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群落生态学-群落相似性分类和排序汇总.

一 群落相似性
• 群落相似性分析是通过对样地调查所得原始数据 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的结果判断两个群落之间 相似程度。 • 群落相似程度的指标有两类:一类是相似系数; 另一类是相异性系数。 • 表征两个群落间相似程度的指标虽多,但在数据 处理上一致:根据两群落共有种的数量数据,计 算其相似或相异程度。
• 植被型组:最高的分类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 • 植被亚型:辅助单位。 根据优势层片或批示层片的差异划分。 • 群系组: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或生境相近 而划分。 • 亚群系:辅助单位。 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而划分。 • 群丛组:片层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 优势种工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 亚群丛: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变 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10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水生植被 。
29个植被型为:
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 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 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 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 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 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三级分类单位
• 植被型组 • 植被型 • 植被亚型 • 群系组 • 群系 • 亚群系 • 群丛组 • 群丛 • 亚群丛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
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 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
生物群落的分类

演替系列系统
演替系列群丛 演替系列单优种群丛 演替系列 演替系列组合 集群 季相 层
群落的数量分类-目标
用植物种的数据(属性)去划分样方(实体),可以 较客观地揭示出植被本身可能存在的自然间断。
群丛组:片层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 的优势种及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在羊草+ 丛生禾草亚群系中,羊草+大针茅草原和羊草+丛生小 禾草(糙隐子草、草)就是两个不同的群丛组。
植被分类单位
亚群丛: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 变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10个植被型组为:针叶林、阔叶 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 丛)、冻原、高山稀树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29个植被 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 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 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 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 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j 1
N
( X hj X h )2 ( X ij X i )2
j 1
SShi SShh SSii
样方 种
1
2
3
4
5
1
2
5
2
1
0
2
0
1
4
3
1
3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极点
中心
极点
22
生态数量分析软件
• 包括静态群落分析软件和动态建模两大类。
• 静态群落分析软件主要有: ① CEP(包括DCA、TWINSPAN两种方法); ② DISCRIM(采用DCA的方法); ③ CANOCO(包括PCA、CCA、CA三种排序分析法); ④ MULVA-4 是一套多元分析程序包。
• 即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如种出现否、种的盖度、频 度等)来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 • 主分量(或成分)分析(PCA法)
• 基予线性代数的矩阵和二次型等数学知识,将一个综合考 虑许多性状的问题,在尽量少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找 出1-3个主分量,然后将各个实体在一个2-3维空间中表示 出来,从而达到排序实体的目的(图10-1、表10-1)。
- 每一等级的上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4
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 群系组(formation group) 群系(formation) 亚群系(subformation) 群丛组 (association group) 群丛(association) 亚群丛(subassociation)
• 单优势种的群落,直接用优势种命名。如:
Ass. Pinus massoniana、马尾松群丛
10
• 群系的命名法——只取建群种的名称。如有2 个以上优势种,优势种间用“+”连接。如: Form.Aneurolepidium chinense 羊草群系 我省常见的:华栲 + 厚壳桂群系 • 高级单位的命名法——均以群落外貌-生态学 的方法。如:常绿阔叶林植被型。
生物群落的分类

nB nAB
DCB
例:对下列样方进行聚类分析
2 5 2 1 0 3
X 0
1
4
3
1
2
3 4 1 0 0 2
① 计算个样方间的欧氏距离矩阵:
12 3 4 5 6
0 3.317 4.472 4.359 3.742 2.449
0
5.196 6.000 6.403 3.000
用样方数据去分割环境因素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 环境梯度,反映不同环境之间的组合关系。
以样方数据分割出的种组与环境梯度进行比较,可能 找到种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这样的种组被称为生态 种组。
群落的数量分类-方法
多元分析技术的一般特点 不需要随机取样,不涉及显著性检验。
多元分析方法是施于原始数据集合的一套处理规则, 从而揭示属性之间、实体之间以及属性和实体之间 的复杂关系。方法本身不依赖于对实体和属性具体 内容的解释,因而可用于多学科。
()
Δ()
,
△() △()= 最大,故可将种或种做为临界种。若按种来分, 可分成(Ⅰ){}和()= {}两个组。
由于()> () >(Ⅰ) ,故应分化组() = {} 。
(i 1,2,, p)
对个种求和得到样方组对所有种的信息量:
p
p
I(A )Ii(A ) pln n n [a ila n i (n a i)ln a ( i)]
1
i 1
① 若中只有一个样方,()
② 若中有两个样方, 即=,对于两个样方同时存在的个种,有 =,=;对于只在其中一样方存在的个种,有 =, =;对于 两样方均不存在的个种.有 =, ,于是有:
(4.4162.72)53.571 2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③ 植物群落的命名
b)群丛的命名方法
如果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
如:铁杉+锐齿栎-巴山木竹-大披针苔草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ss.Tsuga chinensis+Quercus aliena
var.accuteserrata-Bashania fargesii-
Carex lanceolata)
(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1.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演替系列群丛 (associes) 演替系列单优势群丛 (consoeies) 演替系列群丛相 (faeies) 演替系列组合 (socies) 集群 (colony) 季相 (aspect) 层 (layer)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3.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 a)群系 : 在一定的气候区内,植被由两极向 中生性的生境发展,最后达到中生性的单 元顶极,即区域性的植被单位-群系 b)群丛 : 凡外貌、生态结构和种类成分均相似 的植物群落,即称为一个群丛(以优势种确 定群丛 )。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3. 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
即群丛的地理变形,它具有群丛中 c)群丛相 : 的多个优势种,但不具有群丛中的一切优 势种。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英美学派和中国群落分类的比较 英美学派分类系统 群系 群系型 群丛 群丛相 中国分类系统 植被型 植被型组 群系、植被亚型 群丛、亚群丛。
第一节
更为敏感,它是最有效的群落分类和环境指标
者,这些识别种包括特征种、区别种、恒有种。 c)区别种用以构建群落的等级分类系统,其基本 单位是群丛。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
2.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 ③ 分类原则: 植物区系。
09-10-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4).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 环境因素是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势必引起植物、土壤动物和微 生物的生活,导致土壤群落内部物种关系的重新调整。 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 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是演替的诱发因素。 火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 替的因子;火也可使耐火的种类更旺盛地发育,而使不耐 火的种类受到抑制,是群落发育的一种刺激因素。 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 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冰川、地震、火山活动等) ,可使地球表面的生物部分 或完全毁灭,从而使演替从头开始。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变 化(如滑坡、洪水冲涮)也可以改造一个生物群落。
(5)人类的活动
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 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 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 作用。 人可以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使生物群落 改变面貌。 人可以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 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臵于 人为控制之下。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群系。例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 。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凡是层片结构 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合为群丛 。 羊草+大针茅+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 草原和羊草+大针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 。
有时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如 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红花鹿蹄草+苔草
第3章 群落生态学

3. 2. 2 物种多样性
1. 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 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
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 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之总和。
•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 化。
• 生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 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 关联系数的数值变化范围是从-1到 +1。按 统计学的χ2检验法测定所求得关联系数的 显著性。
• 随着群落中种数的增加,种对的数目会 按 S(S-1)/2方式迅速增加。
• 为了说明各种对之间是否关联及它们之间 的关联程度,可利用相关系数绘制星系图 。
3. 3 生物群落的结构
• 3. 3. 1 群落的结构单元
•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涵义: 一是群落所含有的物种数目的多寡,即
种的丰富度;二是种的均匀度,是指一个 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 况。
群落所含的种数越多,群落的多样性就 越高;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 , 群落的异质性程度就越大,群落的多样性 就越高。
2. 多样性的测定
(1) 丰富度指数 • 1)Gleason (1922) 指数: D = S / lnA
• (1)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 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 群种 (edificator或 constructive species):优势 层的优势种。
• (2)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 (3) 伴生种 (companion)
•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内的所有种类及其个体 在空间中的配置状况。所有生物在群落中 都各自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它们构成了 群落的空间结构。
1生物群落分类 生物群落的排序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排序适于揭示群落的连续性,分类适于揭示群落的间断性。
2群落分类单位英美学派:优势种原则,群系最大法瑞学派: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其他因素北欧学派:基群丛为基本单位前苏联学派:群丛、群系、植被型,各单位间加辅助单位3布郎-布兰克(Braun-Blanquet J.)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4克莱门茨(Clements F. F.)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生物群区(biome),并将其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植物演替和指示植物》(1928)、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专著有《植物的演替》(1916)、以及与Weaver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25)等。
5苏卡却夫(Cykaчeb B. H.) 地植物学家。
于1942和1945年提出按照演替的主导因子而划分群落演替类型,如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发生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和地因生态演替等。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6考勒斯(Cowles)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在生态学由个体的观察向群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的工作。
1899著《密执根湖沙丘植被的生态关系》,他提出了演替的理论,并且发展了顶极群落的思想。
7黑克尔(Haeckel E.) (1834-1919)德国动物学家,“生态学”词汇的创始人。
E. Odum 其给出基于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学”定义8洪堡德(Humboldt A.) (1769-1859) 德国植物地理学家。
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与资料,回国后出版了26卷巨著。
1897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对世界的植物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9瓦尔明(Warming E.) (1845-1923) 德国植物生态学家,现代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系 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为 群系 群丛 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 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源自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对生物群落的认识可以通过2条途径 机体论认为群落是自然单位,它们有明显 的边界,与其他群落是间断、可分的,因 此可以像物种一样进行分类 个体论认为群落是连续的应该采用生境梯 度分析的方法即排序来研究群落变化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分类方法很多,主要介绍中国植 被群落分类 一、中国植被群落分类 植被型 凡建群种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 生态关系一致的植被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如针叶林、草地、荒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