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6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1.1 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分析美术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作用1.3 介绍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1 阐述美术教育的原则,如兴趣性、启发性、创造性等2.2 介绍常用的美术教育方法,如示范法、引导法、游戏法等2.3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适用方法2.4 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美术教育原则和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3.1 介绍幼儿园各年龄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3.2 分析具体美术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3.3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实践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3.4 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第四章:美术教育中的创作评价和教学反思4.1 阐述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如创意、技巧、表现力等4.2 介绍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方法,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4.3 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4.4 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第五章: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5.1 介绍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等5.2 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美术活动5.3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5.4 讨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馈,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第六章:线条、形状与色彩的教学策略6.1 介绍线条、形状与色彩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6.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线条、形状与色彩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6.3 阐述线条、形状与色彩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等6.4 分享线条、形状与色彩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七章:构图与创意教学策略7.1 介绍构图与创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7.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构图与创意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7.3 阐述构图与创意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7.4 分享构图与创意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八章: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策略8.1 介绍传统美术技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8.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传统美术技法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8.3 阐述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实践、示范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8.4 分享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九章:主题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9.1 介绍主题美术活动的设计原则,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等9.2 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主题美术活动9.3 阐述主题美术活动的实施方法,如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等9.4 分享主题美术活动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十章:美术教育与家庭、社区的合作10.1 探讨美术教育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0.2 介绍家庭、社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如资源提供、环境创设等10.3 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庭、社区合作活动,以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10.4 分享家庭、社区合作活动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十一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育11.1 探讨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挑战11.2 分析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学习11.3 介绍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学工具和资源11.4 分享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第十二章:美术教育中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智能理论12.1 阐述文化敏感性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2.2 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和融入多元文化12.3 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2.4 分享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第十三章:美术教育中的评价与反馈13.1 讨论美术教育中评价的目的和方法13.2 分析如何通过观察、作品评价等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13.3 介绍评价和反馈对儿童美术学习的影响13.4 分享评价和反馈的有效实践案例第十四章:美术教育中的安全与健康14.1 强调美术教育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14.2 介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14.3 阐述如何在美术活动中预防伤害和处理紧急情况14.4 分享美术教育中安全与健康的最佳实践第十五章:美术教育的未来趋势与发展15.1 探讨美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5.2 分析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15.3 介绍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对美术教育的影响15.4 分享如何适应美术教育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美术教育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对儿童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作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与目的1.1 引言1.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1.3 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1 儿童美术发展的生理与心理特点2.2 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与规律2.3 儿童美术兴趣与动机的培养2.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与组织3.1 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范畴3.2 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3 美术教育环境与材料的创设3.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4.1 直观演示法4.2 引导发现法4.3 游戏教学法4.4 个性化教学法4.5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5.1 美术教育评价的意义与目的5.2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5.3 幼儿美术能力的评价方法5.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六章: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6.1 绘画活动的重要性6.2 绘画活动设计与指导原则6.3 绘画活动的常用题材与技法6.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七章:手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7.1 手工活动的作用与价值7.2 手工活动设计与指导原则7.3 手工活动的常用材料与技法7.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八章:美术欣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8.1 美术欣赏教育的意义与目的8.2 美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8.3 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8.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九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家庭与社区合作9.1 家庭与社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9.2 家庭与社区合作的形式与方法9.3 家庭与社区合作应注意的问题9.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章:优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0.2 绘画活动优秀案例分析10.3 手工活动优秀案例分析10.4 美术欣赏活动优秀案例分析10.5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一章:特殊需要儿童美术教育的策略11.1 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与识别11.2 特殊需要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11.3 特殊需要儿童美术教育的适应性策略11.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道德与法律considerations 12.1 美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12.2 儿童隐私与作品权12.3 教育法律法规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2.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三章:现代科技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3.1 科技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3.2 常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介绍与使用13.3 网络安全与儿童保护13.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14.1 美术教育教师的角色与职责14.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14.3 教师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14.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15.2 创新思维与美术教育15.3 环境友好型美术教育15.4 教学目标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教育内容与组织、教育方法与策略、评价与反思,以及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美术欣赏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特殊需要儿童教育、道德与法律considerations、现代科技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色彩的认知与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色彩搭配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和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笔、画纸、画板、投影仪、电脑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

(2)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色彩搭配技巧。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补色:相对的两种色彩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搭配:明度、纯度、色相对比协调搭配:类似色、邻近色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运用色彩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正确运用色彩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

画面色彩搭配和谐,能表达个人情感。

3. 提交时间:下次上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感受色彩的丰富表现力。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色彩的认识与应用”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等。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等,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形成。

3. 实践操作:分发画纸、水彩颜料等材料,让学生尝试调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4. 例题讲解:以一幅简单的画作为例,讲解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的搭配练习,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间色、复色等。

2. 色彩搭配方法:对比色、邻近色等。

3. 色彩的情感表达:快乐、悲伤、温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2. 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能表达出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色彩知识的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创作,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年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2024年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2024年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色彩的认识与应用”展开,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搭配的原则以及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红、黄、蓝三原色及其混合产生的间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对色彩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红、黄、蓝三原色及其混合产生的间色。

(2)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等。

3. 实践示范(15分钟)现场示范如何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模仿。

4. 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的认识与应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尝试。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红色、黄色、蓝色间色:橙色、绿色、紫色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答案要求:作品色彩丰富,搭配合理,主题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4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4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4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一活动前言:小的时候就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可能是遗传妈妈的基因比较多,平时画画我最喜欢的就是植物,小学时候最喜欢的一课文就是“王冕画画”,长大了,我要做个像王冕一样的。

大画家!通过此活动可加深幼儿的色彩感,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活动目标:1、感知紫藤花的特征:一串一串的,紫中带白的颜色。

2、学习双色相间点画紫藤花。

3、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及成功感。

活动准备:绘画纸、白紫两色颜料(稍干些)、抹布。

活动过程:一、预热阶段1、欣赏紫藤花。

把幼儿带至紫藤架下,幼儿自由欣赏紫藤花,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紫藤花的外形及颜色等特征,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现紫藤花。

二、图形刺激教师示范双色相间点画紫藤。

伸出食指先蘸一点紫颜色,接着再蘸一点白颜色,然后在图画纸上花柄的两边点画紫藤花,一点表示一朵花。

三、想象创造1、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尝试双色点画。

2、点画是注意花形:上大下小,一串一串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把带有颜料的手到处乱摸,点画结束,及时用抹布把手擦干净四、作品赏评把幼儿的作品沿轮廓剪下,布置成紫藤架,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1、示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出示花苞图)这会是谁的花苞呢?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1.1 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分析美术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1.3 介绍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法第二章: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1 讲解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点2.2 分析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绘画技能和表现形式2.3 引导教师如何观察和理解儿童的作品2.4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第三章: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1 介绍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和特点3.2 阐述如何根据儿童兴趣和需求设计活动3.3 讲解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指导方法3.4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活动的案例和经验第四章: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与使用4.1 介绍常见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及其特点4.2 分析不同材料和工具对儿童绘画的影响4.3 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4.4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绘画材料和工具的方法第五章: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5.1 讲解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和内容5.2 分析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5.3 介绍评价方法的种类和操作步骤第六章:创意绘画活动的设计与实践6.1 探讨创意绘画活动对儿童的意义6.2 介绍多种创意绘画活动的案例与实施方法6.3 分析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6.4 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活动后的讨论与反思第七章:手工制作活动的教学策略7.1 解析手工制作活动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7.2 展示不同类型手工制作活动的教学步骤7.3 探讨如何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7.4 分享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安全指导和注意事项第八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教学方法8.1 阐述美术欣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8.2 介绍美术欣赏活动的实施技巧和步骤8.3 分析如何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8.4 分享组织美术评述活动的经验和案例第九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育9.1 讨论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挑战9.2 介绍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9.3 分析如何在美术教育中促进特殊需求儿童的自我表达9.4 分享与特殊需求儿童家长沟通和合作的经验第十章:美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0.1 探讨美术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种类10.2 介绍如何整合与利用校内外的美术教育资源10.3 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美术教育的可能性10.4 分享利用美术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难点解析:如何将美术教育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及如何设定符合儿童发展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教案
10
(二)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方法 1.串连 2.粘贴 3.剪(目测剪、沿轮廓线剪、折叠剪) 4.撕(目测撕、沿轮廓线撕和折叠撕) 5.折(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等) 6.染(渍染、点染) 7.盘绕 8.编织 9.塑(基本技法: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分泥和伸拉等)。 10.插接 (三)各年龄班手工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手工教学主要有泥工、纸工、自制玩具三种类型。 泥工 1.小班:主要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知道其名称和使用方法。愿意 参加手工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因此,小班应以 兴趣为主。 2.中班:主要内容以单个物体的造型为主。要求幼儿能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 分及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出简单的情节并能按意愿大胆塑 造。
5
【过渡语】 接下来我会就幼儿园不同类型的绘画活动的指导进行分析和说明,讲解的过 程中也会结合实例。 (三)幼儿园绘画活动的类型 1.命题画 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要求完成绘画。包括物体画和 情节画。 (1)物体画教育活动的指导 幼儿物体画特点:拟人化、透明式、展开式、夸张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详细完整地观察、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帮助幼儿通过各 种感官感知,掌握事物的基本形态,抓住事物形、色等的特征,最重要的是 物体的神韵。 教师提问: 例如:画一只公鸡。 在这里,可以请学生说说公鸡的神态最主要体现在哪里?除此之外,还有 哪些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还可以采用涂染法和线描法莱描绘物体。 涂染法:指不画物体的轮廓线而是直接用笔蘸颜料画出物体的形,以表现物
第六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题三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小组讨论学习,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2.能根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特点设计与实施相应的教育活动。 教学准备: PPT 教学重点: 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三大类型的特点及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和实施美术教育 活动。 教学时间:1学时 课后作业: 1.请思考具有一定结构化的幼儿园绘画活动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2.请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具有一定结构化的绘画教育活动方案。 3.分组收集一些美术欣赏的作品(油画作品),尝试着对其进行分析。 教学后记: 这个知识点主要是对幼儿园美术内容的学习,通过讲授,我发现学生对于本 节知识点很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绘画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 的时候。但在课堂互动中我发现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底还不是很扎实,这个需要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慢慢提升。除此之外,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 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信息冲击,获取相关的知识,所以 作为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支架,引领他们去探寻有关幼儿园美术内容的相关知 识,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多发挥想象,让幼儿园美术活动更加丰富、有创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6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取向及制定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取向和内容,初步学会根据内容选择的原则来适宜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取向;美术教育各领域的活动内容。

【教学难点】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取向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6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的几种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由于人们对幼儿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社会需要,以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着差异,在制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时,也存在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以行为的方式陈述美术活动的目标。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美术潜能,通过美术经验实现创造性的成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采取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其长处在于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能被观察到的行为加以表述。

这种目标取向在陈述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必然会遗漏许多很有价值的内容。

(二)过程目标
过程取向的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目标。

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活动的结果,那么过程目标注重的则是过程。

(三)表现目标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育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是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

在解决问题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

表现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预期的结果。

例如“利用纸上已有的矩形,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画”,这种目标可让幼儿摆脱行为目标的束缚,鼓励幼儿去表现自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本身的性质
(三)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体系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
《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一)认知目标
(二)情感目标
(三)技能目标
(四)创造目标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一)各年龄阶段绘画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2、中班(4---5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3、大班(5---6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二)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
2、中班(4---5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
3、大班(5---6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
(三)各年龄阶段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欣赏活动目标
2、中班(4---5岁)欣赏活动目标
3、大班(5---6岁)欣赏活动目标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
三、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内容
(二)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
线条的基本形态
线条的变化
2、形状
规则形
自由形
规则形与自由形相结合的形状
3、色彩
色彩的辨认
色彩的运用
4、构图
零乱式
并列式
散点式
遮挡式
罗列形象
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
形成主题与背景
【课堂小结】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评价在内的完整体系。

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首先就要制定明确科学的目标体系。

【作业布置】
圆锥的结构素描练习(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