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易占与道教关系探考

合集下载

风水学历史上几位开宗立派的风水大宗师

风水学历史上几位开宗立派的风水大宗师

风⽔学历史上⼏位开宗⽴派的风⽔⼤宗师风⽔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门⽞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

风就是元⽓和场能,⽔就是流动和变化。

风⽔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既然是⾃然的⼀部分,⾃然也是⼈的⼀部分,达到“天⼈合⼀”的境界。

⽐较完善的风⽔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

风⽔的核⼼思想是⼈与⼤⾃然的和谐,达到“天⼈合⼀”,早期的风⽔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的⼀门⽞学。

中国是⼀个传统⽂化⼗分丰富的国度,中国的奇⼈异⼠遍布⼤江南北。

以风⽔来说,早在⼏千年前就有很多先贤发现了⼈的居住环境风⽔好坏会对⼈产⽣相应的吉凶影响,坟墓风⽔好坏,会对后代起到富贵贫贱的影响,于是风⽔学就被这些先贤们以理论的⽅式记载下来,并且⼀代⼜⼀代的不断流传⾄今。

所谓三百六⼗⾏,⾏⾏出状元,各⾏各业都有精英⼈⼠,都有状元之才。

看风⽔这个⾏业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奇⼈异⼠,他们有的是⾼官,有的是才⾼⼋⽃却两袖清风⼏⼗年如⼀⽇研究风⽔术并且利⽤风⽔术⾏善积德,造福后代。

下⾯介绍中国看风⽔最厉害的⼏位风⽔宗师:1、地理风⽔宗师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西省闻喜县)⼈。

两晋时期著名⽂学家、训诂学家、风⽔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

西晋末年,郭璞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

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

后为⼤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遇害。

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

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术⼠,传说他擅长预⼘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术。

他好古⽂、奇字,精天⽂、历算、⼘筮,长于赋⽂,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郭璞是中国风⽔学⿐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化之宗。

郭璞与易学

郭璞与易学

在易学史上,郭璞(公元276---324)以其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如符箓、祈禳、堪舆术等)而被历代"正统"的易学家所鄙薄,摒弃在易学家队伍之外。

这是很不公平的。

诚然,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士术者,《晋书》本传亦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郭璞为人禳灾祈福的种种"高明"的法术。

但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郭璞的生平行状,并深入研读郭璞的诗赋奏疏,就不难发现郭璞一身数任焉:既是方士术者,又是儒家、道家。

《晋书》本传称郭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1],经术犹经学。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个人独特的禀赋[2],郭璞对儒、道二家都有天然之爱好,且都信之笃,钻之深,付诸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这在士林中是极为罕见的。

本文对郭璞与易学关系作了探讨。

本文着重阐述郭璞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焦京易象数学。

《晋书》本传云: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7] 又云: 景纯(郭璞之字)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灶于遐篆。

[8] 这就清楚地说明郭璞近承"郭公"的卜筮之术,远绍京房、管辂之易学,且已达到出神入化、超过乃师的地步。

京房是汉易象数学之集大成者,管辂则是曹魏时代承继京房易象数学的代表人物。

然而,京、管治易还是有区别的。

管辂只专注于八卦爻象和术数,而很少象京房那样引用《周易》卦爻辞阐释占卜结果,并以?quot;善易者不论易",故他被称为易象数学术数派。

郭璞擅术数,距管辂时代又不远,当然可算是管辂易术数派的继承人,后人亦因之并称他们的术数为"管郭之术"。

但郭璞并不苟同管辂"善易者不论易"的观点,相反地,他在自己的易占活动中,颇为重视用《周易》卦爻辞去阐释所占卦,并善于总结自己的占筮经验,以著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论郭璞身份认同的错位

论郭璞身份认同的错位
[#] #$%$ 可测。 ” 王敦大怒, 因而将他杀了, 死时 &$ 岁。王敦之乱平后, 他被追赠为弘农太守。
从郭璞的政治经历我们可以看出, 他对政治活动的参预大多体现在占筮之中, 使用的思想还是 两汉时期的天人感应神学, 特别是象数 《易》 学; 担任的官职多为一些拥有兵权的人的参军, 如殷佑、 王导、 王敦, 还有就是著作佐郎、 尚书郎一类的郎官。这些官职品秩均很低。参军之职东汉末始有, 为职事, 而非官名。西晋时为正式官名, 公府及亲 王、 节 镇 等 幕 府 僚 属 皆 有 参 军, 员 额 不 等, 品秩一 般在七品至九品之间。著作佐郎, 三国魏时始 置, 有 八 人, 佐 修 国 史。魏 末 减 为 三 人, 晋 沿 置, 官阶 在七品上下。尚书郎西汉时设, 为尚书之属官, 魏时为六品。但是这两类官职, 均有一特点, 与幕主 或皇帝很接近, 参军类似于今日的秘书, 郎官原 来 就是 皇 帝 的 侍 从, 有 机 会 对 这 些 人 施 加 影 响。 于 是郭璞就利用这种便利, 以占筮和天人感应神学为工具, 施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也正是十分努力 地实践他的政治抱负, 元帝在位的六年中, 史有明载他曾上疏四次, 另提到他在当了尚书郎之后, 数 次上疏, 多有匡益, 可惜文字多所不载。他现存的 诗 文 对他 的 政 治 态 度 也 多 有 表 露。 其 《答 贾 九 州 愁诗》 其三为 “顾瞻中宇, 一朝分崩。天网既紊, 浮鲵横腾。运首北眷, 邈哉华恒。虽欲凌翥, 矫翮靡
能为力挽狂澜做一些贡献的志士。 《与王使君诗》 其一云: “ 道有亏盈, 运亦凌替。茫茫百六, 孰知其
["] ’(! 弊。蠢蠢中华, 遘此虐戾。遗黎其咨, 天未忘惠。云谁之眷, 在我命代。 ” 亦表达 了天下 兴亡, 需
有仁人志士担负的思想。可见他跟当时南渡的诸多士人一样, 以匡复晋室为己任, 并不认为自己与 他人有何不同。最后为了他的这一政治理想, 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转载]晋朝郭璞洞林占测分析方法

[转载]晋朝郭璞洞林占测分析方法

[转载]晋朝郭璞洞林占测分析方法原文地址:晋朝郭璞洞林占测分析方法作者:我看到郭璞的占卦案例,包括他在战乱之中的占卜运用,得出一个结论,他运用的是京房易,汉之后的易学家,无一不受到汉易的影响,所以郭璞学京房易是肯定的,京房易以占候卦气灾变为验,郭璞的占卜无不体现出这种思想和做法。

[ 古书保存下来的郭璞占例,记录了《京房占法》的一些占测分析方法,应该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有关《京房占法》的最早记录,对研究《京房占法》的传承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据胡一桂序所述“《洞林》上、中、下三卷,晋、河东、郭璞、景纯之所撰也”。

“尝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

惜其不能完整传抄,只保留了十三个占例。

目前,我还没看到郭璞《洞林》的完整版本,希望能找到,如有朋友可以提供,不胜感激。

]郭氏洞林胡一桂序案(按)[1]:《洞林》上、中、下三卷,【晋】河东、郭璞、景纯[2]之所撰[1]也。

本传[3]云:璞好经术,博学高才,受业郭公,得《青囊[2]书》九卷。

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

禳[3]灾转祸,通致无方。

尝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

又抄京、费[4]诸家要撮,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

世皆罕[4]有其书。

余从王浩古仲氏楚翁才古得《洞林》书,撮抄其事之重大者一二于左,以见一书之大概云。

新安乡贡进士胡一桂序《咸》之《井》[5]岁在甲子[6]正月中,丞相[7]扬州令余卦安危诸事如何,得《咸》之《井》。

案卦:东北郡[5]县有武名,地当有铜铎[6]六枚[8],一枚有龙虎象,异祥。

兑为金,金有[9]口舌,来达号令者,铜铎也。

山陵神气出北[10],则丞相创以令天下。

见在丑地,则金墓也。

起之以卦,为推立之应,晋陵武进县[11]也。

又当犬与猪交者。

狗变入居中,鬼与相连,其事审也。

戌亥世应土胜水,二物相交,象吾和合为一体,此丞相雄有江东也。

民当以水妖相警。

岁在水位,而水[12]爻复变成坎,当出大水之象,以此知其灵应。

巽木成言,果又妖生二月变为鬼,戎[13]土所克,果无他。

从郭璞的神仙道教信仰看他的《游仙诗》

从郭璞的神仙道教信仰看他的《游仙诗》
收稿 日期:0 1 6 7 2 1—0 一l
大, 人们对 于神仙 世界和学道修炼 的兴趣 与 日俱增 。特别 是
作者简介 : 赵沛霖 , , 男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究所研 究员( 天津
30 9 ) 011 。
中州学刊 2 1 年第 5期 01 晋 武帝太康二年 ( 公元 2 1年 , 一年 郭璞 七 岁 ) 8 这 仙话 故 事 事 的历史真实性 , 批评 对于 其历史 真 实性 的质疑 , 目的完全
否具有神仙道教 的宗 教信仰 , 于神仙世界究 竟持 有怎样 的 对 态度和基本观点 ?具体说 来 , 也就 是他是 否相信神 仙世界是
真实 的存在 , 人是 否可 以成 仙?一般 说来 , 个人 的宗 教信 一 仰与他作 品中有关 宗 教 的描写 总是一 致 的 , 以, 于这个 所 对
教, 而是 以“ 长生成 仙 为教 旨” 并 “ , 更多地 体 现 了传统 文化
态度 。 魏晋时期 , 随着 神 仙道 教 的迅 速发 展 和 影 响 的不 断扩
步加深, 传统道德哲学对知识分子人生道路和精神的统驭作
用也相应减弱 。由于规范 瓦解 , 生活 失序 , 们精神空虚 、 人 道 德无 助 , 在无 限痛苦 和迷惘 中, 能把摆 脱苦 难现 实 的欲求 只
分重要 的问题 , 即郭 璞 的宗 教信 仰 问题 一直被 忽 略 : 璞是 郭
和愿望寄托在另一个 “ 界 ” 世 。这 一切 为宗教 的滋生 和泛滥 提供 了天然的温床 。 . 作为魏晋时期道教一个分支 的神仙道教 , 同于适 应下 不 层劳动人 民以祈 福禳 灾 、 除病 痛 需要 为 本 的早期 民间道 解
娶妻生子 、 过世俗 生活 , 而且可 以出仕 为官 , 不但是全 面认识 郭璞 人 生道路 的关 键 , 而且 也是 正确评价《 游仙 诗》 的一把钥匙 。 郭璞生活 的两晋 时代 , 由于统 治集团继续 推行腐 朽 的门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鼻祖,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说到风水,算命的话就不得不提两晋时期的郭璞。

他所注的《葬经》中说到: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一词也就是这么而来。

郭璞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除了家传易学之外还传承了道家术数,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的奇异方术。

下面开运神家就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位风水易学大师的传奇故事。

在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出现了骚乱。

当时郭璞卜卦之后长叹:百姓将要陷入异族统治,故乡也将受到匈奴蹂躏。

于是他联络了数十家亲朋,准备到东南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时,正逢赵固的一匹好马死了,将军都是爱马的,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郭璞他们。

郭璞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便对守卫说:“我能让死马复活”,守卫听了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也很好奇,于是马上出来见了他。

赵固问他如何能让死马复活,郭璞对他说:让二三十个健壮的士兵美人手持一根长竿,向东走三十里,然后在山丘树林里的土地庙用长竿拍打,之后会出来一物,迅速捉住带回来,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将信将疑,不过也照办了。

之后果然捉到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此物一见了死马便对着马鼻子呼吸,过了一会马就站了起来嘶鸣,吃起草料跟没事一样。

但是那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却不见了。

军士们连连称奇,赵固也十分欣喜,还送了很多钱财给郭璞作为报答。

郭璞到了庐江时,但是江淮还太平。

当时的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召为军谘祭酒,胡孟康却不想冒险去江南。

郭璞为他占卦得到的结果是“败”,但他却不信。

郭璞便准备离开,但是当时郭璞看上了胡孟康的一个婢女,可是难于启齿对胡孟康说。

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便取了三斗赤豆,洒在了胡宅周围,第二天早上,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他家,可是一走进看久消失了。

一直都这样,胡觉得很奇怪便告诉了郭璞,郭璞乘机就说:这是因为你家中的那个婢女的原因,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就可以了,并且不能讨价还价。

【卜筮列傳】一身法術的大文學家郭璞:《洞林》筮例三則易學網

【卜筮列傳】一身法術的大文學家郭璞:《洞林》筮例三則易學網

【卜筮列傳】一身法術的大文學家郭璞:《洞林》筮例三則易學網郭璞字景純,是干寶的好友,學識淵博兼才華洋溢的經學家、文學家、方術家,註解包括《山海經》、《穆天子傳》、《爾雅》和《楚辭》等古籍。

相傳風水典籍《葬書》(後世或稱為《葬經》)也是郭璞所著,但這應該只是偽託之作。

他的詩賦更是冠絕一時,特別是十四首遊仙詩在文學史上有極高評價,《文心雕龍》評說:「景純豔逸,足冠中興。

」當代郭慶炳先生則評說,郭詩寄託特深,並非太康時代一般虛有其表的華美詩歌之可比。

郭璞的方術傳說得自「郭公」。

《晉書》記載,郭公客居河東時,郭璞從其受業,郭公送給他「青囊中書」九卷,郭璞因此洞悉五行、天文、卜筮等方術,消災解禍,無所不能。

《晉書》評說:「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郭璞學生趙載偷了這些書,結果還來不及閱讀就全數燒毀了。

郭璞在易學上最有名的是他將自己占驗的六十幾卦收錄為《洞林》,裡面的占例雜揉春秋古法、焦贛占候,還有京房納甲,自成一格。

但可惜此書並無傳世。

這些占例多散見於經史相關書籍裡,當中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收錄最多。

其占斷有些是以擬《焦氏易林》的方式用詩體寫成。

由於郭璞同時通曉占筮、風水、天文,甚至在《晉書》中所載的故事裡還有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法術,因此有些方術家喜愛祖述郭璞。

《洞林》所載筮例並無定法,當中也有很多玄奇妖妄的故事,這裡只收錄幾則與《周易》占法較為有關者。

顧士群筮母病:兼論易經的死象季本《易學四同別錄》引郭璞《洞林》:顧世群母病,命筮之,得歸妹之隨。

云:「命盡秋節。

」至七月遂亡。

歸妹女之終,兌主秋,至立秋日亡。

這是一個二爻變的卦例,但只以本卦卦義來占解。

引用《雜卦傳》「歸妹女之終」占斷為顧世群母病將死,這完全曲解經典的義理。

依此推論,那麼「君子有終」就是君子會死?「歸妹女之終」原本意指少女嫁人為女子得其歸宿,而不是終結一生,壽命已盡。

或有以五行生剋來占解此卦者,兩卦都是震木遇兌金剋之,因此母必死。

那麼怎麼不反過來說,兌金能剋震木,剋者勝也,因此母病將癒於秋分?母親到底要取象兌還是震,恐怕還得經一番詭辯。

玄空学的由来与各派之争

玄空学的由来与各派之争

⽞空学的由来与各派之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因⼀句“天机不可泄露”⽞空学的由来与各派之争⽞空风⽔朮,最早由晋代郭朴,字景纯开始传授,“朱雀发源⽣旺⽓,⼀⼀讲起开愚蒙。

”---唐代曾公安[曾求⼰]著《青襄序》之说。

确定以向上为动⼝来判断吉凶,动为⽣,以静为死。

到唐代僖宗时,黄巢犯长安,楊筠松(楊益,号⽞⾚,后世称救贫先⽣,牧⽜仙,⼭东窦洲⼈,⽣于唐⽂宗太和⼋年三⽉初⼋⽇戌时,即西元834年。

卒于唐昭宗光化三年⼆⽉初九⽇戌时,即西元900年。

僖宗时国师,四⼗⼀岁874年⼊朝,⼴明元年880黄巢犯⾧安,僖宗出逃,楊公便发内务府⽟函秘笈,断发⼊崑崙⼭避,)后⾛江西撰《青囊奥语》。

提出“雌与雄,交会合元(⽞)空。

”“明元(⽞)空,只在五⾏中。

”“诚掌模,太极分明必有图。

”即⽞空之理,在于阴阳相交;⽞空之朮,在于阴阳相交时的五⾏运⽤;⽞空之法,在于分明“挨星掌法”。

此后⼀直在江西以⽞空地理⾏世济众,使之朝贫⼣富,灵验如神,⼈称救贫先⽣。

授徒曾,廖,刘三⽒,以后秘密传授。

曾公安得楊筠松秘传,为《青囊奥语》作序。

但楊曾廖刘均未把⽞空朮的秘密公开于众。

楊筠松⼜撰写《天⽟经》,正式提出⽞空卦理的挨星法,认为⽞空之朮贵在挨星之法,并把挨星术称为“挨星学”。

但不作书传,仅作⼝传,所以懂得挨星朮的,天下并⽆⼏⼈。

后来真明师问世,到了北宋,陈希夷(陈抟,⽣于871--989年,唐末宋初⼈,宋太宗赐他希夷先⽣,死后成仙),吳景鸾获得真传。

希夷乃华⼭道⼠,吳景鸾乃吳克诚之⼦,吳克诚⼜是吳法旺之⼦,吳⽒⼀族乃西汉长沙王吳芮的后代。

吳法旺闻说华⼭道⼠陈抟洞彻天⽂地理学的奥秘,就叫⼉⼦克诚前往求学,便将《青囊》书传授给克诚。

⼜对克诚说:“汝⼉乃仙才,定能承吾业。

”后来克诚的⼉⼦吳景鸾得到陈抟的青囊书后,精细钻研,掌握了青囊之朮,写有《⽞空秘旨》《天机赋》(1041庆历元年,宋仁宗下诏访求明阴阳术者,江西德兴县举吳景鸾以应,献《天机书》与《理⽓⼼印》皆⾔⽞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研究2002年第6期(总第五十六期) 郭璞易占与道教关系探考连镇标(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易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郭璞不仅精通易学,而且深谙道家道教学说及其方术。

在长期的易占实践中,他往往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获得极大成功。

本文从阐析郭璞易占的具体筮例入手,深入探考了道教与易占之间的特殊关系,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魏晋时期易象数学的发展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郭璞;易占;道教;方术;堪舆中图分类号:B2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2)06-0034-06A study on the connection bet w een GU O Pu’s Yi divination and DaoismL IAN Zhen2biao(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Abstract:GUO Pu was well versed not only in Yi learning,but also in Daoism and its occult tech2niques.In a long period of divination practice by Yi,he would organically combine both,with onecomplementing the other,attaining great success.By elucidating and analyzing specific divinationexamples,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unique connection between Daoism and divination by Yi,so as to help people to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2number Yilearning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K ey w ords:GUO Pu;divination by Yi;Daoism;occult techniques;geomancy 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郭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

他不仅在文学、语言学、神话学领域里硕果累累,而且在易学、道教学领域里亦颇有建树。

本文拟就郭璞易占与道教之间的关系做一番探考,弄清二者是如何相互促进的,庶几有助于人们全面、深入地把握魏晋时期易学发展的原生态。

一、易占活动道教化众所周知,魏晋时期以京房为代表的易象数派急剧衰微,以王弼为代表的易义理派后来居上,成收稿日期:2002-07-10作者简介:连镇标,男,福建仙游人,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副教授。

了易学发展的主流。

而郭璞的易占术,其理论渊源于焦赣、京房易象数学,却仍能在两晋之交大放异彩,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和欢迎。

不仅上层统治者,如晋元帝、丞相王导、温峤、庾亮等都让他占卦,卜问国家大计,大军阀王敦在叛逆前也向他卜问自己的未来;而且,一般士大夫乃至民间士人农妇都纷纷请他卜问生老病死,择葬地相冢墓;甚至僻在荒裔的匈奴后部人卜 ,也同他切磋易卜术。

一部《晋书》,从“五行志”到诸“列传”,多处可见郭璞为人占卦、堪舆的记载。

其占筮之“灵验”,堪舆术之“高明”,在当时无人能望其项背。

“景纯(郭璞字)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房)、管(辂)于前图,轶梓、灶于遐篆”[1](第1913页)“璞消灾转福,扶厄择胜,时人咸言京、管不及。

”(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五《术解》篇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2](第184页)那末,人们不禁要问:郭璞何以能在易占、堪舆领域里,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呢?笔者以为,除了郭璞大胆改革并发展了焦京易象数学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审时度势,把易占活动(包括堪舆实践)道教化。

首先,郭璞在易象数学基础上,结合当时盛行的道教理论,藉以阐释其占卜的结果,使之更具说服力。

如,郭璞《易洞林》补遗、干宝《搜神记》卷三载: (晋元帝时)扬州别驾顾球姊,生十年便病,至五十余。

令璞筮之,得大过之升。

其辞曰:“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

振动游魂见龙车,身被重累婴天邪。

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

案卦论之可奈何?”球乃访迹其家事。

先世曾伐大树,得大蛇杀之,女便病。

病后,有群鸟数千,回翔屋上。

人皆怪之,不知何故。

有县(农)行过舍边,仰视,见龙牵车,五色晃烂,其大非常,有顷遂灭。

[3]是说,郭璞为顾球的姐姐所占的大过卦义不好,其祖先坟墓的杨树干枯不开花,振动了游魂使龙车显现,子孙因而为妖邪所侵扰,染上了重疾。

其根源是祖先斩杀了灵蛇断绝了祭祀,而不是病家自身的过失。

很显然,郭璞上述的筮辞,是依据大过、升两卦象及大过卦九五爻辞(“枯杨生华”)而附会成辞的。

而其中对顾球的姐姐病因的分析,则充分体现了当时盛行的道教承负说。

问世于东汉中叶、被道教中人奉为经典的《太平经》卷十八至三十四《解承负诀》云: 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得善。

……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

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蓄大功,来流及此人也。

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

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

[4](第22页)这就是说,一个人的祖先干了坏事,有罪恶,其后代即使行善也要“承负”祖先之过,在一定时间内遇到灾难,甚至夭折。

如果祖先做了好事,有功于天下,那么其后代也会因此而增寿或得福。

这种观点与《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在精神上是相符合的。

因此可以这样说,《太平经》的承负说,其最直接的源头即是《周易》的这种善恶报应说。

郭璞正是基于上述道教承负说,判断顾球的姐姐的生病,乃是代替其祖先承受惩罚;而这种惩罚的实施者是“天邪”(即妖邪),它在替被斩杀而断了祭祀的同类———“灵蛇”(即已成神灵之蛇)复仇。

顾球于是查访先辈行径,果有砍伐大树、并杀死一大蛇之事,行路的农人也果见其家上空有龙牵车“五色晃烂,其大非常”之奇观。

据说,为了治愈顾球姐姐的病,郭璞还提出了唯一的解决办法:祭拜灵蛇。

顾球依言祭拜了灵蛇,姐姐的病很快就得以痊愈。

[5](第256页)郭璞上述的解说及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调了神灵鬼妖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渲染了祭祀的重要性,体现了其宗教神学的倾向,无疑是对《周易》善恶报应说的改造和发展(《周易》的善恶报应说,旨在强调庆祥或祸殃非一朝一夕之故,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却并未强调天神在其中的作用)。

在郭璞易占筮辞中,强调神灵具有干涉人类行为功用的内容比比皆是。

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晋书》本传载: 璞既过江,宣城太守殷 引为参军。

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异焉。

 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蛊。

其卦曰:“艮体连乾,其物壮巨。

山潜之畜,匪兕匪虎(原作武)。

身与鬼并,精见二午。

法当为禽(同擒),两灵不许。

遂被一创,还其本墅。

按卦名之,是为驴鼠。

”卜适了,伏者以戟刺之,深尺余,遂去不复见。

郡纲纪上祠,请杀之。

巫云:“庙神不悦,曰:‘此是 亭驴山君鼠,使诣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

”其精妙如此。

[1](第1900页)在这里,郭璞依据所占的本卦、变卦的卦爻象,断定来到宣城城下的怪物为“驴鼠”,并针对其时郡士吏欲捕杀它的心理,以“两灵不许”为由,企图加以制止。

然而,郡士吏并不相信郭璞的占筮结果(其时郭璞刚刚从事易占,声名未立),故郭璞占卦一完,士兵就迫不及待以戟刺“驴鼠”,郡纲纪(殆指郡的主簿或其他佐吏)也到祠庙乞请神灵允许杀死它。

巫祝告诉说:“庙神很生气,说这是 亭驴山君的使者,欲往荆山去,临时路过我们这里,千万不可触犯它。

”巫祝藉庙神之口证实了郭璞筮词之不诬,同时也点明了郭璞所谓“两灵”,乃是指庙神和亭驴山君(山神,即宫亭湖庐山君)两位神灵。

郭璞通过易卜,利用魏晋时期愈煽愈炽的宗教迷信之风,打着神灵的旗号表明自己的意见、主张,凭藉神灵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干预世事,这是他比当时一般易占者高明之处,也是其占筮结果更易于为时人所接受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样地,在堪舆领域里,郭璞亦往往以易占为手段,依据道家道教理论来确认所占葬地之优劣,预测葬者后嗣之兴衰。

如:(1)《晋书》本传载: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

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

”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

[1](第1908页)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篇亦载此事,文字稍异,并附郭诗一首:“北阜烈烈,巨海混混。

垒垒三坟,唯母与昆”。

郭璞通过易占,把母亲(可能还有二位哥哥)的墓地选在近水的地方,这不仅表明他精通地理学,能预见水洼地将变为桑田,而且体现了其浓厚的道家道教的崇水精神。

在道家先驱人物老子的《道德经》里,水成了“几于道”的神圣。

它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第七十八章)早期道教都继承、发展了道家崇水精神。

张角太平道以符水疗病,张鲁五斗米道作“三官手书”替病家请祷,即书病人姓字及服罪之意的文书三份,分别置于山、埋入地、沉水中。

视符水为疗病之灵药,把水神摆在与天帝、地祗同等重要位置上,足见崇水观念是道教的基本信仰之一。

郭璞的堪舆学正是建立在道家道教的崇水思想的基础上。

据说,郭璞生前通过易占,也把自己的墓址选在江中。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条云:“金山前有三岛,号石牌,称郭璞墓。

”宋周必大《奏事录》曰:“金山龙游寺山门,借石门山为案,乃焦山三石峰耳。

其外小山,稍有树木,而鸟雀不栖者,世传为郭璞墓。

”《二老堂杂志》五记《镇江府?金山》:“山在京口江心,号龙游寺,南朝谓之浮玉山。

别有小岛,相传为郭璞墓,大水不能没,下元水府亦在此。

”元王恽《王恽集》亦云:“金山西北大江中,乱石间有丛薄,鸦鹊栖集,为郭璞墓。

”虽然今天有的学者认为上述关于郭璞墓址的记载不免惑于世俗讹传,但它至少证明了崇水、亲水乃郭璞卜葬相冢的重要指导思想。

(2)《南史?张裕传》载:初,裕(即张裕)曾祖澄当葬父。

郭璞为占墓地曰:“葬某处,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

某处,年几减半,位裁(通“才”)卿校,而累世贵显。

”澄乃葬劣处。

位光禄,年六十四而亡。

其子孙遂昌云。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郭璞为张澄葬父,曾先后占了两次卦,选了两处佳地,虽然郭璞的筮词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何卦最吉利,何处是最佳墓地,但我们从张澄最后“葬其劣处”的决定以及“其子孙遂昌”的结局中,仍可窥见潜藏在占辞背后郭璞的意向和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