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修辞·权力——手机短信的功能符号形态演进探析

合集下载

手机短信中的语用与修辞

手机短信中的语用与修辞

语言表达与艺术论文09级工商管理姜周120012009097109 姜周工商管理 09级手机短信中的合作原则【内容摘要】21世纪是信息社会,在这个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手机这种电子产品,已经成了随时随地都不能离身的电子产品。

据统计,现在中国的手机用户接近7亿人,是全世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虽然手机的品种千变万化,功能也参差不齐,但是,最基本的短信功能每部手机都有。

同时由于文化的原因,中国的人均手机短信使用量大约是加拿大的人均手机短信使用量的三倍。

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以手机为依托平台的手机短信用语有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语用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手机短信在不同场合下的特点,为手机短信语言的正确使用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用原则,语用,修辞大学生是手机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同时大学生的短信使用量也排在其他人群的前面。

据统计,大学生每月话费的30%用于短信的使用,虽然移动推出了只耗用流量的飞信业务,但是由于操作相对复杂,并且与联通,电信等厂商的不兼容性等原因,使得手机的短信的使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前景。

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经常使用短信的占77.10%,有时使用的占15.16%,偶尔使用的占6.45%,不使用的人数仅占1.29%。

大学生每月收短信和发短信最多的区间为200——400条,发短信的人数占的百分比为39.68%,收短信的人数占的百分比为40.00%。

排第二的数量区间为每个月收短信和发短信为400——600条的范围,其中发短信的数量在400——600条之间的人数占到31.94%,收短信的数量在400——600条之间的人数占到30.32%。

可见大学生对于短信相当依赖。

手机短信是一种交流方式,语用学的原则自然存在于手机短信的交流之中,编写一条好的短信,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实际上就是对语用原则的良好运用,与不同的人交流应当注意言语的选择。

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现代汉语修辞之短信中的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之短信中的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之短信中的修辞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修辞中手机短信的语言修辞方式的详细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帮助我们了解、掌握现代汉语修辞中的重要词格和修辞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学是一门研究提高语言表达和接受效果的科学,它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在对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的语言修辞研究中,进一步扩展其范围,研究修辞与题旨情境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语体风格的适应关系问题、修辞与社会心理与个性心理的关系问题、根据不同交际目标建构不同修辞文本的规律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短信现代汉语修辞语言表达辞格正文:修辞,在我们的现代汉语里处处可见,其特殊优雅之处在于使语言生动,话语流畅,表达清晰,有时可有意内言外、一语双关、幽默含蓄之意。

在定义上,我们通常把“修辞”理解成为,表达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我们平日里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所接触和使用的修辞大概有三十八种之多。

一、手机短信中的修辞表达当下,人们沟通,信息传达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手机短信已然成为一种信息交流、情感传递的重要的媒介,节日庆贺、幽默娱乐、思念关心、爱情表白等,可以说,只要我们需要,那么手机短信就无所不在。

手机短信的用语不同于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它有些类似于网络语言,时尚而不苛刻,它的使用很随意,对语法的规定也很宽松,有时候可以前后颠倒,有时候可以各种语言夹杂,它所追求的是一种信息时代的简洁和轻松。

上课时,一条短信就代替了电话的反复打扰;节日时,一条短信就送去了真挚的祝福;想念时,一条短信就表达了浓浓的情意;短信就是一种沟通,一种表达。

修辞与语言表达一样,所讲求的是说话的一种情境。

修辞的手法,可以分为两大分野。

在消极修辞方面的修辞多是抽象的、概念的,没有闲杂事物来乱意,没有奇言怪语来分心,在内容方面偏重意思明确,表达通顺,在形式方面则平匀、稳密;积极修辞方面的修辞多是具体的、体验的,在内容方面大都是基于经验的融合,对于题旨、情境、遗产等的综合应用,在形式方面则注重语感的利用。

握在手中的精彩——试探手机短信修辞手法的运用

握在手中的精彩——试探手机短信修辞手法的运用

握在手中的精彩——试探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现象王悦在现阶段,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语言表现形式。

例如:网上的聊天语言,手机短信语言,广告语,当今年轻人的流行口头禅等。

其中,手机短信是现阶段最为流行的一种交流方式,它从真诚的祝福到对社会现象的调侃,短信文学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上一道独特的现代文化景观。

一条好的短信,是一种文学享受瞬间的愉悦,让你心领神会,心旷神怡,忍俊不禁。

成功的短信不但幽默风趣,言简义丰,余思不穷,而且特别注重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一、比喻明事理用比喻来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1、朋友就像片片拼图,结合后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不见了一片,就永远不会完整,你,就是我不想遗失的那重要的一片!2、送你十二生肖:祝你聪明如鼠,强壮如牛,胆大如虎,可爱如兔,自信如龙,魅力如蛇,浪漫如马,温顺如羊,顽皮如猴,美丽如鸡,忠诚如狗,长的像猪。

这些短信很突出的一点就是运用比喻来表达祝福、感激之情,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给读者更多的想像余地,增强审美效果,文采飞扬。

二、排比显气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语气一致,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成句子,以表达相关的内容。

排比用于叙事,可使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能收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

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匀称,音韵铿锵,节奏感强,产生一种如虹的气势。

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如:1、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2、一朵花摘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很久,清楚了才说出口:有你真好!这些短信通过排比句式的成功运用,生动表达了对朋友、家人的思念与祝福,大大增加了文字本身的容量,使得这份感情也沉甸甸的,而且由于句式整齐匀称,读起来一气呵成,增添了气势,表达的感情也更能打动人心。

浅析手机短信的修辞手法和语用原则

浅析手机短信的修辞手法和语用原则

浅析手机短信的修辞手法和语用原则唐定芬(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手机短信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运用修辞学和语用学观点,对手机短信息的修辞手法和语用原则进行浅要地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手机短信;修辞手法;语用原则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6)0320081202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唐定芬(———),女,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手机短信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

自从2000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无须登记开通的手机短信业务以来,手机短信就以其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

有人称其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

人们将各种祝福语、甜言蜜语、调侃挑逗语等等发往对方手机,转化成幽默的“空中语言”,通过它来释放自己的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

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也使我们感觉到了交流的无穷魅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语言习惯。

它以其经济简洁、随意自由、隐秘快捷的特点,倍受拇指一族的青睐。

从其形态而言,手机短信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的“手机短信”主要是指手机短信文本,包括短信写手们编写的短信、手机用户编辑的简短留言,信息服务网点提供的股票、天气预报、新闻等信息以及一些商家或所谓的商家为自己的商品或某项服务作宣传的广告等等各类信息。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语言观字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最常见的有比喻、比拟、排比。

我们这里浅要地分析修辞手法中不常见的几种。

一、修辞手法11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格式,区别于反复的是,相同的部分是对称出现的。

比如: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手机空没钱冲,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

“爱空空”、“人空空”、“业空空”。

手机短信修辞分析123

手机短信修辞分析123

手机短信修辞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沈昌明 2450411内容提要: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业务的开通,手机短信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拇指文化。

纵观众多的手机短信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繁荣都离不开修辞格的运用。

正是修辞这一高雅的艺术的巧妙运用才使得通俗的手机短信魅力四射,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本文试图从修辞学角度,以分析修辞格为手段来说明修辞格在短信文本中的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手机短信,修辞格,修辞效果SMS RHETORICAnhui normal university Shenchangming 245041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cell phones, text messaging business opened, and mobile phone messages quickly formed a new culture -- thumb culture. Taking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numerous SMS text,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their prosperity is inseparable from Rhetoric use. Rhetoric is the elegant art makes ingenious use of the popular SMS gateway charm, sending up dazzling brilli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hetoric from the perspective to analyze Rhetoric as a means to illustrate Rhetoric in the SMS version of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KEY WORDS:SMS, Rhetoric, rhetoric effect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

手机短信中仿拟修辞论文

手机短信中仿拟修辞论文

手机短信中的仿拟修辞【摘要】手机短信是人们交流的新途径,为了提高交流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手机短信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格,仿拟就是常用的一种。

本文以网上流行的部分短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仿拟修辞格的具体运用,揭示了仿拟之所以广泛应用于手机短信的原因在于它具有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手机短信修辞仿拟【中图分类号】 g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50-011 仿拟仿拟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 是一种打破常规存在方式,以达到“旧风格含新意境”妙趣横生的修辞手段。

它故意模仿现成的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影响深远的常用词、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名句乃至文章体裁等语言形式,立足于“仿”,即对人们喜闻乐见的语料中的部分词语适当地加以“改头换面”,既仿照又变化地融入自己的语言,构成一种新奇的表达形式,其效果是文字表达生动、新颖,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人们阅读时若“能够将此词或此句和我们认为原本可以取而代之的彼词或彼句加以比较时,修辞现象就出现了”。

①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定式的名叫仿拟格。

仿拟格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子;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

”②随着时代的发展,仿似的格式也不再满足于陈望道先生定义的“拟句”和“拟调”,仿拟家族拥有了“仿词”“仿句”“仿篇”“仿调”“仿体”这些成员。

2 手机短信中仿拟修辞格的使用手机短信中仿拟的运用多是为了达到或幽默或讽刺的效果,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使语言生动活泼,使行文新颖别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仿拟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如,按照词、句、篇、体可分为仿词语、仿句式、仿语篇、仿语体。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划分方式。

以下将按这种方式对手机短信中的仿拟进行详细的阐释和欣赏。

2.1 仿词语即通过替换民族语言中已经存在的词汇中的个别语素构成新词语的仿拟现象。

短信的修辞性叙事分析

短信的修辞性叙事分析

它把语言作为精确的转义系统。J希利斯 ・ . 米勒在 《 文学研究的批评术语》 的叙事条中宣称 , 叙事的基 本 因素 有三 : 情节 、 拟人 和转义 。他 对叙事 的转义予 以强调 , 明叙 事必 然是 对 自身的转 义 , 证 即叙事 不是 停 留在 故事本 身 , 是发 展 了转义 的某 种 结 构 或重 而 复, 而这种结构必然引起根本不协调的意义, 或再不 可能统一 的叙事分裂 。如在这样一条短信 中我们可 以很清楚地看到叙事转义 。“ 有一小贩 , 街边卖蒜 , 忽见 税 管 , 知难 缠 , 紧 动 手 , 心 赶 收拾 烂 摊 , 管 大 税
力的工 具 , 际 上 认 为 叙 事 的 目的 是 传 达 知 识 、 实 情 感、 价值和信仰 就是把叙事看作修辞。④因此本 文 ”
所谈的修辞性叙事 , 并不 同于古典修辞学 中的装饰 性的话语策略, 而是有极强 的社会指 向功能的修辞 性叙事。在这些叙事 的修辞中最常见的手法就是隐 喻 和戏 拟 。
隐喻式修辞是短信叙事中最常用的方法。在修 辞学 中 , 隐喻通 过 相 似的 原则 偏 离 语 词 的 字 面意 义 来拓展命名的范围。相似的作用就是为从原本能在
18 2
维普资讯
文 艺杂谈
该处使用的语词的字面意义中借来的某一语词的象 征意义的替换奠定基 础。亚里士多德的《 修辞学》 对隐喻的作用做 了经典的说 明。他说 , 巧妙 的话 最 来 自隐喻 , 也来 自预先 布 置 下 的 骗 局 。当结 论 出乎 意料 的时候 , 能 显 出 听者 有 所 领 悟 。隐 喻 往往 先 更 欺骗 我们 , 但叙 事 者 却另 有 所 指 。正 是这 种 出其 不 意, 隐喻实 现 了它 的叙 事 策 略 。 隐喻 是话 语 的一 种 策略, 语言通过它取消自身的 日常描述功能 , 从而承 担起它 的再 描述 的特殊 功 能 。 利用隐喻, 修辞性短信很多没有 明显的实质所 指, 有时只是一种细致的感情体验。如“ 不许动, 抢 劫 !全部 都举 起 手 来 , 的站 左 边 , 的站 右边 , 男 女 变 态的站中间 , !说 的就是你 , 哎 还假装看手 机。 审 ” 美趣味的中性化是年轻一代 的趋势, 变态” “ 一词也 失去 了以往语 言 的贬义 意味 。这种 短信并 不是 为 了 沟通 , 也不是 要来 评价这 种 中性化 的审美 价值 , 它传 播的只是皮相, 娱乐才是其本质 。而发这样的短信 本身就 是一种 乐趣 , 一种快乐 。又如 “ 你知道 吗? 我昨晚梦到你 了, 我们漫步在小河边 , 相互依偎着, 你 抬头 凝视 着 我 的眼 睛 , 情 地 说 了三 个 字 : 汪 深 汪 汪。短信文本采取 了拟人的手法 , ” 先虚拟故事 的主 人, 叙事过程中故意延宕了信息 , 直到读者读完才发 现被拟人 的对象被置换为 自己, 进入 了短信发送者 的幽默 圈套 。 “ 气 转 冷 , 注 意 保 暖 ; 话 说 , 天 请 俗 人 冻腿 , 猪冻嘴 ; 已穿上长裤 , 我 你也赶快买个 口罩戴 上吧!这样的短信没有任何实际功利作用, ” 仅仅是 蛊惑搞笑的体验。但此外还有大量 的短信, 借用通 俗机巧的隐喻修辞 , 来潜移默化地传达创作者和短 信发送者的价值信仰 和社会判断, 以此让接受者在 轻轻一笑之间部分或全部认同了其所传达的意图。

浅析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格

浅析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格

浅析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格康灿辉(湖南工业大学师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 手机短信是现代人交流信息的新途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短信编写者为了达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交际效果,在短信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修辞格。

我们首先回顾了近几年来不同角度的手机短信研究,然后总结了二十五种手机短信中常用的修辞格,并简要分析各种修辞格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言;修辞格On Rhetorical Styles in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 LanguageKANG Can-hui(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Abstract: The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 is a new way of exchanging information among people,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ife. The writer of the short messages often employs rhetorical styles to achieve a novel and humorous communicative effect.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brief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in short messages, then it introduces twenty- five rhetorical styles frequently used in the short messages as well as their pragmatic effects..Key words: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Language;Rhetorical styles引言自1998年我国开通手机短信至今,它已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了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工 具 ・ 辞 ・权 力 修
手机短信 的功 能符号形 态演进探析
曾宏伟
(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 语学院, 四川南充 670 ) 302
摘要 : 从最初的实用工具功能形态 阶段 到修 辞性叙事 功能形态 阶段 , 到 目前的文化评判与社会参与功 再
的大众文化是一种游戏性的娱乐文化 ,它对于现代人所罹患 的严重现代病具有 良好的缓解 和治疗 功
效。于是 , 在现代人内在情感需求 的拉动下 , 再加之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大众文化潮流 的强力推动 , 大众文化在我国本土由潜滋暗长到遍地开花, 并渗透和扩张至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细微层面 。由此 , 大
式, 呈现出“ 人—— 人” 之间双 向互动和即时同步的、 互为主体的主动交流对话 范式 , 再加之大众娱乐文
化风潮的震荡与波及 , 手机短信的修辞叙事功能 日益突出和强化 , 修辞性短信文本 日渐繁盛并广泛传
播、 流布 , 手机短信终于成为文化大众通过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 以及话语的狂欢而实现娱乐 目的的大
步走向自觉,并且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吁求 自 身的文化参与权力——这些因素使得手机短信的功能形 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时性嬗变 , 并最终呈现多元功能形态共生并存 、 三位一体的样态 。本文拟探讨手 机短信在发展的各阶段尤其是在当前语境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点 , 并深究其文化根源, 揭橥其文化意义。
工具・ 修辞・ 权力
17 1
无 限度 、 非理性贪求 , 导致社会 中的个体集体性地 、 由自主地 陷入了紧张 、 不 压抑 、 焦虑和隔膜等负性情
感 和精神病态之中 , 他们急切渴望获得某种行之有效的排解 、 宣泄 、 释放的方式和渠道 , 当前大众娱 而
乐文化的风行使他们找到了心灵 的桃花源 、 精神的理想国和情感的乌托邦 : 在后现代文化土壤 中萌 芽
众文化娱乐新形式 。 修辞性短信作为一种纯粹的民间文化文本形态 , 由于避开和脱离 了精英话语 、 主流意识形态 的掌
控与干预 , 因而透显出鲜 明的“ 狂欢化 ” 特征 : 第一 , 修辞性短信文本 的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 、 生产者与
消费者之间是一种真正平等的关系, 即无等级性 ; 第二 , 宣泄性 。短信的娱乐指向决定了文本最终是 以


实用工具功能形态 阶段
由于早期通信资费昂贵 , 国家经济水平和 国民消费能力 的制约 , 以及 手机短信 最原初也是最主导 的功能是用于手机用户之 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互通 ,因此早期的手机短信具有浓重 的实用工具色彩。 随着 国家通信资费 的整体下调 , 国民消费水平的持续走高 , 再加之其它更加方便低廉的语音通信方式 和文字通信方式对通信传媒市场的挤 占、 分割和抢夺 , 手机短信的实用通信功能虽仍然拥有一定市场 ,
各式各样的笑发泄对现实的不满 , 泄导短信创作主体与受众 内心积郁的负性情感 , 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
第三 , 颠覆性 。由于官方 意识形态的不在场 , 短信空间形成了权力真空, 再加之短信传播 的私密性和 民
间性 , 因此短信文本往往毫无顾忌地拆解和破 除各种社会秩序 、 现实规范和话语禁忌 , 消解和否定各种 权威话语 、 绝对真理和传统价值观念 , 并在虚拟空间和场域重构 自我的理想 图景和拟像 ; 四, 第 大众性 。 由于手机的高普及率 , 人机一体化的亲密关 系样态 , 短信文化 文本生产准入门槛的极大降低 , 文本流通 的畅通无阻, 文本消费的即时便捷 , 这些都使短信文本拥有 了最大量 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手机短信实际
娱乐才是其人文诉求 、 精神指 向和价值皈依。从平民大众的信息情感联通媒介蜕变为大众文化的一种
娱乐形式和一场话语狂欢 , 其转变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规约和推促。
现代社会快节奏 的生活方式 , 由市场经济体制诱发的各种生存竞争 , 以及人们对于物欲与金钱的
维普资讯
但 已一定程度式微 , 其实用工具色彩逐渐淡化, 并同时 向另一种功能形态阶段悄然迁转 , 手机短信文本 突破和超越了其早期单一的工具理性实用形态 , 由于大量文化性 、 并 文
学性 、 审美性因素的渗入而彰显出修辞性品格 , 由此而跃升至新的修辞性叙事功能形态 阶段 。 它也 审美 性是这一阶段短信文本 区别 于其它阶段文本 的基本特征 ,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 词 打油诗 、 民谣 、 笑话 、 幽 默段子等则是具体的文本呈现样态。作为一种具有审美特性和文化含量的现代社会文化存在形态, 修 辞性叙事短信文本具有强烈的非功利色彩 : 通讯联络意义上 的人际沟通与交流并不是其 目的 , 游戏与
中图分类号 : 5 H1 文献标识码 : A
手机短信作为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诞生 的当代大众文化 的一种 , 有人把它誉为继报纸 、 广播 、 电视 、
网络之后的“ 第五媒体” 。手机短信随着手机平民化 、 大众化方略的纵深推进和稳步实施 , 手机的普及率
渐次提高; 同时 由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大众文化的激荡与催化 , 平民大众的文化参与意识开始觉醒并逐
能形态 阶段 , 短信依次经历 了“ 手机 工具符号”“ 、大众 审美文化符号” 大众权力符号” 和“ 的演变 , 它的文化
色彩逐渐浓厚 和深化 , 其在社会文化进 程和重大文化 事件 中的功能和作用亦愈见 明显 , 因此它在 当代 中
国文化 中也越来越具有重要 的意 义和地位 。
关键词: 手机短信 ; 功能形态; 工具; 修辞; 权力
众文化逐渐成长为社会文化的主流话语之一 ,人们 的娱乐意识得到加强 ,娱 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


游戏与娱乐 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 , 各种传统的大众文化媒体也 日益
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和迈进 。新兴的手机短信传播方式则因短信文本发送 、 传播与接受的超越时空性质 和优势 , 以及打破 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 间“ 机——人” “ 或 物——人 ” 向度 和滞后延宕 的被动交流方 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