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合集下载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课件 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体系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课件 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体系
3.粗分散体系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7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 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一般以比表面积的大小来表示分散体系分散程度 的大小 分散度(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的物质具 有的表面积)
S S0 V
显然,分散程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
4 3 分散相呈球体 V r S 4 r 2 3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 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霍 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
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 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的力不 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 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 能性亦大
用这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粒 子。视具体制备条件不同,这些粒子又可以聚 集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一的, 是一个多级分散体系
分散法
(1)研磨法: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球磨机,胶体磨等)将固体磨细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 易碎的物质,对于柔韧性 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 碎。例如,将废轮胎粉碎, 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 研磨
布朗运动的存在是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因 胶粒不会安定的停留在某一位置上,胶粒就不会因 重力而聚沉。但布朗运动也有可能使胶粒相互碰撞 而聚集 二.扩散 胶粒也有热运动,因此也具有扩散和渗透压。 只是溶胶的浓度较稀,这种现象很不显著 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胶粒的布朗运动,可 以观察到胶粒从高浓区向低浓区迁移的现象, 这就是胶粒的扩散作用
2.亲液溶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亲和力的溶胶) 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分子半径落在胶体粒 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分 子分散的真溶液。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 物凝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 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表面与胶体习题答案

表面与胶体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界面现象§13.1 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一、表面张力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与表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

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γ 表示,单位是N ·m -1。

二、表面功与表面自由能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要对体系作的功,称为表面功。

用公式表示为:s W dA γ∂=,式中γ为比例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 ,p 及组成恒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逆非膨胀功。

B B B 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U H A G A A A Aγ∂∂∂∂====∂∂∂∂ ( 广义的表面自由能) 表面自由能考虑了表面功,热力学基本公式中应相应增加s dA γ一项,即由此可得:B BBB BBB BB B BBd d d d d d d d dA d d d d d d d s s s s U T S P V A dn H T S V P A dn S T P V A dn G S T V P A dn γμγμγμγμ=-++=+++=--++=-+++∑∑∑∑狭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B ,,()p T n G Aγ∂=∂,表面吉布斯(Gibbs )自由能,单位:J ·m -2。

三、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S B B A V n s T V n S A T γ⎛⎫∂∂⎛⎫=- ⎪ ⎪∂∂⎝⎭⎝⎭,,,,S B BA P n s T P n S A T γ⎛⎫∂∂⎛⎫=- ⎪ ⎪∂∂⎝⎭⎝⎭ 四、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对于纯液体,当温度、压力一定时,其表面张力一定。

但对于溶液,由于溶质的加入形成了溶液,表面张力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A.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升高如:NaCl 、KOH 、NH 4Cl 、KNO 3等无机盐类;B.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大而降低,通常开始降低较快而后减慢,如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等极性有机物;C.一开始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到一定浓度后几乎不再变化,如含8个碳以上的有机酸盐、有机胺盐、磺酸盐等。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试题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试题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试题一、填空题1.胶体是高分散的多组分相热力学体系,动力学体系。

2.高分子溶液是多组分相热力学体系。

3.胶体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子大小界于米,而粗分散体系粒子大小米。

4.丁达尔现象是光的所引起的,其强度I与入射光波长λ。

5.是胶体稳定性原因之一。

6.胶粒是胶体稳定性主要原因。

7.通电后,胶粒在电场中运动的现象称为,而分散介质在电场中运动的现象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1.雾的形成过程中,分散相(1)和分散介质(2)的相态分别为:( )A、(1)气,(2)气;B、(1)液,(2)液;C、(1)液,(2)气;D、(1)气,(2)液。

2.对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的颗粒大小范围一般为:( )A、10-7~10-5m;B、10-9~10-7m;C、10-3~10-5m;D、10-1~10-9m。

3.下列体系哪一种是胶体溶液:( )A、墨汁;B、肥皂溶液;C、牛奶;D、30 %甲醛溶液。

4.乳状液是由哪个分散体系组成? ( )A、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固体加液体;C、两种互溶的液体;D、多种互溶的液体。

5.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属于胶体:( )A、空气;B、蔗糖水;C、石英;D、红宝石。

6.烟的形成过程中,分散相(1)和分散介质(2)的相态分别为:( )A、(1)气,(2)气;(B) (1)固,(2)液;(C) (1)固,(2)气;(D) (1)气,(2)液。

7.当一束光线透过悬浊液、溶胶、真溶液时,它们分别发生光的:( )A、反射、散射、透射;B、反射、折射、散射;C、折射、反射、散射;D、反射、散射、强散射8.在晴朗的白昼,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 )A、蓝光波长短, 透射作用显著;B、蓝光波长短, 散射作用显著;C、红光波长长, 透射作用显著;D、红光波长长, 散射作用显著。

9.在As2S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最快的是:( )A、LiCl;B、NaCl;C、CaCl2;D、AlCl3。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返回
2021/3/11
分散体系及其基本特性
胶体化学所研究的对象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
人们每天总要接触各种分散系统,如盐水、糖 水等各种溶液就是常见的分散系统,
另外,水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云雾、颜料分 散在油中形成油漆、气体分散在液体中形成泡 胶沫 分粒以散的及系结固统构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烟尘等都是
分为晶体和胶体则是不正确的。后来的学者如俄国科学家维
伊曼(在1905年)对多种化合物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任何典 型
的晶体物质都可以用降低其溶解度或选用适当分散介质而制
成溶胶。如把NaCl分散在苯中就可以形成溶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第录3页/共216页
返回
2021/3/11
胶体化学发展史
这样人们认识到胶体只是物质以一定分散 程度而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物质的固有状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第录2页/共216页
返回
2021/3/11
胶体化学发展史
在胶体的制备过程中,他发现有许多通常不溶解的物质
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分散在溶剂中形成貌似均匀的溶液,从
其外表上看和通常的真溶液无什么差别,但从其扩散速率、
渗透能力等来看则属于胶体物质的范围,因此它称之为溶胶。
格雷厄姆虽然首次认识到物质的胶体性质,但他把物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第录13页/共216页 返回
2021/3/11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2.亲液溶胶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
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 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 学上稳定、可逆的体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第录14页/共216页 返回

大分子溶液

大分子溶液
多分子组成的胶粒
大分子溶液 小分子溶液 1~100nm 慢 单分子 单相 不能 是 弱 大 大 不太敏感 可逆 <1nm 快 单分子 单相 能 是 无 小 小 不敏感 可逆
多相 不能 是否热力学稳定体系 不是 丁达尔效应 强 粘度 小,与介质相似 渗透压 小 对外加电解质 敏感 形成过程是否可逆 不可逆
三、大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质量的 测定
一)黏度的表示方法
二)黏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 Huggins和Kraemer根据实验得到了稀溶液 中线型大分子的增比黏度、相对黏度与 浓度的关系式:

sp
C
C
k1 c
2
r 2
ln c k
2
以ηsp/c对c作图,得一条直线,以 lnηr/c 对c作图得另一条直线。将两条直线外推 至浓度c → 0,得到特性黏度[η]。
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平均摩尔质量大于10 kgmol-1的物质 天然大分子 淀粉、蛋白质 、纤维
素、核酸、各种生物大分子。
合成大分子 合成橡胶、树脂、纤维。
功能大分子
光敏大分子、导电大分
子、医用大分子、 大分子膜。
大分子溶液其他溶液性质的比较
溶液类型 性质 分散相大小 扩散速度 分散相存在单元 体系 能否透过半透膜 憎液溶胶 1~100nm 慢
大分子的浓度涨落
Debye根据涨落理论导出的大分子溶液散 射光强Iθ,r计算公式为
I , r 2π n n cRT 1 cos2 I0 L r c c
2 2 0 4 2 2


L为Avogadro常数,n0为溶剂折射率,c为溶液浓度,∂n/∂c为折 射率随浓度的变化率,λ为入射光的波长, r为观测散射光的距 离,θ为观测散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Π/∂c为渗透压随浓度的 变化率,I0为入射光强。 适用于入射光的波长大于大分子的情况。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7要点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7要点
10% NaCl溶液后不引起聚沉,所需高分子的最少质量称为金值,一般 用mg表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14.8 大分子概说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大分子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一.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r /0
sp
0 0
r
1
sp
/
c
1 c
0 •
0
[] clim0csp
lim
c0
r
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三. 用粘度法测定摩尔质量
当温度、聚合物和溶剂体系选定后,大分子溶液的粘度仅与浓度 和聚合物分子的大小有关。
特性粘度是几种粘度中最能反映溶质分子本性的一种物理量,由于
溶液类型 性质
憎液溶胶
胶粒大小
1~100nm
分散相存在单元 多分子组成的胶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是否热力学稳定体 系
不是
丁铎尔效应

粘度
小,与介质相似
对外加电解质
敏感
聚沉后再加分散介 质
不可逆
大分子溶 液
1~100nm
单分子
不能

微弱 大 不太敏感
可逆
小分子溶液
<1nm 单分子
能 是 微弱 小 不敏感 可逆
数均摩尔质量
质均摩尔质量
Z均摩尔质量
粘均摩尔质量
上一内容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本讲主要内容】胶体和溶液【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分散系中的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注意:△粒子——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也可以是离子、分子的集合体△分散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散系是混合物二、胶体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重要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特征,这是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正好可以发生光的散射。

常用于胶体的鉴别,区分胶体和真溶液。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撞击,形成不停的、无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并且需要在超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所以一般不用于胶体的鉴别。

(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某些离子而使其带有电荷引起的。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注意:“胶粒”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

4、胶体的制取(1)物理法:研磨如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如制蛋白胶体制NaCl(分散剂是酒精)胶体(2)水解法如制 F e(O H)3胶体(3)复分解法如制AgI胶体5、胶体的聚沉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同性相斥,胶体粒子之间不易聚集沉降。

加入某些物质,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发生沉降,这个过程叫聚沉。

(1)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

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物化试卷(一)

目录(试卷均已上传至“百度文库”,请自己搜索)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一)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物化试卷(二)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一)第四章溶液物化试卷(二)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一)第五章相平衡物化试卷(二)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一)第六章化学平衡物化试卷(二)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一)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物化试卷(二)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一)第八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物化试卷(二)第九章电解与极化作用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二)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一)第十二章界面现象物化试卷(二)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一)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物化试卷(二)参考答案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定值。

( )(A) p (B) V (C) T,U (D) T, p2.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 )(A) 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B) 温度是体系所储存热量的量度(C) 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D)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3. 有一高压钢筒,打开活塞后气体喷出筒外,当筒内压力与筒外压力相等时关闭活塞,此时筒内温度将:( )(A)不变(B)升高(C)降低(D)无法判定4.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A) |W1|> |W2| Q1> Q2(B)|W1|< |W2| Q1< Q2(C) |W1|= |W2| Q1= Q2(D)|W1|> |W2| Q1< Q25.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A)降低(B)增加(C)不变(D)增加、减少不能确定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 )(A) 一定产生热交换(B)一定不产生热交换(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D)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7.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A) 较快(B) 较慢(C) 一样(D) 不一定8. 始态完全相同(p1,V1,T1)的一个理想气体体系,和另一个范德华气体体系,分别进行绝热恒外压(p0)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6r
从上式可以求粒子半径 r。
已知 r 和粒子密度 ,可以计算粒子的摩尔质量。
M 4r3L
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溶胶的渗透压
由于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介质或外加 的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有从化学势高 的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自发渗透的趋势。
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
4/4/2020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2.亲液溶胶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
合适的溶剂中,一旦将溶剂蒸发,大分子化合物凝 聚,再加入溶剂,又可形成溶胶,亲液溶胶是热力 学上稳定、可逆的系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憎液溶胶的特性
(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0-9~10-7 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斐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粒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dc d2c dt D dx2
这就是斐克第二定律。 若考虑到扩散系数受浓度的影响,则
dc d (D dc) dt dx dx 这个斐克第二定律的表示式是扩散的普遍公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系统
13.1 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13.2 溶胶的动力性质 13.3 溶胶的光学性质 13.4 溶胶的电学性质 13.5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3.6 Donnan平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13.1 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分类
(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2)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溶胶是高度分散系统,胶 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 度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 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 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 的梯度,如图所示。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13.3 溶胶的光学性质
• 光散射现象 • Tyndall效应 • Rayleigh公式 • 乳光计原理 • 浊度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 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 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
A.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B.气-液溶胶 如雾,云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2)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
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A.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B.液-液溶胶 如牛奶 C.液-气溶胶 如泡沫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Rayleigh公式
1871年,Rayleigh研究了大量的光散射现象,对 于粒子半径在47nm以下的溶胶,导出了散射光总能 量的计算公式,称为Rayleigh公式:
I
24 2 A2V 4
2
(
n12 n22 n12 2n22
)2
式中:A
n1
入射光振幅, 入射光波长, 分散相折射率,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固-固溶胶 如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B.固-液溶胶 如珍珠, C.固-气溶胶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2)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 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 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系统也会产生一点散 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Tyndall效应实 际上已成为判别溶 胶与分子溶液的最 简便的方法。
憎液溶胶的特性 胶团的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 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 称为分散相,另一种 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例如:云,牛奶,珍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 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光散射的本质
分子溶液十分均匀,这种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 全抵消,看不到散射光。
溶胶是多相不均匀系统,在胶粒和介质分子上产 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能观察到散射现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胶团的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
聚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胶团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 结形成胶团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由于 正、负电荷相吸,又会吸附溶液中的反号离子(紧密 层),从而形成了带电的胶粒;胶粒是溶胶中独立移动 的单位。所说的溶胶带电也是指胶粒带电。
返回
4/4/2020
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D
x2 2t
这就是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
x 从布朗运动实验测出 ,就可
求出扩散系数D。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将布朗运动公式代入:
x
(
RT L
t
3r
)
1 2
D RT 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胶团的结构
例1: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胶团的图示式: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团(电中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13.2 溶胶的动力性质
• Brown 运动 • 胶粒的扩散 • 溶胶的渗透压 • 沉降平衡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微镜观察到 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斐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用公式表示为:
dm = -DA dc
dt
dx
这就是斐克第一定律。 式中D为扩散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浓度梯
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质量。
式中负号表示扩散发生在浓度降低的方向,
dc <0, dx
dm 而 dt >0。
1.分子分散系统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
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0-9 m以 下 。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 2.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系统。目 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系统。 3.粗分散系统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 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胶粒的扩散
胶粒也有热运动,因此也具有扩散和渗透压。只 是溶胶的浓度较稀,这种现象很不显著。
如图所示,在CDFE的桶 内盛溶胶,在某一截面AB的两 侧溶胶的浓度不同,C1>C2。
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胶粒的布朗运动,可以观察到胶 粒从C1区向C2区迁移的现象,这就是胶粒的扩散作用。
1.憎液溶胶 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易聚沉,是 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系统。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法再形成 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系统,如氢氧化铁溶胶、碘 化银溶胶等。 这是胶体分散系统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单位体积中粒子数
V 每个粒子的体积 n2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4/2020
Rayleigh公式
从Ra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入 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所以可见光中,蓝、 紫色光散射作用强。
(2)不均匀(多相)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 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 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
(3)易聚结的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 稳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 动聚结成大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