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退税制度下出口骗税产生原因浅析
出口骗税问题及其防范探析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1782014年6月 出口骗税问题及其防范探析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董锐摘 要:出口退税政策颁布之后,我国的进出口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随着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发展,出口骗税行为出现次数日益增多,这直接威胁到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我国的财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对出口骗税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阐述了出口骗税的危害,对出口骗税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出口骗税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出口退税 出口骗税 危害 原因 防范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6(b)-178-02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出口退税政策,政策的利好使得一些投机分子钻空子,无视法律的尊严,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以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
打击和预防出口骗税问题,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就出口骗税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1 出口骗税问题的危害出口退税政策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将出口骗税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这种行为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对金融税收行业都有着很大的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1 扰乱进出口秩序进出口贸易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正常的进出口秩序建立在市场主体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出口骗税问题的出现,使正常的进出口秩序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国家的经济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大为降低。
这些失真的经济统计信息,致使国家的决策偏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2 导致企业发展受阻国家的资源受到出口骗税的影响大为流失,很多亟需出口退税的企业,在无法获得出口退税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出口退税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出口退税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一、出口退税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1.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入门的“门槛”降低,一些地方的出口企业数量激增且良莠不齐,出口规模和退税规模增长异常。
2.出口骗税犯罪呈现专业化、网络化、团伙化和智能化趋势,作案手段隐蔽,骗税单证“合法”化。
以常规的方法审核、核查难以发现骗税线索,对涉嫌骗税企业检查存在取证难、定性难和处罚难等问题。
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等进项抵扣凭证的违法行为如得不到有效打击、遏制,势必危及出口退税管理的安全。
二、对出口退税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新办出口企业的认定管理,开展首笔出口退税业务实地核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出口企业规范经营行为。
2.把出口退税管理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部门内控措施,强化内部日常监控,规范出口退税审核、审批程序,以考核促规范,以规范降低执法风险。
3.深化出口退税预警分析,提高出口退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防范能力。
落实出口退税审核特别关注信息、税收函调制度,重点核实出口业务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供货企业生产能力及纳税等情况。
4.加强内外部门协作,加强与稽查部门的联动,与海关、外管等部门的配合,密切注视骗税新动向、新线索,严防和严厉打击骗税活动。
1/ 1。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成因及其防范作者:周新博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30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出口总额日益增长,出口业务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器,为了鼓励出口,国家长期以来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该政策有利于提高外贸出口的发展动力,提升我国外贸产品在国家上的影响力,也奠定了我国经济在国际上强大的影响力。
时代的进步,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出口因素增加,出口退税也相应的面临更大的风险。
文章阐述了外贸出口退税环节风险成因,如何防范降低风险,促进外贸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管控没有实际发生业务,虚开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成为非法获取出口退税的主要骗税手段。
通过此做法,骗取出口退税,不仅导致了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环境。
由于骗税手段复杂,越来越隐蔽,因此加强对出口退税的管理,有效规避出口退税风险,保证企业经济利益以及我国税收政策的正常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风险的表现(一)出口退税单证虚假备案单证制度的立法目的旨在防范骗取出口退税。
管理过程中发现不少出口企业往往不重视单证的备案和出口文件的存档管理,出现备案单证虚假或不齐的情况。
由于出口企业对出口退税单证备案规定认识不足,导致单证的备案和出口文件的存档管理出现问题,致使备案单证虚假,将不得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还存在未按规定保管单证,提供虚假备案单证的税法处罚。
(二)工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不规范通过虚开专用发票,或上游供应商企业的走逃、失联或取得失控发票和异常凭证,给出口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外贸企业实施出口骗税,要先取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
企业内部发票管理制度不完善,通过以上非法途径获得业务不实,虚假发票申报出口退税,被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不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外贸企业取得供应商走逃失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机关也将会对业务本身真实性进项核查,暂不允许办理出口退税,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浅析出口骗税问题与防范措施

联合 。工厂与外商 找第 三 方外 贸公 司进 行 代理 , 提 供报 关 单 、 收 汇、 办理退税等 中间服务。外商与外贸公 司签订代 理服务合 同 , 设
一
种心理成本 。成本越低 , 骗税 者的 收益 才会越 大。 出 口骗税 同样 会受到退税率 的影响 。退税率上升 , 退税 额也会增加 , 骗税 者就能
获 得 更 多 的收 益 。所 以 , 骗 税 者 尽 可 能 伪 造 扩 大 退 税 额 计算 基 数 ,
、
出 口骗 税 的 危 害
近年来 , 我 国出 1 : 3 退税 中 , 企业 虚报货 物价 格 , 将 价格 翻倍 或 者抬 高现象屡见不鲜 。 一 些企业 常常凭借假业务或者假凭证 到退 税机关 假借 出口骗取退税 款 , 或者抬高货物价格 , 以最大 限度 的获 取退税 利益 。这种骗税行 为 , 扰乱市场 , 不仅造成谎报商 品的价格
管理 、 银 行 等 部 门 之 间 联 动 效 应 。各 部 门各 担 其 责 、 相 互监督 、 相
具 有进 出 口经营权 , 以出1 3产 品形式 , 虚报 价格和 数量 , 获取 出 1 : 3 效益 , 这种现象屡禁不 止。( 2 ) 骗 税产业 化。 目前 , 出 口报关 广泛
流行 , 骗 税 发 展 也 走 向 了 产 业 化 。其 中 , 工厂 、 外 贸公 司 、 外商 走 向
严 重 影 响社 会 公 平 公 正 , 不 利 于 其 他 遵 纪 守 法 正 常 经 营 的企 业 的 发展 。
二、 出 口骗 税 问题 现 状 分 析
1 . 出 口骗税 的 主要 表现 。( 1 ) 货 值虚 报。 出 口退 税 中 , 为了 降低被 查出 的风险 , 出 口骗税商常提高 出 口产 品价格或者数量 , 通 过这种 更加隐蔽 的方式骗 取出 口退税款 。由于企业具有一定 的生 产 能力 , 报关 出 口地和生产 地不 同 , 货 物报关 时货 物价格 虚增 , 以 少 充多 , 以次 充好 等问题 出现 , 税 务机 关在 退税审 核也很 难察 觉。
浅议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
不同地区在出口退税负担方面存在一定
的 公正性 因为 透 明度 不 高而 l y;t。 大Cd d - l T 出口退税政策不统一 现 阶 段 , 我 国 的 出 口退 税 政 策还 缺 乏 定 的统 一性 , 体 表现 为 多种 出 [退 税 办 具 』 法 以及多种退税率并存, 依据相同 税率的 商 品的退税 率 是 小 同的 。由于 H 门企 业的性 j 质 、类 、采 用 贸易方 式 的不 同 ,即使相 同 的 r商品在 出 口退税 的政 策方面 c存 在着 _ l i 土 差 异 ,这 会造 成实 际税 负 的不 公平 , 有悖 这 于 公平 竞 争 的市 场 经济 原 则 。 5 退税环节与征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 ,增 大 了出 口骗税 的 可 能性 当 前 的 出 口退 税 环 节 与 征 管环 节 还 仔 在 税节 的现 象 , 也增 人 了出 口骗税 的 可 能 这 性 。出 口退税 涉及 到海 关、外 贸、税 务 以及 上 商等 多 个职 能部 I ,由于 目前 还 没有 建立 、 1 科学 统 一 的退 税管 理机 制 , 加 卜 方 各部 再 地 门问配合程度不高 , 使得税务部门难 以有效 地 防范 评控 制 骗税 行为 。l) , 阶段 出 口 i l现 t- 退税 的管 理 方 式与 手段 相对 滞 后 , 比如退 税 机 关通 过税 票— 般 只能 了解企 业出 口产品最 后环 节 的纳税 情 况 ,而对 于企 业 在之 前各 个 环 节 中 是 否 已经 足额 纳 税 既 没 有 可 靠 的凭 证 ,也难 以进 行 全面 的 查实 , 而 为一些 外 从 贸 出 口企 业提 供 了 出 口骗 税 的可 乘之 机 , 给 国 家的税 收 带 来损 失 。
一
我 国 当前 的 出 口退税 政 策 立 法 还存 在 方政府问财税关系的不平衡关系是由增值税 生 增 许多需 要完 善 的地 方 , 尽管 制定 了很 多管 理 本身 的特有 的屙 }决 定 的 。 值税 在税 种 上 出 办法 进 行补 充 、修 改 以及调 整 ,但是 针对 对 属 十流 转税 , 口商 品 从原料 到最 后 的制成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的范 围, 将营业税 、 城市维护建设 税和教 育附加费列入退税范围 , 进一
l 政 策 制定 中存在 的问 题 _ 1 步 增 强 我 国 出 口产 品竞 争力 。同时 建 议 对所 有 出 口商 品 ( 国家 限制 或 禁 除 1 . 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过大 、 .1 1 过频 。19 9 4年 , 国家税务总局制订了《 止 出口的商品以外 ) 出口 都一视同仁 , 口货物 是企 业 自己生产的也好 , 出 是企
经 济论 坛
民营 科技
2 1 年第 4 00 期
我 国出 口退税 政 策在 制定 和执行 中的 问题 及对 策
陈 溪
( 海 大学 管 理 学 院 , 海 2 0 6 ) 上 上 0 0 3
摘 要 : 1退 税 是 我 国运 用 最 多 、 出2 效应 最 为显 著 的 外 贸政 策 。 国 虽然 长 期 实行 出 口退 税 政 策 , 政 策在 制 定 和执 行 中存 在 诸 多 问题 , 我 但 就此 对 其 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 了深入 分析, 并提 出 了相 关建议 。
关 键 词 : 口退 税政 策 ; 出 问题 ; 策 对
出 口退税就是将出 口货物在 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 中缴纳的间接税予 21 进 一 步 完善 出 口退税 政 策 .
以退还 。 口退 税 是我 国一 项 主要 的 促进 贸 易 措施 。 确 的把 握 出 口退 税 出 准 针 对 目前 我 国 出 口退 税 政 策 实践 中存 在 的 问 题 ,首 先 要 完善 出 口退 所 引 起 的财 政 收 支 平衡 问题 , 过 对 其进 行 成 本 效 益 分 析 , 以顺 利 实 施 税 政 策 。 通 可 .. 出 出口退税政策。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贸环境时, 国家所采取的外贸政策时 211 增强 出 口退税 政 策 的 稳 定性 。 口退 税 政 策 的频 繁 变 动不 利 于企 业 常 起 着举 足轻 重 的 作 用 ,外 贸 政 策 的 调 整也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了 国家 对 整 的出口和税 务机关 的管理工作, 维持政策调整幅度在一个合理 的范围 内, 体 外 贸 形 势 的 把 握 , 众 多 的外 贸政 策 中 , 口退 税 无 疑 是运 用 最 多 、 减少调整次数 , 而在 出 能更好地同时满足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发展的要求 。这要 效果最为明显的。我国虽然长期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 但政策在制定和执行 求我国政府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出发制订稳定的出口退税政策。 .. 2 O规 则 可 以扩 大 出 口退税 税 种 中存在诸多问题 , 本文就此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讨论。 21 扩 大 出 口退税 的税 种 范 围 。根 据 WT 1 我 国 出 口退 税政 策 中存 在 的问 题
出口退税骗取案例分析报告

出口退税骗取案例分析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退还出口产品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一、基本案情往年8月某市国税稽查局接到省国税稽查局转来的一起骗税案线索,初步分析后敏锐地意识到这触及了税收最为敏感的退税领域,而且是有货物出口但采取低值高报骗取出口退税,手法隐匿,性质恶劣,案情重大。
办案人员立即向省国税稽查局和市国税局领导汇报,同时提请市公安经侦支队提前介入,迅速组成专案组。
二、案件处理五年期间,"××公司"出口劳保手套6000万双,报关金额6402万美元,与国外客户的实际成交价为2473万美元,高报出口3929万美元,指使49户生产厂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707份,金额15210万元,税款2585万元,价税合计17796万元,骗取出口退税总值5469万元,该市国税局作出对"××公司"已取得骗取出口退税款1305万元进行追缴,处以2倍罚款2610万元的处理决定,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将"××公司"离岸账户存款240万美元追缴入库,拟追缴外贸公司已退税款1043万元,外贸公司未退税款1506万元不予退税,其余骗税款已由各地税务机关陆续追缴并处理,公安机关批捕涉案人员8人,其中该公司法人代表已由该市检察院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三、案件分析这起骗税案反映了一种新型的骗取出口退税形式,在有真实的货物出口的情况下,虚构出口货物的价格,以低报高出口。
"××公司"通过国外接单、国内下单、向外贸公司买单、虚抬单价高报出口、压低数量抬高单价虚开专用发票、将压低开票数量部分的货物通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厂家直接高报出口等一系列操作,魔术般的将货值虚抬至三倍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出口欠退税成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近年来,出口欠退税形成的隐形财政赤字,再度成为困扰财政的一大问题。
此类问题过去也曾经发生过。
1994年,实行新税制的当年就出现了出口欠退税问题,当时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财政向银行借款,解决陈欠;二是接连两次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解决新欠,综合平均退税率由16.3%降至8.3%.这两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财政问题。
1999年以来,国家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将综合平均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左右之后,又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欠退税问题。
这说明,上次采取的措施也只是临时解决了财政的问题,只是治标而未能治本。
这就不能不使人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形成出口欠退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试图从现行增值税分配体制上探究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仅仅作为一管之见。
一、出口退税指标管理是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要寻找产生出口欠退税的原因,必须首先分析出口退税是如何安排的。
在现行出口退税管理体制下,出口退税规模是严格受预算安排控制的,而出口退税的预算安排,又是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安排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调高出口退税率等),通过测算而得出的。
因此,出口退税规模安排的是否合适,主要取决于计划安排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是否合适,如果这一规模在安排上过于保守,就会出现退税缺口(欠退税),反之,就会出现退税盈余。
但是,外贸出口的实际增长主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国际市场的形势是难以准确估量的,同时,就主管部门而言,做计划的心理也总是宁愿保守一些,留有余地。
因此,外贸出口规模的安排总是不准确的。
可见,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指标是按照外贸增长年度计划算出来的,是个算账数;而出口退税则是一项税收制度,税务部门在具体执行这项制度时,是按实际发生的数额进行操作的。
由于算账与实际总是存在差距,从而也导致出口退税预算安排规模或缺或盈。
自1994年实行新税制以来,这两种情况都曾交替出现过。
近几年,由于外贸出口连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使预算安排的出口退税指标与实际发生的出口应退税数额发生较大的差距,导致了大量出口欠退税款,也由此而产生了财政隐形赤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行退税制度下出口骗税产生原因浅析摘要:中国自1985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为中国出口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退税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违法骗税活动也滋生并蔓延开来,严重干扰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贯彻执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造成严重的财政流失。
分析中国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找出出口骗税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一定的必要性,目的在于通过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防止国家财产流失,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关键字:出口骗税;出口退税;原因;防范AbstractSince implementation of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in 1985, China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for China's export enterprises to create a more equitabl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the export tax rebat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macro-control, China's econom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illegal tax fraud activities also breed and spread, serious interference of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being carried out, destroyed the order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ausing serious financial loss to the country.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find out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export tax fraud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has certain necessity, purpose is to through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export tax rebates,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 activities, prevent loss of state property, maintain normal economic order, and safeguar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Keywords:Export tax; The export tax rebate; The reason; To guard against绪论: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出口退税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出口退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产业,但也使得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分子,将犯罪的魔爪伸向出口退税领域,利用不法手段骗取出口退。
一、出口骗税概述(一)出口骗税的概念出口骗税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出口骗税是中国出口货物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它主要是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虚假报关出口等为主要手段的出口偷骗税行为。
(二)出口骗税的常用手段1.虚抬出口货物价格。
外贸企业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以出口产品为幌子,通过国外接单、国内下单,向海关非法虚报出口货物价格,然后以虚高货值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进而达到出口骗税的目的。
为达到目的,外贸企业指使生产企业虚开增值专用发票,或虚抬出口商品单价,进而抬高增值税发票总金额。
这种情况往往是在有真实货物出口的情况下进行,其形式貌似合法,手法更加隐蔽,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2.接受虚开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生产厂家为了保持正常的税负率,必然要在进项发票上做文章,去的虚开的进项发票进行抵扣。
废旧物资发票和收购发票由于享有免税等税收优惠和在税务控制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成为骗税分子最佳的选择。
生产厂家或采取自己成立报废回收公司,自己为自己虚开发票;或采取到当地废品公司缴纳一定的手续后虚开发票。
3.利用他人名义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出口办理出口退税的条件,勾结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在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时,套用外贸企业的空白报关出口合同、出口发票、外汇核销单申报出口。
同时,有开发票企业与外贸公司签订虚假购售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在用假结汇、虚构外贸合同等一整套退税手续来骗取出口退税。
此外,给出口公司“供货”的生产企业,也非一般的“皮包公司”,这些生产厂家都有厂房、工人、设备。
这是企业骗税的惯用手段,应特别加以关注。
4.“移花接木“申报退税。
有些生产性企业,从小商品批发市场购进货物,没有增值税发票,但货物经过一番包装,改头换面,企业谎称是自己生产的产品,把货物装船出海,以骗取出口退税。
5.滥用海关商品编码。
商品代码是代表商品的数字信息,每一种商品出口时都有不同的编码,编码不同,课税也不同。
在中国,商品编码也决定了出口退税的高低,但有些企业铤而走险,为其出口货物选着退税率较高的商品编码,一片区较高的出口退税。
在海关监管力度不严的情况下,这种滥用商品编码已成为出口骗税的手段之一。
(三)出口骗税的特点1.骗税环节扩散化。
如果说骗税早期还存在“敏感货源地”、“敏感行业”、“敏感口岸”的概念的话,那么现在逐渐形成“遍地开花”的趋势。
在沿海地区骗税猖獗的局面得到逐步扭转后,内陆各省的偷骗税活动开始增加,形成骗税活动向内陆蔓延的趋势。
2.骗税单证“合法”化。
以前骗税分子大多通过伪造或涂改退税凭证来骗取出口退税,现在骗税分子申报退税的单证大多数是通过非法手段从执法部门套取的票面真实而内容虚假的单证。
如通过人为控制出口报关单的票面出口金额,规避海关出口查验监管,套取表面真实而实质虚假的报关单。
3.骗税手段隐蔽化。
目前,骗税分子做案环节已由骗税初期的最后环节转移到上一个或更前一个环节。
主要表现在:一是专用发票作假环节前移。
目前,骗税分子增值税发票的作假,大多己原来的主要在退税申报环节作假,改为在货物生产及征税环节做文章。
同时,骗税分子为增加税务部门的稽核难度,大多为虚假供货企业编造地域广泛的多渠道进货假象,利用“洗票”等手段,先使用伪造的虚假发票作为商贸企业的进项抵扣,商贸企业再开具票面真实内容虚假的发票给出口供货企业,后者再以同样方式虚开发票给出口企业用于骗取出口退税。
二是征税环节作假前移。
以往骗税分子大多在退税申报环节采取伪造、涂改专用税票等手段骗取退税,随着税务部门管理措施的加强,目前骗税分子往往采取通过少缴税或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手段套取专用发票后达到其骗税的目的。
另外,随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的全面推广,一些骗税分子已将骗取退税的目光盯在了骗取免、抵税身上,其实质与骗取退税是一样的。
三是收汇核销环节作假前移。
以往骗税分子大多使用虚假或涂改的外汇核销单来骗取退税,目前,一些骗税分子往往采取通过非法手段实现境内外的资金循环,编造虚假的外汇收汇业务,套取银行结汇水单在外汇管理部门套取形式真实、内容虚假的外汇核销单后,再用于申报退税,以达到其骗税的目的。
4.骗税犯罪网络化、团伙化和智能化犯罪趋势明显。
主要表现为犯罪分子内外勾结,网络化经营。
犯罪分子从选择作案地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领购发票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各道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而且越是涉嫌骗税业务,其退税凭证越是齐全,逻辑关系越是紧密相符,税务部门仅“就单审单”很难发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骗税问题的发生,大多涉及行贿、受贿、职务犯罪等问题,个别基层政府存在纵容、支持甚至直接参与骗税的问题,一些执法、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也执法犯法,与骗税分子相互勾结、合谋作案。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有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内外勾结,共同骗取国家税款。
从某种程度,若不是有这些行政、执法人员的参与,骗税分子的不法目的也是很难实现的,这从侧面也说明我国的出口退税管理还存在很大漏洞。
二、现行退税制度下我国出口骗税问题的现状分析出口货物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出口货物免征国内或区内间接税和退还出口货物在国内货区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一项税收制度,本是国家鼓励出口的一项优惠政策。
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一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出口贸易。
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1998年以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应对通货紧缩趋势,国家连续提高了出口退税率,有礼地促进了外贸出口,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受到利益的驱使,有的虚报出口金额,捞取亏空;有的来着货物在海上兜一圈,根本没有出口却空拿退税;也有出口次品甚至废品骗税的。
骗税分子采用的手法多是以假发票套用去征税证明,伪造出口产品专用税票,以票换票,(即以人民币汇票换取外汇本票),”四自三不见“(即”客商“或中间人自带客户、自带货源、自带汇票、自见外商;出口企业不见出口产品、不见供货货主、不见外商)方式开展的业务等方式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