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篇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2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

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

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微生物(细菌篇)

微生物(细菌篇)

◇ 弧菌;螺菌
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①培养条件;
②机体内生态环境;
③环境中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物质。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①维持菌体固有形态并起保护作用
②与细胞膜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③细胞壁上的抗原决定簇,决定着菌体的抗原性
④细胞壁是鞭毛运动的支点

2.核酸同源值测定。
3.核糖体RNA碱基序列测定

(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1.传统分类法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
原则:生物的基本性质主次原则。 按细胞形态、革兰染色性、鞭毛及代谢特点作为较高一级 分类依据。 科、属、种的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2.数值分类法 原则:细菌的基本性质同等重要原则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 螺旋体、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仅有原始核;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
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寄居人类)

正常菌群:指定居在人类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的 各类非致病微生物,非但无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 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 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此 时该菌可致病。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影响人 类健康与生命,是医学微生物中要研究的主体。
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是以生物氧化 作用而获得的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 (2)毒素: ◇ 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 ◇ 外毒素:G+菌产生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的选择性 (3)侵袭性酶:有些细菌还能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如卵磷脂 酶、透明质酸酶等 注:毒素和侵袭性酶在细菌致病性中甚为重要 (4)色素: ◇ 水溶性色素 ◇ 脂溶性色素 注:有鉴定作用 (5)抗生素 (6)细菌素 (7)维生素

细菌分类大全

细菌分类大全
细菌分类大全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绿脓杆菌(假单胞菌属)
百日咳杆菌(包特菌属)
嗯,非常不错。看来只有提问题才能得到圆满解决呢,辛苦了!那么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革兰氏阳/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80m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

《细菌》教案(通用3篇)

《细菌》教案(通用3篇)

《细菌》教案(通用3篇)《细菌》篇1第二节细菌课题:细菌(知识、能力、品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的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一、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二、难点: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板书设计示意框图(第一课时)第二节:细菌细菌的发现:法国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未成形细胞核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孢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一、情境导入:用生活实例引出细菌的发现:“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手上如果不洗,就会有许多细菌。

那么细菌又是从哪里来的?”二:课前预习:细菌个体是不是很微小,人的肉眼看得见吗?用什么仪器可以看见细菌?细菌很小,为什么分布却十分广泛?三、合作探究:1、提问:“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思考: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巴斯德要是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能作出这个简单而精彩的实验吗?并指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同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道理。

2、细菌的形态如何:“细菌很小,究竟有多小?我们能不能看见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指出:“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十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人的肉眼看不见细菌,只有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微生物简介3篇

微生物简介3篇

微生物简介第一篇:微生物简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角落,是最古老、最基础、最普遍的生命形式之一。

微生物是一种生长速度快、数量大、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生物等。

许多微生物可以被利用,但另一方面,它们也能够引起疾病和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形态单一,大小约为1-10微米。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生存在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甚至还有一些细菌可以生存于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酸碱等。

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前者染色后呈紫色,后者染色后呈红色。

细菌具有复制、代谢、运动、生长等基本生命现象,而且还可以利用自身代谢产物进行代谢交换、共生共生等。

细菌是一种重要的杂技品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环保等领域。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们由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组成,大小约毫微米。

病毒不具备自主生长和繁殖能力,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的遗传信息。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类,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引发多种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甲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病毒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系统,它们不仅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生活在空气、水体、土壤等多种环境中。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前者为单细胞真菌,后者具有菌丝结构。

真菌不同于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必须从其他有机物中获得能量。

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等生产领域,同时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例如霉菌病、念珠菌病等。

真菌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体系,不仅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原生生物是一类真核微生物,以单细胞形态存在,其大小和形态各异。

原生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土质中,也存在于各种组织中。

微生物知识大集结(细菌篇)

微生物知识大集结(细菌篇)

考考你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 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 直到后来,巴斯德用___________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 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____ ”,被 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在 ____ 年提 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建议使用“_____”,包 括所有______生物. 1878 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提出“微生物”来 描述______或者更普遍的用来指微小生物体。 因为细菌是___________,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 微镜来观察。 1683 年,安东·列文虎克最先使用自己设计 的单透镜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 斯德和罗伯特·科赫指出细菌可导致疾病。
2.病毒的概念
1.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无细胞结构,专在活细胞内寄生。
3.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不完全。 4.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5.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6.(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两部
分。 7.亚病毒
类病毒:只含侵染性的RNA成分。 卫星RNA:只具有不具侵染性的RNA成分。 朊病毒:只含有蛋白质。
2.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我国法定 甲类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 状、出血倾向、淋巴结肿痛或肺炎等。鼠疫在世界历史 上曾有过多次大流行,死亡众多,曾经是危害人类最严 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尽管人间鼠疫在许多国家现已不 再是一个严重问题,但一些疫源地还连续发现零星暴发。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绝迹。但是,鼠疫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已判定的鼠疫疫源地分布 在17个省、自治区的201个县(市),面积达60余万平方公 里。在世界鼠疫处于活跃的情况下,1991~1994年在青 海、新疆、西藏、云南、内蒙等5省发现人间鼠疫106例, 病死率24.5%。1994年印度苏拉特市首发的鼠疫,1周内 造成52人死亡,而且给许多国家带来深深的不安。世界 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鼠疫有可能 出现高峰,我国对这一形势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3篇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3篇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第一篇:常见食品中的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食品等环境中。

在食品中,细菌不仅会引起食品变质,还会引起食品中毒。

本文将介绍常见食品中的细菌。

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重要的肠道细菌,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能存在于水和土壤中。

尽管大多数大肠杆菌对人体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会引起食物中毒。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粪便,它们会通过肉类、蔬菜等食品污染到人类食品链中。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它们广泛存在于病畜、家禽、爬行动物等动物体内。

沙门氏菌能够在环境中存活多年,而且能够在低温下生长。

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主要来源于生鲜食品,如鸡蛋、家禽、猪肉等。

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可引起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3.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上均有存在,但不会引起疾病。

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肉类、乳制品等食品,因为它们可以在低温下繁殖,而且不易被加热杀灭。

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4. 嗜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的有益菌,它们广泛存在于酸奶、酸乳饮品、奶酪等乳制品中。

嗜酸乳杆菌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人体免疫力,对防治肠道疾病有一定作用。

5.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中的有益菌,它们广泛存在于酸奶、奶酪、醋栗酒、泡菜等食品中。

乳酸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对防治腹泻、便秘等疾病有一定作用。

总的来说,食品中的细菌是广泛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食用食品时要注意卫生,尽量避免过多接触细菌,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第二篇:常见食品中的真菌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在食品中,真菌常常会造成食品变质,导致人们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因此对于食品中的真菌应保持一定的关注。

第一篇 微生物概论

第一篇 微生物概论
Cncnc-micro
细胞质(cytoplasm ) 核糖体(ribosome) 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
Cncnc-micro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
核糖体(Ribosome)
核 糖 体 亚 基 释 放

核糖体亚基连在
多聚核糖体
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
能,得以在机体内立足定居、生长繁殖、蔓
延扩散的能力。
(1)粘附与穿入 ,P27
(2)繁殖与扩散,P28 (3)对吞噬细胞的抵抗和杀伤作用,P28
Cncnc-micro
(二)构成毒力的因素
细菌的毒素:是构成病原菌毒力的重要物质
基础。按其来源、化学性质和毒性作用的不
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1)外毒素 ,P28
细菌细胞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能够独立的进行生活,它 的种类繁多,但基本形状有三种:球状、杆状、螺旋状, 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其他形状的细菌
Cncnc-micro
球菌(coccus),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根据它们
相互联结的形式以可分为 :
单球菌 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产芽孢细菌的种类 芽孢的构造 芽孢的耐热机制 研究芽孢的意义
spor es
产芽孢细菌的种类
芽孢 菌体 (营养细胞)

孢外壁 芽孢衣
皮 层
芽孢质 芽孢核区 芽孢膜 芽孢壁 核心
细菌芽孢构造的 模式图
芽孢耐热机制
是由芽孢化学组成的特点决定的 含有吡啶-2,6二羧酸(DPA-Ca) 含有芽孢特有的芽孢肽聚糖 芽孢平均含水40%,皮层含水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学习 幸福生活
快乐学习
细菌篇
厌氧性细菌 呼吸道传播细菌 消化道传播细菌 化脓性细菌
第一部分
化脓性细菌
葡萄球菌属
一类G+阳性球菌 因呈葡萄状排列而得名 分布广 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 为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一、生物学形状
(一)形态与染色
球形, 直径1μm 群体存在,排列呈葡萄状 革兰染色阳性 无芽胞,无鞭毛 致病性葡萄球菌有荚膜
自身菌苗疗法
链球菌属
广泛分布的链状排列的G+阳 性球菌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
一、生物学形状
(一)形态与染色
球形, 直径1μm
革兰阳性,链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
一、生物学形状
(二)培养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
(三)抗原构造
① 多糖抗原,有群特异性 ② 蛋白抗原,有型特异性 ③ 核蛋白抗原,无特异性
1.有菌免疫: 细胞免疫 2.结核菌素 试验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与处理
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快速诊断
痰液、尿液、脑脊液等 标本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 若找到抗酸阳性菌即可初步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一般需2~4周 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 核分枝杆菌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 细菌即可获得阳性,且12d得出结果。
少数有致病性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 大多有菌毛和鞭毛 无荚膜、芽孢 抗原构造复杂 主要是O、H抗原 少数有Vi抗原
(二)抗原构造
一、生物学特性
(三)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肠道选择培养基上
(四)抵抗力
抵抗力较弱 65℃15min既被杀死 粪便中存活1-2个月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对氯霉素极敏感
严格医疗无菌操作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 耐药普遍,依据药敏试验选择
3
4
志贺菌属
俗称痢疾杆菌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 发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短杆菌
有菌毛
有O、K抗原
可分为A群、B群、 C群、D群。 我国以B群和D群 流行为主
(三)免疫性
建立较牢固的 型特异性免疫
同型病菌的再 次感染少见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或气腔,
可引起肺叶增大
大叶性肺炎充血水肿期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标本:痰液、脓液
2 3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鉴别试验:胆汁溶菌试验 菊糖发酵试验
4
动物试验
四、防治原则
由于肺炎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早期治疗通常患者可很快恢复 注射多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是 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青霉素G为首选治疗药物
三、微生物学检查
新鲜黏液脓血 便或肛拭子
1 2 3
标本采集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法
鉴别/选择培养基上无 色菌落,进行生化反 应或血清学试验 免疫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四、防治原则
口服减毒活疫苗
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加强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治疗
沙门菌属
大多数为人和动物肠道 正常菌群
无荚膜、鞭毛、
芽孢
一、生物学特性
(二)培养特性
需养或兼性厌氧 普通培养基上形 成中等大小、半 透明的菌落。 可分解葡萄糖, 产酸不产气,大 多数不分解乳糖。
(三)抵抗力
抵抗力较弱 56℃加热10min既 被杀死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对酸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 致病物质
风湿热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抗O试验
原理:是一种外毒素与抗毒
素的中和试验,采用SLO检测血 清中的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含量。 意义: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 诊断,活动性风湿热患者血清
01
标本
02 直接涂片镜检 03 分离培养和鉴定 04
血清学试验
中抗O抗体效价在1:400以上。
四、防治原则
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形状
第二部分
消化道传播细菌
埃希菌属
代表菌:大肠埃希菌 一般不致病,一定条件下肠道 外感染,有些菌株 肠道内感染 卫生细菌学指示菌(粪便污染 程度)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鞭毛
致病菌有菌毛菌毛
微荚膜
一、生物学特性
(二)培养特性
对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培养基上可形成灰白 色、中等大小的菌落。 在选择培养基上形成较大
一、生物学形状
(三)抵抗力 01
三抗:抗干燥、 抗酸、抗碱 三敏感:湿热、 紫外线、酒精 消毒
(四)变异性 02
• 形态 • 菌落 • 耐药性:链 霉素、异烟 肼、利福平 毒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肺部感染:肺结核病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 原发感染 常见于儿童——呼吸道侵入-原发综合征, 磷脂 可扩散或多数感染者因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 多途径感染——结核病: 分枝菌酸 脂质 – 继发感染 蜡脂D 呼吸道-肺结核(最常见) 逃出的mtb, 往肺尖产生新的病灶, 病灶多 硫酸脑苷脂 消化道-肠结核 局限,不累及邻近淋巴结 蛋白质:促进结核结节形成 损伤皮肤-皮肤结核 荚膜:抗吞噬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干燥脓汁、痰液中存活2-3个月
加热80℃30min才能杀死 耐盐性强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90% 对染料龙胆紫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资
凝固酶 葡萄球菌溶血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二)所致疾病
1.化脓性炎症
三、微生物学检查
肠内感染取新鲜粪便 肠外感染取中段尿,记录细菌数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 染指标。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 ml瓶装汽水、果汁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微生物 检查
病人细菌学检查 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1 2
加强食品和水的卫生管理
形成无色半透明细
小菌落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播途径
患者和带菌者 为传染源 主要经消化道 传播
致病物质
侵袭力:菌毛黏附、Vi抗 原抗吞噬 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可导致中毒性休克 肠毒素:可引起水样腹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伤寒与副伤寒:又称肠热症,由伤 寒沙门菌、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病程短。 败血症:多见于儿童与免疫力底 下的成人。以寒战、高热、厌食、 贫血为主要症状。 无症状带菌者
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半定量试 管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 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血液和骨髓标本先增菌 血清学诊断 再分离培养。 其他标本直接接种于肠 道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
四、防治原则
1 2 3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三联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用抗生素治疗
第三部分
呼吸道传播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属分支杆菌属 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以 肺结核最常见。
一、生物学形状
(一)形态与染色
典型者为细长弯曲的杆菌,
格兰染色阳性,但不易着色。
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
无芽胞、鞭毛,有荚膜
抗酸染色阳性
一、生物学形状
(二)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表面膜-索状生长) 生长缓慢(18小时/1代) 营养要求高且特殊: 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 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等 固体培基—粗糙、菜花状 液体培基—表面生长(菌膜)
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破伤风梭菌
皮肤软组织感染 内脏器官感染 全身感染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3.葡萄球菌性肠炎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和建鉴定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四、防治原则
1
2 3 4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防止医源性感染 防止耐药性产生 治疗 抗生素药敏试验
再次进入血液 肠系膜淋巴结 坏死及溃疡,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等。 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第二次菌血症
①肠热症
三、微生物学检查
伤寒:第1周取外周 血、第2周取粪便、 第3周取尿液。 食物中毒:取粪便、 呕吐物 败血症:取血液
肥达反应 标本采集 用伤寒沙门菌O抗原、H 抗原及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H
分离培养与鉴定
四、防治原则
卡介苗接种:出生后24小时、7岁、12岁

预防
(复种前先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种)
治疗
• 合理营养,注意休息 •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分阶段治疗和治疗完全程 • 督导治疗
第四部分
厌氧性细菌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革兰阳性,大多为严格厌氧菌;

免疫力
病人痊愈后可 获得牢固的免 疫力,以细胞 免疫为主。胃 肠炎的恢复与 肠道局部生成 SIgA有关。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小肠上部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排菌 肝脾---肿大 骨髓---受抑制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全身 中毒,玫瑰疹,白细胞下降,肠道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