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近地面风的形成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0大气的水平运动

北风(4级)
东北风 (8级)
东风 (6级)
南风(2级)
东南风 (10级)
旗形树冠的成因:
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 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 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 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 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
旗形树冠
风频玫瑰图
风频玫瑰图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 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率越大。一般而言, 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 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 项目。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 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风力发电的条件
➢ 大风日多(如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沿海),风力资源丰富; ➢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平坦而广阔的土地,可充分利用难利用土地,如戈
材料: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问题: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6分)
•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 • 两岛之间为海峡,形成狭管效应,风
速加快。 • 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口形
地貌,有利于西风深入,风力强劲。
材料: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 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以及珀斯的气候资料图。
6、判断气流性质: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温暖湿润
【考点三、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风的形成

B
冷
A
热
C冷
大气的水平运动
西
东
BA间,风往哪边吹?(北半球)
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
距离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1010
1008
1006(hPa)
B
A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 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 1008 方向:与风向相反。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有一锐角, 大小: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1010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结论:受三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夹角。(近地面风向)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1.气压高低比较: B>A>A1>B1 2.近地面:热--低压 冷--高压
低气压
B1
高气压
A1
低气压
C1
高空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近地面
3.近地面天气状况: 上升气流——可能成云致雨 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zxxk 4.空气水平运动始终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5、近地面是低压时,高空是高压, 近地面是高压时,高空是低压。 6、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课堂演练 1. 图 中 A 、 B 两 地 吹 什 么 方 向 的 风 ?
A地 东 北 风 , B地 吹 北 风 ( 偏 北 风 ) 。 2. 比 较 图 中 A 、 B 两 地 的 风 力 大 小 , 并 说 明 原 因 。 B地 风 力 大 。 B地 等 压 线 密 集 , 气 压 梯 度 力 大 。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6讲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常见的热力环流。
5.影响风的几个力。
6.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作用;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绘制热力环流图,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和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点拨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点拨地面、大气与太阳辐射(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越强,地面辐射越强。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1)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2)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风的形成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高2016级地理学科导学案编号009编写人:何爱琼审阅:程均班级:学生姓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三课时风的形成一、考点:1.风的形成影响因素。
2.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二.考试要求1. 识记: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理解:风的形成和三个作用力的关系。
3.应用:运用风形成的原理,解释实际问题;利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三、高频考点:等压线图判读与应用;实际生活中风的应用。
知识链接1.地转偏向力规律:(1)永远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偏。
(2)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
(3)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不改变物体。
(4)地转偏向力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在北半球,无论是在广袤的平原上还是浩瀚的大海上出现的龙卷风,它们的旋转方向大多是的;河流由南向北流动时,河流岸受冲刷较厉害,形成岸地势陡峭、岸地势平坦的自然景观;火车由南向北快速行驶时,侧轨道上所受到的压力相对侧大些。
此外,在发射远程导弹、航海等方面也要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自主学习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形成的根本原因:。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读下图,回答(1)-(2)题。
(1). 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AB .BC .CD .D(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B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速C .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D .摩擦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2.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 1、P 2为等压线,P 1、P 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 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 1>P 2,则O点的风向为 ( )A .③B .④C .⑤D .⑥(2). 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 1<P 2,则O点的风向为 ( )A .③B .⑧C .⑦D .②• 结论:风压定律• 高空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高中地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知识点归纳)

地形地势
地形平坦与封闭 “狭管效应”
植被分布多少(阻挡减速)
地面光滑粗糙程度(摩擦力大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五、应用解释
海洋→陆地 湿 水汽来源
风 低纬→高纬
润 多
沿坡面爬升
雨 冷却凝结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示意过程
高空的风
高空
1、形成过程:
甲
两地气
空气垂
温差异
直运动
近地面的风 乙 地面
气压
水平气压
差异
梯度力
风
2、根本原因:两地受热不均(或两地的气温差异)
3、直接原因(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区分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平行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高压→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
风
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斜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穿
近地 地转偏向力 纬度越高偏转力越大
等
面风
与风向方向垂直
压
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线
摩擦力 阻力: 与风向方向相反 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四、拓展延伸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两地之间温差大小
水平气压 差距大小
等压线疏密
影响某地的 距离风源地远近
风力(风速)
海拔高低
大小的因素 (原因)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详解

课堂小结:风向与气压的关系
①高空中的风: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在南球则相反。
②近地面的风: 由于风向斜穿等压线流向低压,故在北半球, 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南半球则相反。
1.在下面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
大到小正确排序的是( D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预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并完成《学 法大视野》P49的“知识图解”。
二、影响风的作用力分析
1.影响风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方向气压差异所产生的力。 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对风的影响:影响风速和风向
(百帕)
1000 低
1005
1010 高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判读
1、判断图中A、B两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488 低
490 492 494 496 498
500 高
单位:hPa
有一飞机在南半球的平流层飞行,飞行员 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请问飞机现在是 顺风飞行还是逆风飞行?
顺行
高
低
二、影响风的作用力分析
3.影响风的因素——摩擦力
风 向
摩擦 力
(百帕) 1000 1005
摩擦力:指地面与空气 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 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阻力 。
单位:hPa
探究活动
要闻点击:今年十月中上 旬,浙江省遭受了“菲特 ”强台风的袭击。在强盛 期登陆沙埕,其强度强、 云系范围大、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给该省造 成了严重灾害。据悉,为 浙江省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受“菲特”影响,浙江 省共874余万人受灾,直 接经济损失达275亿元。
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风的形成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2. 风的形成原因⎩⎪⎨⎪⎧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 √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 )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 )探究点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从理论上讲,高空风电项目效益要显著高于低空风电项目。
美国环境和气候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来自高空急流的风所生成的能量是全球所需能量的100多倍。
从风的形成过程来看,空气质点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请按以下三种情况,描述风向的特点并以北半球为例画出示意图。
1.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影响风的三种力2.风力的判读(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相同比例尺时,两条相邻等压线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差值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