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合集下载

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李涛

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李涛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设计赣榆县金山中心小学刘世亮一、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五课。

二、设计思路:本课围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这个问题安排活动,使学生再一次经历“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

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揭开物体沉浮之谜,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四、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五、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学生一定“哇”的一声充满了惊奇!)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学生争先恐后的忙着,但一定是非常无奈的眼看着橡皮泥沉入水底而充满了失望,学生必然会想到是水的缘故,并提出质疑,这里教师可不为所动,为以下的教学埋下伏笔。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学生在老师的魔术表演中从惊奇到失望,必将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努力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

(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4、学生实践探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 件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条 件
在橡皮泥重量相同的情况下, 增大面积就浮,减少面积就沉。
在瓶子大小不变的情况下 减小重量物体能浮,反之沉下去。
鱼的生活本能
鱼能时沉时浮,是因为鱼肚里 有个鱼漂,当鱼漂收缩时,鱼 就下沉;鱼漂膨胀时,鱼就上 浮。
潜水艇的简介
潜水艇沉浮的原理
潜水艇内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当 潜水艇要在水面航行时,它就会打 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海水挤 出来,潜水艇就上浮了;当潜水艇 要潜入海底时,它就会打开进水管 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水,潜水艇就 下沉了。这就是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
行,进行侦察和袭击, 是一种很重要的军用 舰艇。普通潜水艇的 潜水深度可达300米。
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 潜水艇变轻,从而浮出水面。
潜水艇两侧有水舱。 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逐渐加重, 就逐渐潜入水中。
当水舱充满水时, 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 潜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苏教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沉在水下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知道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2、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8组:每组准备好实验器材。

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玩魔术吗?生: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生:好。

师:(拿出一枚鹌鹑蛋),知道这是什么吗?生:鹌鹑蛋。

师:(提前备好盐水杯),老师要把这个鹌鹑蛋放入这个烧杯中,你猜一猜会怎么样?生:浮或者沉,或者其他答案。

师:我来试一试。

(把蛋放进盐水烧杯,鹌鹑蛋浮在水面。

)师:轮到你们表演了,组长把鹌鹑蛋轻轻地放进烧杯里试一试。

生:鹌鹑蛋沉入水中。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你的水里有盐,鹌鹑蛋会浮上来。

师:真是这样吗?生:嗯。

师: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呢?你想不想做实验研究一下?生:想。

师: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一)水中加盐。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加盐鹌鹑蛋就能浮上来,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好不好?生:好。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一杯盐,你把盐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看看怎么样?(师发盐杯)。

开始实验。

生:做。

成功上浮。

欢呼。

(提示可以)师:好,水中加盐果然能让物体浮起来。

板书:1、水中加盐师:同学们真聪明。

鹌鹑蛋能在盐水中浮起来,一个人掉进盐水里会怎么样?生:能浮在水面上。

师:你怎么知道?生:自由回答。

师:这个同学知识真丰富,你们见过死海吗?生:没见过。

师:你想不想看一看?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死海的风光。

播放视频。

(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师:我们学会了在水中加盐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你还想不想研究出更多的方法?生:想。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4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4苏教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往水里加盐等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往水里加盐等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水杯、橡皮泥、药匙、精盐、鸡蛋、一角硬币、塑料小棒、小玻璃瓶四、教学过程: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把物体放在水里,有的(下沉),有的(浮)。

我这里有一个鸡蛋,请你们猜一猜把鸡蛋放入水中,它会怎样?(生大多猜沉)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鸡蛋,放入水中验证一下。

(分小组验证:注意轻拿轻放,仔细观察)结果:鸡蛋沉入水中。

那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故弄悬虚”,质疑问难你们的鸡蛋放入水中都沉下去了,老师也想试一试,(结果鸡蛋浮在水面)咦,怎么回事?想知道原因吗?三、动手操作,探究方法,(一)第一种方法:在水里加盐老师这杯水有魔力,它来自遥远的死海(介绍有关死海的内容)。

看来水里含盐,物体就能浮在水面上,其实刚才老师这杯让鸡蛋浮在上面的水不是来自死海,而是我事先加了适量的盐,所以鸡蛋浮在水面上了。

你们想制造一杯死海之水吗?那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吧。

分小组验证(温馨提示:1、轻拿轻放。

2、保持干净。

3、分工合作。

4、仔细观察。

实验中要加适量的盐,边加盐边搅拌。

)小组展示(二)除了往水里加盐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还有什么办法?1. 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如何让橡皮泥、硬币浮在水面?2. 小组讨论,探究方法3. 根据实验方案,动手验证(温馨提示:1.轻拿轻放2.保持干净。

3.分工合作。

4.仔细观察。

5.注意安全。

)4.小组展示,介绍方法(生边介绍边板书)(方法二:借助漂浮物,方法三:改变物体的形状)(三)还有其他的方法吗?1. 师介绍潜水艇的原理(潜水艇里面灌满水,变重了,就会下沉,里面的水排出来,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上浮。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苏教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水槽、土豆、塑料盘、盐、筷子、橡皮泥、黄豆、装满水的小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大家熟悉的东西,咱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有橡皮泥、土豆、硬币、泡沫板等,现在就请你们把它们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情境,让学生先动起来,玩起来,在玩中发现问题。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1、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想问?2、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3、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①整理问题。

②大家真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重要。

但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部都进行研究,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好不好?(生齐答:好!)(三)、猜测实验,亲历探究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能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A、小组讨论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方法并将想法填写在表(一)中。

B、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C、教师小结:大家想出来这么多的方法,真聪明!科学是讲究准确的,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呢?仅仅凭我们的直观感觉和猜测是不够的,那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科学呢?(做实验)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做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实验来做。

实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学生读实验注意事项:(1)、小组长注意协调,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2)、动手实验时,如果用到剪刀之类的工具要注意安全。

(3)、需要老师帮助时可举手示意。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3)_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3)_苏教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课方案文本中的文章都是精的比秀的文章,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顺序地学生背一些秀篇目、出色段落 ,提升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在 ,许多文教在剖析文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 ,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果教 ,学生疼。

剖析完以后 ,学生见效甚微 ,没几日便忘的一干二。

造成种事倍功半的尬场面的关就是文章的不熟。

常言道“ 百遍 ,其自” ,假如有目的、有划地引学生频频文 ,或、默、跳 ,或听、范、、分角色朗 ,学生便能够在中自然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能够在中自然加感 ,增言的感觉力。

长此过去 ,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言意之中 ,就会在写作中自不自地加以运用、造和展。

教课目: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 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教课的今日 ,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 ? 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 ,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 9160 ,文是 2749 ,恰巧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 倒是大部分不关 ,非咄咄怪事 ! ” 根究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第1页/共9页物。

特别是写谈论文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谈论文的“三因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也精通谈论文的基本构造: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真实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何”。

根来源因仍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打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语,抄人家的案例 ,不参照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困穷、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以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 ,一定认识到“照本宣科”的重要性,让学生累积足够的“米”。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2)_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2)_苏教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三年级科学下册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科学下册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浮力。

2.知道哪些材料适合制作漂浮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教师准备:水槽、烧杯、橡皮泥、铁块、潜水艇模型、玻璃杯、生鸡蛋、土豆、盐、吸管、大头针、乒乓球、塑料泡沫块(卫生消毒用品)学生分组研究材料:橡皮泥、生鸡蛋三、教学过程:(一)整理材料,充分预测1.在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五种材料,看看是否熟悉它们?2.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请你作个预测,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二)自主探究,发现沉浮现象1.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反馈观察到的现象,再次作好记录(三)激发兴趣,引入橡皮泥的沉浮探究1.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3.这些方案可行吗?动手做一做!出示要求:看谁能在最段的时间内使橡皮泥浮起来,4.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方案,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整理实验用品)生汇报实验情况。

6.(适时表扬学生表现)总结.归纳。

各小组是采用什么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的?还有其他的不同方法?(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能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改变形状.依靠漂浮物.改变液体成分等)(四)自主探究,发现潜水艇沉浮奥秘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不需要改变形状也能从水里浮起来,比如潜水艇。

(课件展示)你了解潜水艇吗?2.生谈对潜水艇的认识。

3.潜水艇能沉能浮,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形状,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要求:仔细观察潜水艇上浮.下沉的过程,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做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认识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解决问
题。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减轻重量或在水里加盐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养成与
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减轻重量或在水里加盐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教学准备:
学生:橡皮泥
教师:曲别针、橡皮泥、装水水槽、一次性筷子、吸管、塑料小棒、泡沫
板、泡沫条、气球、线、牛皮筋、小刀、烧杯、凉开水、盐、糖、熟鸡蛋、土
豆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万吨巨轮图片。这是什么,谁来向大家介绍?(什么材料、运载多少吨
等)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3、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万吨巨轮用的材料是在水中会沉的钢铁制成,
为什么它还能运怎么多的货物而不沉呢?

二、 探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橡皮泥实验
让我们用橡皮泥来做做实验,研究一下。
(1)一团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怎样?
那怎样才能使它不沉下去浮起来呢?指名上台示范。
能不能使它不仅不沉,还能装载很多的货物呢?请四人小组想办法,动手试一
试。
(2)放曲别针小船载重比赛,并介绍自己的经验。
(3)请前3名将橡皮泥小船放在一起,大家进行对比,为什么它们载重多,有
什么规律吗?
2、利用材料制作各种小船
(1)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材料,有一次性筷子、吸管、塑料小棒、泡沫板、泡沫
条、气球、线、牛皮筋、小刀等,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做小船吗?请四人小组讨
论一下你们打算要什么材料,怎么做。
(2)自领材料,制作各种小船,并试一试可载重多少块橡皮泥。
(3)上台介绍各自组做的小船,并展示。
(4)讨论为什么它们载重呢?
3、研究潜水艇
(1)教师演示。为什么潜水艇能上能下?
(2)是这样吗?自己动手,并想一想原因。
(3)讨论。
4、研究改变液体浓度后水浮力的变化
(1)老师来做个小魔术:将一样
大小的土豆块放入1号杯中(沉了);放入2号杯中(浮了)。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
(2)讨论,可以上台验证。
(3)有的同学通过尝试发现了秘密:浮力大了,因为老师在杯中加了很多的糖。
(4)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备注)
这个故事讲的什么海,有没有人知道?
看书上图画,为什么死海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产生呢?
(死海里的盐占海水的25%--30%,形成的原因是那里的气候炎热,海水的蒸发
很快。原来死海的含盐量只有20%--25%,今后随着海水的不断蒸发,含盐量还
会加大,科学家估计,过一百年后,死海里就没有水了,就成了一个盐海)
(4)盐水的浮力也会增大,是这样吗?我们来用鸡蛋做做实验。哎,能不能把
这个实验变成一个小魔术,回家变给爸爸妈妈看呢?打算怎么做?请人上台演
示。

三、思考
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万吨巨轮能载那么多的货物而不沉了吧?
讨论。

板书设计: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改变形状
减轻重量
增加浓度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