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教育经费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晏阳初生计教育思想与实验

晏阳初生计教育思想与实验

的 十 人 中 . 括 杜 威 和 爱 因斯 坦 包
晏 阳 初 于 l 2 年 8月 回 国 后 . 即 投 身 于 平 民 90
教 育 运 动 . 92 1 2年 在 全 国 发 起 “ 文 盲 、 新 民 ” 除 做 的 识 字 运 动 , 长 沙 、 台 、 兴 三 地 为 试 点 , 起 _ 以 烟 嘉 掀 r
病 , 施 生 计 、 艺 、 生 和 公 民 “ 大 教 育 ” 以 文 实 文 卫 四 ,
艺 教 育 攻 愚 , 养 农 民 的 知 识 力 : 生 计 教 育攻 穷 , 培 以
培 养 农 民 的 生 产 力 : 卫 生 教 育 攻 弱 . 养 农 民 的 以 培 强 健 力 ; 公 民 教 育 攻 私 , 养 农 民 的 团 结 力 。 阳 用 培 晏 初 认 为 . 字 教 育 的 目 的 不 止 于 使 民 众 识 字 . 在 识 而 使 其 达 到 整 个 生 活 改 造 的 目标 他 强 调 “ 字 教 育 文 以 后 . 应 该 继 之 以 民 众 生 活 的 改 造 ” 进 行 职 业 技 便 . 能 的 教 育 . 练 农 民 接 受 现 代 农 业 科 技 知 识 . 之 训 使 能 运 用 于 农 业 生 产 . 提 高 生 活 水 平 教 育 史 学 家 以 认 定 . 四 大 教 育 ” 的 “ 计 教 育 实 质 上 就 是 农 村 “ 中 生 的职业技 术教育 ” ① 晏 阳初 的 主 要 论 著 有 :平 民 教 育 概 论 》 12 《 (9 8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 5 8( 0 9)6 0 6l 0 101 7 l 2 0 1 — 0 一 4
晏 阳初
(8 3 19 1 9 — 9 3年 ) 出 生 于 四 JI 巴 中 I 省

晏阳初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启示

晏阳初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对今天农村建设的启示晏阳初先生是20世纪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教育家,留学归来后他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本人亦前往河北定县等地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丰富而精辟的平民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

到了日趋现代化今天,乡村的“沦陷”却愈发严重,平民教育亦不见起色,很难不让人想起上个世纪晏阳初先生为乡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故我希望从我所阅读过和了解到的晏阳初先生的一些资料谈谈晏阳初教育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我对晏阳初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下面我将分别就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启示和总结进行阐述。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晏阳初先生在其艰辛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又以“三个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等思想为主,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这几个方面阐述这些思想。

1.四大教育四大教育是晏阳初教育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

经过在河北定县长期的调查研究,他认为,中国农村问题虽然千头万绪,却大致可以用“愚、贫、弱、私”这四大疾病来描述中国农民的普遍问题。

针对这四大疾病,晏先生又提出了四大教育来对中国农民进行治疗。

⑴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不仅缺乏知识,也缺乏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知识是农民适应愈发复杂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愚”,晏阳初提出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其主要措施有:用《平民千字课》教育农民,扫除他们中的文盲,使他们掌握识字的工具,通过文学艺术教育,使平民能应用识字工具,丰富其文化生活。

⑵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在缺乏知识的同时,中国农民们也多处于极度贫困的境地,生活艰难。

解决该问题,只有向农民们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科学头脑,才能解决生计困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四大教育思想简论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沈洁摘要:作为平民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晏阳初,提出了针对中国农村的四大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的风潮,这场运动的主旨就是将目光聚焦在乡村。

作为其中代表人物的晏阳初,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尤其是他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当时众多乡村建设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当然,无论是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还是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平民教育思想,都是十分庞杂的,这里只想就其中的重要内容,即四大教育思想作一简单分析。

一晏阳初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

要解决这四大病象,就要进行四大教育,“所谓四大教育就是针对着多数民众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而设立。

”1具体而言,就是:“(一)因为中国人愚昧,所以要培养知识力来功愚,这就需要——文艺教育。

(二)因为中国人贫穷,所以要培养生产力来功穷,这就需要——生计教育。

(三)因为中国人多病,所以要培养健康力来功弱,这就需要——卫生教育。

(四)因为中国人散漫自私,所以要培养团结力来功私,这就需要——公民教育。

”2明确了四大教育的针对问题,我们再来看这四大教育的具体方面:(一)文艺教育这又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两方面。

(1)文字教育晏阳初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一切建设都需要力,也就是需要知识,人民如果没有知识,那么任何方案、计划和政策都只能见之于纸墨,而不能实现于民间。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尽管是多样的,但是最简单、最便利的方法就是读书,而读书就必须先认识文字。

他说:“文字教育是培养知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就在文字的有无。

”3他并且提出三个最低目标:①能使农民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②给他们输入这千余个汉字所代表的常识;③引起农民读书的兴趣。

这其中又以第三个目标最为重要。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晏阳初是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的教育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的,他认识到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这不同于以往传统社会中精英层对于知识的垄断,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专业的观点。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晏阳初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起源、主要理念、实践以及在当代的借鉴意义和启示进行了详细阐述。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不仅强调经典与实践相结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引导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在文章中得到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当代价值、起源、主要理念、教育实践、借鉴意义、启示、重要性。

1. 引言1.1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晏阳初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倡以“立德、立言、立功”为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晏阳初还强调学习要有方法,注重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提倡“学为人师,学为己师”的理念。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性,其强调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现代教育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晏阳初教育思想的起源晏阳初教育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

晏阳初在其教育思想中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

晏阳初受到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强调“立德、修身、正心、治国”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自1926年起,晏阳初把平民教育的重点从城市移到乡村。 1950年后,开始从事国际平民教育运动,曾受聘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 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先后到过许多发展中国家考察和指导 乡村建设工作。 著作先后被编成《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
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一)“四大教育”
第五动
晏阳初(1890—1990年),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出身于四 川省巴中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 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
首开华工识字班,并自编识字教材《千字课本》,创办《华工周报》, 这是他从事平民教育之始。
01 02 03 04
以文艺教育攻愚, 以生计教育攻穷, 以卫生教育攻弱, 以公民教育攻私,
培养知识力
培养生产力
培养强健力
培养团结力
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二)“三大方式”
01
学校式教育
02
家庭式教育
03
社会式教育
三、“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所从事的乡村建设试验,是与他对平民教育的认识发展密切联系的。 1929年,晏阳初及平教会同仁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携家属迁居河北定县,进行了 著名的“定县试验”。他大力提倡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给乡下佬办教育”, 时人称为“博士下乡”。“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 径。 晏阳初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 “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 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级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 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

民国时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探析

民国时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探析

民国时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探析作者:靳颖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2017年第04期摘要平民教育思想是“救亡图存”历史社会现实中民众追求国家独立富强的时代产物,是“教育救国论”在20世纪的延续。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民国时期教育体系的创新,它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平民教育的根本宗旨,以“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为平民教育的基本模式,以乡村改造运动的十大信条为平民教育的指导原理。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体系四大教育晏阳初是我国近代的平民教育学家,其著名的理论研究成果——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理念,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晏阳初也被称之为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人。

一、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深渊。

在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和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时代形势中,独立、富强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现实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

在此背景下,一批爱国人士提出将西方新文明引入国内,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现状,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则是通过教育,即“教育救国”。

晏阳初是“教育救国”的流派之一,他的平民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占据了主流,在教育研究领域,“当先言平民教育”思想成为国际舆论发展趋势;其次,当时国内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只有通过平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众的“国民性”,提升国民素质;再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政府已经没有能力进行社会教育,以往“学在官府”的教育方式必须实现向“学在民间”的教育模式转化,这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现实基础;加之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提倡将难懂、晦涩的文言文代之以白话文,以利于民众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这为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晏阳初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的价值。

本文将从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涵、主要特点,以及影响与启示入手,探讨其在当代教育领域的借鉴意义和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对接。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结合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可以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也将对当代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当代价值、内涵、特点、影响、启示、借鉴意义、现代教育理念、对接、启示、重要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发展1. 引言1.1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晏阳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经久不衰,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智慧和能力,提倡以“自得其乐、诲人不倦”为教育宗旨,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要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教育挑战,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与发展路径,为建设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涵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多彩,深受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晏阳初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德育为先,以修身立德为根本。

晏阳初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积极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之管窥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之管窥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之管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

他根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平民教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思之颇有韵味。

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务当翻评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

“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也是一大创造。

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过去一般士大夫阶层都认为,普通老百姓属于所谓“下等”阶层,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住在农村,他们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只能做工当“苦力”,他们“不可教”。

但晏阳初在办华工识字班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所谓的“苦力”,他们不在于苦力的“苦”,而在于“苦力”的潜在力,只要发掘出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1985年9月,晏阳初在阔别40多年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在成都地区原乡村建设学院校友会欢迎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我有一个发现,“即三四千年来所未发现的,我发现了‘苦力’的力。

”他还说:在六十年前,“我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就是‘苦力’”。

“是‘苦力’教训了我。

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苦力’的潜伏力。

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发扬他们的潜伏力。

1920年,晏阳初从法国战场上回到祖国,看到各方面仍很落后,非常难受。

他原在美国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对这些问题特别关注。

过去一般留学欧美日本的青年回国后不根据中国的情况,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那一套,结果“救国”无门。

晏阳初认为,中国有句古训,叫做“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不固,则邦不宁。

他认为,中国人必知中国,然后才能救中国。

因此,他回国后就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游历19个省,调查中国平民教育现状。

1926年4月,他在《“平民”的公民教育之我见》一文指出,对于教育,要适合各自国家的情况,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有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亦当有我国所特有的公民教育,方能适应我国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保证 , 1我们解 读他的思想 , 今7 1 旨在借鉴其具 有 进 步性 的观 点 为 当今 我 国农 村 职 业 教育 发 展 服
务 , 也 恰如 先 生所 言 :一个 国家 的历 史人 物是 她 这 “ 所 掌握 的最有 价值 的塑造未 来 的资 料 。”1 [ 4

予政府 ,无奈政府在这数十年间并未 给过任何 资 助。 平教会少得可怜的经费几乎都是从国内国外募
维普资讯

J 盟 FEN OTAE I 学E 岳NOUA 术L 院 L O YG CO H O报 UA 技 I 学 NL E L 业 VANT CC G R Y CAL
z 月 2 2 O O 6
晏阳初教育经费思想初探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期 1
朱静颖
邹纪生
夏金星 晏 阳初教育经费思想初探

府也未曾补助过一文。不过为了在无路之中, 找一 条出路 , 这一堆穷书生竟像狂人一样 , 傻子一样地 苦干至今 ! 但是狂人与傻子那里这么容易找到?这
但 由于当时 国内政局不稳 、 军阀混战 , 平教会根本 得不 到政 府 的经 费支 持 , 者 平教 会 不 以盈 利 为 目 再
的, 故平 日运 转捉襟 见 肘 。先 生意 识 到教 育经 费是 开展 平 民教育 的重 要 保证 , 出办平 民教 育必 须节 提 省经 费 ,用 最少 的钱 使受 教者 获 得最 多 的教育 , 他
的启 示。
关键词: 阳初; 育经费; 晏 教 思想 中图 分类号 :7 O G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2 7 3 2 0 )100 - 5 17- 8 X(0 60 - 06 0
2 O世 纪上 半 叶 ,中 国 国内 战祸 不 断 、 民不 聊 生, 以晏 阳初 先 生 (8 0-19 ) 19 - 90 为首 的 大批 仁人 志 -
族再造” 之使命 。 然受 当时战乱所累, 政府 自顾不暇 根本 无力 负担 教育 经 费 ,1 先 生所 创平 教会 不 以 [且 2 盈利为 目的, 受教者又大都为贫苦农 民, 故平教会 日常运转更是捉襟见肘。幸得先生深谙“ 民大多 平 数 都很 穷 苦 , 天 工作 的 时 间很 长 ; 每 要使 他 们 筹 出
朱 静颖 邹纪生 夏金星
(. 1 湖南农业 大学 ,湖南 摘 长沙 40 2 ; 2 118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4 0 ) 100
要: 阳初关于教育经费的思想是其教 育理念得 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 晏 内容包括 了教育经 费的重要
性、 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及管理方法, 它对 目 前我 国非赢利组 织介入教育发展在解决经费问题上具有较 大
经 费 问题 的研 究 。 12 9 3年 8月 中华 平 民教 育促 进
会 在北 京 成立 时虽 得 到 陶行 知 等 文化 名人 的支持 ,
士有感于“ 国内乱机四伏 , 工商业不能发达, 推其原
因, 皆缘 多数 国 民未受 相 当教 育 , 职 业 知 识 以维 无 持 生活 ”【 , 】开展 了一 场轰 轰 烈烈 的平 民教育 运动 。 平 教 运 动 将 眼 光 投 向 当 时 最 广 大 也 最 贫 困 的 阶 层—— 农 民 , 乡村 教 育 为 核 心 , 誓 以教 育 治 愈 以 立 农村 普遍 存在 的“ 、 、 、 ” 愚 贫 弱 私 四大 弊病 , 现 “ 实 民

村 推广 平教 运动 也积 累了一定 的经 验 , 指 出定县 他
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 , 也是其教育理念得以实现 的
实验要取得成功“ 最低需要 四个条件 : 经费 、 人才 、
社 会 的赞助 及时 间的许 可 。 [ 时他 已深切感 受 到 ”1 8 此 光 有理 想并 不能 推动 平 民教育 的发 展和 乡村建 设 , 将 筹措 经费 看成 发展 教育 的头等 大事 , 将希 望 寄 原

在《 中华平 民教育促进会宣言》 的开头就写到“ 花 6 钱 , 以使 10人受 基 本 的平 民教育 。花 60 O块 可 0 0
块钱 , 以使 10 可 0 0人 受基 本 的平 民教 育 ”所 以“ , 只 要有 人 愿担 负教 育 20人 的经 费 , 会 即可负 责为 0 本 之 开 办 学 堂 一所 , 实施 4个 月 基 本 教 育 ” ,又 于 12 96年 9月 在 报纸 上 热情 呼 吁 “ 告 大家 出钱 出 劝
集 而来 , 以致定 县实 验 缺乏 大笔 的研究 实验 费 。对 此 先 生无 不感 叹 :可怜 1 “ 2年问 , 并无 一文 基金 , 政

晏 阳初教 育经 费 思 想的主 要 内容
1 育经 费的重要 性 .教 自平 民教育初 办 开 始 , 生就 十分 注重 对 教育 先
收 稿 日期 : 0 6 0 —1 20— 1 0 作 者 简 介 : 静 颖 ( 9 0 )女 , 南 长 沙 人 , 南农 业 大 学 职教 学 院 2 0 朱 18 一 , 湖 湖 0 4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简单化 、 经济化、 精华化原则 以“ 节流” 终使平教会 定 县 设 立办 事 处 ,开 始 了 长 达 十 年 之久 的定 县 实 , 9 4年定 县实验 取 得 了初 步 成果 , 先生对 在农 在异 常 困窘 的生活 中努 力支 撑 下来 。 当时特殊 环 验 。13 受
境 影 响衍 生 的教育 经 费 思 想 是 晏 先 生 教育 思 想 的
点 钱 , 百忙 之 中 非
最 短 的 时间 ” p 外 寻 求 捐 助 以“ 源 ” 对 内坚 持 ,对 开 ,
力, 创办平民学校” 足以显现先生对教育经费的重 , 视 。12 96年 , 生 将教 育 的重 心 转 向农 村 , 先 在河 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