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的父母心
父母官与公仆

父母官与公仆谢立勋这两个称呼都是我们现实中对有权力的官员的称谓,二者在当代指代的意义上来说没多大的区别,不过在意识深处或表现的内涵却有大不同。
粗浅地说,我们往往喜欢公仆,因为他们是为主人服务的。
而父母官则往往有高高在上的内涵,让人不可亲近。
因此我们当代喜欢听公仆,而往往忌讳说父母官。
其实在现实中,二者也许有完全与我们意识相悖的内涵和预示。
对儿女要求严格的父母,往往是最痛爱儿女的,所谓爱之深则责之也切。
因为他们一是尽责,二是从长远关爱。
那些大户人家因忙于自己的目标或沉溺于自己的家当,往往对对儿女疏于管理,或有些纵容和放任,他们不是从内心深处关心,而只注重表面的东西,结果常常害了儿女的成长和前途,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原由。
其实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衷心的爱,是永远的爱,因此才会有严责和叨唠。
父母官也就是将百姓看作儿女,儿女没饭吃,过得有危险,做父母的最痛心,绝对不会让自己独享为数不多的物质,而让子女们干望着。
如果一个官员将百姓当作自己的儿女看,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的思想境界。
这样的父母官是不是会更尽心尽力,只希望百姓们好起来。
表面上看起来父母官是将百姓看低了,实际上真正能称得上父母官的,却是难得的好官。
因此新中国前三十年官员与百姓的鱼水情堪比父母与儿女的血缘情。
公仆,我先不说现实意义上的这个称谓,先说说古代的主人与仆人关系。
在古代有忠仆,赵氏孤儿可算一例。
但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多不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真切实在,仆人们虽然有主荣仆贵的思想意识,但这毕竟不及血脉相连的关系。
因此当主人荣贵时,仆人也许会尽一个仆人的责任;但当主人不贵不荣时,仆人们则往往会另有新的安排,甚至还有发主人枯难之财的;有的甚至在主人还兴旺发达之时,也想从中搞一点鬼,以肥自己的腰包,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
这一点我们在现实中也多有报道,有一些保姆趁主人上班之时,就将主人家贵重的东西洗劫一空。
有的保姆当主人不在时,为了自己的安乐,而可以将可爱的小孩受虐,或是让婴儿吃安眠药安睡,好乐得自在。
白下区机关党员干部收到“四份廉礼”

查和 重 复检查 , 区将 工 作相 近 、 型相 同 、 该 类 内拳
相 关 的检 查考 核 ,合 并 成 3个考 核 督 查组 ,进 行
“ 绑 式 ” 中 实地 考 评 。 捆 集 ( 林 红)
以往 每到 年终 , 武 区有 3 玄 O多个 职 能部 门要
喻 , 是 迥 然 不 同 ; 使 同 样 说 的 但 即
说是“ 糟粕”但是 ,子民” ; “ 们对“ 父母 官” 尽其 孝道 , 贡礼纳仪 , 自然也成 了
情理中的事情 。再说 , 子女“ 不听话” , 当父母的捆上一巴掌 , 扇上几下耳刮 子, 也就算不得 }格了。更何况, l J 还有 “ 父要子亡 , 子不得不亡” 的纲常呢。 转变政 府职能 , 就是 政府 把不 该管 的事 决交 给该管 的人去 管 , 把更 多力 量放 在 社会 管 理 和公 共
有人 在 报 上撰 文 称 : 辞 书 中 “
‘ 母 官 ’ ‘ 母 国 ’ 列 。 ‘ 母 父 与 父 并 父 围’ 的是为人须爱 国。‘ 母 ’ 说 父 .
说 的是 为官须爱 民。这是华夏子孙 的千秋共识 。” ‘ “ 父母 官 ’ 是儒家 的 民本 主义.民本主义至今仍有生命
四份‘ ” 廉礼 。医纪委在 区机 关部订 、 道社 区 中小 发进 由奎 区党 员干部 收集 、创作 的廉 政 警 句短 信 , 街
学校 、 区企事 业单位 、 区军 队院校 等 五个 屡 面 驻 驻 使 手机 成 为党 员干部 随 身携带的 “ 小警钟 ” 。为配合 组 织征 集 “ 政春 联 ” 廉 活动 。 得到 积极 响应 , 苜 蓿 春 节前 廉洁 教 育 , 纪委 还编 发 一期 “ 文荐 读 ” 如 区 廉 。
事业从五伦作起

五伦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
这五伦由近到远,每个“伦”内都协调有序(“伦”的含义是次序)。
多数人都想成家立业。
古文明之后,成家与立业相辅相成。
一个什么业都没有立的男人很难成家,因为女人的本能是不与无业的男人生儿育女。
近代以来略有变化:在福利国家中,生儿育女有社会保障,成家就不一定以立业为前提。
不过,不愁温饱的多数成年人还是想立业。
围绕小家庭的立业常被称为私业,以天下为家的立业称为公业。
近代以来,君子为了学习海盗,必须丑化君子(参见第二章)。
丑化的方法是:建立一个高不可攀的标准“大公无私”,然后把君子都说成是伪君子,再按照基督教的理想标准(只有很少的神父能达到),把君子描绘成嘴里说着仁义道德,心里却是男盗女娼,满脑子都是个人的私心。
上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委托一批学者编篡《辞源》,西历1915年出版,列有专条:“大公,谓公之至也,如云大公无私。
”《辞源》编辑部有不少饱学之士,不会不知道“大公”这个词出于明代王夫之(船山)的《读通鉴论》,但却未引其源:“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如果援引这个词的源头,大公就不能解释为“公之至也,如大公无私”,而必须解释为“把小范围的私推广到大范围(天下)”。
以天下为家,就是大公,。
大公不必无私,不排斥私心,而是要把私家的范围扩大到普天之下。
无私不可能大公,顶多只能小公,如某人背了一块大石头,把自己和石头一起沉到河中,给人们做跳板(《荀子·不敬0302》)。
儒家不提倡这种不人道的大公。
宋明之后虽有“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法,但其作用主要是反对奢侈浪费,与佛教相抗衡。
在宋明时代,佛教主张的清心寡欲导致生活节俭,比较适于环境条件较严酷的中国国情。
理学没有要求每个人都不吃不喝不繁殖,在朱熹看来:“饮食,天理也;要求美,人欲也”(《朱子语录·卷十三》)。
理学从处世出发提倡节俭,不同于佛学,不是从厌世出发而提倡节俭。
是吝啬的富人吗——也谈《父母的心》一文解读

语言文学探讨
是吝啬的富人吗 也谈 《 父母 的心 》一文解读
r金Βιβλιοθήκη 月 昌 (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 学校 ,江苏 常州 2 05 1 2) 3
《 父母的心 》是 E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文中的父 伙 吧 !”可 见 ,这 是夫 妻俩 从 孩子 的生 活角 度 着想 做 出的选 择 ,希 l 商量 ” 的 母 对子 女 的爱 ,没 有 丝毫 功利 ,没有 半点 奢华 ,却有 种催 人 泪下 的 望孩 子 生活 得更 好 。这 里没 有 任何 贵妇 人 的强 迫 ,而是 “ 力 量 。可人 们 在关 注那 对 贫穷 父母 的同 时 ,总是 忽视 了那 个 不起 眼 结 果 ,是理 智 战胜 情 感 的 抉 择 ,贵妇 人 并 且 还 给 了一 笔 钱 作 为酬 完 的富人 。即使 加 以关 注也 只是 为 了更 好地 表 现那 对贫 穷 夫妇 的爱 子 谢 。 当第 二 天 清晨 穷夫 妇用 二 儿子 换大 儿子 时 ,贵 妇人 是 “ 全 可
一
,
川端 康 成 曾经 说 : “ ,一旦 在 这个 世 界上 表 现出来 ,就不 会 重男 轻 女思 想 。况 且女 孩 只有 三岁 ,领 养 肯定 不易 ,但 就 是这 样 的 美 稍 泯灭。” (《 不灭 的美 》 )这位 被人 称作 “ 无魇 的 美 的追求 者 ”和 情 况下 ,贵 妇 人表 现 出的 只是 “ 有点 ”不 同意 ,自己 的这点 不 同 穷母 亲 的难 过 ”相 比较 起来 ,她 立 即做 出 了选 择 。几 次三 番 “ 美的猎 人” 的作 家 ,用 他 的作 品发现 和呈现 了人 间的各种美 丽的人 意 和 “ 送 换 要 和 事 。川 端康成是 冼郁 的 ,这 和他幼年 爱的缺 失有关 。 《 I 父母 的心 》 几 次 三 番 地 “ ” “ ” “ ” ,但 贵妇 人 表现 出 的是 极 高 的 素 表 现的正 是因 为爱 的缺 失而渴 望爱 。在 他 的笔 下 ,流露 出的是 父母对 养 。总 能设 身处 地 的为穷 妇人 着 想 ,不愠 不恼 的表 现令 人 敬佩 。 子 女爱 的真谛 。当然 ,父母 中既包括像 文 中的穷 夫妇 ,也包括 那位 富 当穷 人要 回孩 子时 ,贵 妇人 不 但没 有恼 火 ,而是 “ 留下 同情 的 都 人 。实 际上 ,川 端祖 辈是地方 上有名 的富贵 , 家道 中落 了。可 以这 泪 ” , “ 是 我不 好 。我 虽没 有孩 子 ,可 理解 做 父母 的 心 。我真 羡 后 样 说 :他 并没有仇 富 心理 。读 了小说 之后 ,从 文字 里流淌着 的是作家 慕你们 。孩子应该还给你们 ,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 心 的酬谢” 。 “ 酬谢 ”本指用金钱 、礼物等表示对别人 的谢意 。 视同仁地对这 位贵妇人 的一种敬 重 ,她不仅富有而且 高贵。 小 说开 始 就让 读 者 的眼 神聚 焦 : “ 聚集 在 甲板 上 的人群 中 ,有 文 中的贵 妇人 她得 到 了什 么 ?想领 养 孩子 并未 如 愿 ,但却 给 穷妇 人
“父母官”的说法从哪来?父母官的来历

“父母官”的说法从哪来?父母官的来历>“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
汉代曾出现了的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
据《后汉书》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这时“父母”一词已经有了地方官的含义。
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
”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
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力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
因此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
同时这样的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官员,主要是州、县等地方长官,因为他们直接与地方百姓接触,同时又拥有生杀予夺的决定权。
除了上面的含义,在汉语的运用中“父母官”其实还有另一种用法,那就是指家乡的地方官。
古人为官起先是通过孝廉贤良方正等名目的举荐,后来主要通过科举考试,一旦成为朝廷的命官,出于避嫌的原因,常常是异地为官,这样就离开了家乡父老。
而那些朝中的大官,除了本身祖籍就在京城的,大多数人父母都在地方,所以这些人对那些家乡的官也称之为“父母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乡父母官”。
当然,这样的父母官也是地方官员,但范围稍大,不仅限于地方行政首长。
“父母官”的两种含义其适用的对象虽然接近——都是地方官,但用法却是有讲究的。
前者是百姓对长官的称谓,是对长官的一种敬畏和赞誉,而后者其实是朝中高官对比自己地位低得多的地方官的一种尊称,也是一种自谦的表示,说家乡的小官为“父母官”一来显示自己没有架子,尊重对方,二来县官不如现管,也是希望对方对自己的父母有所照应。
漫话父母官的板子

漫话父母官的板子作者:张庆达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19期有人撰文说,“父母官”这个称谓比“公仆”好。
父母爱子女天经地义,符合生物本能。
是啊,父母爱孩子的情意是多么动人,连打孩子都有讲究,就是只打屁股。
屁股肉厚,打几下不碍事。
有资料说,英国有些地方法规规定打孩子只能打屁股,打别处就算犯法。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我想说,有些国人真是天真得够戗,怎么能把“官”当成真父母呢?岂知,“父母官”之谓源自一个县令的“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据考证,最早出于宋代诗人王禹诗句“长州巨海湄,万家呼父母”,这个“父母”就是诗人县令自己。
此后元、明、清流传下来,不限于县令,凡是官都喜欢以“父母”自诩。
然而“父母官”打“子民”的屁股与父母打孩子可谓相差甚远。
那是要扒下裤子,摁倒在地,用板子打的。
两个衙役交替下板,有监刑官高声唱着数数,常常是“重责四十”,少不得要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人可能会昏死过去,由衙役抬着下场。
这种打板子的刑罚,称做“笞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延续了一千多年。
你说怪不?中国人的悲哀在于,由于世世代代挨板子,惊恐则惊恐矣,单说这屁股的疼痛感有时也麻木,被说成“不打,便屁股发痒”;明朝的东林党更有人将自己被打烂的肉风干后挂在墙上,并以此为荣耀。
“父母官的板子”就这样成为一个历史的显性印记和权力的物化象征。
然而如果对“‘父母官’称谓比‘公仆’好”之说细细品味,并不觉得是怀念“父母官的板子”,而是一个具有高度语言技巧的警句,有真意蕴涵在其中。
比方说,今年春夏围绕几宗重大新闻事件引发的舆论潮,就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个相同的影子——“权力板子”的影子。
例一,一项对待上访老百姓的“先进”做法,叫做“公安依法打击一批,精神鉴定治疗一批,集中办班管掉一批”。
想想看,这会有多少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有个上访人员被关在精神病院二十多天,被摁着灌药时大喊:“我没病,我是上访的!”医生说:“我不管你有病没病,你们镇政府送来的,我就按精神病治。
“父母官”应该是这样的

阳城 的 一 番 慷 慨 陈词 ,言 之 凿 凿 ,情 之 切 切 ,不啻于 当头棒 喝 。唐德 宗看 了奏折后 ,感到 良 言 可畏 ,于 是下诏废 除 了这 一进贡 。至此 ,这种 延 续 了一百多 年的丑 恶 “ 特贡 ”才算 罢休 。消息传来 后 ,道卅i 城里欢声 雷动 , “ 父兄子弟始 相保 ,从 此 得作 良人 身” ,还有什 么 比这更值 得庆贺 的呢? 除此 之 外 , 当时 进奉 之 风 甚烈 ,地 方官 吏 以 进 奉为名 ,随意 向百姓增 派赋税 ,中饱 私囊 ,致使 郡 县百姓 不堪重 负 ,怨声 载道 。但在道州 ,阳城 却
由此可见一 斑。
能 言善 辩 ,又会 吟诗 作对 ,插 科 打 诨 , 当地 县 令 便 把 他 进 献 给朝 廷 当 太 监 ,很 得 隋 炀帝 喜 爱 。 皇 帝 高 兴 了 ,道 州官 府 自然 乐此 不 疲 ,于是 道 州 就 因 “ 州产 休儒 , 岁贡 诸朝 ”而 闻 名 。之 后 ,当地 每 年 进 贡 侏儒 供 皇 帝 取 乐 ,从 隋 到唐 ,竟 成 “ 惯
编 辑/ 晓 雪
【 笑林广集 】 有次 自习课上 看恐怖小说 ,正看到 “ 一 只手仲 了过 来”的时候 ,班主任 偷偷把 手伸到我
面前 抢 走 了书 。那 一 刹 那 , 我 尖 叫 着顺 手抓 了个 圆规 ……”
量 ,知道 自己这 个官做 不下去 了 ,于是 ,毅然将 刺
史大 印挂在 中堂 ,携家眷离开 了道州 。 封 建官场 的潜规则容 不得这样 的 “ 另类 ” ,但 道 州百姓 却始 终不忘 阳城的功德 。 当地 的男儿取 名 字时 ,都喜欢 以 “ 阳”为字 。当地群众 还专 门修 建 了一座 “ 福 星祠 ”来纪 念他 ,称 颂他是 天上 降临到 人间的福 星。 饕
漫话父母官的板子

有 真 意蕴 涵 在 其 中 。 比方 说 , 今年 春夏 围绕 几宗 重 大 新 闻事 件 引 发
的舆 论潮 ,就使 人 们看 到 了一 个 个 相 同 的影 子— — “ 力板 子 ” 权 的
影子。
例 一 , 项 对 待 上 访 老 百 姓 的 “ 进 ” 法 , 做 “ 安 依 法 打 一 先 做 叫 公 击 一批 , 神 鉴 定治 疗 一 批 , 中办 班管 掉 一批 ” 精 集 。想想 看 , 这会 有 多 少 公 民权 利 受 到侵 害 ? 个上 访 人 员 被关 在 精 神 病 院二 十 多 天 , 有 被 摁 着灌 药 时 大喊 :我 没病 , 是 上 访 的 !” 生说 :我 不 管 你有 “ 我 医 “
傻 瓜都 会 来 我市 ” 可巧 , 里 不 日发 生 了 “ 。 那 城管 与 小 贩互 殴 ” 件 。 事
那 两个 小 贩 可 能吃 了豹 子胆 ,其 实 是饿 急 了眼 ,竟 敢 和城 管 “ 互 殴” !可 惜 那 些 城 管 没 有 听 取 《 管 执 法 操 作 实 务 》 的 “ 导 ” 城 中 指 意 见 : 小 贩 大 打 出手 时 “ 上 不 见血 , 上 不 见伤 ” 对 脸 身 。例 三 , 称 做 被 “ 仆” 公 的官 员 的财 产 对 老 百 姓保 密 , 位 人大 代 表 披 露 ,7 一 9 %受 调 查 官员 反对 财 产 申报 ; 位 “ 母 官 ” 回答 提 问 时忽 然 翻 脸 , 出 一 父 在 发
夸” 。据 考 证 , 早 出 于宋 代 诗 人 王 禹诗 句 “ 州 巨海 湄 , 家 呼 父 最 长 万 母 ”这 个 “ , 父母 ” 是 诗人 县 令 自己 。 后 元 、 、 流 传 下来 , 限 就 此 明 清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官的父母心
他以《老残游记》而名满天下,后人都知道,《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评论家们谈起《老残游记》里的《明湖居听书》,更是眉飞色舞。
世俗人哪里知道,《老残游记》是为资助友人所做的小说。
据刘大绅记载:
寒士连梦青出卖文稿的收入,仍然不足以维持最低的生活所需。
刘鹗知道他性格耿直,便写了一部小说送给他。
连梦青有感于刘鹗的一片心意,不得不接受,就把这稿子卖给了商务印书馆,连梦青和商务印书馆订立协约,不能更改一个字。
连梦青的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穷大学生,而刘鹗,相当于现在市委书记一职,刘鹗对一个寒士如此厚爱,这足显父母官的仁慈心。
对寒士如此,对国家也是不计辛劳!
吴大澄任河南巡抚,奉皇帝命令治理黄河,黄河在郑州决口,吴大澄一片慌乱,黄河长时间不能合龙,吴大澄心急如焚。
他——刘鹗来了,不仅出谋划策,而且身先士卒。
为了不招摇,他身着便衣,徒步行走,同治理河役的工人们吃住在一起,三月之后,决口合龙。
我不知道刘鹗去请求帮办治河工程的时候是怎么想。
就连孔圣人也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也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刘鹗困窘,不忘黄河水灾,心系黎民苍生,如此性情,难道不是爱民之心吗?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百姓逃难饥荒,为赈济百姓,刘鹗和朋友低价从沙俄兵手中买来粮仓中的粮食赈济灾民,京城中的穷人赖此不受
灾难。
但刘鹗本人却以私售仓粟罪被削职发配新疆为卒。
西北高寒,小说家一病不起,竟然死在发配边地。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四川有一太守,喜欢游山玩水,因船打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
无意间,这太守发现农夫中有一白面书生,就问何人,那人回答:“下人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农忙,抽人不已,故下官来充一纤夫。
”太守听说,惭愧不已。
做官是什么?做官时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至上。
连唐成也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
每次看完杨善洲的故事,我都泪流满面。
是的,经济发展了,民族强盛了,国家强大了,有的官员也富裕了,富裕起来的官员,希望有父母官的父母心。
记得白居易《观刈麦》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