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倾性在人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反映:基于MRI研究的回顾

合集下载

智慧树知到《组织行为与自我提升》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组织行为与自我提升》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组织行为与自我提升》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行为是()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A.有机体B.人群C.个人答案:有机体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

A.组织文化B.组织素质C.组织效率答案:组织效率3、古代的组织行为研究与一般的心理、行为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特点是()。

A.简洁、明了B.直观、简单C.简单、直接答案:直观、简单4、管理两大问题:(),创造良好人际关系。

A.保持效率B.提高生产率C.提高效率答案:提高生产率5、组织行为学研究规范涉及()。

A.社会道德问题B.道德问题C.伦理道德问题答案:伦理道德问题第二章1、感觉:是()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A.事情B.客观事物C.个人答案:客观事物2、人类的知觉按照对象可以分为两个类别:()。

A.对个人的知觉和对群体的知觉B.直观的知觉和客观的知觉C.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答案: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3、美国潜能成功学权威安东尼·罗宾认为: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

A.土地B.金矿C.资源答案:金矿4、()是一个人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性陈述。

B.态度C.批注答案:态度5、外倾性:用于()人们处理人际关系是否应对自如。

A.计算B.评论C.测量答案:测量第三章1、情感承诺是()目标和价值观认同的程度。

A.对事物B.对群体C.个体对组织答案:C2、回顾性文饰作用指()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努力使以前的行为或决策具体化。

A.组织前景B.组织目标C.组织承诺答案:C3、个体因期望而产生的情感承诺会使他们产生更强的()组织的倾向。

A.依附C.厌恶答案:A4、上级对个人工作绩效和提职的评价与他们的情感承诺水平()相关。

A.负B.正C.不答案:B5、招聘、晋升、培训、()是培养员工形成组织承诺的重要环节。

A.奖励B.沟通C.裁员答案:B第四章1、激励是指影响个人自愿行为的方向、强度和()的个人内在动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其中,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2、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情绪过程: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3、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产生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4、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2)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分为4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①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对应兴奋型)②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对应活泼型)③黏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对应安静型)④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具有内倾性(对应抑制型)研究学生气质类型的意义:①了解气质类型的特点,有利于分析个性品质②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或不同的对待方式③有些特殊专业在人的气质特性上有特定的要求④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病的主要发生者(3)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现的心理特征。

性别差异大脑对面孔和情绪的处理方式

性别差异大脑对面孔和情绪的处理方式

性别差异大脑对面孔和情绪的处理方式人类大脑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器官,负责感知和处理信息。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性别差异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探讨性别差异对面孔和情绪处理方式的影响。

本文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性别差异对大脑对面孔和情绪的处理方式的影响。

面孔是人类社交交流中的重要元素,对于识别身份和情绪表达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对他人面孔的处理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一项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发现,男性大脑在处理面孔时,更多依赖于局部信息,如眼睛和嘴巴的细节,而女性则更注重整体面孔的信息。

这种差异可能与性别在进化过程中的社会角色分工有关。

男性更注重面孔的局部信息可能与其在社交互动中更多扮演竞争和决策角色有关。

而女性更注重整体面孔信息可能与其在社交互动中更多扮演协作和情感表达的角色有关。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解释,后续研究还需深入探索其中的机制。

此外,性别差异也可能影响大脑对情绪的处理方式。

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并且表达情绪的灵敏度更高。

这与女性在社交互动中更注重情感表达的角色相符。

而男性在情绪处理方面可能更注重情绪的类别判断和控制,与其在竞争和决策中的角色需求相吻合。

这些差异可能与大脑的神经回路和激素水平有关。

例如,女性在产生情感和社会行为中的大脑区域,如扣带回等,与男性有所不同。

此外,雌激素和睾丸激素也可能对情绪的处理方式产生影响。

然而,性别差异对大脑对情绪处理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来支持和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性别差异对大脑的影响并不意味着男性或女性的一方在某个方面就优于另一方。

大脑的复杂性使得我们难以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性别差异。

事实上,个体之间存在更大的差异,比性别差异更加显著。

此外,性别差异也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其多样性和变异性。

总结起来,性别差异对大脑对面孔和情绪的处理方式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在处理面孔时注重的信息和对情绪的敏感度存在差异。

神经影像学揭示男女行为差异的脑成像技术

神经影像学揭示男女行为差异的脑成像技术

神经影像学揭示男女行为差异的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是神经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对人脑进行扫描和分析,揭示不同性别之间在行为上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脑成像技术,并重点探讨这些技术在研究男女行为差异方面的应用。

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非侵入性脑成像技术。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铁离子的含氧量来测量脑区的活跃程度,从而揭示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功能区域。

研究者可以利用fMRI技术比较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脑活动情况,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在执行空间认知任务时,右侧颞顶联合皮层的激活程度更高,而女性则在执行语言任务时,左侧颞顶联合皮层的激活程度更高。

这一发现暗示了男女在认知领域存在差异,男性更加擅长处理空间信息,而女性更加擅长处理语言信息。

二、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脑电活动的技术。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可以测量到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从而了解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

利用EEG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比较不同性别在执行任务时的脑电活动模式,揭示出与行为差异相关的信息。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男性和女性受试者执行注意力转移任务时,男性的帕金森早期视觉负波(P1波)更强,而女性则在N1波上表现更强。

这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注意力分配方面存在差异,男性更加注重外界视觉刺激,而女性则更加注重刺激的意义和内涵。

三、磁脑刺激(TMS)磁脑刺激是一种通过加磁场刺激大脑表面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通过在脑区施加磁场,可以操纵特定神经回路的活动,观察不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利用TMS技术,研究者可以比较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刺激下的行为反应差异,并揭示出与性别相关的行为模式。

例如,一项研究利用TMS技术刺激颞顶联合皮层,发现男性在进行空间定向任务时,刺激后表现出更高的定向准确性,而女性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一发现暗示了男性和女性在空间感知和定向方面存在差异,男性更加具备空间定向的优势。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其在神经外科学中的应用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其在神经外科学中的应用

的因素均会影 ,  ̄ B O L D f MR I 信 号 l 。当大脑在执行特 大脑的微细结构进 行成像 ,并能 够提 供比较清晰 的图
殊任 务或受到某 种刺激时 ,某个 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会 像 ; ② 与P E T  ̄ U S P E C T 相 比 ,f MRI 技 术 对 人 体 无 辐 增强 。增 强的脑活动导致局部 脑血 流量的增加 ,从而 射性伤害 ,利 用脱氧血红 蛋白作为内生的造影剂 ,在
f MRI 是一 种通 过血 流 和( 或) 代谢 的改 变来 反映 来 。E P I 是 目前成像速 度最快的技术 ,可在 3 0 ms 内采 人 体组 织 对 比 的MR扫 描 技 术 。这 些组 织 的 信号 差 集 一幅完整的 图像 ,使每秒钟获取 的图像达 到2 0 幅, 别 { 一 分细 小 ,但现 代M R扫 描仪 器性 能 非常 稳 定 , E P I 可以与所有常规成像序列进行组合 ‘ 。采样过程需

状态下 反复获 得的多幅 图像 叠加 后平均 ,得到 的图
的 突 出特 点是 可以 利 用超快 速 的 成像技 术 ,反映 出 像称为均值 图像 。该方法不仅可减 少噪声 ,还可使 像
大呐在受 到 刺激或 发生病 变时 脑功能 的变化 。f MRI 素灰度值 的标 准差减少 。通过 阈值设定 ,将两 种状态 是 研究 活体 脑神 经细 胞活 动 的一项 新技 术 ,将 高 分 下的均值 图像进 行 匹配减影 ,重 建每一层像素 ,分别 辨 率 磁 共 振 成 像 技 术 与 神 经 活 动 相 结 合 , 因 其 无 获得刺激 活动状态下和休息状态 下均值 图像进 行减影
传统 的MRI 与f MRI 之 间的主要 区别是其所测量的 间) 缩短效应 ,因此在某一 脑区脱氧血红 蛋白的浓度 磁共振 信号有所 不同。MR I 是利用组 织水分子 中的氢 相对减 少将会造成该 区域T, 信号的相对延长 ,使得该

2011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1)

2011年312心理学真题  题解(1)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丘脑是感觉神经重要的中转站,除嗅觉以外,所有输入信息都通过丘脑传向大脑皮层。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海马,与记忆有关。

桥脑,对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本题为常识性知识,需要考生对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精确记忆。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初级视觉区位于枕叶内,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视觉;初级听觉区位于颗叶内,产生听觉;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内,产生不同形式的感觉;言语运动区位于额叶内,功能是发出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本题为常识题,需考生熟记大脑皮层各区的位置及其功能。

考生在记忆时,可边记,边在自己的大脑上指出相对应的脑区帮助记忆。

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听觉理论。

位置理论包括行波理论和共鸣理论。

共鸣理论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耳蜗底部的纤维较短,靠近蜗顶的纤维较长。

像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不同的声音产生共鸣。

当声音频率高时,短纤维发生共鸣;而当声音频率低时,长纤维发生共鸣。

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逐渐增高。

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所在部位也不同。

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从两种位置理论来看,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都位千底部。

本题为基础知识点、细节知识点,需考生对听觉的各个理论熟记,并对听觉的各个理论可解释的声音范困熟练掌握。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感觉现象。

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作联觉。

感觉适应:由于持续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导致其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如,明适应、暗适应。

2022年郑州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郑州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郑州大学教育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人对同一产品设计了两则广告,观察并分别记录观看广告的人次。

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访谈法D.自然实验法2、大部分患有色盲的人不能够区分的颜色是()。

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4、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移动,使人们联想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后效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5、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6、在一次采访中,一名奥运会跳水冠军说:“都说巴塞罗那风景优美,但是当她站在最高的跳台上,本来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时,却一点都没有注意到眼前的美景!”请问,这体现了注意的()。

A.稳定性B.指向性C.集中性D.分配性7、有关遗忘的原因,最古老的解释是()。

A.同化说B.动机说C.衰退说D.干扰说8、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码B.音位C.语素D.单词9、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10、有动机功能的心理因素有()。

A.知觉B.注意C.能力D.情绪11、下列哪种能力是一般能力?()A.写作能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记忆力12、最先把内、外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中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弗罗姆C.荣格D.格罗斯13、以得到某种地位为目标的学习动机是()。

A.附属的内驱力B.内部动机C.自我提高的动机D.认知内驱力14、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

脑神经科学视角下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

脑神经科学视角下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

脑神经科学视角下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性别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领域逐渐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拓展到了脑神经科学领域。

通过使用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研究者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性别差异在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综述近年来在性别差异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

1. 大脑结构的性别差异通过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研究者们发现男性和女性之间在大脑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男性的大脑体积通常比女性的大脑体积更大。

研究还表明,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更倾向于在空间导航和运动控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能力,而女性在社交认知和语言能力方面表现更突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性别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有关。

例如,睾丸激素雄性激素(如睾酮)与男性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有关。

另外,妊娠期间的雌激素水平也被认为对大脑结构的性别差异产生影响。

2. 大脑功能的性别差异除了结构上的差异,大脑功能在性别差异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者们能够观察到男性和女性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大脑活动的变化。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执行认知任务时会激活不同的大脑区域。

例如,男性在执行空间导航任务时更倾向于使用海马体和顶叶区域,而女性则更加依赖前额叶区域。

此外,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也发现了性别差异。

女性通常在语言加工任务中表现出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表达能力,而男性在空间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3. 性别差异的认知神经机制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性别差异的认知神经机制也进行了深入探索。

他们发现,性别差异可能与神经网络的连接模式和功能通路有关。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认知任务中连接前额叶区域和其他大脑区域的方式不同,这可能解释了他们在执行任务时的差异。

此外,激素的作用也在性别差异的认知神经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雄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和调节神经传递的方式可能不同,从而影响到认知过程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ACCESS
通过探讨外倾性的内在机制,有助于了解人格的 生理机制,为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某些特殊人格提供一 定的基础,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或改善这些人格特 征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总结某些核心的 特质(如外倾性)的相关研究,试图揭示人格神经生理 机制的冰山一角,进一步探讨人格内在机制。因此本 文将回顾有关外倾性的 MRI 研究(包括任务相关的研 究、 静息状态的研究和脑拓扑学的研究), 并提出该领 域未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本文在文献检索时,以外倾性(Extraversion)或人 格 (Personality) 和 脑 成 像 技 术 (fMRI, Resting fMRI, Structural MRI 或 MRI) 为 关 键 词 检 索 了 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 截止到 2013 年 6 月 的数据库。本文采用的标准是:明确使用了外倾性测 量问卷(如 EPQ、NEO PI-R/NEO-FFI)、采用了 MRI 技术等。排除标准包括重复报告同一批数据、综述性 文章等。最后,本文采用了共 42 篇文献,其中涉及 任务的 21 篇,静息状态的 7 篇,结构的 14 篇,详见 附录表 1、表 2 和表 3。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 述。
111
外倾性在人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反映:基于 MRI 研究的回顾
有显著的负相关。 Hooker 等(2008)也发现了外倾性与 后侧脑岛活动的负相关。这些看似不一致的结论可能 是由于加工任务不同导致。 2) 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 Hutcherson 等(2008)以电影为材料,发现外向者 在观看伤感电影时,腹侧纹状体的活动更弱,而内向 者的活动则更强。Schaefer, Knuth, & Rumper (2011)发 现,奖赏刺激引起的腹侧纹状体的激活程度与外倾性 显著地负相关,即内向的人在观看自己最喜欢的巧克 力品牌时腹侧纹状体的激活程度更高,腹侧纹状体与 外倾性之间的负相关,或许反映了外向者和内向者之 间的区别。腹侧纹状体是脑部奖励机制的关键部位, 会释放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激励个体的行为,帮助 个体学习哪种行为是更有益的、更有优势的,并且还 鼓励其选择可能有利的选项(Wittmann, Daw, Seymour & Dolan, 2008)。基于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内向者 相比外向者而言对奖励和惩罚更敏感,因此腹侧纹状 体反应更强烈。 3) 杏仁核(Amygdala) 不少研究发现积极刺激条件下杏仁核活动与外 倾性之间有关,但是相关的方向却不一致(Canli et al., 2001, 2002; Cohen et al., 2005; Hooker et al., 2008)。比 如, Canli 等先后在 2001 年和 2002 年分别以情绪图片 和情绪面孔为材料,均发现积极情绪下外倾性特质与 杏仁核活动正相关,即外向者在积极情绪下杏仁核的 活动更强烈。但是 Cohen 等(2005)以奖赏任务也发现 外倾性与杏仁核活动之间呈负相关。 Hooker 等 (2008) 同样也发现在习得愉悦面孔的过程中,杏仁核的活动 与外倾性负相关。 不仅是积极情绪刺激条件,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 现消极刺激条件杏仁核活动与外倾性也有关联,Park 等(2013)以音乐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相对于轻松 的音乐,惊悚的音乐引起外向者的右侧杏仁核的活动 较弱,而内向者的活动较强。 4) 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 OFC) Cohen 等(2005)发现在获得奖赏时,OFC 活动与 外倾性特质负相关,此后 Hooker 等(2008)也发现了, 愉悦物体引起的眶额叶、额中回、额下回等脑区激活 与外倾性负相关。但是 Mobbs 等(2005)用幽默漫画 为材料的研究则发现 OFC 活动与外倾性呈正相关,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110-122 /10.12677/ap.2014.41019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journal/ap.html)
Copyright © 2014 Zhilin Ya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Zhilin Yang et al.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2. 任务相关的 MRI 研究
众多的研究者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时,往往先让被 试填写相关的问卷, 如 EPQ、 NEO PI-R/NEO-FFI 等, 然后记录在扫描 MRI 时被试完成某个认知任务时脑 部的激活状况,最后求出脑部的激活状况与外倾性得 分之间相关关系。接下来将论述外倾性与任务有关的 MRI 的研究结果。 1) 脑岛(Insula) Tamura 等(2012)让被试观看一些危险行为的视频, 发现危险行为诱发的脑岛活动与外倾性呈正相关,而 Brühl 等(2011)发现,当预期未知性质图片(而不是预 期消极或积极图片)时脑岛的活动与外倾性同样存在 正相关。以幽默漫画图片为材料,Mobbs 等(2005)也 发现脑岛的活动与外倾性呈正相关。Kehoe 等(2012) 也发现,外向的女性在评价图片唤醒程度时,右侧脑 岛的活动更强烈。 但是 Terasawa 等(2013)和 Hooker 等(2008)却发现 了不一致的结论。Terasawa 等(2013)发现被试在评价 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时,前侧脑岛的活动与外倾性
*
通讯作者。
110
OPEN ACCESS
外倾性在人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反映:基于 MRI 研究的回顾
1. 引言
早在 1913 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 C. G.)就将 人划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郑雪,2007),认为内倾或 外倾的心态决定着意识活动的方向,外向人其心理活 动倾向于外部世界,乐意参加群体活动,善于交往, 而内向人则刚好相反。此后众多的心理学家在建构自 己的人格理论时(如 Eysenck 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Gray 人格理论、Cloninger 心理生物学模型等)基本上 都认可外倾性(Extraversion),被认为是人格系统的基 础部分(Munafò et al., 2003, 2007; DeYoung & Gray, 2009; Carver & Connor-Smith, 2010; Kotov et al., 2010; Adelstein et al., 2011; Kennis et al., 2013)。 明确提出外倾性的人格理论主要有 McCrae & Costa 的大五人格理论(The Big Five)和 Eysenck 的人 格理论(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 大五人格理论认 为,外向者表现热情、自信有活力,还具有幸福感和 善于交际的特性;而 Eysenck 的人格理论认为外向者 表现为外向、开朗、果断、活跃、冒险、擅长各种社 会联系,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Eysenck et al., 1975; 郑雪, 2007)。 由此可见,外倾性是一个与社会有关的人格维 度,可以描述个体在社会行为和感受敏感性之间的差 异(Suslow et al., 2010)。 研究者通过行为观察、问卷调查、投射测验等多 种方式对外倾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多数研究仅 局限于外显行为,没有探讨其内在神经生理机制。而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 MRI)技术, 因其具有定位功能强、无创伤、三维成像、可重复等 优点,为外倾性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有效的 方法(Eisenberger, Lieberman, & Satpute, 2005)。 随着相关的外倾性 MRI 研究增多, 作者认为有必 要总结前人的研究,试图揭示外倾性的神经生理机制。 通过文献检索,尚没有发现关于外倾性神经机制的综 述类文章,但是发现 Kennis 等人(2013)综述了人格的 神经机制研究。Kennis 等人将外倾性、神经质等众多 纷杂的特质统一整合在 Gray 的人格理论的框架下, 把基于各种理论的脑成像研究结果都放在该理论下 进行解释。Kennis 等人主要综述任务相关的脑成像研 究结果,然而近年关于外倾性的结构的和静息的研究 迅速增长,有必要把这些研究也加以总结,以期更全 面的了解外倾性特质的神经机制。
外倾性在人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反映: 基于 MRI 研究的回顾
杨志林 1,张
1
雪 2,邹பைடு நூலகம்玲 1*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2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 Email: *Zouzl@
收稿日期:2013 年 12 月 24 日;修回日期:2014 年 1 月 2 日;录用日期:2014 年 1 月 6 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rain imaging technology, the brain mechanism of personality has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for several years. In the present review, MRI researches (including taskfMRI, resting-fMRI, and structural MRI) of extroversion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help understand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extraversion traits. In summary, extraversion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to the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insula, ventral striatum, amygdala,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precuneate cortex, and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which were referred to as the social brain network. Future researchers had better choose multiple measurements of extraversion, flexible study design with better ecological validity, and control other extra factors, such as age, gender, stimulus type, subjects’ type and sample size. Keywords: Extroversion; fMRI; Insula;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 Amygdale; Social Brain Netwo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