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局
二、优点:
部
麻
醉
病人神志清、对生理干扰小、并 发症少、操作简单、设备要求少、 安全有效、价格低。
缺点:
不适合于手术大、部位广、病情 重、不合作、年老体弱者及小儿。
局
部
麻
醉
三、常用的方法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 神经阻滞
局 部 麻醉
四、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一般由术者实施,应熟悉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及不良 反应,并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应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 麻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选择适当的局 麻药及其浓度和剂量,至少两人核对 4、麻醉应完善,达到无痛,避免疼痛刺激引起的全身 反应 5、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小
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
●基础麻醉的适应症、操作原则及常用药物 ●常用局麻药的种类、性能、浓度、用法及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禁忌症、局部麻醉方法及应用
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性能强
局部麻醉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脂溶性
决定局麻药效能,脂溶性越高麻醉效能越强 。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局 部 麻 醉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蛋白结合率
布比卡因 95.6% 罗哌卡因 94% 丁卡因 75.6% 利多卡因 64.3% 普鲁卡因 5.8% 与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结合率越高作用时间越长
局
部
麻
醉
七、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局麻药的共同特点是由三个基本部分 组成,分别为芳香族环、胺基团和将二者 连接起来的中间链,中间链分为酯链和酰 胺链,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为两 大类: 酯 类:普鲁卡因 、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一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症】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实施,并有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室内进行。
3.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由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
二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其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适应症】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症】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颈浅丛阻滞。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
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平面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针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1.颈交感神经阻滞导致霍纳综合症。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1.肌间沟阻滞法【适应症】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
2)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
3)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4)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由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1/ 47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方法简单分类如下:1、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2、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3、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骶麻)腰硬联合麻醉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麻醉重点掌握基础麻醉的:概念适应症基本操作原则常用药物基础麻醉的目的主要在消除病人的精神创伤3/ 47基一、概念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神志消失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后者—则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最新资料推荐------------------------------------------------------ 基二、适应症础麻醉1、需要手术而又不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5/ 47基础麻醉三、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并有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室内进行3、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操作时,应有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麻醉四、常用药物硫喷妥钠基础麻醉—3个月至6岁以下儿童有助于消除病儿的精神创伤使局部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能成功的用于小儿手术氯胺酮既可作基础麻醉,又可产生全麻7/ 47。
基础麻醉的概念

基础麻醉的概念
基础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实现的无痛苦的过程,可以用来缓解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操作的痛苦。
基础麻醉通常由一个麻醉师或其他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并要求患者在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之前进行详细评估和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基础麻醉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涉及使用药物来麻痹患者的整个身体,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
局部麻醉则仅涉及局部麻醉剂的使用,仅麻痹手术部位。
基础麻醉具有许多优点,包括使手术更容易进行、减少疼痛和不适,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但是,在进行基础麻醉时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包括恶心和呕吐、头痛和喉咙痛等。
在决定进行基础麻醉之前,医务人员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彻底的评估和评估,以确保基础麻醉是安全和有效的。
如果您正在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并考虑使用基础麻醉,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以便全面了解该流程。
基础麻醉可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仍需谨慎评估和评估。
部分麻醉与局部麻醉技术

04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及消毒措施
操作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情、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准备相关器械和药品,确保设备完好。
消毒措施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避免感染风险。
注射技巧与剂量控制方法
注射技巧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进针角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确保药液准确注入目标 区域。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如脑肿瘤切除、脑血管手术等,局部麻醉能够 减少手术对全身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
泌尿外科手术
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如肾结石手术、前列腺手术等,部分麻醉或局部 麻醉能够确保手术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经验总结与启示
麻醉技术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患 者情况和医生经验进行综合考虑,以 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手术部位和性质选择药物
01
不同手术部位和性质需要选择不同的局部麻醉药物,以达到最
佳麻醉效果。
注意药物剂量和浓度
02
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时,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浓度,避免过量
或浓度过高导致毒性反应。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03
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研发动态
长效局部麻醉药物
研发持续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的局部麻醉药物,减少麻醉药物 使用量和注射次数。
靶向性局部麻醉药物
研究具有靶向性的局部麻醉药物,实现精确麻醉,降低对周围组 织的损伤。
复合型局部麻醉药物
开发具有多种麻醉成分和辅助成分的复合型局部麻醉药物,提高 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技术进展
外科学麻醉局部麻醉护理课件

目录
• 局部麻醉的基本概念 • 局部麻醉的方法 • 局部麻醉的护理 •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 局部麻醉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局部麻醉的基本概念
局部麻醉的定 义
局部麻醉是指在手术部位周围的神经根、神经节或神经干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 该区域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被暂时阻断,运动神经功能保留,以达到手术无痛的 目的。
详细描述
表面麻醉主要用于眼科、口腔科和呼 吸道手术,药物包括盐酸丁卡因和盐 酸利多卡因等,通过涂抹或喷雾方式 使药物渗透到皮肤,产生麻醉效果。
局部侵润麻醉
总结词
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的组 织间隙中,使局部神经末梢被阻滞。
详细描述
局部侵润麻醉常用于皮下组织和 浅在肌肉的手术,如拔牙、脓肿 切开等。注射时要根据手术范围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其他并发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感染、 神经损伤等。
VS
详细描述
在局部麻醉过程中,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 痛、肿胀、压痛等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感 染。此外,由于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也 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对于这些并发症,应 在局部麻醉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处理,并 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局部麻醉技术也将与这些技术相结合,为手术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操作方 式。例如,机器人辅助的局部麻醉技术能够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虚拟现实技术则能够提供更加真实的模拟操作环 境,有助于医生提高操作技能和经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上肢和下肢手术,如关节置换、肌腱修 复等。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确保神经不被 损伤。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基础麻醉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
用于儿童。
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 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一)表面麻醉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间隔5分钟。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是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中失去意识和感觉,以便进行无痛操作。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方式,麻醉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麻醉方法及其分类。
1. 麻醉方法的基本分类根据作用方式和目标,麻醉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失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并且不会产生痛觉反应的方法。
全身麻醉常用于大手术、复杂手术或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情况下。
全身麻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插管全身麻醉:通过气管插管将氧气和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同时监测呼吸和心电等生命体征。
•非插管全身麻醉:通过面罩或口腔内置入导管给予药物,并监测生命体征。
1.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局部组织,以达到失去感觉的目的。
局部麻醉常用于小手术、短时间手术或需要避免全身麻醉的情况下。
局部麻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表面麻醉:将局部表面涂抹或喷洒含有麻醉药物的溶液,使表皮和黏膜失去感觉。
•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部组织注射含有麻醉药物的溶液,使神经传导受阻,达到局部无痛效果。
•神经阻滞:通过注射或输送药物到神经附近,阻断神经传导,使特定区域失去感觉。
1.3 区域性和椎管内腔内阻滞区域性和椎管内腔内阻滞是一种通过在神经丛、脊柱周围或脑脊液中注射药物来产生无痛效果的方法。
这种麻醉方法常用于手术区域较广泛或需要长时间无痛的情况下。
区域性和椎管内腔内阻滞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神经传导阻滞:通过注射药物到特定神经丛或神经根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使特定区域失去感觉。
•脊髓麻醉:将药物注射到腰椎间隙,使药物扩散到脊髓周围,达到全身或下半身的无痛效果。
•硬膜外麻醉: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使药物扩散到硬膜外间隙,达到局部无痛效果。
2. 麻醉方法的选择在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手术类型和程度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手术对麻醉深度和范围有不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 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 后者—则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基二、适应症础麻醉1、需要手术而又不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局部麻醉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脂溶性决定局麻药效能,脂溶性越高麻醉效能越强 。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局 部 麻 醉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蛋白结合率布比卡因 95.6% 罗哌卡因 94% 丁卡因 75.6% 利多卡因 64.3% 普鲁卡因 5.8% 与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结合率越高作用时间越长
局二、优点:部麻醉病人神志清、对生理干扰小、并 发症少、操作简单、设备要求少、 安全有效、价格低。
缺点:不适合于手术大、部位广、病情 重、不合作、年老体弱者及小儿。
局部麻醉三、常用的方法有: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 神经阻滞
局 部 麻醉四、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1、一般由术者实施,应熟悉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及不良 反应,并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应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 麻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选择适当的局 麻药及其浓度和剂量,至少两人核对 4、麻醉应完善,达到无痛,避免疼痛刺激引起的全身 反应 5、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方法简单分类如下:1、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2、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3、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 骶管麻醉(骶麻)腰硬联合麻醉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重点掌握基础麻醉的: 概念 适应症 基本操作原则 常用药物基础麻醉的目的主要在消除病人的精神创伤
局 部 麻 醉五、局部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体表手术及介入性检查的麻醉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恶性肿瘤
局部麻醉六、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 procaine ) 丁卡因( tetracaine ) 利多卡因( lidocaine ) 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 罗哌卡因( ropivacine )
局 部 麻 醉十、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原因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量 ②误注入血管内 ③作用部位血供丰富 ④病人体质弱,耐受力降低血药浓度超过阈值
局 部 麻 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头晕、耳鸣、口唇麻木、寒 战、定向力障碍等,重者出现抽搐或惊 厥,呼吸循环衰竭,抢救不及时容易导 致死亡。
局 部 麻 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预防①选用最低有效浓度局麻药,不超过限量 ②严防血管内误注 ③局麻药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 ④长短效局麻药混合使用 ⑤ 用安定类或巴比妥类药物,提高局麻药致 惊域值 ⑥改善或纠正病人病理生理状态
局部麻醉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分类根据离解常数、 脂溶性、 蛋白结合率 即局麻药的麻醉效能,将它们分为三类
局部麻醉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分类①麻醉效能弱,作用时间短:普鲁卡因 ②麻醉效能中,作用时间中:利多卡因 ③麻醉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丁卡因对局部麻醉药应该综合评价
局 部 麻 醉九、局麻药体内过程 吸收量和速度决定血药浓度,受下列因素影响 (1)、药物剂量 (2)、作用部位 (3)、局麻药的效能 (4)、血管收缩药物
基础麻醉四、常用药物 用法3、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 0.01-0.03mg/kg,静脉注射
局一、概念部麻醉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 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 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临床上简 称“局麻” 。
基础麻醉四、常用药物 用法1、硫喷妥钠 2%-2.5%,10-20mg/kg深部肌内注射 严禁在皮下、动脉内及神经部位注射; 10%,45-50mg/kg,不超过1.5g, 于麻醉前15-30分经直肠灌入, 5-15分钟起效, 20-30分钟可达深睡眠状态
基础麻醉四、常用药物 用法2、氯胺酮 3-5mg/kg,肌内注射 1-5分钟出现麻醉 持续15-30分钟 剂量过大时,有可能抑制呼吸
局 部 麻 醉局麻药体内过程 分布吸收入血后首先分布到脑、肺、肝、肾等高灌流器官。
然后以较慢的速度分布到肌肉、肠、皮 肤等血液灌流较差的部位。
局 部 麻 醉局麻药的体内过程 生物转化和消除■仅有少量以原型从尿中排出,代谢产物的水溶性更高,并从尿中排出。
■酯类局麻药主要是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 解,酰胺类局麻药在肝脏微粒体酶系水解
基础麻醉三、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并有麻 醉记录 2、 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 手术室内进行 3、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操作时, 应有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
基础麻醉四、常用药物硫喷妥钠基础麻醉—3个月至6岁以下儿童有助于消除病儿的精神创伤使局部麻醉、 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能成功的用于小 儿手术 氯胺酮既可作基础麻醉,又可产生全麻
局部麻醉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离解常数PKa决定起效作用时间、弥散性能① PKa愈大、离子部分愈多,起效作用 时间越长,普鲁卡因起效慢于利多卡因 ② PKa愈大,弥散性能越差,普鲁卡因 弥散性能差于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离解常数PKa普鲁卡因PKa=9.0 2.5% 丁卡因 PKa=8.5 7.4% 布比卡因PKa=8.1 16.6% 利多卡因PKa=7.9 24.0% (在组织液中PH=7.4 它们的非离子部分所占百 分值)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性能强
局部麻醉七、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分类局麻药的共同特点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个基本部分 组成,分别为芳香族环、胺基团和将二者 连接起来的中间链,中间链分为酯链和酰 胺链,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为两 大类: 酯 类:普鲁卡因 、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八、局麻药的理化性能和麻醉性理化性能较重要的是 离解常数 脂溶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