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各种布置示意图

合集下载

矿井巷道布置-2

矿井巷道布置-2

3) 煤、岩巷垂直布置的优越性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改革后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 除克服了传统的采区巷道布置形式的种种弊端外,还显 现出以下优越性: (1) 煤岩垂直布置比煤岩平行布置,采区掘进率降低 15~2Om/万t,其中岩巷掘进率降低11~14m/万t。 (2) 由于在采区内回采顺序由跳采改为阶梯式接替,接 替综采工作面铺设胶带输送机的运输顺槽在实体煤一侧 掘进,便于大断面煤顺槽的维护。
③ 采区生产能力提高。采区生产能力基本上是采区内回 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总和。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 面数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3) 巷道布置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采区尺寸,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 采等手段,对采区巷道系统进行合理化、规范化改革后, 采区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 岩巷掘进率太高,采准巷道的岩巷掘进率一般在25m/ 万t左右。 ② 采区上山至工作面平巷需经过两个坡度270的联络巷, 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效率低。 ③ 下部的岩石集中巷要受上部3个分层上下相邻采煤工 作面的6次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维护条件差。
② 取消与煤层平巷平行重叠布置的采区轨道岩石集中巷 和胶带输送机岩石集中巷。
③ 在采区的上部布置采区的岩石轨道运输巷,与各组中 间上下山相联通;在采区下部边界布置岩石疏水巷;距 切眼60~80m内侧布置边界疏水岩石巷道并联通采区上 部的岩石轨道运输巷和采区下部的岩石疏水巷,构成一 个大回路和几个分组小回路,以使煤流、通风和疏水等 形成系统。解决采区内各岩石巷道的独头通风问题。
山和岩石集中巷布置模式为原型,通过扩大采区尺寸, 工作面等长切割和改用无煤柱开采等手段,对采区进行 合理化、规范化改革。改革后的巷道系统适应初期综采 开采的需要,回采巷道维护良好,安全生产设备完备、 可靠,很快移植到新建井的设计。

第六章采区设计

第六章采区设计
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工作面斜长144m,留有产量发展余地。
( 3 ) 煤柱尺寸
两上山间为20m煤柱,上山两侧各20m煤柱,采区边界每边5m,上部边界煤柱 10m,区段间小煤柱4m护巷(生产中可回收)。 (4)采区回采率
C采=
实际采出煤量 工业储量
100%
=(204 15.84) 95%=87.6% 204
20 20 2 10 450 10800 2.41.35 10800 10 4501.81.35 158355(t)
采区服务年限:
T Z C 204 15.8495% 6a
A
30
式中:Z——采区储量,万t; C——工作面回采率; A——采区设计年产量,万t。
三、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
1 、采煤方法选择
常用的采煤方法有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优点:便于联合上山布置,可加大采区开采强度,利于两层煤搭配 开采,利于通风管理及提高机械化水平。
缺点:巷道掘进工程量较大,采区投产时间长(相对于倾斜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优点:道布置简单,投产快等优点,
但针对本采区地质条件:煤层倾角16°,倾斜长壁开采有困难,而且通风系统管 理 困难及不利于实现机械化。
第四节 采区方案设计实例
一、采区地质特征
该采区位于××矿右翼,东以 落差15m的F20-1断层为界,西以 人为边界与五采区相邻。地面标 高+140m,煤层露头距地表30m 左右(采区上部边界),一水平 位于-15m。采区平均走向长 800m,平均倾斜长450m,面积 360000m2,工业储量204万t,如 图所示。
A (h1 h2 )l 300P CK 1.05
(1.8 2.4)1443001.61.35 0.95 0.951.05 37(万t)

41103采煤工作面切眼五图一表

41103采煤工作面切眼五图一表
辅助眼
5-7
1.0
0.6
3
1.5
4.5
0.675
2
周边眼
8-18
1.0
0.45
11
1
11
1.65
3
底眼
19-23
1.0
0.5
5
1
5
0.75
4
合计
23
23
28.5
4.275
说明
以上是按全煤设计,遇地质变化或在全岩巷道时,可适当调整.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工序检查
工序 班次
时间(分)
工序
名称
工序所需时间(分)
重车由迎头→41103运输巷→14上山→-76m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详见附图:运输系统示意图:
避灾路线
若迎头发生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时,施工人员应按如下路线进行撤离并熟悉各避灾路线:
1、若迎头发生水灾时,施工人员应按如下路线进行撤离。
施工迎头→41103运输巷→14上山→-76m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41103采煤工作面切眼平面位置图
巷道支护断面图
装药结构示意图
炮眼布置三视图
爆 破 说 明 表
炮眼
名称
炮眼
编号
眼深(m)
眼距(m)
抵抗(m)
装药量
角度
爆破顺序






眼数个
每孔装药量块
总装药量
总装重量(Kg)
水平
竖直




掏槽眼
1-4
1.2
1.2×0.6
4
2
8
1.2

采煤工作面通风

采煤工作面通风
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井下爆破; 井下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有时也能从煤岩中大量涌出,甚至与煤或岩石一 起突然喷出,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我国某矿,曾在1975年6月发生过一 起二氧化碳和岩石突出事故,突出二氧化碳11000m3。
(三)有害成分 1.瓦斯(CH4)
一般的工作面都采用上行通风的工作方式,下行通风采用 的较少,与上行通风相比,下行通风有如下特点: (1)采煤工作面进风流中煤尘浓度较小; (2)采煤工作面的气温可以降低; (3)不易出现瓦斯局部积聚。
但是,下行通风的缺点是:工作面运输平巷中设备处在回 风流中;一旦工作面发生火灾时控制火势比较困难;当发生煤 与瓦斯突出事故时,下行通风极易引起大量的瓦斯逆流而进入 上部进风水平,扩大突出的涉及范围。
采煤工作面一般采用的通风方式有反向通风、同向通风及对拉工作面通风 等三种方式。 (一)反向通风方式
这种通风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与回风巷的风流流动方 向相反,平行流动。常见的有U型、H型通风方式。我国的多数长壁采煤面,采 用该通风方式。
其优点是:由于进回风路之间是实体煤,所以采空区漏风小。 其缺点是:工作面上隅角附近,由于风流速度很低容易积聚瓦斯,影响安全 生产。 (二)同向通风方式 这种通风方式的特点是:工作面的进风巷与回风巷中的风流同向平行流动。 常见的有Z型、Y型通风方式。 其优点是:利用采空区漏风,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带到工作面回风巷的风流 中,从而避免采空区瓦斯涌到工作面或在工作面上隅角积存。 其缺点是:采空区漏风较多,容易引起自然发火。 (三)对拉工作面通风方式 对拉工作面是由三条巷道构成的工作面通风系统,根据进回风顺槽的分配 情况,它可分为两进一回或一进两回的两种通风方式。常见的有W型。 这种通风方式与上两种相比,具有通风量大、阻力小和采空区漏风少等优 点。 其缺点是:对拉工作面中总有一面存在下行通风。

第五章 采煤方法

第五章  采煤方法

一、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构成:
1、采区上山
2、区段平巷、开切眼
3、采区车场 4、采区石门 5、采区硐室 6、辅助巷道
(二)采区巷道的掘进顺序
(三)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2、运料和排矸系统 3、通风系统 4、供电系统 5、压气和安全用水系统
第四节 盘区与条带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三)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
(1)单架一次顺序式(单架连续式),适用不稳定顶板, 应用比较多。 (2)分组间隔交错式:移架速度快,适用于顶板稳定的 高产综采面。 (3)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适用地质条件好,日产量大 的综采面。
(四)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
1、及时支护:割煤—移架——推溜 2、滞后支护方式:割煤—推溜—移架
2、按放煤窗口的位置,分为高位、中位、低位放煤方式
3、单输送机、双输送机。 五、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一)工艺过程 采煤机割煤——移架——推移前部溜——移后部溜—— 放顶煤(两采一放,三采一放),顺序放煤或隔架轮放。坚 持“见矸关门”的原则。
(二)放煤步距
两采一放或三采一放,放煤步距与循环进刀量成倍数关
指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总称。
1、循环进度:采煤机的截深。0.5—0.8m。 2、昼夜循环次数 3、正规循环作业:用循环图表来表示。 4、正规循环率:
(二)作业形式
指一昼夜内采煤班与准备班在时间上的配合方式。
1、两采一准。 2、边采边准 3、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 4、三采一准:
5、四班交叉三采一准
正悬臂
迈步式走向台棚支护;
基本支架加走向台棚支护。
2、采空区处理
(1)全部跨落法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工作面最小控顶距: 放顶距: 一般采用“三五”排控顶或“三四”排控顶。

15091作业规程.

15091作业规程.

河南煤化焦煤集团古汉山矿1509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施工单位: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4日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及其影响1、15091采煤工作面位于一水平、15采区,标高(最高-403m、最低-448m),几何尺寸(走向长度1035m、倾向长度137m、面积141795m2),该工作面位于15采区轨道上山东翼下部,下部为大巷保护煤柱,上部与已开采的15071工作面相临,东部为17采区未采区。

2、地面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吴村镇东北。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第 - 1 - 页共 146 页第二节煤层情况1、煤层厚度:15091工作面煤层最薄3.9m,最厚5.7m,平均厚度5.0m,变异性系数15%。

2、煤层产状:该工作面煤层最大倾角15°,最小倾角12°,平均倾角13°,煤层角度变化不大。

表2 煤层赋存情况表第三节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分类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第 - 2 - 页共 146 页图1 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1509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时,揭露1条F1513正断层,回风巷里段800-950m顶板破碎,煤层起伏较大,淋水严重。

断层产状特征如下表:表4 断层产状特征表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无。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无其它因素对回采造成影响。

图2 运输巷、回风巷、切眼素描图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回风巷里段(800-950m)顶板滴淋水较严重。

根据15091已施工的底板注浆加固钻孔资料,主要含水层是L8灰岩水,L8水压为3.5Mpa,隔水层厚度为28-35m,平均31m,P/M值0.129,第 - 3 - 页共 146 页具有突水危险,并且该地区L8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赋水性强,存在L2灰岩补给L8含水层的现象。

_采煤方法

_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采煤工作是煤矿井下生产活动的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煤炭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也在发展变化。

采煤方法的种类繁多,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很多,其选择和运用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合理的采煤方法应能满足采煤工作的安全、高产、高效、煤质好、成本低和煤炭采出率高等基本要求。

采煤方法概述一、采煤方法的概念采煤方法包括采煤工艺和采煤系统两项内容,为正确理解采煤方法的涵义及其生产过程,首先了解有关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

(1)回采工作——在采煤工作面内,为采取煤炭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称为回采工作。

回采工作可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基本工序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

此外,通常还需要进行移置运输、采煤设备等工序,除了基本工序以外的这些工序,统称为辅助工序。

(2)采煤工艺——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

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3)采煤系统——在采区(盘区)或条带等开采单元内,准备和采煤巷道的布置以及按其建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的总称,称为采煤系统。

(4)采煤方法——是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可有不同的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相配合,从而构成多种多样的采煤方法。

二、采煤方法的分类按煤炭开采方法的明显特征分,采煤方法可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法。

目前我国煤炭的开采方法是以井工开采为主,关于采煤方法的概念及内容,皆指井工开采而言。

在井工开采中又可分为壁式体系及柱式体系两大类。

(一)壁式体系采煤法一般以长工作面采煤为其主要特征,产量约占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95%以上。

根据煤层厚度及倾角的不同,开采技术和采煤方法也有较大区别。

对于薄及中厚煤层,一般是按煤层全厚一次采出,即整层开采;对于厚煤层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中等厚度(2~3m)的分层进行开采,即分层开采,也可采用放顶煤整层开采。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

关于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规范的意见

关于规范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的通知各采掘区队:经会议研究,决定对金鸡滩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进行规范,各工作面现场必须尽快更换新图板,具体要求如下:一、采掘工作面“五图一表”内容:1.采煤工作面“五图一表”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掘进工作面“五图一表”为:A.综掘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避灾路线图,巷道支护平、断面图,通风系统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B.炮掘工作面:巷道布置图,施工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避灾路线图、爆破说明书(表)、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二、采掘工作面现场牌版规定1.现场牌版尺寸规定为:每张图板长×宽= 1500×1000 mm。

2.必须保证图文清晰,内容齐全、正确,便于观看。

3.牌版材质不锈钢框架,铝(塑)板底板,外贴防水反光贴纸。

4.更换工作面时,只更换防水反光贴纸。

5.工作面开门200m以内可用临时牌版,三、现场牌版内容规范1.采煤工作面区队简介、工作面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采煤工作面共4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

顺槽单巷长度超过3000米时,从中间断开分两段上下布置。

第二张:内容为供电及监测通信系统图。

移动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和固定变电站供电系统图(A2)在上,监测通信系统图在下布置。

第三张:内容为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巷道中间可打断。

通风系统图在上,避灾路线图在下。

第四张:内容为设备布置图,支护示意图,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设备布置图在上,支护示意图(A2)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A2)在下。

2.掘进工作面A.综掘工作面区队简介继续沿用现有样式,掘进工作面共3张牌版,内容如下:第一张:内容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和工作面简介。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平、剖)在上,工作面简介在下。

第二张:内容为巷道支护平、断面图,断面截割轨迹图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