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还原试剂和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重点有机化学实验汇总

(完整版)重点有机化学实验汇总

实验一 苯甲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理论联系实验掌握芳香烃通过氧化制备羧酸的原理和实验室操作,巩固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加热回流、热滤、抽滤、重结晶等操作技能,运用重结晶法提纯产物。

巩固测定熔点判断纯度。

二、实验原理CH 3KMnO 4H+COOH三、实验仪器与药品回流冷凝管、圆底烧瓶、循环水真空泵、磁力搅拌器,油浴加热,甲苯、KMnO 4、浓盐酸、NaHSO 3、刚果红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升降台1. 1. 在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00ml 水和2.7ml 甲苯,放入搅拌磁子,放入到油裕浴锅里。

2. 2. 装上回流冷凝管,开动磁力搅拌器,加热至沸腾。

3. 3. 分批加入8.5克KMnO 4,回流加热1.5-2h 至回流液中无明显油珠为止。

4. 4. 趁热抽滤。

(若滤液有颜色可加入NaHSO 3固体至无色为止)。

5. 5. 冷却至室温。

给滤液滴加1:1HCl ,至酸性为止。

6. 6. 抽滤、干燥、称重、计算初产率。

7.7. 用水重结晶。

8.8. 干燥后测熔点。

五、思考题1. 1. 在氧化反应中,影响苯甲酸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 2. 氧化反应时,向反应中加NaHSO 3的目的是什么?3. 3. 甲苯用高锰酸钾氧化能否制得苯甲醛,为什么?硝基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1、 通过硝基苯的制备加深对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理解。

2、2、掌握液体干燥、减压蒸馏和机械搅拌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硝化反应是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也是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之一。

芳烃的硝化较容易进行,通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浓硝酸作用,烃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相应的硝基化合物。

硫酸的作用是提供强酸性的介质,有利于硝酰阳离子(N +O 2)的生成,它是真正的亲电试剂,硝化反应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在较高的温度下由于硝酸的氧化作用往往导致原料的损失。

+HNO 3(浓)H 2OH 2SO 450-55¡æNO 2+三、实验仪器与药品回流冷凝管、三口圆底烧瓶、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Y 型管,温度计,分液装漏斗,减压蒸馏装置,油浴加热;苯、浓硝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等。

液相化学还原法

液相化学还原法

液相化学还原法是指在一定的溶剂中(水相或其他)加入贵金属前驱体,在稳定剂存在下,加入还原剂将贵金属前驱体还原为金属单质,再经过洗涤、离心或过滤、干燥等步骤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常用的还原剂有硼氢化钠、抗坏血酸、甲酸、柠檬酸钠等。

同时由于合成的银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常需要使用一些有机表面修饰剂或无机载体,如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月桂酸、吐温80、二氧化硅、活性炭、二氧化钛等。

实验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实验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实验方法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被还原,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本文将总结一些实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其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实验材料与设备,包括试剂、烧杯、试管、加热设备等。

同时,应当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佩戴实验室所需的个人保护装备,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选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选择合适的氧化剂与还原剂非常重要。

氧化剂通常是具有较强氧化性能的物质,可以接受电子,使其它物质被氧化。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还原剂则是具有较强还原性能的物质,可以失去电子,使其它物质被还原。

知名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硫酸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收集所需的实验材料与设备;b) 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程度;c) 穿戴个人保护装备。

2. 氧化剂的实验方法:a) 取适量的试剂A(氧化剂);b) 将试剂A溶解或悬浮于适量的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c) 加入待氧化的物质B,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 还原剂的实验方法:a) 取适量的试剂C(还原剂);b) 如需要,将试剂C稀释至一定浓度;c) 加热试剂C,如加热过程中生成气体,需要将其通入某一溶液中;d)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保持操作规范,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2. 实验时要防止试剂的飞溅和吸入,可以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3. 需要准确称量和控制试剂的浓度,遵循实验方法的要求;4. 氧化还原反应可能会产生火焰、气体等,需保持警惕,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可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作用机制。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一、《必修一》1、粗盐提纯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

试剂的添加顺序应按照规定顺序添加。

实验操作包括:加水搅拌、过滤、再结晶等步骤。

2、溶液中SO42-检验方法这个实验介绍了检验溶液中SO42-的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检验溶液中Ag+的方法。

3、蒸馏这个实验介绍了蒸馏的仪器和注意事项,如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等。

4、萃取分液这个实验介绍了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查漏和观察溶液颜色。

同时还介绍了溴水、溴的CCl4溶液、液溴、溴蒸气、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碘蒸气和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等知识点。

5、电解水这个实验介绍了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等知识点。

同时还解释了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的原因。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个实验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1)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将FeCl3加入NaOH溶液中,搅拌并加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2) 丁达尔效应:将NaCl加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Ag+离子被Cl-离子取代,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3) 浊液和胶体过滤后:浊液可以通过滤纸过滤,而胶体则需要使用特殊的过滤器,例如著名的___-赫维法。

补充:利用半透膜实验可以区分浊液、溶液和胶体。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通过,而不允许悬浮物通过。

因此,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而浊液和胶体则不能。

4) 电泳:带正电的胶粒会向阴极移动,而带负电的胶粒则会向阳极移动。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分离胶体中的不同成分。

8、离子反应1) Na2SO4 + KCl → 无明显反应。

2) Na2SO4 + BaCl2 → 生成白色沉淀,表明SO42-离子与Ba2+离子反应生成BaSO4.3) NaOH + HCl → 生成水和氯化钠。

4) CuSO4 + NaOH → 生成蓝色沉淀,表明Cu2+离子与OH-离子反应生成Cu(OH)2.5) NaOH(酚酞)+ HCl → 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表明OH-离子被H+离子取代。

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的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的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合成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卤代烃合成方法,涵盖了卤代烃的制备、反应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卤代烃的制备方法1. 直接卤代反应直接卤代反应是最常见的卤代烃合成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常是通过底物与卤素(如氯、溴、碘)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得到卤代烃。

例如,将烷烃与氯气在紫外光或阳光下反应,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氯代烃。

2. 化学卤代反应化学卤代反应是指利用化学试剂将底物中的氢原子替换为卤素。

其中,氯代烃的制备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三氯化磷(PCl3)、四氯化碳(CCl4)等;溴代烃的制备则常使用硫酸或氢溴酸与底物反应;碘代烃的制备通常采用氢碘酸等试剂。

3. 卤化物的还原卤化物的还原是另一种常见的卤代烃合成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卤化物与还原剂反应,使卤素原子脱离底物,生成相应的卤代烃。

例如,可以利用锌和醋酸酐还原氯化烷烃,制备相应的氯代烃。

二、卤代烃的反应方法1.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卤代烃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卤代烃与碱或碱性试剂反应,其中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这种反应可以使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脱离,生成相应的烯烃或炔烃。

消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 反应取代反应取代是卤代烃与其他试剂发生取代反应的过程。

这种反应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例如常温下使用亲核试剂进行取代反应,或者在高温下使用金属试剂、有机金属试剂等。

3. 卤代烃的还原反应卤代烃通常是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

例如,利用金属锂或铝与氯代烃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烷烃。

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也是常见的一类反应,常用于合成饱和烃、环烷化合物等。

三、卤代烃的应用1. 医药领域卤代烃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些抗生素药物中常含有氯代烃、溴代烃等卤代烃结构,这些化合物可以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此外,卤代烃还可用于合成具有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如抗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汇总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汇总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各种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其代谢产物也不同。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可用来区别和鉴定细菌的种类。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或称生化反应。

生物化学试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1)原理: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

检查细菌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

(2)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如酚红肉汤基础培养基pH7.4)加入0.5~1.0%(w/v)的特定糖(醇、苷)类。

所使用的糖(醇、苷)类有很多种,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单糖、多糖或低聚糖、多元醇和环醇等,见表6-4-1。

将待鉴定的纯培养细菌接种入试验培养基中,置35℃孵育箱内孵育数小时到两周(视方法及菌种而定)后,观察结果。

若用微量发酵管,或要求培养时间较长时,应注意保持其周围的湿度,以免培养基干燥。

(3)结果:能分解糖(醇、苷)产酸的细菌,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呈酸性反应(如酚红变为黄色),产气的细菌可在小倒管(Durham小管)中产生气泡,固体培养基则产生裂隙。

不分解糖则无变化。

(4)应用:糖(醇、苷)类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中最主要的试验,不同细菌可发酵不同的糖(醇、苷)类,如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大肠埃希菌则可发酵葡萄糖和乳糖。

即便是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种糖类,其发酵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可发酵葡萄糖,但前者仅产酸,而后者则产酸、产气,故可利用此试验鉴别细菌。

表6-4-1 常用于细菌糖发酵试验的糖、醇类单糖四碳糖:赤藓糖, 五碳糖:核糖核酮糖木糖阿拉伯糖, 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三糖棉子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多糖菊糖(多分子果糖)淀粉醇类侧金盏花醇卫茅醇甘露醇山梨醇非糖类肌醇2.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能进行无氧降解的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为产碱型。

化学考试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推断归纳知识

化学考试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推断归纳知识

化学考试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推断归纳知识信息“新”、内容别致、陌生度高的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近年考题中再现度较高的一类题型。

它要求学生通过有效自学,敏捷地接受试题给出的新信息,并将题给信息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化学考试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题策略】1.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原理。

2.准确接受、吸收试题中的流程、图表等新信息,并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整合,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体会质量守恒等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体验信息的接受、整合过程,克服面对复杂问题的畏难情绪。

”【考点透析】一、复分解反应类型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50—55℃时向MnSO4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H4HCO3,得到MnCO3,且有气体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以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反应生成沉淀NH4AlO(OH)HCO3,该沉淀高温分解即得超细Al2O3。

NH4AlO(OH)HCO3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配平下列除铁的化学方程式:‘___Fe2(SO4)3+___H2O+___Na2CO3=___Na2Fe6(SO4)4(OH)1 2↓+___Na2SO4+_____二、氧化还原反应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duction of Acid Chlorides, Amides, and Nitriles
Luche Reduction Ionic Hydrogenation Alkane
Samarium Iodide
– Alcohol (slow) Alcohol (slow) Alcohol Alcohol
OTES
Evans, D. A.; Gage, J. R.; Leighton, J. L. J. Am. Chem. Soc. 1992, 114, 9434-9453.
H LiAlH4 N O N H Ts THF 88%
H N N H H
(+)-aloperine
HO
Heathcock, C. H.; Ruggeri, R. B.; McClure, K. F. J. Org. Chem. 1992, 57, 2585-2599. •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 rearrangement accompanied reduction.
Alcohol Alcohol or Aldehyde Alcohol (slow) Alcohol –
**
Amine Amine or Aldehyde Amine (slow) Amine – – Amine (slow) Amine (slow) Alcohol (tertiary amide) Amine
Sodium Borohydride Aldehyde
Deoxygenation of Tosylhydrazones Wolff–Kishner Reduction Alcohol Barton Deoxygenation Reduction of Alkyl Tosylates Acid Barton Decarboxylation Alkane Alkane
– indicates no reaction or no productive reaction (alcohols are deprotonated in many instances, e.g.)
Mark G. Charest
2 of 15
Acid Alcohol TESO Lithium Aluminum Hydride (LAH): LiAlH4 • LAH is a powerful and rather nonselective hydride-transfer reagent that readily reduces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lactones, anhydrides, amides and nitriles to the corresponding alcohols or amines. In addition, aldehydes, ketones, epoxides, alkyl halides, and many other functional groups are reduced readily by LAH. • LAH 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 a dry, grey solid or as a solution in a variety of organic solvents, e.g., ethyl ether. Both the solid and solution forms of LAH are highly flammable and should be stored protected from moisture. • Several work-up procedures for LAH reductions are available that avoid the difficulties of separating by-products of the reduction. In the Fieser work-up, following reduction with n grams of LAH, careful successive dropwise addition of n mL of water, n mL of 15% NaOH solution, and 3n mL of water provides a granular inorganic precipitate that is easy to rinse and filter. For moisture-sensitive substrates, ethyl acetate can be added to consume any excess LAH and the reduction product, ethanol, is unlikely to interfere with product isolation. • Although, in theory, one equivalent of LAH provides four equivalents of hydride, an excess of the reagent is typically used. Paquette, L. A. In Handbook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Oxidizing and Reducing Reagents, Burke, S. D.; Danheiser, R. L., Eds.,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99, p. 199-204. Fieser, L. F.; Fieser, M.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1967, 581-595. • Examples O N CH3 CH3O O H LiAlH4 H O THF 70% CH3O O H N CH3 H3C H OH CH3 O O H O LiAlH4 ether 89-95% H3C CH3 HO H O Brosius, A. D.; Overman, L. E.; Schwink, L. J. Am. Chem. Soc. 1999, 121, 700-709. CH3O (CH3)2N O N H OTES CH3 O N LiAlH4, ether –78 °C CO2CH3 72% TESO CH3O (CH3)2N O N H CH3 O N CH2OH
Alcohol Alcohol – Alcohol – – – Alcohol – –
Lithium Aluminum Hydride (LAH) Ester Aldehyde
Diisobutylaluminum Hydride (DIBAL) Lithium Triethoxyaluminohydride (LTEAH) Aldehyde Reductive Amination Alcohol
Myers
General References
Reduction
Chem 115
1 of 15
Carey, F. A.; Sundberg, R. J. In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Part B, Plenum Press: New York, 1990, p. 615-664. Hudlicky, M. In Reductions in Organic Chemistry 2nd E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Monograph 188: Washington DC, 1996, p. 19-30. Brown, H. C.; Ramachandran, P. V. In Redu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Recent Advanc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bdel-Magid, A. F. E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C, 1996, p. 1-30. Seyden-Penne, J. In Reductions by the Alumino- and Borohydrides in Organic Synthesis, 2nd Ed., Wiley-VCH: New York, 1997, p. 1-36. Reactivity Trends • Following are general guidelines concerning the reactivities of various reducing agents. Substrates, Reduction Products Iminium Ion Hydride Donors LiAlH4 DIBAL NaAlH(O-t-Bu)3 AlH3 NaBH4 NaCNBH3 Na(AcO)3BH B2H6 Li(Et)3BH H2 (catalyst)
Alkane Am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5% Pd/C Raney Ni
1-15%, KOH 3-30%
1 35-70
Acid Halide
Aldehyde
Ester
Amide
Carboxylate Salt
Adapted from: Hudlicky, M. In Reductions in Organic Chemistry 2nd E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Monograph 188: Washington DC, 1996, p. 8. Summary of Reagents for Reductive Functional Group Interconversions: Acid Alcohol Lithium Borohydride Borane Complexes
Desulfurization with Raney Nickel Clemmensen Redu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