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白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ELISA
白介素6化学发光

白介素6化学发光白介素6(Interleukin-6,简称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除了免疫系统,IL-6还参与了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IL-6还具有化学发光的特性,这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化学发光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物质能够发出可见光或紫外光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化学发光需要通过外界能量激发物质,使其处于激发态,然后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光子。
而IL-6的化学发光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IL-6化学发光的原理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基本原理。
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在样品中的含量。
而IL-6化学发光ELISA则在传统的ELISA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发出可见光信号。
IL-6化学发光ELISA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含有待测IL-6的样品加入特定的试剂盒中,并与盒内的抗体结合。
然后,加入特定的底物,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见光。
最后,使用专用的发光仪器测量发出的光信号的强度,根据光信号的强弱来确定样品中IL-6的含量。
IL-6化学发光ELISA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到极低浓度的IL-6。
其次,它的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昂贵的试剂,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
此外,IL-6化学发光ELISA还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提高工作效率。
IL-6化学发光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IL-6化学发光可用于研究IL-6在免疫系统中的调节机制,以及其在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中的作用。
在临床诊断中,IL-6化学发光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炎症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疾病的进展。
白细胞介素-6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I n s p e c t i o n/检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定量方法研究进展燕茹,林婧(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江苏南京210049)摘要:细胞介素-6 (IL-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病理和生理活动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因此需要高 准确度测定丨L-6的水平。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IL-6不同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酶联免疫法、免疫 放射法、电化学免疫法,讨论了 IL-6不同定量方法的特点,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检测方法1弓丨言白介素6 (Interleukin-6, IL-6)是一种炎症因 子,由21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健康人体内一般 小于7 pg/m L,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含量急剧升 高,其含量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
IL-6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 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IL-6有助于 评价糖尿病、心血管病、炎症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患者IL-6的连续监测,有助于评估炎症反应的严重 程度,脓毒症及其预后情况;日本指南推荐将IL-6 用于脓毒症辅助诊断,IL-6可以作为脓毒症的早期 预警指标。
研究发现,2019-n C o V感染的患者血清中IL-6 等炎症细胞因子显著升高。
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 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分型及预测疾病严重 程度和患者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法(试 行第七版)》将外周血炎症因子IL-6进行性上升作 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IL-6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监控和预后判断的诊断指标。
IL-6的准确测定 具有重要意义。
为准确地测定血清中IL-6的含量,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本文对IL-6的定量方法进行 综述。
2丨L-6定量检测方法根据IL-6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的不同,对IL-6的 检测分为: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
2.1免疫学方法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为利用特定抗体与抗原发生 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对待测抗体或者抗原进行分析 测定的方法。
白介素-6(IL-6)测定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

白介素-6(IL-6)测定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
结构组成:
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白介素-6的含量。
2.1.物理性状
2.1.1.外观
试剂卡外观平整,材料附着牢固;
样本稀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物;
2.1.2.净含量
样本稀释液净含量应在标示值的90%~110%之间。
2.1.
3.膜条宽度
膜条宽度应不小于3.9mm。
2.1.4.液体移行速度
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25mm/min。
2.2.空白限
空白限≤3pg/mL。
2.3 .线性范围
试剂的线性范围为[3,1000]pg/mL,在此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 应不小于0.990。
2.4.测量精密度
2.4.1.重复性
用质控品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15%;
2.4.2.批间差
用质控品重复测试3个批号的试剂盒,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15%。
2.5.准确度
回收率在85%~115%之间。
2.6 .稳定性
试剂在4℃~30℃密封避光保存,原包装存放的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取效期末的样品检测外观、膜条宽度、液体移行速度、空白限、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度,应分别符合2.1.1、2.1.3、2.1.4、2.2、2.3、2.4.1、2.5的要求。
2.7.溯源性
根据GB/T21415-2008的要求提供含有产品校准曲线信息的数据卡,本产品校准曲线信息可溯源至企业工作校准品。
牛白细胞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牛白细胞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0.5ng/L - 17ng/L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牛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牛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用纯化的牛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白细胞介素6(IL-6),再与HRP标记的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牛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
试剂盒组成1 30倍浓缩洗涤液20ml×1瓶7 终止液6ml×1瓶2 酶标试剂6ml×1瓶8 标准品(32ng/L)0.5ml×1瓶3 酶标包被板12孔×8条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4 样品稀释液6ml×1瓶10 说明书1份5 显色剂A液6ml×1瓶11 封板膜2张6 显色剂B液6ml×1/瓶12 密封袋1个标本要求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释。
16ng/L 5号标准品150µl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8ng/L 4号标准品150µl的5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4ng/L 3号标准品150µl的4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2ng/L 2号标准品150µl的3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1ng/L 1号标准品150µl的2号标准品加入150µl标准品稀释液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绵羊白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ELISA

绵羊白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其它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白介素6(IL-6)的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绵羊白介素6(IL-6)水平。
用纯化的绵羊白介素6(IL-6)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白介素6(IL-6),再与HRP标记的白介素6(IL-6)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白介素6(IL-6)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绵羊白介素6(IL-6)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
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
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
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人白介素6IL-6的浓度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本中IL-6的浓度人IL-6简介:白介素6(IL-6)是一类多功能的蛋白,在宿主防御,急性期反应,免疫反应,造血功能,神经系统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介素6根据来源不同是分子量从21到28kDa不同的单链蛋白。
白介素6在多种细胞中都有表达,如T细胞、巨噬细胞、纤维原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由于IL-6具有不同的活性,所以IL-6也被称为干扰素β2(IFN-β2)、B细胞刺激因子-2(BSF-2)、杂交瘤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刺激因子、毒性T细胞分化因子、巨噬细胞粒细胞诱导因子(MGI-2A)。
白细胞介素6在B-细胞向Ig分泌细胞的转化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分化,诱导神经细胞在B-细胞,T-细胞,肝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化作用。
此外,肌肉运动收缩作用后白细胞介素6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进而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并改善机体的胰岛素耐受性。
检测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本中IL-6的浓度。
IL-6捕获抗体已预包被于酶标板上,当加入标本或参考品时,其中的IL-6会与捕获抗体结合,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
当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IL-6抗体后,抗人IL-6抗体与IL-6接合,形成夹心的免疫复合物,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
随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合素。
生物素与亲合素特异性结合,亲合素连接的酶就会与夹心的免疫复合物连接起来;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
最后加入显色剂,若样本中存在IL-6将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辣根过氧化物酶会催化无色的显色剂氧化成蓝色物质,在加入终止液后呈黄色。
通过酶标仪检测,读其450nm处的OD值,IL-6浓度与OD450值之间呈正比,通过参考品绘制标准曲线,对照未知样本中OD值,即可算出标本中IL-6浓度。
标本收集:1.标本的收集请按下列流程进行操作:A.细胞上清标本离心去除悬浮物后即可;B.血清标本应是自然凝固后,取上清,避免在冰箱中凝固血液;C.血浆标本,推荐用EDTA的方法收集;D.若待测样本不能及时检测,标本收集后请分装,冻存于-20℃,避免反复冻融。
不同方法学白介素6标准

不同方法学白介素6标准白介素6检测的不同方法学探讨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检测白介素6的含量对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种不同的白介素6检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的白介素6结合,形成酶-抗体-抗原复合物,然后通过底物显色反应来定量检测白介素6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但是,ELISA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的不稳定性。
2.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放射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微量白介素6的检测。
然而,由于RIA方法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和处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一般实验室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原理来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的抗体与白介素6结合后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进行定量检测。
CLI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等优点,且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但是,CLIA方法的试剂成本相对较高,且发光信号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 荧光免疫分析法(FIA)荧光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白介素6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来定量检测白介素6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同时,FIA方法还可以实现多色荧光的同时检测,适用于复杂样本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同时测定。
但是,FIA方法需要专业的荧光检测设备,且荧光信号可能受到光漂白等因素的影响。
白介素—6(IL—6)测定试剂(荧光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万孚

1.性能指标
1.1外观检查
外观应平整,标识清晰,各组分齐全,液体无渗漏。
1.2物理检查
膜条宽为 4.0±0.5mm;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10mm/min。
1.3准确度
用参考品作为样本进行测定,其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B ias)不应超过±15%。
1.4最低检出限
应不大于3pg/mL。
1.5线性
在3pg/mL~4000pg/mL 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00。
1.6精密度
1.6.1批内精密度
用同一批号的试剂分别测定 2 个不同浓度的样本,其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1.6.2批间精密度
用三个不同批号的试剂分别测定2 个不同浓度的样本,其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羊白介素6(IL-6)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其它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白介素6(IL-6)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绵羊白介素6(IL-6)水平。
用纯化的绵羊白介素6(IL-6)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白介素6(IL-6),再与HRP标记的白介素6(IL-6)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白介素6(IL-6)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绵羊白介素6(IL-6)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
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
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
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
用液氮迅速冷冻保
存备用。
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
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
加标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 弃掉。
(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1800ng/L,1200ng/L ,600ng/L,300ng/L,150ng/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
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48T的20倍)倍稀释后
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
如此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
显色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
测定应在加
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一次加样时间
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底物请避光保存。
7.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8.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试剂盒性能:
1.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95以上。
2.批内与批见应分别小于9%和11%
检测范围:
100ng/L -2000ng/L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