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怎么形成的(课件)
合集下载
《风的成因》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第二部分:实验探索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单单单单击击击击此实此此此处处处验处编编编编探辑辑辑辑母究母母母版版版版标标标标题题题题样样样样式式式式
做风的模拟实验
单单单单击击第击击第此第此二此第此二处二处级第处 二处 级第实第编级编三编级第蜡编三三辑验辑级第辑三辑级第烛第级母母四材母级第母四四版盒版级第版四料版级第级文第文五文级第、文五本五本级本五本级透样级样样级样式明式式式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
热 空
气 加热的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 然后开始下降
温暖的地 面加热它 上面的空 气
阳光加热地面
冷空气补充 到暖空气
上升后留下 的空间里
2023/4/21 2023/4/21
15 15
2023/4/21
15
2023/4/21
15
风的成因
风的形成
1、你用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
2、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 (风) 3、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空外气力流,动) 4、风看的见吗?
(点燃蚊香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蚊香的下端,蚊香头要对 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 洞洞口处可以偏下一点,不要把蚊香头伸里面去。)
蜡烛 点燃前 点然后
蚊香的烟
纸盒里空气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 动方向。
特别注意: ①蜡烛一定要放在盒子右半部,靠近上面圆洞的下方 ②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洞洞口处 ③点燃蜡烛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蜡烛的下端,蜡 烛芯要对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单单单单击击击击此实此此此处处处验处编编编编探辑辑辑辑母究母母母版版版版标标标标题题题题样样样样式式式式
做风的模拟实验
单单单单击击第击击第此第此二此第此二处二处级第处 二处 级第实第编级编三编级第蜡编三三辑验辑级第辑三辑级第烛第级母母四材母级第母四四版盒版级第版四料版级第级文第文五文级第、文五本五本级本五本级透样级样样级样式明式式式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
热 空
气 加热的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 然后开始下降
温暖的地 面加热它 上面的空 气
阳光加热地面
冷空气补充 到暖空气
上升后留下 的空间里
2023/4/21 2023/4/21
15 15
2023/4/21
15
2023/4/21
15
风的成因
风的形成
1、你用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
2、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 (风) 3、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空外气力流,动) 4、风看的见吗?
(点燃蚊香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蚊香的下端,蚊香头要对 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 洞洞口处可以偏下一点,不要把蚊香头伸里面去。)
蜡烛 点燃前 点然后
蚊香的烟
纸盒里空气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 动方向。
特别注意: ①蜡烛一定要放在盒子右半部,靠近上面圆洞的下方 ②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洞洞口处 ③点燃蜡烛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蜡烛的下端,蜡 烛芯要对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
2.3.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高一地理教学优质课件(中图版2019)

(2)地转偏向力
F1
思考:地转偏向力是 怎样影响风的?
北半球右偏
偏转规律: 赤道无偏向
南半球左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 (hPa)
风
1010
方向:与风向垂直 性质:
大小: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1020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F2
1030
对风的 只改变风向, 影响 不影响风速
(3)摩擦力
思考:摩擦力是怎 样影响风的?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西__北__ 风,乙地 的风向是_东__南__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大__ ,原 因是_等__压__线__密__集__,__风_ .力大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 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丙__ ,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丁_____ .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D
图中A、B、C、D四地中风向表示正
确的是 C
B
A
北半球 找出右图中高低气压中心,高压脊 和低压槽、A、B处风力大小。
图中甲、乙两地的风 向分别是
甲:西北风 乙:东南风
北半球
3.风力大小判断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近地面风
高空风
课堂练习
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
据此完成4~5题。
4. 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5. b点的风向为 A
A.北风 B.西风 C.南风 D.西南风
读北半球近地读面北等半压球线近示地意面图等,压完线成示下意列图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风PPT课件(初中科学)

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华与发展 起到了巨大作用。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传统的风车 已难现往日的光辉,逐渐销声匿迹了,但仍有上千台 被保留下来,成为供参观考察的景物。例如:在肯德 代克,建于1740年的风车每年吸引着20万到30万的 参观考察者。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大量矿物能 源的使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风能利用重新得到 人们的青睐,古老的风车脱胎换骨,为荷兰的乡村和 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电能。
2级 轻风
5级 清劲风
8级 大风
12级 飓风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请思考:
1 、大的风常常会造成 哪些危害?
2 、风可以为我们做些 什么有益的事?
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1、高气压移过来,往往预示着___晴__朗____天气 的到来。低气压控制下往往是___阴__雨____天气。
荷兰的风车种类很多,从最古老的建于1450年的塔 式风车到后来的轴式风车,都是精工制作的,显示了 荷兰人无比的智慧和高深的工艺。荷兰素以修筑海
堤围海造田而著称于世。拦海造田,成为荷兰人奋斗 精神的象征,而风车则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 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 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 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
讨论:
根据纸飞机的指向,说说 气象观测中,风向是风向标的 箭头指向还是箭尾指向?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方法可以判断风向?
1、风速: 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2、度量单位: 米/秒 千米/时 3、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 和风速仪来测风向和风速的。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级 无风
2、风向和风速的测定仪器常用_风__向__标__ 和 __风__速__仪__。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传统的风车 已难现往日的光辉,逐渐销声匿迹了,但仍有上千台 被保留下来,成为供参观考察的景物。例如:在肯德 代克,建于1740年的风车每年吸引着20万到30万的 参观考察者。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大量矿物能 源的使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风能利用重新得到 人们的青睐,古老的风车脱胎换骨,为荷兰的乡村和 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电能。
2级 轻风
5级 清劲风
8级 大风
12级 飓风
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请思考:
1 、大的风常常会造成 哪些危害?
2 、风可以为我们做些 什么有益的事?
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1、高气压移过来,往往预示着___晴__朗____天气 的到来。低气压控制下往往是___阴__雨____天气。
荷兰的风车种类很多,从最古老的建于1450年的塔 式风车到后来的轴式风车,都是精工制作的,显示了 荷兰人无比的智慧和高深的工艺。荷兰素以修筑海
堤围海造田而著称于世。拦海造田,成为荷兰人奋斗 精神的象征,而风车则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 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 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 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
讨论:
根据纸飞机的指向,说说 气象观测中,风向是风向标的 箭头指向还是箭尾指向?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方法可以判断风向?
1、风速: 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2、度量单位: 米/秒 千米/时 3、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 和风速仪来测风向和风速的。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级 无风
2、风向和风速的测定仪器常用_风__向__标__ 和 __风__速__仪__。
课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迁移应用|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 “东风”火烧曹营。 (1)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成功,可知两军中孙刘联军位 于赤壁东侧。
(2)试分析火烧曹营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
向。下图中,最可能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单位:hPa)形
势的是
()
A
B
答案:B
C
D
探究点一 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此地风受到三个力作用:水平气 压梯度力(决定风向)、地转偏向 力(与风向垂直)和摩擦力(与风 向相反)
信息2
图中各箭头的方向指向:c 与b方向大体一致;c与d相 互垂直;c与a相反
c为风向,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 为地转偏向力,a为摩擦力
风向c与地转偏向力d相互 信息3 垂直,并相对于水平气压
梯度力b向左偏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②每一条等压线都是 的(但是受图幅限制,可能出现不闭合的情况)。
日本
B.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②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甲地为 风,乙地为 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也是风的原始方向)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摩擦力总是和风向相反。
【例1】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
根据①处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过①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曹营。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⑤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可能相差一个等压距(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差距),也可能 。
解析:根据等压线的数值,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比较图2.17中甲、乙两地的风向和风速大小。 ①从气压梯度看,甲地 大于 乙地,因为甲地等压线密集 , 单位距离内气压差 大 。 ②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甲地为 偏北 风,乙地 为 偏东 风。(提示: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根据地 转偏向力,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 ③ 甲 地 风 速 大于 乙 地 , 主 要 原 因 是 甲 地 等 压 线 密 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继红松风电场并网发电后,又有美国通用电气、龙源 电力、盛世鑫源、华润电力等七家风电企业陆续装机发电。 已有594000kw,预期装机总容量将达到百万kw。届时,围 场坝上地区风能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风电事业的发展, 将加快促进地方经济腾飞。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生来本无形, 走动便有声, 夏天无它热, 冬天有它冷。
谜底: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1、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 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 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 风的模拟实验。
•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生来本无形, 走动便有声, 夏天无它热, 冬天有它冷。
谜底: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风的形成》PPT课件-完美版
1、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 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 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 风的模拟实验。
•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
第二章 风能及其转换原理 风力发电原理课件

大气环流是全球范围内,由于太阳辐射不均匀,产生赤道和极 地的温度和气压差异,导致的赤道上空的热空气向极地运动, 而极地地面的冷空气向赤道运动的循环状态。
1856年,美国人费雷尔提出了更接近实际的“三圈环流”大气 运动模型。
三 圈 环 流 示 意 图
8
8
关于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1792—1843),法国物理学家。1835年提出, 在一个转动参考系中,运动物体受到的虚拟力除惯性离心力外, 还受到“惯性”的另一种表现的力,我们把它称为科里奥利力。
1. 海陆风
a) 海风的形成
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b) 陆风的形成
13
13
2. 山谷风
谷风的形成示意图
山谷风形成示意图
山风的形成示意图
14
14
3. 焚风
a) 山前有降水情况
焚风形成示意图
b) 山前无降水情况
15
15
2.1.4 平均风
1 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指在某一时间间隔中,空间某点瞬时水平方向风速的 数值平均值,用下式表示。
1.脉动风速
脉动风速为瞬间风速与平均风速的差值,因此,其时间平均值为零 :
1 t2
V'( t ) t V'( t ) dt 0
t1
脉动风速的概率密度函数非常接近于高斯分布或正态分布。概率密度 函数:
p(V ')
1
2
exp
V'
2
2 2
25
25
1.脉动风速
下图是某处不同高度风速的时间曲线。由图可知,脉动风速随高度的 减小而增加,这是由于越接近地面受地貌特征及湿度分布影响越大造 成的。
36
25
14
1856年,美国人费雷尔提出了更接近实际的“三圈环流”大气 运动模型。
三 圈 环 流 示 意 图
8
8
关于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1792—1843),法国物理学家。1835年提出, 在一个转动参考系中,运动物体受到的虚拟力除惯性离心力外, 还受到“惯性”的另一种表现的力,我们把它称为科里奥利力。
1. 海陆风
a) 海风的形成
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b) 陆风的形成
13
13
2. 山谷风
谷风的形成示意图
山谷风形成示意图
山风的形成示意图
14
14
3. 焚风
a) 山前有降水情况
焚风形成示意图
b) 山前无降水情况
15
15
2.1.4 平均风
1 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指在某一时间间隔中,空间某点瞬时水平方向风速的 数值平均值,用下式表示。
1.脉动风速
脉动风速为瞬间风速与平均风速的差值,因此,其时间平均值为零 :
1 t2
V'( t ) t V'( t ) dt 0
t1
脉动风速的概率密度函数非常接近于高斯分布或正态分布。概率密度 函数:
p(V ')
1
2
exp
V'
2
2 2
25
25
1.脉动风速
下图是某处不同高度风速的时间曲线。由图可知,脉动风速随高度的 减小而增加,这是由于越接近地面受地貌特征及湿度分布影响越大造 成的。
36
25
14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共79张PPT)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支架、螺旋圈纸、剪刀、 细线、蜡烛、纸风箱、火柴、蚊香、湿毛 巾、实验记录纸,教室门上下贴两张餐巾 纸条等。
2、媒体准备:《风的形成》课件。
五:说过程
(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猜谜语)入手,导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尽可能 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谜语
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 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涛高 又高。(猜一自然现象)
风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后进入这 节课的科学探究环节
(二)、科学探究: 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怎么就有风了呢?)学生自己 制造风,极大的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了解了人造风是空气流动形 成的。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 的。自然过度到空气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流动呢? (引导学生说出门上的纸条飘动也就是门口风是 室内外温差形成的)
三、教法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 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 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 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 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 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 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 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 规律。根据规律总结出概念。
3、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跟风有关 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 动的因素以及风的成因实验。实事求 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并归纳出风的成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风的成因)教育教学课件

6.讲述:实验步骤 (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 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 7.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
板块四、拓展 1.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汇 报实验结果。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 备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 事物都充满好音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 活动。
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有了 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 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风的成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7课《风的成因》。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风的成因》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 第七课。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 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从空气的冷热角度 进行思考,皆在为了让学生们知道自然界里各地由于光照不同、环境不 同等原因,各地的冷热不同,热的地方的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 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
六、说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炉燃烧时
探究活动
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风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大可乐瓶的底部裁掉。 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厘米处刻一个直 径约2厘米的圆孔。 3.在瓶子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4.点燃蜡烛、蚊香,观察烛苗、蚊香烟的方向。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 部圆孔约1厘米处。观察烛苗、蚊香烟、纸条现象。
实验记录单(填现象)
实验前 蜡烛火苗 蚊香的烟 纸条 直上 直上 不动 实验中 晃动
飘向圆孔方向
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
蜡烛点燃后瓶内的空气变成热空气,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 冷空气会从底部的小孔流进去补充, 这样形成了风。
白天的风
陆地
海洋
热
凉
夜晚的风
陆地
凉
海洋 热
海陆风是指沿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显 著的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 慢,这时陆地形成了低压,海洋形成 了高压,这时由海洋吹向陆地,吹海 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 这时在陆地上形成了高压,而在海洋 上形成了低压,空气是从陆地吹向海 洋,所以晚上吹的是陆风,这就是海 陆风。
本课小结
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 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检测 1.风的形成与空气的流动有关,风就是水平运动 的(空气 )。 2.冷地方的空气( 重 ),压力大;热地方的空 气( 轻 ),压力小。 3.当两地(冷热不同 )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 同。压力( 大 )的空气会向压力( 小 )的 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4.沿海地区的风(海陆风)是有规律的,白天由 ( 海洋)吹向( 陆地 ),夜间由( 陆地 ) 吹向( 海洋 ),
青岛版科学六年制六年级下册
13.风从哪里来
自然风
人造风
怎样才能知道有风呢?
让我们来感受风的力量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小朋友相互吹气球
“是什么让气球在空中会持续一 会不掉下来”?
是风的力量
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猜一
不燃烧时
1、夏天的时候,为了使自 己凉快些,,大家要扇扇子、 开电扇,扇叶扇动了空气 , 使空气 流动 起来,从而产 生了风。 2、风吹动了树枝,树枝摇 动,说明风有 力量 。
我来填一填
1、风可分为( 自然 )风和( 人造 )风。 2、在自然界中,由于( 太阳 )照射的不均 匀,造成了地球上各个地方的( 气温)不同, 热空气( 上升 ),空气就由气温( 低 ) 的地方向气温( 高 )的地方流动,从而产 生了风。
风是这样形成的
冷
热
科学在线:
孔 明 灯
相传在1700年前三国时期,诸 葛亮用竹子扎了一盏纸灯,在灯 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灯便浮升 起来,悬在空中,用它来传递作 战信息。
上升的孔明灯
我的问题你解决。
“海陆风”是 怎么回事?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知道,白 天风会从海洋刮向陆地,夜晚, 风会从陆地刮向海洋,你能帮他 们解释吗?
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与气温有 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 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 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 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 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 成了风。
冷地方空气重,压力大;热地方空气轻,压力小。 当两地冷热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 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