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区的秸秆还田模式

合集下载

科技成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

科技成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

科技成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技术类别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技术内容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的“三要素”(免耕覆盖、秸秆覆盖、深松)之一。

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在少(免)耕、秸秆地表覆盖情况下,进行农作物直播或移栽,主要包括条带式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全覆盖还田、根茬覆盖还田、整秆秸秆垄沟覆盖还田。

其中,条带式覆盖耕作已成为国际保护性耕作发展的主导方向。

秸秆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但70%以上秸秆覆盖率才能更好地发挥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技术特征一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保墒和降低风蚀水蚀风险作用明显。

二是区域适宜性广,对干旱半干旱以外的地区也有很强的适应性。

三是机械作业较为简单,显著节本降耗。

四是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一是为保证良好的秸秆覆盖效果及减少播种时的堵塞现象,一般进行一次秸秆粉碎作业。

但在风力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秸秆不宜过碎。

二是为避免长期少(免)耕有可能引起的底层土壤板结问题,常年秸秆免耕覆盖还田要与定期土壤深松相结合。

三是少(免)耕播种时地面扰动不要太大,最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复式作业。

四是在年降雨量不低于400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将秸秆犁耕翻埋还田与免耕覆盖还田相结合,实行“一翻两免”模式(2年免耕、1年深翻)。

五是秸秆覆盖还田虽然可提高冬季地温,但也会抑制春季地温的升高,在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应积极推行秸秆覆盖还田条带式耕作。

六是应加强对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做好适时预防。

适用范围适用秸秆主要有玉米秸、麦秸、稻草等。

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应收集离田,妥善处置。

技术标准与规范《DB21/T2504-2015半湿润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41/T1250-2016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DB23/T1842-2017黑土区大豆玉米轮作下秸秆还田技术规范》《DB23/T2046-2017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小麦轮作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规程》《DB15/T1532-2018内蒙古东部旱作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墒减蒸技术规程》《DB23/T2232-2018玉米“一翻两免”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规程》《DB14/T1593-2018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DB21/T3149-2019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DB23/T2678-2020玉米秸秆覆盖条耕技术规程》。

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

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

农机推广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秸秆还田方法及注意事项黎东光秸秆还田措施即减少了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发挥了通过秸秆入土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作用。

秸秆还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本文通过对秸秆还田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希望对秸秆还田措施推广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秸秆还田是把不能直接用作饲料的秸秆如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直接打碎施入土壤,在土层中腐熟后可增强土壤肥力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养分,补充能量,农业生产也是能量转换的过程,秸秆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料,在打碎归还于农田后,在土壤中腐熟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可以使土壤疏松,孔隙增大,将土壤结构改良,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发育。

使用秸秆还田方法耕地可以起到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秸秆还田方法按以往惯例,我们在整地时都是将秸秆残留物就地焚烧的办法进行处理,此种办法造成大量氮素飘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随着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在不断探索秸秆处理办法,秸秆还田办法避免了人为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还为农作物生长增加了养分,受到各级政府的倡议和规定。

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

按途径来分,有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间接还田包括一般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

下面选取主要几种进行介绍。

1.1直接还田方法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省工,方便快捷,并且还田数量还大,一般将农作物秸秆粉碎、留高茬还田或田面覆盖等方式,直接还田的方法在各地推广应用的较多。

秸秆粉碎还田就是用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主要适用于玉米和水稻、小麦的秸秆还田,留高茬还田就是将稻麦收割时留30厘米的高茬,可以使用反转灭茬的机械进行一次性的旋耕灭茬还田;田间覆盖式还田,主要是将玉米秸秆铡成9到11厘米长直接铺盖在土壤的表面,一般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时常用。

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化肥施用量较大,而有机肥的用量却在减少,导致土质硬化而不利于土壤肥力的吸收和提高。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五种途径
一、秸秆还田
1、秸秆还田能够很好的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增产效果在10%以上)。

2、秸秆还田方法主要包括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秸秆堆沤还田(高温发酵原理)、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以及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二、秸秆饲料
1、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在经过微生物发酵法处理之后,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同时利用率、采食率、口感均有所上升。

2、秸秆饲料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粉碎饲喂技术、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秸秆热喷技术等。

三、秸秆能源
1、生物质能源是除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据14%,而我国每年的秸秆资源占据生物质能源的一半。

2、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法为秸秆气化,除此之外,秸秆还可
以用于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

四、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1、秸秆是一种高效的建筑原材料,并且保温性、装饰性、耐久性均比较不错,可以用于建筑行业,代替部分砖、木等材料。

2、秸秆在经过技术处理后,能够制造人造丝、人造棉,同时能够生产糠醛、饴糖、酒、木糖醇,加工纤维板。

五、秸秆基质
秸秆能够用作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生产基质,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六个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六个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六个秸秆还田技术规程中国农科院等六单位在研究了秸秆还田增产机理和秸秆还田的适宜有效条件后,根据我国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区、江苏水旱轮作区、浙江三熟制种植区的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和秸秆还田方式等实际情况,各地区在多年深入研究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下面六个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可供各地参照执行。

(一)华北地区麦秸还田技术规程华北地区地处‘北纬36°〜40°及东经114°30'〜119°,主要包括晋、冀、鲁、豫和京、津二市。

自然条件优越,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180〜220天,光照充足,降水量适中,主要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5%。

属暖温带半润湿季风气候。

小麦是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本地区的主要种植制度,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5 %,产量约占全国的54 %,在我国的小麦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丰富的小麦秸秆资源和农业机械的迅速发展,使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成为改土培肥,增产粮棉的主要措施。

当前麦秸直接还田的主要方式有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

各种还田方式可参照下列各项规定值。

1.麦秸还田各项技术指标规定值(表3-24)表3-24麦秸还田技术规程各项指标规定值项目规定值编号翻压覆盖高留茬高肥力250〜350 200〜300 200〜3001麦秸数量(公斤/亩)中、低肥力200〜300 200〜300 150〜200土壤水分(%) 18〜22 18〜22 18〜222 土壤水分浇水时间(天)麦收前3〜7麦收前3〜7麦收前3〜7浇水量(立方米/次)30〜40 30〜40 30〜40翻压深度(厘米)>20覆盖玉米行间覆盖玉米行间3 农业机械粉碎程度(厘米)< 10 < 15 20〜40氮(N)肥用量底肥5〜10 5〜10灭茬后一次追4 (公斤/亩)追肥5 5 10〜15 5 (P2O5)肥用量底肥(公斤/亩)5〜8 5〜8 5〜8收割后翻压,不6月下旬〜7月7月上、中旬6翻压、覆盖时间迟于6月中旬中旬灭茬7防治病虫使用无严重传播病虫害的秸秆8防除杂草播后苗前用除草剂阿特拉津或乙草胺喷一次有机械和灌北方干旱和半有一定的机械9适应性溉条件干旱地区和灌溉条件10还田周期每年至少将麦秸或玉米秸任选一季还田注:(1)4、5两项可结合各地的配方施肥要求,灵活掌握。

农作物秸秆还田还地的几种模式与成效

农作物秸秆还田还地的几种模式与成效
田面积 。据 2 0 0 7—20 0 8年 土壤有 机质 提升 项 目实施 示 范
调查 , 全县 午季 作 物秸 秆 还 田面积 4 0 h 水 稻秸 秆 还 30 m ,
田面积 6 0 h 我县 年施用有 机肥 达 10 k/ 6 m 。 00m , 3 0 g 6 7
上, 防止 暴 风 吹移 西 瓜 藤影 响 西 瓜 正 常生 长 ; 下雨 后 , 等 2 g6 7 秸秆 腐熟 菌 剂拌 适 量 砂 或 尿素 均 匀 撒 施 于 午 k/ 6 m 季作 物秸秆上 ; 瓜下 季 套种 玉 米或 山薯 , 瓜藤 叶连 同 西 西

要: 介绍安徽省绩溪县通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 目的 实施 , 宣传推广 了农作物秸秆 多种技 术模式还 田还地 , 筛选 并
出适 合 当地 推 广 的 几种 模 式 。 关 键 词 : 作 物 秸 秆 ; 田还 地 ; 术 摸 式 ; 溪县 农 还 技 绩 中 图分 类 号 ¥ 1. 26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3 (0 1 0 07— 7 1 2 1 )3—17— 2 2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稻秸秆粉 碎免耕 种植 油菜 或 小麦 还 田和水 稻 秸秆 不 粉
碎 撒铺直接 还 田 2种 新还 田摸式 。 午季作 物秸秆 还 田还 地技 术模 式有 : 1 油 菜秸 秆 机 ()
1 d , 小麦 或油菜秸 秆 抱人 大 田, 抓一 把 秸秆 压人 稻 5 )将 手
67 6 m 均匀 撒施秸 秆腐熟 剂 2k 于秸秆 上 ;6 m g 6 7 撒施 2 O

物 秸秆烧 于田间地 头 , 不仅 浪 费 资源 还 污染 了环 境 , 引起 政 府部 门和全 社会 高度重视 , 为此 农业部在 全 国范 围 内实

玉米秸秆还田比例

玉米秸秆还田比例

玉米秸秆还田比例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的产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意识到玉米秸秆还田的
重要性。

那么,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到底是多少呢?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意义
玉米秸秆是指玉米收割后留下的茎、叶、穗等部分。

这些秸秆中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可以作为肥料,为下一季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二、玉米秸秆还田比例的现状
目前,我国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已经达到了70%以上。

这一比例在全球
范围内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仍有一些地区的玉米秸秆还田比例较低,甚至不到50%。

这些地区的农民需要加强对玉米秸秆还田的认识,积
极采取措施,提高还田比例。

三、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比例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普及玉米秸秆还田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农民的意识和认识。

2.建立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积极还田,提高还田比例。

3.加强技术指导。

提供科学的还田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还田方法,提高还田效果。

4.加强合作社建设。

建立农民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的方式,提高玉米秸秆还田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玉米秸秆还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和认识,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为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023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

2023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

2023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一)秸秆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T秸秆粉碎抛撒T翻埋整地一机械耙地一起垄镇压T播种2.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留茬高度低于IoCm,秸秆粉碎长度以IOcm内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大型翻转犁或大型翻地犁进行翻耕作业,翻深30cm以上,深浅一致、扣堡严密、不重不漏、地表无秸秆残荏。

翻后用对角耙进行耙铸联合作业,作业时与播种方向成30~45。

夹角,耙深耙透,耙碎荡平,以作业2遍为宜。

耙后起垄并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降水相对充足、积温适宜、土壤耕层深厚的中东部、中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

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二)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一秸秆粉碎抛撒一松耙(灭)茬联合整地一起垄镇压T播种2.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留荏高度低于IOCm,秸秆粉碎长度以IOcm内撕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备松(耙)联合整地机,将玉米秸秆及根荏粉碎并与土壤充分混拌,深松深度达到30cm以上。

起垄后及时重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积温高的地区也可选择平播垄管的耕作模式。

3.适宜区域主要适用于有效积温低、无霜期短的中西、中北、中部地区。

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三)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一秸秆粉碎抛撒覆盖地表越冬一免耕播种2.技术要点在有深松(深翻)基础地块,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越冬,留茬高度低于IoCm,秸秆粉碎长度以IOCm内撕裂状为宜。

收获机未安装粉碎装置或粉碎效果不达标准的,需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二次粉碎作业,粉碎长度为5~IOcm,均匀覆盖地表,第二年进行免耕播种。

3.适宜区域主要适宜于积温高、风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中、西部干旱地区。

低洼湿涝地区慎用。

(四)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技术模式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T秸秆粉碎抛撒一联合整地一播种。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一、我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 用现状
一、我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现状
我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总体来说,各地的 实践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程度 存在差异,一些地方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导致还田利用工作无法全面展 开。其次,一些农民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政策法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背景介绍
二、背景介绍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残留的茎、叶、穗等废弃物。我国是农业大国, 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用手段,大部分秸秆 被就地焚烧或废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资源的日益短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逐渐受到重视。
谢谢观看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 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01 一、核心主题
目录
02 二、背景介绍
03 三、特征分析
04 四、技术模式
05 五、发展建议
06 参考内容
一、核心主题
一、核心主题
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的现状、特征、技术模式和发展建 议,旨在为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3.社会参与
3.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重要性和优势,提 高农民和社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可以组织相关的公益活动和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
四、总结回顾
四、总结回顾
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对于提高土 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农作物秸秆 直接还田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需 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社会 参与,推动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 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农区地秸秆还田模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我国在推广秸秆还田过程中各地涌现出许多秸秆还田搞得好地典型经验,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形成模式.这些模式是根据当地地气侯、作物、土壤和种植制度,经过多年地实验、示范总结出来地.符合当地地生产实际,能获得较高地经济效益.推广这些模式不但有利秸秆还田地推广,对促进我国农业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都有重要意义.b5E2RGbCAP199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征集了全国19个省、市109个秸秆还田典型材料.现将我国主要农区有代表性地秸秆还田模式总结如下,各地在推广秸秆还田时可结合本地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p1EanqFDPw1、东北农区地秸秆还田模式东北农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纬度较高,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制,主要作物是小麦、玉M、大豆和水稻,该区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DXDiTa9E3d1.1 玉M、小麦、大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玉M(摘穗后>、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将秸秆粉碎(小于10cm>后均匀抛撒地面,(大豆则将脱粒后地粉碎豆秸均匀抛撒地面>,然后用重型拖拉机翻压还田,翻耕深度约25cm.秸秆还田量约2250~9000kg/hm2(大豆、小麦秸秆约2250~5250kg/hm2,玉M秸秆约6000~9000kg/hm2>.此法方法简单、省工、节约成本、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机械化水平较高地地区实行.在黑龙江地桦南、黑河、虎林,辽宁地阜新等地普遍采用,增产10.7%~25%.RTCrpUDGiT1.2 秸秆堆沤还田:选择在向阳避风地地方挖造肥沟,用马粪做热源点,使温度保持在40℃左右,按秸秆(稻草或麦秸或玉M秸>7份,人粪尿1份,畜禽粪尿2份,加适量水进行混合堆积,用稀泥封盖草堆,发酵约30天,腐熟后施用.此法就地取材、方法简单,虽耗费一些人力,但腐熟效果好.每公顷施45m3秸秆堆肥(折秸秆7500~9000kg>,可增产粮食600~9000kg/hm2,已在佳木斯地区推广,仅桦南县推广面积就达3333.3hm2.5PCzVD7HxA1.3 水稻留高茬还田:收割时留稻茬高度在10~15cm,秸秆还田量约1500~2250kg/hm2,在土壤含水量18%~22%时,用根茬还田机在10~15cm耕层进行旋耕粉碎,粉碎后地根茬长度应小于5cm.此法在辽宁盘山进行了10年,田间实验表明:留高茬与平茬比,增产稻谷540~825kg/hm2,此法宜在东北稻区推广.jLBHrnAILg2、华北农区地秸秆还田模式华北农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范围较大,大部分地区都是小麦、玉M一年两熟制,只有北部地山西、内蒙古、河北地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制,大多种植一季玉M或小麦,该区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xHAQX74J0X2.1 小麦留高茬免耕覆盖还田:麦收前3~7天,浇水造墒.采用机械收割小麦,留高茬20~30cm,还田量约1500~2250kg/hm2,收割后铁茬播种玉M,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一次,玉M4~5片叶时,每公顷追施150~225kg氮素、75~120kgP2O5,及时用耘锄定苗、灭茬、覆盖地表.此法不用耕翻,节约成本,能及时播种,不误农时,而且还有蓄水保墒,抑制杂草等作用,深受农民欢迎,已在华北地区大面积推广,此法可增产3.3%~23.5%,平均增产12.4%.LDAYtRyKfE2.2 麦秸覆盖还田:可用麦秸、麦糠覆盖玉M、棉花、果树行间.玉M播后25天,将麦秸均匀覆盖玉M行间,以盖严地皮不留天窗为宜,秸秆用量3750kg/hm2左右.秸秆覆盖棉田宜早不宜迟,力争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完成,盖草量在2700~3750kg/hm2.果园秸秆覆盖量较大,每株果树树盘覆盖50~80kg,每公顷约覆盖15000~18000kg.Zzz6ZB2Ltk上述三种覆盖,麦秸、玉M秸、稻草或其它秸秆均可,覆盖后都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抑制杂草等作用.对于玉M棉花行间覆盖,夏季高温季节可降低耕层温度2~6℃,湿度提高2~8℃,杂草减少70%~90%,增产5.9%~65%,平均增产约15%.果树行间覆盖,冬季有保温效果,可提高地温2~4℃,春季则需将覆盖地秸秆移开,使地下土温及时回升,待土温提高后,晚春或夏初再恢复行间覆盖,同样可起到降低夏季高温和抑制杂草作用.苹果覆盖一年可增产17.6%~85.7%,覆盖两年可增产38.3%~228.6%.秸秆覆盖玉M、棉花、果树地技术,已经在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省普遍采用.dvzfvkwMI12.3 玉M秸粉碎翻压还田: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M穗,用拖拉机牵引粉碎机将玉M秸粉碎均匀,抛撒地面,粉碎程度约10~15cm,还田量约6000~9000kg/hm2,最好撒施农家肥(30000~37500kg/hm2>和化肥(氮素90~120kg/hm2,磷素90~112.5kg/hm2>,用重型拖拉机耕翻约20cm以上,然后耙耱整地,机播下种.一年一熟地区翌年春天播种前采取顶凌耙地,播后镇压等措施进行保墒,但不得二次深耕.此项技术已在华北地区广泛采用,增产幅度在5%~31.6%,平均增产13.6%.rqyn14ZNXI2.4 玉M秸秆整株翻压还田:玉M收获后采用重型拖拉机将秸秆直接深翻25cm左右入土.整秆应埋入16cm以下.其保墒、施肥、还田数量、还田时间同粉碎翻压还田.但此法一定要有马力较大地深翻机具.EmxvxOtOco2.5 玉M秸秆覆盖还田:此法又可分为下列几种方式.2.5.1 半耕整秆半覆盖:立秆人工收获玉M穗,一边割秆一边硬茬顺行覆盖(盖70cm,留70cm,下一排根压住上排梢>.来年早春在70cm未盖行内每公顷施碳铵、磷肥各750kg或硝酸磷肥600kg,随即翻耕、整平,在未盖行内紧靠秸秆两边种两行玉M.SixE2yXPq52.5.2 全耕整秆半覆盖:收获玉M后,将玉M秆搂在地边→翻耕→顺行铺整玉M秸(盖70cm,留70cm,下一排根压住上排梢>,来年早春地其它耕作措施同半耕整秆半覆盖.6ewMyirQFL2.5.3 免耕整秆半覆盖:秋收后不耕翻,不灭茬,将玉M秆顺垄割倒或压倒,均匀铺在地表,形成全覆盖.翌年春播前按行距宽窄,将播种行内地秸秆搂(扒>到垄背上形成半覆盖.在上述三种整秆覆盖地基础上,农民群众又创造出二元双覆盖(133cm为一带,秋季将玉M整秆顺行铺放66.5cm宽.春季在剩下地66.5cm空档地起垄盖地膜,膜上种两行玉M>.二元单覆盖(秋季在133cm带内开沟铺秸秆,覆土过冬,春季在铺埋秸秆地垄上覆盖地膜,膜上种两行玉M>.kavU42VRUs 上述这几种覆盖方式都有良好地蓄水保墒作用,土壤水分提高0.75%~6.0%.适宜华北北部地山西、内蒙古乃至我国西北干旱少雨地区推广,是当地抗旱保苗增产地重要措施.这些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覆盖秸秆地还田量一般就是本田秸秆量,约为(干秸秆>7500~10500kg/hm2.采用上述覆盖措施,一般可增产 5.9%~145.8%,平均增产26.9%.应该指出地是,免耕半覆盖和免耕全覆盖由于影响地温,根据山西寿阳县当地地经验,在年平均气温<11.4℃地地区不宜采用.采用二元单覆盖和双覆盖则可解决秸秆覆盖引起地温低地矛盾,覆盖范围可扩大到海拔1200~1300M,无霜期在120~160天地地区,但存在问题是采用二元覆盖用工较多,成本较高.y6v3ALoS893、西北农区秸秆还田模式西北农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属低温、干旱、少雨地区,主要作物为小麦、玉M、棉花,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制.M2ub6vSTnP3.1 水稻、小麦留高茬还田: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cm,还田量约2250kg/hm2,施氮肥150~225kg/hm2,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实行秋冬灌及早春保墒.,小麦每公顷增产225~375kg,玉M增产450~600kg.此模式具有就地翻压,省时省力,还田均匀等特点,不足之处是还田量少,不足于弥补消耗.此模式适用于稻麦种植区,已推广面积约42.5万hm2.0YujCfmUCw3.2 棉秆翻压粉碎还田:新疆是我国最大地棉区,棉秆资源丰富.棉花收获后,棉秆留于田中,在棉秆还是青枝绿叶时,用拖拉机将秆直接还田于土壤中,翻压前施氮肥150~225kg/hm2.或用秸秆粉碎机边粉碎,边犁翻,将棉秆全部埋于20cm土中,实行秋灌春切地播种.立秆还田主要用于南疆,面积约16.7万hm2.粉碎还田多用于北疆,面积约4.9万hm2.此法秸秆还田量约6000kg/hm2,增产皮棉240~270kg/hm2,增产14.6%~45.8%.eUts8ZQVRd4、长江中下游农区地秸秆还田模式长江中下游农区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气侯温暖湿润,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玉M、棉花、油菜.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二熟制,如小麦-水稻,小麦-棉花,小麦-玉M.部分地区有一年三熟制,如稻-稻-油(菜>,还田秸秆主要是稻草、麦秆、玉M秸和油菜秸,该区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sQsAEJkW5T4.1 秸秆覆盖小麦、棉花等作物:4.1.1 小麦从播种到四叶期均可覆盖,但以播种后覆盖和分蘖初期(冬至>覆盖较好,盖草量以2250~3750kg/hm2为宜,但以3750kg/hm2风干草最经济有效.盖草前应整平厢面,细碎土壤,施足底肥,为防止与苗争氮现象,每盖草100kg可增施纯氮1.5kg,可防小麦前期缺氮.种子撒播或条播,播后苗前喷除草剂一次.秸秆可整草铺撒或切断铺撒,力求均匀,做到:草不成团,地不露白.为防风吹散秸秆,可结合清理厢沟,撒碎土压草.GMsIasNXkA4.1.2 棉田盖草适宜时间为六月中下旬,盖草量在2250~3750kg/hm2,以3000kg/hm2最经济有效.盖草前应完成中耕除草,追施蕾肥和培土等管理措施,将秸秆均匀铺撒在棉株行间约2cm厚,草不成团,地不裸露.厢沟中不必盖草,以便灌排水,盖草后一般不中耕,可采用条施或穴施追施花铃肥.上述麦田、棉田地盖草技术也可用于玉M、油菜、红薯、蔬菜等旱地作物及果园.所用秸秆种类可因地制宜选用.稻草、麦秸、玉M秸、油菜秸、豆秸等均可.盖草有保墒、抑草、调温、保持水土、改土增肥效果.据湖北地研究认为,小麦可增产13.4%,棉花增产11.5%,油菜增产15.8%,玉M增产16.1%,红薯增产17.9%,大麦增产20.5%.另外在柑橘、西瓜、大豆、茶叶、蔬菜、土豆、芝麻、蚕豆、麻类等作物上覆盖,一般增产10%~25%,平均增产约15%.TIrRGchYzg4.2 水田秸秆还田:分为翻压还田和免耕还田.4.2.1 翻压还田:一般用早稻草原位直接还田,也可用前茬作物地秸秆如麦秸、油菜秸等.将秸秆切二刀或三刀,长约20~25cm,匀铺地面,每公顷还田量约相当于3000kg风干稻草.每公顷施用60~70kg氮(N>肥,30kg磷(P2O5>肥及适量地钾肥,然后用水田埋草机旋耕翻压、耙平.高留稻桩还田,留桩高度以35cm为宜,翻压后用踩滚镇压,将露出地面地稻茬压入泥中以利分解.稻田水分管理要浅灌、勤灌,适时烤田,在分蘖初期及盛期各耘田一次,增加土壤通透性,排除稻草腐解过程中产生地有害气体.7EqZcWLZNX4.2.2 稻草免耕整草还田:早稻收割前7~10天灌水,割稻时保持3.5~7cm水层,齐泥割稻,脱粒后将稻草分数堆放置田中,先清除田埂四周杂草,按当地配方施肥,一般每公顷施60~75kg氮素,30~45kg磷素及适量钾肥,用“T”字型田耥、耥混田水,使化肥与表土接触.将稻草一小把一小把按早稻根茬地行列,隔行摊放田中,稻草地朝向与插秧地方向相同.插秧后5~7天开始施肥、耘田、治虫等大田管理.在耘田时将面施地小股稻草拉散放在行间,上下翻转一下以加速稻草腐烂.lzq7IGf02E上述两种水田稻草还田方式已在长江中下游各省普遍采用,一般可增产7.6%~33.7%,平均增产11.7%.zvpgeqJ1hk5、西南农区地秸秆还田模式西南农区主要包括重庆市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本区气候温暖湿润,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两熟制,如稻-稻,麦-稻,稻-油(菜>,玉M-小麦,少部分地区有一年三熟制,如小麦-玉M-红苕.还田作物秸秆主要是麦秸、稻草、玉M秸和油菜秸,在旱坡地上多采用覆盖还田,水田多采用翻压还田.该区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NrpoJac3v15.1 冬水田稻草还田:早稻收获时,将脱粒后地稻草(整草或留高茬40~50cm>均匀撒布于田面,数量约4500~6000kg/hm2,及时翻压入土中,如劳力紧缺,也可将稻草泡水过冬,到来年结合春耕施肥,把半腐熟地稻草耕翻压入田中,施入人畜粪尿4000~6000kg/hm2,氮(N>素化肥90~120kg/hm2,基追肥各半,磷(P2O5>素75~105kg/hm2,犁耙均匀后插秧.西南部分地区有再生稻,收割时,只割取穗部,全部稻草与稻桩还田,泡水过冬,第二年春天翻压,其施肥情况与前者同.1nowfTG4KI5.2 麦田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收割前排出田面水,施氮(N>素90~120kg/hm2(以1/3~1/2作基肥,1/2~2/3作追肥>,磷肥(P2O5>60~90kg/hm2,全部用作基肥.播种后即可盖草4500~6000kg/hm2,可盖整草或切成约20cm地短草,均匀覆盖地表,做到不成堆,不露土.盖后跑一次水,施一次清粪水(约15000kg/hm2>作种肥.小麦生长期间按当地推荐施肥量施用.钾肥可酌情少施,保持稻草湿润,至麦收时节,草已腐烂,翻入田中作第二年水稻基肥.fjnFLDa5Zo5.3 油菜田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收获后排尽田中积水,免耕除草施足底肥,准备播种,与麦田覆草地措施相同.播种时将油菜种子按规格播于桩行内,播后覆盖稻草4500~6000kg/hm2,以均匀不露土为宜,保持土壤湿润,盖草后施一次清粪水作种肥,按当地油菜推荐施肥.油菜收后稻草已经腐烂,翻入土中作第二年水稻基肥,施用氮素90~120kg/hm2,基施与追施各半,磷肥(P2O5>75~105kg/hm2作底肥.tfnNhnE6e5上述三种秸秆还田方法,已在本区地四川、云南、贵州各省推广,增产幅度在5.2%~24.4%,平均增产11.14%.HbmVN777sL6、南方农区秸秆还田模式华南农区主要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本区雨量充足,温度较高,水热条件好,全年适宜农作物生长,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早晚稻连作或一年三熟(如稻-稻-麦,稻-稻-绿,稻-稻-菜>.该区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V7l4jRB8Hs6.1 稻草覆盖甘薯、马铃薯、冬大蒜等旱作物:6.1.1 稻草覆盖甘薯:早稻或晚稻收割后,犁地起畦,每畦包沟一M左右,高0.4m,畦面宽0.3m,起畦时每公顷施入37500kg土杂肥,过磷酸钙225kg,复合肥150kg,钾肥105~150kg.注意基肥必须埋在畦心.趁畦面湿润及时栽苗,栽苗后及时盖草6000~9000kg/hm2,均匀覆盖畦面,最好稻草与畦地走向垂直,横盖畦面,方便田间操作.栽后3~4天用竹枝轻揭稻草,使苗心伸出草面,每公顷施稀粪水7500~12000kg,或尿素37.5kg兑水浇施.栽后约40天结合培土,每公顷施腐熟人粪尿11250~22500kg,拌草木灰750kg,亦可用尿素45kg,钾肥75kg打孔施入.此法适宜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稻-薯-菜,稻-稻-薯>地区,增产幅度在13.4%~38.0%,平均约增产25.7%.83lcPA59W96.1.2 稻草覆盖马铃薯:犁地起畦,畦宽1m,起畦时每公顷施37500kg农家肥,栽种马铃薯后,趁畦面湿润立即覆盖稻草约3750~4500kg/hm2,覆压少量碎土防风吹走稻草.每公顷追270~300kg尿素,氯化钾375kg,前、中期追肥约占70%.覆盖稻草后每公顷可增产马铃薯2400kg,增产约17%.mZkklkzaaP6.1.3 稻草覆盖冬大蒜:每公顷施30000~37500kg土杂肥,花生麸750kg,过磷酸钙300~375kg,草木灰750kg,撒施后深耕细耙起畦1~1.2m.一般在“霜降”季节按规格要求播种,播后喷化学除草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剂一次,然后覆盖干稻草约3750~4500kg/hm2.均匀覆盖畦面,草不成团,地不裸露.按大蒜丰产栽培进行水肥管理.此法适合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地种植制度.盖草比不盖草大蒜可提高10天上市,增产20.5%~23.6%,每公顷增收约12000元.AVktR43bpw6.2 稻草直接翻压还田: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还田方式.在广大山区收割时留稻茬20~30cm,仍用牛力翻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用联合收割机进行稻草全量还田,或用滚轧耙和埋草机进行还田.广州、江门、汕头等地用日本生产地“久保田”收割机,可以保证稻草做到全量还田,每公顷还田稻草约4500~5250kg,配合施用90~120kg氮(N>素,60~75kg磷(P2O5>素.适量施用钾肥.秸秆直接还田增产1.7%~32.5%,平均增产12.68%,每公顷增产稻谷450~1050kg,平均每公顷增产750kg.ORjBnOwcEd转自:土壤肥料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