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身体活动方案的分析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成因与对策

儿 童青 少年 约有 5 到成 年后 仍 然 肥 胖 。儿 童 青 O 少 年肥 胖对 成人 期 各 种 慢 性 非传 染 性 疾 病 的发 病
和 死亡 都有 一定 的影 响 。6 的 5 1 O ~ O岁肥 胖 儿 童 , 成 年后 出现 代谢 紊 乱 、 尿 病 、 血 脂 、 血 在 糖 高 高
性 肥胖 已 达 两 千 万 并 以 每 年 5 的 速 度 递 增 。 山
平 足 、 内翻 、 肢 弯 曲 、 柱 和椎 间软 骨损 伤 ; 足 下 脊 肥
胖儿 由于胆 固醇 和脂 肪酸过 高 , 而使 免疫 系统受 从
到抑 制 , 抵抗 疾病 的能 力 较 差 , 患 呼 吸 道 和 传 染 易 性 疾病 ; 由于皮 肤皱 褶 较 多 , 出现 皮 肤 感 染 以及 易
性发 育 障碍 等 问题 。儿 童单 纯 性 肥 胖 不 仅 会 影 响 现 阶段 的生 长发 育 和 健 康 , 来 越 多 的 研 究证 实 : 越
东省 十 年 间 , 市 男 生 的 肥胖 率 由 5 2 上 升 到 城 .8 1.8 , 4 4 女生 由 3 2 上 升 到 6 1 [ .2 . 8 。最严 重
肥胖严 重 威胁 儿 童 健 康 , 已成 为 2 1世 纪 全 球 医学
和公 共卫 生 的严重 问题 。
多种 疾病 的 危 险 因 素 。学 龄 前 期 的 幼儿 身体 的 ] 各 个 系统 发育 都 不健 全 , 别 是神 经 系统 、 吸 系 特 呼 统 以及免 疫 系统 相 对 薄 弱 。肥 胖 儿 童 体 内脂 肪过
作者单位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3 0 4 002 )
体育论文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小学生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了解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减少青少年肥胖率和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单纯性肥胖的概念界定目前,全世界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通常采用身体指数(BMI)指标,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其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表 BMI判断标准表(单位:千克/米2)BMI WHO标准亚洲标准中国参考标准体重过轻<18.5 <18.5 <18.5正常范围18.5-24.9 18.5-22.9 18.5-23.9超重≥25≥23≥24肥胖前期25.0-29.9 23-24.9 24-26.9I度肥胖30.0-34.9 25-29.9 27-29.9II度肥胖35.0-39.9 ≥30≥30III度肥胖≥40.0≥40.0≥40.0单纯性肥胖指通常见到的大多数人的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单纯性肥胖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
我国将肥胖标准统一界定为BMI≥24。
统计表明,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
只要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测试结果中所指的肥胖都是指单纯性肥胖。
2.近十年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率、超重率发展趋势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学龄儿童1985-2010年肥胖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增长速率极快。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肥胖检出率逐渐增高。
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 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和防治之探讨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和防治之探讨作者:苟雪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了解我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县幼儿园及私立幼儿园的1399名3-6岁儿童的“六一”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按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儿童肥胖和超重(排除继发性肥胖),对检出的75名肥胖儿童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
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36%,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发生率为6.15%,女童发生率为4.50%),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低出生体重组(【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防治为了解我县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和我院儿保医生于2012年6月对我县幼儿园及其他3所私立幼儿园中“六一”体检以及8月份的入园体检时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对象景泰县幼儿园及其他3所私立幼儿园的幼儿(3-6岁)为调查对象,对所有的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全身体格检查,了解出生体重。
对检出的75名肥胖儿,按性别、年龄,身高(相差2cm内)的标准,选取75名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1.2方法测量方法和量具统一,由县医院儿保医生对所有调查的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对检出的75名肥胖儿童及配对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4所幼儿园的专职或兼职保健人员负责发放回收,回收率100%,数据核实无误后统计处理。
1.3资料来源我县幼儿园及从县医院获得其他3所私立幼儿园“六一”体检资料及入园前的资料。
1.4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WHO推荐的NCHC标准同性别身高体重的中位数,凡与同性别健康儿童相比,体重超过WHO身高标准体重的20%以上,并排除柯兴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理性及由继发性因素引起的肥胖为单纯性肥胖,肥胖分度标准以体重超过中位数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及以上为重度肥胖。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行肥胖症现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大冶市6所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检出的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按1:1进行配对。
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的检出率为5.7%。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儿童饮食习惯和行为(p0.05)及家长的喂养方式(p>0.05)关联性小。
结论:大冶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对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与管理措施仍需加强。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72-02【abstract】objective:in preschool children simple obesity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in 2011 june of 6 kindergartens in daye cit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press 1:1 to detection of obese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results: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were 5.7%. research shows that, simple obes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children’s eating habits and behavior (p0.05) and parentalfeeding practices (p>0.05) relevance.conclusion: daye city preschool children obesity rate is higher, for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 ; simple obesity ;influencing factors.单纯性肥胖是指排除某些先天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单纯有某种生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肥胖。
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增加 与 凋 亡 不 足 有关 定 的关 系 二 环 境 因素 ( ) 饮食 行 为 主 要 是 进 食 过 多 特 别 是 油 炸 食 品 和 糖 类食 品 摄 入 过 多的 热 能 超 过 了 消 耗 量 剩 余 的 热 量 即 转 化 为脂 肪 而 积 聚 于 体 内 [6 ] 研 究 表 明 单 纯 性 肥 胖 儿 童 多 数 存 在 不 良 的 饮 食 行 为 膳 食 脂 肪 和能 量 摄 入 过 多 吃 饭 速 度 过 快 频 繁 进 食 临 睡 前 进 食 不 吃 早 餐 而 午 餐 和 晚 餐 进 食 过 多等 不 良饮 食 行 为均 是 肥 胖 发 生 的高 危 因 素 肥 胖 儿 童 有 着特 有 的 种 饮 食 方 式 进 食 速 度快 晚 上 进食 喜好 油炸 糖类食 品 同 时过 食 对 摄人 没 有节 制 性 这 种 过 食 行 为 特 别 是 摄 入 脂 肪 含 量 高 的食 品 及 碳 水 化 合 物 能 引起 丘 脑 下 部 的腹 内 侧 核 饱 食 中枢 饱 食 感 的 阈 值 增 高 而 且 过 多的脂 肪 摄 人 更 倾 向 在 体 内蓄 积 进 食 速 度 快 是 肥 胖 儿 童 的饮 食特 点 之 快 速 进 食 不 能使 饱 腹 感 发 挥 反 馈 限 制 作 用 结 果 是 当 时 不 感 到饱 从 而 间接 导 致 进食 量 增 多 对 食 物 的 选 择 也 会 影 响儿 童 肥 胖 的 发 生 有 研 究 表 明 肥 胖 儿 童 在 进 食 的数 量 上 可 能 并 不 比 非 肥 胖 儿 童 更 多 问题 主 要 在 于 食 品 的 种类 肥 胖 儿 童 对 淀 粉类食物 甜 食 饮料 快餐等食 品较 为偏 爱 同 时 因 为 儿 童 具 有 较 强 的 仿 效 性 和 受 引 导 性 所 以父 母 的 不 良饮 食 行 为和 生 活 习 惯 势 必 对 儿 童 造 成 潜 移 默 化 的 影 响 父 母 的 饮 食 行 为 对 儿 童 饮 食 行 为 的发 生 发 展 有 不 可 忽 视 的 作 用 ( 二 )运 动 因素 目前 对 于 单 纯 性 肥 胖 发 生 机 制还 不 十 分 清 楚 般认 为: 摄 取 能 量 超过 消耗 能 量 剩余 能 量 则 以脂 肪 的形 式 主 要 蓄 积 在 脂 肪 组 织 内 人 体 体脂 储 存 量 的 改 变体 现 了 能 量 平 衡 的 改 变 若 能 量 收 支 平 衡 (E I E E E l 为 摄 入 的 能 量 ;E E 为 支 出 的 能 量 ) 则体 重 保 持 不 变 ; E I > E E 则体 重 增 加 体 脂 积 累 [7 ] 有 人 认 若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一、引言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肥胖问题日益凸显。
肥胖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性格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本文以一名幼儿园肥胖幼儿为例,进行个案跟踪观察,以期为解决幼儿肥胖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二、肥胖幼儿的基本情况
该名肥胖幼儿,男,4岁。
观察期间,体重明显超过同龄幼儿,BMI指数超标。
除此之外,幼儿性格活泼,喜欢运动,但饮食和作息时间不稳定。
三、肥胖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幼儿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饮食不均衡: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过多,导致能量过剩。
2.运动不足:虽然喜欢运动,但日常运动量不足,无法消耗多余热量。
3.作息不规律:熬夜、晚睡等不良作息习惯,影响身体新陈代谢。
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2.增加运动量:鼓励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等,保证每天运动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
3.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五、干预效果及反思
经过为期3个月的干预,该名肥胖幼儿的体重逐渐下降,BMI指数趋于正常。
同时,其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善。
然而,肥胖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六、结论
幼儿园肥胖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表明,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幼儿肥胖问题具有显著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幼儿的饮食、运动和作息等方面,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措施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措施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是指由基因、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肥胖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困扰家长和学校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有效干预小学生的单纯性肥胖,减少肥胖对孩子健康的不利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提出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措施。
一、饮食方面的干预措施1. 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不鼓励过度节食和暴饮暴食。
要教育孩子区分健康饮食和不健康饮食的差异,学会控制食量,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
2. 控制零食的摄入零食是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多的零食摄入会导致热量过剩,增加体重。
家长和老师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零食摄入量,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替代高糖高脂食品,如水果、坚果等。
3. 培养孩子的饮食规律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是预防肥胖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的饮食规律应该固定,每日定时进餐,不要过度延长或紧缩饮食时间。
4. 饮食多样化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培养他们对不同口味的适应能力,减少对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偏好。
二、运动方面的干预措施1. 建立健康的运动习惯家长和学校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建立健康的运动习惯。
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运动活动,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如集体操、游泳等。
2. 家庭运动家长可以通过组织家庭运动活动,如散步、骑车等,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常体力活动的机会。
3. 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现代的孩子大多喜欢玩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仅增加了静坐时间,还会增加零食的摄入。
家长要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户外活动。
三、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措施1. 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肥胖的孩子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斥,会导致自卑感和抑郁情绪。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性格。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摘要:肥胖症是一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肥胖症与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希望能为社区肥胖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肥胖相关因素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肥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常见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儿童肥胖的年增长率为9.1%,其中以重度肥胖增长率最大,年增长率达29.2%[2]。
儿童肥胖不仅会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使其成年后患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加[1],因而指导社区肥胖儿童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查阅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就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及干预综述如下。
1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分析1.1 遗传因素肥胖症具有家族集聚倾向。
有调查显示,若父母肥胖或一方肥胖,则有45.3%的儿童存在肥胖。
同时父母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儿童不良习惯的养成具有直接作用[1]。
饮食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摄入能量增多。
例如:儿童喜欢吃动物性食品、吃饭用餐时间短、速度快,家长对肥胖儿童目前体重的满意度高、处理儿童“吃得太多”劝导不管用和对儿童体型错误认识等[3]。
1.3 运动因素目前儿童普遍课业繁重,这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同时身边有大量的电子游戏产品的吸引,使儿童户外活动减少,不愿活动,能量消耗减少。
1.4 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行为,如软饮料摄入增加,经常食用能量较高但营养价值较低的甜食及零食,喜欢吃西式快餐,经常在非饥饿状态下进食,大多数儿童还喜欢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以及在睡前进食等[4]。
1.5 其他因素胎儿期母体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或出生时低体重儿,在后期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时,也容易发生肥胖,与体内的棕色脂肪组织功能异常,生长因素等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9卷)第03期运动人体科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9.03.016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及身体活动方案的分析①刘社琴(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 河南洛阳 471000)摘 要:目前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儿童肥胖年增长率失控,单纯肥胖症和超重的地理分布为北片、南片高,中片低。
学前儿童超重或肥胖日渐增多,影响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有遗传、生时体重、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健康理念以及身体活动活动情况等方面。
结合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分不同年龄学前儿童以增加能量消耗为主要目的身体活动方案。
关键词:学前儿童 肥胖 饮食因素 身体活动 生时体重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016-02①作者简介:刘社琴(1977—),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健康研究。
对我国主要城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变化趋势发现,1986—2006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增势迅猛,20年间检出率增长了2.8倍,3岁后增长极快,20年间约增长4~8倍,且以轻、中度肥胖增长较快,重度肥胖变化不大[1]。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与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密切相关的全身性脂肪组织过度增生的慢性病。
就我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危险因素来看,环境因素的作用大于遗传因素,其中家长的动机因素是儿童产生肥胖的主要驱动力,室内活动量明显降低是肥胖儿童的一个生活特点,过度营养、体力活动少、行为偏差是肥胖症的真正原因[2]。
1 学龄前儿童肥胖相关影响因素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及发展,首先需要对引发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先天性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决定儿童肥胖性及其发生发展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对儿童肥胖的先天性遗传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已证实肥胖的患病存在显著的基因基础,而且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有主基因。
多基因共同作用,并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大多数肥胖患者的病因所在。
(2)饮食因素。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主要由监护人或幼儿园准备,并以监护人为主。
所以,家长和幼儿园为孩子所选择的食谱,膳食内容及烹调方法基本上决定了儿童的膳食结构和模式。
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膳食模式的选择受地域、父母健康知识水平、家庭收入、是否挑食、外出就餐次数、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3~6岁儿童肥胖与过早添加辅食有关,母乳喂养是学龄前儿童发胖的保护因素。
学龄前儿童肥胖与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饮食不合理是导致幼儿发生肥胖的主要因素。
(3)身体活动情况。
幼儿身体活动少,易引发超重和肥胖。
据家长反馈,超重、肥胖儿在家活动较少,看电视、看书等偏静态时间较长。
多国研究均表明,看电视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率随每日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增加而增加。
幼儿天生喜欢运动,但种种原因造成部分幼儿体力活动不足。
出于安全考虑,儿童在幼儿园活动时间受限;“父母忙,没时间”或“工作累,下班后不想出去”等因素,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和频次;运动相关技能和运动爱好缺乏也是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
学龄前儿童运动频次与照护人的学历有关,照护人学历水平越高,运动频次越高。
场所健康促进理论认为环境影响个体行为,即儿童所处的社会和物理环境会对其体力活动水平产生巨大影响。
家庭附近运动设施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身体活动情况。
2 学龄前肥胖儿童身体活动方案分析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蓄。
鉴于当前儿童肥胖以超重、轻中度肥胖居多,以治疗或控制体重为目的的幼儿身体活动方案的选择和制定,应因年龄、性别、肥胖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从3个阶段(0~1岁婴儿期,2~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分析幼儿身体活动方案。
从病理学因素分析,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婴儿出生前3个月、出生后1年内和11~13岁这3个阶段,此阶段引起的肥胖多为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性肥胖,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4]。
婴儿期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儿童期肥胖的风险。
影响婴儿肥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出生体重、运动情况、家长知道开始预防时间、亲属中是否有明显肥胖者、喂养次数和添加辅食情况,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中,出生体质量是影响婴儿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见,婴儿肥胖主要原因在于生时体重较高和生后的家长喂养行为,运动情况的影响相对较低。
因而,要避免婴儿肥胖,一是走出孕妇营养补充误区,避免孕晚期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二是喂养行为和方式要科学合理;三是要注意婴儿大动作的学习和锻炼。
婴儿从出生到1岁,运动系统发生了极大的2019年(第9卷)第03期运动人体科学变化。
婴儿的身体运动遵循从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顺序,建议3个月以下的婴儿,多尝试俯卧、婴儿被动操和让婴儿平躺自由活动四肢,3~6月的婴儿可采用俯卧抬头、翻身练习、游泳等方式进行锻炼,6~12月的婴儿,除了游泳、多引导练习爬行、翻滚,尝试和引导站立和行走等大肌肉运动。
2~3岁的小儿行走已经相对熟练,多数已经能随意跑来跑去。
肥胖幼儿的身体活动方案应根据其肥胖程度选择以走、跑的为主要练习手段,进行走、跑的游戏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应在走跑中增加一些规则和技巧,从而增加走跑的难度以及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儿童享受游戏的快乐。
锻炼和提高肥胖儿童的灵活性,可以玩老鹰捉小鸡、踩影子等游戏。
在采用游戏练习时,幼儿参与的兴趣往往很高,能够较长时间乐在其中。
对于4~6岁学龄前期肥胖儿童,可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以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再堆积,增强儿童体质和运动技能。
鉴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组织器官功能相对较弱,在制定控制体重的活动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以游戏为主要手段的有氧练习。
选择的运动项目和内容,应具有减少脂肪的有效性、儿童长期坚持的趣味性及可行性。
减脂有效运动应该是全身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比如走、跑、跳为基础的游戏、健身操、舞蹈、球类活动等。
在运动的时间及频次上,可选择每周3~4次有氧运动,30min/次,8~10min 的准备活动,5~10min的整理拉伸活动,运动时段尽量安排在下午与晚间。
应避免批评指责,在鼓励幼儿的同时,可适当降低运动要求。
对肥胖幼儿的身体活动,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以达到理想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生长发育是儿童期的一个基本生命特征。
在制定肥胖儿童运动方案时,应考虑肥胖儿童的膳食营养物质的摄入情况,注意避免因能量及营养物质的过度消耗,从而影响或阻滞幼儿的生长发育。
务必注意监测能量的摄入与消耗的动态过程,减少脂肪堆积,确保机体营养平衡。
体重控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专业机构进行指导干预,专业机构可以针对幼儿身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的运动方案,并严格执行。
但笔者建议由家长来实施运动方案,从饮食到运动,全家人员共同参与,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活动氛围中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然,也可以和同龄、同目的小伙伴一起组成运动小组,共同监督、共同帮助,来推动方案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1] 李辉,宗心南.我国大陆主要城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的20年变化趋势[A].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C].2010.[2] 丁宗一.儿童期单纯肥胖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3):183-185.[3] 郭彩彩,周华艳.3~6岁幼儿运动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8,39(2):80-84,103.(上接15页)[2] 刘军勇,李蕾,耿婷.湖北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及机能评定[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2):1122-1125.[3] 丹·贝纳多特,杨则宜,安江红.高级运动营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4] 罗纳德·J·莫恩.运动营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 陈永良.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及营养调控[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0):22-23. [6] 王克勤.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评估与制订[J].运动,2016(10):29-30.[7] 王志国,魏建江.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膳食营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1):119-120.[8] 唐洪渊.摔跤运动员赛前补液与补充营养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09(3):47-49.[9] 黄义坚.少年女子自由式摔跤赛前营养方案的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11(6):119-120.[10] 韩洪涛.男子摔跤运动员赛前控制体重营养手段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8):24,26.[11] 刘方初,刘海容.山东省即墨市摔跤运动员赛前减控体重期营养补充方案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4(9):60-62.[12] 刘晟,宁克.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控重营养干预方法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1,32(1):33-34,38.[13] 张怡,熊正英.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及营养调控[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111-113.[14] 郭张箭,张雅琪.北京古典摔跤队五名重点运动员赛前生化指标监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5):52-55.[15] 庄丽丽,范家成,周银柱,等.湖北省重竞技运动队男运动员膳食状况综合评价[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15-417.[16] 刘勇,周正宏.摔跤运动员赛前慢速减重结合快速减重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7):40-46.[17] 杨则宜,陈吉棣,吴玉珍,等.运动员快速减体重期水和无机盐代谢及其补充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2(2):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