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吸肌疲劳_营养障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_洪广祥

合集下载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中医诊治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和血气分析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组内对比得知,痰瘀阻肺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型和宗气下陷型患者,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PaO2和PaCO2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和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程度和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中医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呼吸肌疲劳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关键性因素。

西医在治疗此病时重点研究呼吸肌疲劳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诊治方法,中医则从发病本质层面提出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此,本文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患者应用中医诊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3.64±8.16)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6.9±2.7)年。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慢阻肺验案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慢阻肺验案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慢阻肺验案慢阻肺案例一患者某,男,77岁,以“反复咳嗽气喘20余年加重5天”为主诉于2014年8月21日首诊。

患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余年,晨间及夜间咳喘明显,曾多次住院治疗。

5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期间未服药治疗,症状日趋加重,遂前来就诊。

症见:咳嗽阵作,咳痰,痰稀色白量中,恶寒,胸闷不舒,气喘,活动后加重,无咽痒咽痛,胃纳差,夜寐欠安,小便频,大便溏,舌红苔白腻,脉弦滑,两寸浮。

查体:两肺呼吸音弱。

中医诊断:肺胀,外寒里饮证;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治以温肺散寒,涤痰平喘。

方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法半夏10g,细辛3g,干姜10g,五味子10g,炙甘草6g,紫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苏叶10g,佩兰10g,葶苈子10g。

共7剂,水煎服,日l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胸闷喘息症状减轻,咳嗽咳痰,痰少色黄质黏,恶寒怕风,全身乏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而浮。

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桂枝10g,厚朴10g,杏仁10g,白芍10g,甘草6g,升麻10g,党参20g,白术10g,柴胡10g,陈皮10g,当归10g,黄芪20g,胡颓子根10g,补骨脂10g,生姜3片,大枣6枚。

共5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偶有咳嗽,咳少量黄黏痰,四肢乏力,耳鸣,予原方加山萸肉、锁阳各10g,服用7剂后诸症好转,2个月后随诊,咳喘未曾复发。

按:该患者为老年人,有长期慢性咳喘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为典型慢性肺系疾病,辨病为肺胀,肺肾阳虚为其基本病机。

此次发病由外感寒邪诱发,恶寒,咳白痰,舌苔白腻,脉弦滑,两寸浮,均为外寒里饮之征象,治疗以小青龙汤为主方。

小青龙汤温肺解表化饮,方中麻黄配桂枝宣肺平喘利水,白芍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辛热之品合细辛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味酸敛肺止咳,半夏味辛性温,燥湿去痰,炙甘草调和诸药。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典型病案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典型病案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洪广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典型病案例一万某,男,61岁,1998年10月6日初诊。

患咳嗽气喘20余年。

每遇气候转凉、劳累易发作,冬季发作尤甚。

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发作时多用抗感染为主治疗,但病情仍反复发作,且症状逐渐加重。

近又犯病已迁缠月余,遂要求中医治疗。

证见咳嗽痰多,痰白质稀多泡沫,日咯痰量约100ml以上;胸闷气憋,动则气喘加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伴怯寒背冷,神疲乏力,纳差便软,脘腹作胀,口唇及舌质暗红而润,舌苔厚腻白黄相兼,脉虚弦滑,右关弦滑甚,右寸浮细滑,左寸脉弱。

证属寒饮伏肺,阳气虚弱,兼挟风寒。

治宜解表化饮,温经散寒。

方用小青龙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生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3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白芍10g,生姜10g,红枣6枚,胡芦巴10g,补骨脂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患者咳嗽、喘憋明显改善,痰量已减过半,全身症状亦有减轻,厚腻苔已减2/3,原方再服7剂。

三诊:喘咳基本缓解,痰量日有十余口,以白黏痰为主,脉浮已除。

说明标实证已获控制,拟改用补益肺脾,温阳护卫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温阳护卫汤(经验方)加减以治本虚。

生黄芪30g,西党参30g,炒白术10g,当归10g,升麻10g,北柴胡10g,炙甘草10g,陈皮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红枣6枚,胡芦巴10g,补骨脂15g。

7剂,每日1剂。

四诊:患者服上方后自觉舒适,病情处于稳定期,体力明显改善,动则气喘亦见减轻,效不更方,嘱其坚持服用,以提高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减少反复发作,控制病势发展。

例二谭某,58岁,男,2001年2月28日初诊。

患者反复咳嗽咯痰16年,动则气喘5年。

每年冬季因病情较重常需入院接受治疗。

由于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近又犯病多天,西药治疗效果不显,遂要求中医治疗。

证见咳嗽频作,咯痰不畅,痰黏稠如胶,胸部憋闷,喉间吼鸣,倚息不能平卧,动则气喘加重,痰出后咳嗽及喘憋均减轻,大便不畅,口干口黏,脘腹饱胀,汗出烦热,舌质红暗,舌苔白黄厚腻,脉弦滑近数,重按无力,右关弦滑特甚,口唇暗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持续的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等。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呼吸肌功能的下降是导致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呼吸肌训练成为了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包括膈肌、肋间肌和腹肌等。

在慢阻肺患者中,由于长期的气道阻塞和肺部过度充气,呼吸肌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来完成呼吸动作,导致呼吸肌疲劳和功能下降。

呼吸肌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呼吸肌训练方法包括:一、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

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有助于排出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功能。

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腹部的运动来协助呼吸。

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坐位,放松全身肌肉,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胸部。

吸气时,腹部向外隆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向内收缩,尽量将腹部的气体排出。

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

三、阻力呼吸训练阻力呼吸训练可以使用呼吸训练器来进行。

呼吸训练器通常由一个容器和一个阻力调节装置组成。

患者通过吸气或呼气克服阻力,从而达到训练呼吸肌的目的。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阻力大小,逐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

四、全身性运动训练全身性运动训练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间接锻炼呼吸肌。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呼吸肌得到了锻炼。

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对慢阻肺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呼吸肌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训练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肺功能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指导患者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呼吸技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并进展性的肺部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表现。

这种疾病导致呼吸肌功能的损伤,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呼吸肌训练在COPD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最近的临床研究结果,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

呼吸肌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运动方法来锻炼肺部和呼吸肌肉的功能。

一般来说,这种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深呼吸、正压呼吸等。

首先,腹式呼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肌训练方法。

通过放松胸部,腹部肌肉用力向上推,使膈肌下降,从而使肺部充分膨胀,增强患者的呼吸能力。

临床研究显示,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腹式呼吸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和气体交换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

其次,深呼吸也是一种常用的呼吸肌训练方法。

深呼吸可以通过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和肺泡的通气比例,进而增加血氧饱和度和缓解呼吸困扰。

研究发现,深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呼吸频率,提高肺顺应性,增加肺泡表面积和弹性,改善患者的呼吸耐力和生活质量。

最后,正压呼吸是另一种常用的呼吸肌训练方法。

通过应用外部正压力,例如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或呼气末正压支持(Pressure Support)等,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通气。

研究发现,正压呼吸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吸气力量和肺通气量,减少呼气气流限制,延长呼气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正压呼吸等训练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目前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训练方法的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疲劳与营养失调关系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疲劳与营养失调关系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疲劳与营养失调关系的研究
刘辉国;牛汝楫;鲁昌珍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1997(000)005
【摘要】用胸腹电阻抗呼吸图仪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膈肌疲劳,同时测定患者的营养水平,包括实际体重/理想体重、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计数。

分析了膈肌疲劳与营养水平间的关系,发现营养水平下降会导致或中重膈肌疲劳,并探讨营养失调导致膈肌疲劳的机制。

【总页数】2页(P245-246)
【作者】刘辉国;牛汝楫;鲁昌珍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02
【相关文献】
1.适宜性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J], 张丽丽;薛培丽;邱立志;曾凤英;白金凤;卢江;杨巡
2.应用胸腹呼吸描记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膈肌疲劳的研究 [J], 李增煌;牛汝楫
3.血清CTRP-9、FKN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关系研究 [J], 童聪; 李光才; 陈依林
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天冬酶-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 [J], 苗玲; 王敏; 秦景云; 张向民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与病情程度的关系研究 [J], 尹学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宗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论宗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论宗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洪广祥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06(005)001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从国外到国内,已经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慢阻肺的病名确立时间不长,过去它的内容都是在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里有所体现。

西医院校的《内科学》里边过去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个病名,甚至在整个呼吸系统里边都没有提到这个病名,因此其作为一个病名出现,还是非常年幼的。

从西医来说,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洪广祥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补益宗气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血清前白蛋白及TNF-α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宋文龙;陈章生;陈豫生;龚莉;兰智慧;;
2.八段锦"调宗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心肺康复评定的影响 [J], 张丽秀;王檀;仕丽;邹权;朱同刚;孙永亮;张琳琳;刘玉娇;杨海淼
3.补益宗气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血清前白蛋白及TNF-α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宋文龙;陈章生;陈豫生;龚莉;兰智慧
4.补益宗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8,TNF-a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 [J], 王丽华;曾有文;易文
5.宗气理论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J], 李馨仪;何燕;麻文菁;陶孟瑶;桑小雅;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肌功能锻炼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呼吸肌功能锻炼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呼吸肌功能锻炼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作者:刘海玲黎丽如高艳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6期【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康复期COPD的患者80例,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研究组联合康复训练进行干预。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以及PEF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数值上升(【关键词】功能锻炼;COPD;肺功能;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2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对患者身心健康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

研究指出,该疾病具有迁延性,慢性拖延会导致患者劳动力的丧失,对患者社会角色的发挥造成限制,整体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3]。

稳定期的患者一般的临床症状为出现轻微的气喘、咯痰等。

研究指出,COPD患者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生活、工作等受到一定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56~76岁(65.2±2.5岁)。

纳入标准:符合最新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分会确定的有关COPD实际分期和相关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以及重大脏器疾病者;存在精神意识方面障碍不能与医护人员取得良好配合者。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实施。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

进行抗感染、并发症预防、营养摄入以及用药指导等。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国药准字:H20100194,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吸一次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国药准字:H20140459,由瑞典AstraZeneca AB生产),每天吸二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通报 2006年4月 第5卷 第2期4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l*作者简介 洪广祥,男,著名中医学家。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本刊学术顾问。

论呼吸肌疲劳、营养障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洪广祥* (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疲劳 营养障碍 中医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简称“慢阻肺”)是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许多相关问题还不是太熟悉,这就需要不断拓宽对慢阻肺相关问题的认识,来丰富中医辨证内涵。

这个问题的提出,教科书上是没有的,不但中医教科书上没有,《西医内科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完整内容也没有形成理论上的系统性,但在研究进展中陆陆续续有一些。

慢阻肺从它临床表现来讲,是咳、痰、喘。

实际上咳、痰、喘这三个症状既可以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也可以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同时也是慢阻肺的症状。

所以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证候规律、辨证施治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必须要在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基础上去体现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真谛。

这就需要时间去探索、去努力、去总结。

另外,除了咳、痰、喘之外,不管你怎么辨证,肺虚、脾虚、肾虚是肯定存在的。

这在喘证以及肺胀里都有所体现。

但我们在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西医的知识相融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医辨证中没有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如呼吸肌疲劳是直接牵涉到呼衰,而营养障碍则直接牵涉到慢阻肺反复发作、呼衰和二重感染。

我之所以重点把呼吸肌疲劳和营养障碍的问题提出来,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很重要。

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于丰富我们中医辨证内涵、拓宽慢阻肺的中医临床治疗思路无疑是非常的重要。

1 呼吸肌疲劳这里我想谈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相关的第一个问题———呼吸肌疲劳。

这对中医来说是新问题。

从西医来说,它对这个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尽管在其进展里边有认识,但是它没有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呼吸肌疲劳是引起慢阻肺病人呼吸急促、表浅和“动则喘甚”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点对我们中医就很有意思了,你就不要单纯理解为它是一个动则气喘(即肾虚)DOI :10.14046/j .cn ki .zyytb2002.2006.02.002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l 5 的问题。

西医认为呼吸肌肉是呼吸运动的一个动力泵。

人的呼吸肌肉是由膈肌、肋间肌和腹肌三个部分组成的。

还有辅助呼吸肌在吸气过程当中膈肌起的作用占呼吸肌的60~80%。

所以呼吸肌疲劳的出现可明显早于呼吸功能的衰竭,这一点如果认识到了对我们就很有用,它提示了呼吸肌疲劳和动则气喘的关系。

呼吸肌疲劳的出现明显早于呼吸功能衰竭,或者称为泵衰竭,呼吸肌肉是呼吸运动的动力泵,它是慢阻肺呼衰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呼吸肌疲劳参与了原发病的进展与恶化的关键环节,就是呼吸肌疲劳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乃至一直到最后死亡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个关键环节。

因此,针对呼吸肌疲劳的问题,如何减缓呼吸肌疲劳的进程、控制和阻断呼吸肌的萎缩,对慢阻肺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减缓呼吸肌疲劳进程,就是减缓它的发展。

要控制慢阻肺的发展进程,就要从呼吸肌疲劳这个角度考虑,如努力控制和阻断呼吸肌的萎缩,包括肌肉的萎缩、肌肉长度的萎缩、肌肉形态的变形,它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关系很密切。

呼吸肌疲劳的起因,呼吸肌疲劳的产生,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慢阻肺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肌肉萎缩、肌肉的粗长度和形状的改变、能量的供应不足、负荷的过重和相对性的中枢驱动不足这些因素,都是形成呼吸肌疲劳的一个综合因素。

疲劳它是一种持续过程。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呼吸肌疲劳与肺脾气虚的关系很密切,我认为这是宗气虚衰的结果。

根据“脾主肌肉”和“肺主治节”这个理论,我提出“见肺之病,当先实脾”。

通过“补土生金”和“补益宗气”,延缓和控制呼吸肌疲劳的发生和发展。

这一点我在临床上已经通过很多病人得到了验证,明显地看到用了这个思路之后,和补肾纳气平喘的传统治疗效果完全不一样,大大改善了“动则喘甚”的症状。

我对一些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病人也把它落实到元气虚衰来治疗,临床证实效果显著。

根据“见肺之病,当先实脾”,应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是远远不够的。

中医在配方思路上要很科学,在用药剂量上也是一种水平的较量。

我希望今后在慢阻肺的辨证施治当中,增加“呼吸肌疲劳”的内容。

呼吸肌疲劳,除了西医一些相关内容外,中医怎么把它量化和定位,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后还需要长时间的去努力实践。

2 营养障碍第二个问题是营养障碍。

营养障碍是慢阻肺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对于慢阻肺营养障碍的研究,是西医呼吸内科近几年的重大进展之一。

所以教科书里没有,只有国外的研究进展里才涉及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西医的短处,是中医的长处。

根据资料介绍,约23~60%(平均40%)的慢阻肺病人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并伴有各种营养障碍的指标,如体态、生物化学以及免疫学的改变。

所以营养障碍是一个综合概念,不要理解它是单纯的营养不足。

临床资料证明,慢阻肺的病人体质特别差,而且常伴有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能量代谢低下,随病情的发展,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尤其需用人工通气患者,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这个就是引起抗菌素越来越失效的很重要的原因。

我曾治疗一个生命垂危的慢阻肺的病人,因先前大量西药治疗后合并霉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由某综合性大医院介绍来我处诊治,我们一看,确实虚衰得一塌糊涂。

咱们就从中医的角度,大剂量的通过补益元气、阴阳两补,很快使病人转危为安,后用小效量的抗菌素控制他的肺部感染,最后病人安全出院。

营养不良可以降低肺通气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它使病人易于发生二重感染及全身衰竭,是成为呼吸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

二重感染及全身衰竭的病人通过我们这种治疗有了明显的改观。

西医对二重感染,尤其是对这种抗菌素耐药或无效者是很棘手的。

因此正确地评估呼衰患者的营养状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已成为提高这类病人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

我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西医讲的营养障碍,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脾胃虚弱。

咱们中文是很有讲究的,虚、弱、衰,它们各自的份量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把它理解为脾胃虚弱,而是已经涉及到元气和宗气的虚衰,甚至呈现脾胃衰败的局面。

所以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一分胃气,就有一分生机”。

这个理论很朴实,很有用,现在强调“以人为本”,从医学角度,我中医药通报 2006年4月 第5卷 第2期6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l提出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人“以胃气为本”已从理论到实践都被证实了的客观规律。

慢阻肺的营养障碍已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相当一部分慢阻肺的病人出现反复感染,甚至对抗菌素出现抵抗,副作用增多,造成医生对感染无法控制的被动局面。

这些都直接和营养障碍有密切相关,这一点西医确实无能为力。

虽然原因很多,但和患者的营养障碍、脾胃气衰、宗气不足、气血阴阳的逆乱有关,呈现正不胜邪的严峻局面。

在这样的病人面前,如何发挥中医的长处和优势呢?名医往往在这个时候能够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时候可以使病人起死回生。

所以李东垣《脾胃论》里面一段话讲得非常好,“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当从元气不足……随证用药治之”。

他的意思是说,脾胃不足的根源,是阳气不足,阴火有余。

治疗应从培补脾胃中的元气不足入手。

关于元气的学说,现在提得很少,实际上这是中医理论的强项。

所以我们在治疗慢阻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脾胃的生机,大忌肆用苦寒药损伤脾胃的元气。

当患者出现邪盛正衰的严峻情况下,也不宜攻邪而克伐脾胃,要时时顾护脾胃,所谓“脾胃一虚,肺气先绝生化之源”。

我认为要把补脾胃、护胃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发挥中医药治疗慢阻肺营养障碍的优势,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控制病情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我想慢阻肺临床疗效会大大提高,这是治疗慢阻肺的预期目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中医药通报》杂志2006年征订启示《中医药通报》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刊物,是国内唯一的通报类中医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刊号C N 35-1250/R ,国际刊号I S S N 1671-2749。

本刊的办刊方针和任务是:全面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研究在临床、预防、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成果和诊疗经验,探讨中医药学术提高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中医药研究动态,开展学术争鸣,反映中医药市场现状与开拓前景,临床治疗新方法及新药研究开发成果发布。

本刊的主要栏目有:论坛、进展评述、研究快报、获奖成果介绍、专题笔谈、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诊法研究、理法研究、针灸经络、中药研究、方剂研究、新药介绍与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研究、医史研究、名医研究、学术动态、综述、思路与方法、诊余心悟、病例讨论、护理研究等。

本刊国内定价每期10.00元,全年定价60.00元。

国外全年定价60.00美元(上述定价均含邮资)。

邮发代号34-95订 阅全国各地邮政局(所)欢迎新老订户订阅。

如读者在当地邮局订阅不便或漏订,本刊编辑部可代办邮购。

订阅款请汇入农业银行厦门市镇海支行,收款单位:《中医药通报》编辑部,帐号342001040003464。

现金订阅请寄本刊编辑部,订阅人姓名、详细地址,务必书写清楚。

地 址厦门市江头仙岳东段后浦,中国厦门市中医院院内《中医药通报》编辑部邮 编361009E-m a i l z y y t b @y a h o o .c o m .c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