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计入50例。
两组基线信息对比无差异性,P>0.05。
见表1。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组内对象年龄值均在60岁及以上;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均知情,为自愿参与,签订知情意愿书。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病症者;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同期参与其他试验研究者。
吃上西格列汀,血糖会更好吗?

吃上西格列汀,血糖会更好吗?...自第一个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2009年在中国上市,弹指间十年已过。
这类药物的特点是,通过减少GLP-1失活,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具有双激素调节作用,低血糖发生风险低,对体重的影响小。
还有研究发现,这类药物能促进胰岛形态结构的恢复,减少β细胞的凋亡。
...所以在上市后,DPP-4抑制剂就以自己鲜明的特性、使用的简便有效、丰富的循证证据引起临床医生的青睐和指南的推荐。
不过,医药圈一向都是喜新厌旧的。
稀奇的是,有些患者为了保护胰岛功能,会私下更换方案服用这类药物。
前几天在门诊就遇到这样一位给自己服用西格列汀的患者。
他的血糖更好了吗?我们先撂下不表。
用几个小问题来看看大家对DPP-4抑制剂的了解。
问题一:哪个DPP-4抑制剂作用最强?先看一个患者的血糖变化。
一位52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不足半年,在就诊时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1%,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
...他以前吃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胃肠道反应较重,临床医生在给他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就处方了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
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从11%下降到7%,并在随后连续一年的随访中,波动在6.4%~7.3%。
...方案简单,效果明显,简直令人惊奇。
是沙格列汀作用比较强?还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好?抑或是患者自己很努力?患者确实很努力,除了认真吃药外,每天都坚持快步走,两三天测一次血糖,还主动找营养师询问自己的饮食是否合适。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作用已经有很多证据证明,虽然还没有复查他的胰岛素水平,也无需否认强化治疗的贡献。
那么,沙格列汀的作用强度如何呢?在疗效方面,缺乏DPP-4抑制剂的头对头比较研究,从汇总的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看,几个DPP4抑制剂的作用相似。
几种药物大约能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5%~0.9%,基线糖化水平越高,降低血糖和糖化越多。
...问题二:上市时间最早的就是最好的吗?不能这样简单判断。
磷酸西格列汀分子式

磷酸西格列汀分子式1. 简介磷酸西格列汀(Sitagliptin phosphate)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物类别。
它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减少胰高血糖素(GLP-1)的降解,从而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磷酸西格列汀的分子式为C16H15F6N5O·H3PO4,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2. 化学性质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溶于水。
其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解性:磷酸西格列汀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会增加。
•稳定性:磷酸西格列汀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高温、光照和潮湿的条件下易分解。
•酸碱性:磷酸西格列汀是一种弱酸性物质,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
•氧化性:磷酸西格列汀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被氧化剂氧化。
3. 合成方法磷酸西格列汀的合成方法一般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1.首先,将2,4,5-三氟苯甲酸与(2R)-(4-氨基-5-氰基-2-甲基-1-苯乙酰基)-1-苯乙酮反应,生成中间体1。
2.然后,中间体1与N-苯基-N-(1S)-2-氰基-1-苯乙酰胺反应,生成中间体2。
3.接着,中间体2经过合适的处理,生成磷酸西格列汀。
这种合成方法经过多步反应,需要一系列的试剂和条件,但是可以高效地得到纯度较高的磷酸西格列汀。
4. 药理作用磷酸西格列汀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来发挥药理作用。
DPP-4酶是一种消化酶,它可以降解肽类激素胰高血糖素(GLP-1)和胰岛素释放肽(GIP)。
这两种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减缓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延长餐后血糖的降低。
磷酸西格列汀能够选择性地抑制DPP-4酶的活性,从而减少GLP-1和GIP的降解,增加它们的半衰期,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
这样一来,GLP-1和GIP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调节血糖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4
–1.6
FAS=全分析集; LSM=最小二乘均数.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FPG较基线的改变 (FAS人群)
FPG 减去安慰剂后的LSM差异: –1.7 mmol/L, P<0.001
均数± SE,FPG的改变,mmol/L
FPG=空腹血糖; AHA=降糖药; BMI=体重指数; qd=每日一次.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HbA1c较基线的改变 (FAS 人群)
西格列汀 100 mg qd (n=339)
9.2
HbA1c的改变,均数±SE, % 9.0 8.8 8.6 8.4 8.2 8.0 7.8
西格列汀治疗中国、印度和韩国 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Mohan V, Yang W, Son H-Y, Xu L, Noble L, Langdon RB, Amatruda JM, Stein PP, Kaufman KD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09;83:106–116.
60
120
FAS=全分析集; LSM=最小二乘均数; PPG=空腹血糖; qd=每日一次; SE=标准误.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组间差异–1.0mmol/L 18; P<0.001
安慰剂标准误.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6
12
18
时间(周)
与安慰剂相比,LSM HbA1c较基 线改变,按基线HbA1c分层, (FAS人群)
研究目的
在中国、印度和韩国,对饮食和运动血糖控 制不充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西格列汀18 周 评估18周的西格列汀100 mg/天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研究设计
• 中国、印度 和韩国的 T2DM患者
2小时PPG较基线的改变 (FAS人群)
2小时PPG 减去安慰剂后的LSM差异: –3.1 mmol/L, P<0.001
基线
血糖,均数±SE, mmol/L
18.0 16.0 西格列汀 100 mg qd (n=297)
18 周
安慰剂 (n=131)
14.0
12.0 10.0
8.0
0
30
60
120 30 0 饮食试验开始后的分钟数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患者分布
筛选: N=1384
排除: n=854
随机化: n=530
西格列汀 100 mg qd n=352 (APaT 人群) 入选 FAS分析 n=339 完成者 n=306
APaT=所有治疗患者; FAS=全分析集.
安慰剂 n=178 (APaT 人群) 入选 FAS分析 n=169 完成者 n=133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基线特征
西格列汀 100 mg qd n=352 平均年龄, 岁 女性, n (%) 民族/种族, n (%) 中国 印度 韩国 平均HbA1c, % 平均体重, kg 平均BMI, kg/m2 平均FPG, mmol/L 糖尿病平均持续时间, 年 未曾接受AHAs治疗者, n(%) 163 (46) 127 (36) 62 (18) 8.7 66.8 25.1 10.5 2.1 132 (38) 82 (46) 63 (35) 33 (19) 8.8 66.6 24.9 10.6 1.9 58 (33) 50.9 152 (43) 安慰剂 n=178 50.9 72 (40)
11.5
西格列汀 100 mg qd (n=339)
安慰剂 (n=169)
11.0
10.5
10.0
9.5
9.0 8.5
0 6 12 18
时间(周)
FAS=全分析集; FPG=空腹血糖; qd=每日一次; SE=标准误. Mohan V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83:106–116.
西格列汀的临床应用
西格列汀临床研究
单药治疗 – 18周在中国、印度和韩国人群中安慰剂对照研究 头对头比较 – 24周与二甲双胍头对头研究 – 12周与伏格列波糖头对头研究 与其它降糖药物联用 – 与二甲双胍联用 • 52周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活性对照研究(与格列吡嗪相比) • 30周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活性对照研究(与格列美脲相比) – 24周与胰岛素联合治疗研究 起始联合治疗 − 24周、54周、104周数据–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起始联合治疗 老年人研究 − 24周安慰剂对照研究
饮食/运动 导入期
导入 第 –5周 第 –2周
单盲 安慰剂 导入期
第1天
双盲治疗期
筛选
第6周
第12周
第18周
停止,如果FPG 持续 >15.0 mmol/L >13.3 mmol/L >11.1 mmol/L
AHA=降糖药; FPG=空腹血糖; qd=每日一次; R=随机; T2DM=2型糖尿病. *西格列汀与安慰剂按2:1随机分组.
总队列 基线HbA1c= 8.7% (n=339) 0 –0.2 减去安慰剂后 HbA1c LSM 改变, % –0.4 –0.6 –0.8 –1.0 –1.0 (–1.2 to –0.8) –1.4 (–2.0 to –0.7) 西格列汀 100 mg qd 亚组 基线HbA1c ≥ 10% (n=72)
• 18 岁 • 未使用AHA HbA1c 7.5% 且 11% • 使用AHA HbA1c 7% 且 10% 7.5 % HbA1c 11% 7.2 mmol/L FPG 15.5 mmol/L
单盲 安慰剂
西格列汀 100 mg qd (n=352)
R*
安慰剂 (n=178)
筛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