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题1.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éng tóuméi táijiè wèn2.多音字组词少shào________ shǎo________ 都dū________ dōu________3.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惊应人垂纶4.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_ 借—________ 遥—________6.形近字组词。

蓬________ 怕________缝________ 拍________7.解释下列词语。

①蓬头②鱼惊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②侧坐9.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头稚子借问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②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___ 惊涛________ 摇摇________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②你不能这样做。

14.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_____诗人,隐居________(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15.解释划线词语。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①借问②鱼惊16.查字典。

“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7.扩句。

①字典是朋友和老师。

人教版小学语文各年级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各年级要求背诵的课文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
第25课:《长 征》。 第26课:《开国大典》第5—9小节。
六年级
上册
第1课:《山中访友》 第3课:《草虫的村落》4-7小节。
第5课:《詹天佑》4-6小节。 第6课:《怀念母亲》。
第9课:《穷人》第1小节。 第11课:《唯一的听众》2-7小节
第31课:《女娲补天》。
四年级
下册
第1课:《古诗词三首》。 第2课:《桂林山水》。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7课:《触摸春天》。
第19课:《生命 生命》。 第21课:《乡下人家》。
第23课:《古诗词三首》。 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
五年级
下册
第1课:《草原》。 第3课:《白杨》。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2-4小节 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17课:《少年闰土》。
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2小节。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诗海拾贝》1-6课; 《与诗同行》1-3课。
第21课:《老人与海鸥》。 第25课:《伯牙绝弦》。
第26课:《月光曲》8-10小节。
新课程小学语文各年级(下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及段落
第23课:《假如》。 第25课:《古诗二首》。
第26课:《红领巾真好》。 第27课:《清澈的湖水》。
第30课:《我是什么》。 第33课:《活化石》。
三年级
上册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第9课:《古诗二首》。
第11课:《秋天的雨》。 第13课:《花钟》。
第18课:《盘古开天地》。 第19课:《赵州桥》。
第21课:《古诗二首》。 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022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精华】

2022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精华】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1、《走,我们去植树》A 、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绿色工厂和绿色宝库,把枝叶比作快乐的音符。

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植树的作用和意义。

B 、课文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C 、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D 、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E 、“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2、《第一朵杏花》A 、课文讲的是邻居孩子帮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故事。

他说:“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注意标点!)B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C 、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D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3、《燕子》A 、课文的作者是郑振铎,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燕子的外形:活泼机灵。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课题:17.古诗两首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和亲人或友人离别之情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首诗。

⒈教师帮助理解。

⒉帮助学生理解纠正读音,意思。

⒊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二首诗。

⒈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⒉重点理解诗句的内涵。

⒊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故事链接教师讲述学生谈感受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离别诗的兴趣。

主备人:序号:教学目标1、理解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赠送友人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二、熟读古诗。

1、教师先范读,再领读。

2、让学生自读3、学生之间互读。

知道读熟为止。

三、指导学生背诵这两首古诗。

1、先自己背。

2、同桌相互背。

3、指名背。

4、在班内背。

四、指导学生体会诗意。

1、让学生根据课文中解释来理解诗意。

2、自读诗意3、教师进一步讲解诗意。

五、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后记: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序号:教学目标1、理解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赠送友人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6题;共93分)1. (5分)看拼音,写词语chēnɡchuán xiǎo tǐnɡfú pínɡyòu zhìcèm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圣经(jìng jīng)________ 戏院(xì xǜ)________ 簇拥(cù chù)________哗笑(huá huā)________ 沉寂(jì jī)________ 笼罩(zhào zhāo)________3. (6分)读一读,连一连。

出水迹莲蜓萍泉________ 露________ 采________ 踪________ 浮________ 蜻________4. (4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反义词。

①老师赞美言行好的同学,批评淘气、不听话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②大家要节约用水,千万不能浪费。

________——________5. (10分)默写古诗池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小儿垂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 (4分)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人教版小学语文4—6年级精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4—6年级精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4—6年级精读课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罗梅)3、鸟的天堂(陆惠香)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周文静)6、爬山虎的脚(冯海英)7、蟋蟀的住宅(梁渺彤)9、巨人的花园(陈妍君)11、去年的树(凌萍)13、白鹅(何光梅)15、猫(文善)17、长城(李冬梅)18、颐和园(俸锦栋)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李春艳)21、搭石(容俊琴)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罗进宁)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陈玫羽)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杨楚英)29、呼风唤雨的世纪(梁英)31、飞向蓝天的恐龙(黄燕玲)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李小莲)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彭玉娥)5、中彩那天(廖妙)7、尊严(谢小意)9、自然之道(汤夏)11、蝙蝠和雷达(韦江)13、夜莺的歌声(陈晓露)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运友)17、触摸春天(姚桃红)19、生命生命(黄海燕)21、乡下人家(黄璐璐)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宾云)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罗历丽)27、鱼游到了纸上(朱华秀)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曾文慧)31、普罗米修斯(黄秀亦)五年级上册1、窃读记3、走遍天下书为侣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王瑜)6、梅花魂(李海雁)9、鲸(朱小妳)11、新型玻璃(王英菊)13、钓鱼的启示(任玉婵)15、落花生(方玉峰)17、地震中的父与子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黄丝)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5、七律·长征(卢映杏)26、开国大典(李嘉杰)五年级下册1、草原(廖丹)3、白杨(刘岚)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谢艳华)6、冬阳·童年·骆驼队(黄东莉)8、童年的发现(余宇)10、杨氏之子(黄秋霞)11、晏子使楚(徐振琪)14、再见了,亲人(唐婷婷)16、桥(秦仙)18、将相和(潘美素)19、草船借箭(梁亚丹)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陆淑兰)26、威尼斯的小艇(韦红盛)六年级上册1、山中访友黄启杰)3、草虫的村落(梁慧云)5、詹天佑(陶薇玉)6、怀念母亲(龚翠萍)9、穷人(陈晶)11、唯一的听众(梁晓连)13、只有一个地球(陶芝华)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黄燕萍)17、少年闰土(吴肖肖)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秦小芳)21、老人与海鸥(申祥玉)23、最后一头战象(李璐)25、伯牙绝弦(姚凡英)26、月光曲(何秋菊)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陈珏桦)2、匆匆(李文婷)3、桃花心木(杨礼榕)6、北京的春节(蒋茜)10、十六年前的回忆(周玲)12、为人民服务(黄群)14、卖火柴的小女孩(黄秋音)15、凡卡(陆锦梅)18、跨越百年的美丽(龙敏妃)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亲爱的同学们,一共86篇,涂红的那七篇不用找了,我自己找就行了。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 是无法阻挡的,它总 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的。
作业: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1、默写两首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江上秋风动客情。 3、找几首杜甫、叶绍翁写的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 诵读。 夜深篱落一灯明。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龙泉(今浙 江)人。他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 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 及生活的诗作,其诗优于绝句。
理解题意:
游园不值
园:指花园。
(在宋代,许多官僚地主、名人雅士都有自 己的花园,栽种着花草树木,供私人享用, 不是亲朋好友一般不能随意
练习
1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
(碧青的苍苔,盛开的红杏。) 2 “不值”的意思是( 没有遇到主人 诗中“久不开 )。
”这个词写出了“不值”。
《游园不值》是宋 代 叶绍翁 所 作。题目的意思是:
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诗人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来渲 染满园的春色。诗的最后两句蕴 含着深刻的道理:
返的彩蝶,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清脆啼鸣的
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
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
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
了动感,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
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向
往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 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 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 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 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 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 “满”字的具体化。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标准答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标准答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标准答案苏教语文四下练习与测试答案1、走,我们去植树基础练习一、沟渠栽树版图乖巧欢声笑语二、轻快美丽金色参天青翠绿色温暖清新三、一座绿色工厂快乐的音符清新的空气健康幸福绿色的希望参天的大树乖乖低头翩翩起舞发展练习一、1.表明他们种树的决心和愉悦的心情。

2.春来了,春天降临在森林的每个角落!草地上,新的草芽,钻出了泥土,抖了抖泥土,挺了挺身子。

蚂蚁也已经开始“翻草越芽”,寻找食物。

小河面上的冰已经化了,小鱼儿又重新浮出水面,水中又出现了青蛙的身影。

水中渐渐热闹起来了。

大树下,开出了几朵不知名的花儿。

树枝头,几只鸟儿你叫一声我唱一句,真有点组合的意思。

空中,一只只鸟儿飞来飞去地追赶、游戏……二、例:树木名称:梧桐树外形特征:花有淡淡芳香,叶子扇形,果实成熟时分裂。

作用:木材适合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其他: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

2、第一朵杏花基础练习一、估计掌握精确皱纹推断大概仰望广泛曾经二、黄了燕子绿了小草三、1.“,?”。

“,。

”,,,“?”2.一丝不苟,常年精确观察3.小男孩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要问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我明白竺爷爷为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必须精确观察。

发展练习一、竺爷爷俯下身子,奇怪地问小孩仰起头,高兴地说竺爷爷摸摸孩子的头,激动地问小孩歪着头,自豪地说竺爷爷眯着眼睛,半信半疑地问小孩拍拍胸脯,肯定地说二、因为牛顿非常注意观察自然现象,非常勤奋,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

细心观察、专心钻研、勤奋工作、谦虚谨慎是成功者所必需的。

3、燕子基础练习一、翼尖微风稻田音符轻快痕迹掠过烂漫圆晕二、对首痕片三、1.一身乌黑光亮一对俊俏轻快剪刀活泼机灵例:我喜欢蝌蚪。

它长得黑油油的,椭圆形的身子,拖着长而扁的尾巴,在水里游泳时,尾巴左右摆动,敏捷灵活,潇潇洒洒,要抓住它可不容易呢。

你没注意吗?它还有一双微微突起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它能在水中寻找需要的食物吃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齐读诗歌。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预习交流
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三、探究展示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教(学)具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小儿垂钓
一、创设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
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
●单元及主题:20《古诗两首》
●共课时
主备人
耿全霞
第课时
上课日期
●教材解读:《池上》和《小儿垂钓》都是写儿童的古诗。《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其中,写事的诗句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不解藏踪迹,浮萍
一道开。“不解”的“解”意思是懂得。《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作品,描写小儿外形的诗句是: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表达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是路人
此处使用手写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池上》这首诗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小儿垂钓》一诗,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学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让学生说说对“蓬头”的理解。有的说“蓬头”就是“头发很乱”;有的还联想到上学期学过的《维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头垢面”一词;我还告诉她,古时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把头发束起来,而文中的小男孩显然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蓬头”是很正常的。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对应 应答 反应 应用题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红
2、背诵古诗。
五、总结拓展
1、你喜欢诗中的这个男孩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他天真可爱。)
2、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太好了,我们来读读:
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遥招手”的“遥”意思是远远的,“不应人”的“应”
意思是:回答。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儿童十分喜爱的心情。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共案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
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
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
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
“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六、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此页可以复制使用
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