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传媒学院省博物馆之行温暖开展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800字作文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800字作文作为一名观众,我近日有幸前往山东博物馆参观,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以下是我的山东博物馆观后感。
山东博物馆,位于历史悠久的济南市中心,是山东省级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格局宏大壮观,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卓越水平。
一进入山东博物馆的大门,就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观展过程中,我被展出的文物和艺术品所震撼,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深厚。
我游览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展览,其中最震撼我的是“雕刻山东——山东古代雕刻艺术展”。
这个展览汇集了山东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雕刻精品,其中不仅有石器、石雕和木雕,还有陶石器、玉器、青铜器等。
通过这些文物,我深刻理解到了山东古代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代山东人擅长用雕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视角,传达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
除此之外,我还参观了“千年古都——历史悠久的济南城区”这个展览,这个展览展现了济南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方面的重要性和价值,展现了济南这座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和文明。
同时,通过这个展览,我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济南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资源,这使我更加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这些展览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是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幸福。
这些历史文物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痕迹,让我更加坚定了我自己的文化认同。
我深情地爱着这个神奇的国度,喜爱博物馆这个集历史、文化、艺术之大成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坚定着自己爱国的信仰。
看过这些兼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展品,我得出的启示便是人类的文明包罗万象。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造就了人类灿烂的文化瑰宝。
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和文化传承,有益于提高我们的历史认识和文化素养,也能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增长我们的见闻和智慧。
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学习其内在的真理美好,从而表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新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千姿百态的文化精粹,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够找到深刻而有意义的启示。
参观山东省历史博物馆有感作文

参观山东省历史博物馆有感作文一直都听说山东省历史博物馆是个藏着无数宝贝和故事的地方,终于,我找了个机会亲自去感受了一番。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走进了这座神秘的知识殿堂。
刚一进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仿佛在告诉我,这里即将展开的是一幅漫长而精彩的历史画卷。
我最先来到的是史前文明展区,那些古老的石器、陶器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几万年前的时光。
其中有一件打制石器,看上去普普通通,可讲解员说,就是这样简单粗糙的工具,帮助我们的祖先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
我凑近仔细观察,想象着祖先们拿着它与大自然搏斗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佩。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陶盆,上面绘制着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图案。
讲解员说,这可能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表达。
我不禁感叹,即便在物质匮乏的远古时代,人们依然有着对美的追求,这种精神的传承真是太奇妙了。
接着,我来到了夏商周展区。
一尊巨大的青铜鼎吸引了我的目光,它那精美的纹饰和雄浑的造型让我目瞪口呆。
我绕着它转了好几圈,试图把每一个细节都印在脑子里。
想象着当年它在祭祀仪式上的庄重模样,耳边仿佛响起了古老的钟鼓之声。
还有那些精美的青铜器,有的小巧玲珑,像是贵族们把玩的珍宝;有的则气势恢宏,仿佛是为了彰显国家的威严。
我站在那里,思绪飘飞,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工匠们在炉火旁精心打造这些器物的身影,他们的汗水和智慧都凝聚在了这一件件青铜器中。
到了秦汉——明清展区,我更是被那丰富多样的文物震撼得合不拢嘴。
华丽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典雅的书画……每一件都让我流连忘返。
特别是一幅明代的山水画,那细腻的笔触、悠远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套女子的首饰。
那金簪、耳环、项链,工艺精湛得让人惊叹。
讲解员说,这些首饰不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当时社会风俗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我想象着一位古代的女子,在重要的场合佩戴着这些首饰,步履轻盈,风姿绰约,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情啊!在博物馆里,时间似乎变得很慢很慢,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文明的传承。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100字左右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100字左右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
在前往山东博物馆的路上,我内心充满了期待。
当我进入博物馆,第一映像是宽敞明亮的展厅和古老具有文化的古物,那些文物境内和历史故事更是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广袤。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玉石之美、金银器之精致、陶瓷之雅观和书法之飘逸。
山东博物馆充分展示了当地文化的特色和精髓,让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史文明的积淀,还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每件展出的文物都彰显着山东文化的精华和内涵。
在这里,我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除了展览,博物馆还通过多种声音、视觉艺术和多媒体展现手段来吸引游客的视线,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文化体验感。
在这里,我被这些精彩的文化表演深深地吸引和感动。
总之,在山东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山东历史文化的精髓,还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繁荣成长和历史底蕴。
我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滋润和升华。
我知道,今天的山东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地方,它正在向世界发出邀请,吸引着所有对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人们前来领略。
访问山东博物馆是一次不容错失的文化旅程,我会时刻记得这段美好的经历,并且期待着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城市。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

山东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山东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作为一个爱好历史文化的人,走进山东博物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个博物馆是一个宝藏般的存在,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通过参观,我收获很多,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进入山东博物馆,便会被大殿上面的巨型圆雕吸引住,圆雕以“龙”形式呈现,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生命和精神的质朴之美。
走进山东博物馆的展厅,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器物展柜,这里陈列着各种古代器物,其中许多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战国玉器和唐代金银器。
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都十分精细,不仅展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更能让人深刻地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
我一边观看,一边想象着古代人民的生活,想着他们是如何用这些器物进行日常生活的,这种方式让我更加融入到古代文化之中。
在博物馆里,我还参观了一些特别的展览。
其中一个是关于佛教的展览。
这个展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展览,它通过展示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体系。
通过展示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和它对人类文明的莫大贡献。
在展览中,我特别喜欢一件高达1.7米的塑像,它是一个袒露上身的弥勒佛像,身体结实,神情庄严,散发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威严,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感到敬畏。
此外,山东博物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区,那就是以“劳动与生产”为主题的展览区。
这个展览区是由山东省的和其他地方的博物馆联合展览,将整个展览分成了多个板块,分别介绍了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产出物,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劳动文化。
几个小时的参观让我对于文化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于古代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山东博物馆引用了一些摄影和音乐元素,巧妙地将画面和文字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奇妙的视听效果,引发了参观者们极大的情感共鸣。
而我从这个博物馆中学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弘扬与传承我们的文化。
山东省博物馆观后感200字

山东省博物馆观后感200字
我前几天去了山东省博物馆参观,我非常喜欢这次参观的经历。
山东省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并且展览设计的很有意思。
以下是我的观感:
整个博物馆非常宽敞明亮,展品的布局非常合理。
这让我们能够很舒适的欣赏展品并学习到相关知识。
每一个展室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我特别喜欢中国历史文化展览。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中国历史文化瑰宝,包括陶器、青铜器、绘画、书法、文物等等。
更重要的是,博物馆的导览员为我们解释了很多历史文化的细节,使得我们对于这些文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山东的历史文化。
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山东历史的展品和相关介绍,这非常有意思。
我见识到山东的历史文化之丰富和深厚,并且体验到了山东的文化底蕴对于整个中国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体验非常好。
展览设计的非常优秀,每一个展室都具有独特的主题和意义。
博物馆的导览员们也非常友好和专业,他们的辅导教育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非常喜欢这次参观,希望我们能够多去文化交流博物馆,学习更多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
山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 开设传统文化支教课程

山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开设传统文化支教课程“发挥国学精华的魅力,向传统文化寻求方法,在提升孩子们知识量的基础上,培育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启蒙心智、启梦未来,这就是‘禹爱童声计划’。
”团队指导老师梁肖说。
8月3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禹爱童声”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四点半”社区,为三十余名留守儿童开启了“禹爱童声计划”。
身着汉服演汉礼,文明礼仪伴我行“快看,老师们今天穿的是什么啊?”“不知道啊,我还是第一次见这种衣服呢。
”“我以前好像在电视上见日本人穿过。
”面对孩子们不解而又充满好奇的疑问,志愿者们并没有回答,而是先卖了个关子,开始了“大国学,小课堂——传统文化启蒙系列活动”之一的“文明礼仪伴我行”课堂。
志愿者同学身着汉族传统服饰——汉服,通过PPT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汉服的悠久历史,进行国学启蒙教学。
稍后,志愿者同学身着汉服演示传统礼仪中的趋步礼、一拜礼、两拜礼等基本礼仪动作,并注意将传统礼仪中与当今时代不符合的部分去除掉。
与教授传统礼仪动作相比,志愿者们更多地是向孩子们传递传统礼仪中所蕴含的“以礼待人”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文明、懂礼貌,礼貌对待身边的小伙伴、老师和亲人。
孩子们一边看志愿者同学演示动作,一边也不由自主地起身争相模仿并互相指正:“你这个手放的不对,应该这么握。
”“这只手要放在前面。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志愿者们明白这种通过汉服来实际演示并结合视频与幻灯片的教学方式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让孩子们在兴趣与乐趣中学到应学到的、但是平时在校内学不到的传统文化启蒙知识。
二十四孝传古心,闻言落泪展真情为了向孩子们传递古人的孝道之心,8月6日,志愿者们又开展了传统文化启蒙的第二节课堂——“二十四孝传古心”。
志愿者们以向孩子们讲述“百里负米”、“亲尝汤药”等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古人的孝道与亲情,并注意告诉孩子们,像“埋儿奉母”、“扼虎救父”等这类较为极端的、不符合当今现实情况的例子千万不要盲目学习,只需体会其中亲人之间的孝情即可。
去山东省科技馆研学游的作文400字

我们的学校最近带我们到山东科技博物馆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让我告诉你,这是一场爆炸!图片:我们早早跳上巴士超级,撞上山东省会济南路。
当我们滚到博物馆时,我们完全被它的光滑,现代的氛围所赞叹。
里面,它就像一个令人惊奇的科技之地。
他们把我们分成几个小团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导带我们四处走走。
这些导游就像行走的百科全书,但更有趣。
他们使所有展品易于理解,甚至把学习变成游戏。
哦,还有最好的部分?我们必须潜入这些惊人的互动展品在那里我们可以亲身操作并做各种疯狂的实验。
那是一场我们不会忘记的旅行!
博物馆太酷了!我们得看看这些互动展品甚至去天文馆在里面,我们看到夜空并学习了所有关于恒星、行星和星系的知识。
太不可思议了!还有一节是关于机器人、A。
I。
和虚拟现实等最新技术内容。
看到科技的移动速度以及它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这真是开眼界。
这次旅行不仅教我们科技知识,也给我们看一看创新与发现的未来。
对山东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访问证明是一种在思想上刺激的经验,培养了好奇心,推动了所有参与者的知识发展。
此次出访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科学原则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对技术领域的高度尊重。
这一出色的博物馆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学术的丰富,并证明了交流知识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我非常赞赏地将这个受人尊敬的机构授予对科学技术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个人。
郭沫若题遍银行景区高校海内外为什么栽在山东博物馆?被坑了

郭沫若题遍银行景区高校海内外为什么栽在山东博物馆?被坑了中言2月19日郭沫若先生是大家,因为才华卓绝,所以他的身份有很多,诗人、书法家、甲骨文学者、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1949.10—1978.6)。
作为近现代中国书法史数一数二的重要人物,又恰逢国家建设过程中百业待兴,作为革命家和书法家的身份,郭沫若在各地都有不少的题字,为什么在山东博物馆这个题字成为了调侃争议,其实真是不能怪郭沫若先生。
郭老的书法特点就是不拘一格有气势,大开大阖,笔道用力浑厚,别具一格的风格自成一派,被后世誉为“郭体”。
题字满天下,中国银行是代表作郭沫若先生一生到各地题写了大量的匾额,现在到很多地方旅游参观都会看到郭沫若的落款,说明他的题字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郭沫若一生最具代表的题字,那就非郭沫若先生1955年所写的中国银行四个大字莫属了。
中国银行的题字是墙外开花墙内香。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大楼要正式启用,这就到了展示中国金融业形象的时候,自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在金融业都是有着很高的声誉的,此次到伦敦开设分行就要体现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
中国银行也是非常重视,要打响开头炮,于是先后拜访了不少的书法家,最后中国银行董事长找到郭沫若先生题字。
要说郭沫若先生做起事来也是靠谱稳重,不接手则已,一接手就做到最好。
郭沫若根据“中国银行”的特点,这次题字就不拘泥于以前作品中粗犷、丰满、有力等特点,整体上书法显现的铿锵、积极一些,边缘性更为明显。
同时在笔划、对比和节奏变化中,你会发现“中”字更加纵笔粗胖、横划薄劲,节奏变化力极强,视觉上对比性十分明显,让人难以忽略忘记!正因为这次在海外题字的成功,“中国银行”这四个大字又开始广泛应用到国内,时至今日中国银行的招牌和中国银行卡上的印记,都是郭沫若题写这一版本。
踏遍景区人已老,郭沫若的题字看不完也许平时你出去旅游不太注意题字有没有落款,但你一注意你就会发现,郭沫若的题字是比比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大传媒学院省博物馆之行温暖开展
本报长清讯近日,传媒学院拓展文化协会12级新同学在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在校门口集合完毕,驱车前往山东省博物馆,开始了为时一天的参观活动。
同学们兴致高昂,一路上欢声笑语。
上午9时,同学们到达省博物馆,了解了博物馆入馆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后开始此次的省博物馆之行。
山东省博物馆分为三层,历史文物多达14万件,其在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简牍、汉画像石、书画、善本书的收藏方面见长。
博物馆共有三层,设有孔子文化大展、山东历史文化展、明代鲁王展等,依据不同的分类,每个馆都极具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内涵。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观各个展馆。
明代鲁王展,让同学们贴近了古代帝王神圣庄严的生活;山东历史文化展,让同学们对中国史前、夏商周等各个时期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馆藏书法展、馆藏绘画展,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历史文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井然有序,认真仔细的浏览文物古籍,安静而有秩序的拍照留念。
下午1点半,同学们在博物馆一楼大厅集合返程,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省博物馆,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博物馆之行,让同学们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同学们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增进了同学们的友谊,展现了社团风采,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化的传承感和对山东从古到今的认知,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活动。
传媒学院记者站洪文静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