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脑病的早期诊治

合集下载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余丹红;叶任高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
【年(卷),期】1998(000)005
【摘要】本文对近10年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死亡病例作了回顾性分析,死亡率为735%,对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死因均进行了分析。

以感染(32%)、狼疮脑病(26%)、肾功能衰竭(18%)为常见。

强调了早期诊治和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的重要性,去除各种可能引致并发症和加剧SLE活性的诱因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余丹红;叶任高
【作者单位】[1]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内科;[2]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1,
【相关文献】
1.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J], 苏尚培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与死亡病例分析 [J], 董淑萍;王风琴;等
3.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J], 余丹红;叶任高
4.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 [J], 陶铁铮;张凤山;赵育松;李柏英;陈焕琴
5.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死亡病例分析 [J], 李吉;孙磊;师振予;谢红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斑狼疮患者都该了解的狼疮脑病附·患者亲历

红斑狼疮患者都该了解的狼疮脑病附·患者亲历

红斑狼疮患者都该了解的狼疮脑病附·患者亲历问:什么是狼疮脑病?答:狼疮脑病主要发生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即SLE)的活动期或终末期,由于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故而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神经症状。

在临床上当患者出现精神障碍伴有神经病变或脑脊液异常时多考虑为SLE本身所致的狼疮性脑病。

它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在小血管中沉积的结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缺血、缺氧,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

问:狼疮脑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答:狼疮脑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

常见的神经精神狼疮表现包括:①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无菌性脑膜炎、癫痫发作、脑血管病、脱髓鞘综合征、脊髓病变、运动障碍、头痛、急性精神错乱、焦虑、认知障碍、情绪失调、精神障碍;②周围神经系统表现: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颅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问:狼疮脑病是怎样发生的?答:狼疮脑病的发生发展,是在SLE 基础上,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免疫损伤。

狼疮性脑病的发生和多种自身抗体以及病情变化有关:以弥漫性的高级皮层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神经精神狼疮,多与抗神经元抗体、抗核糖体蛋白抗体相关;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的神经精神狼疮,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伴有抗磷脂抗体阳性;另一种常有全身血管炎表现和明显病情活动。

问:如何诊断狼疮脑病?答:目前狼疮脑病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一般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突然出现癫痫、精神症状、脑局部体征等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脑实质损害,并排除其他疾病,便可诊断。

有学者按Barada 诊断标准,即SLE 患者如出现神经精神异常,附加以下任何1项便可诊断:①脑电图异常;②脑脊液异常;③头颅CT或MRI结果异常。

但需排除颅内感染、精神病、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激素治疗过程出现的精神神经异常者。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与免疫治疗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与免疫治疗

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与免疫治疗引言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以及针对该病的免疫治疗方法。

一、红斑狼疮的早期特征1. 皮肤损害首发表现通常是面部皮肤损害,即蝶形红斑(butterfly rash),常见于颧骨区域,呈对称性分布。

此外,还可出现日光敏感、皮肤干裂、发白等表现。

2. 全身不适及乏力早期常见全身不适如发冷、发困、乏力等,尤其在过度劳累或感染后加重。

这些体征往往会被人们忽略或误认为是其他常见退化性问题。

3. 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约80%患者会在疾病早期出现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胀、红、热和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关节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

4. 非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早期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这些表现容易被与日常压力相关的生活问题混淆,从而延误了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

5. 心血管系统损害心脏和血管的受累是红斑狼疮全身性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不适,但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或其他不规则心律以及高血压等征象,应引起警惕。

二、免疫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红斑伪装进行免疫治疗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红斑狼疮治疗的基础药物,常用于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自身抗原产生和保护器官不受损伤。

然而,长期使用高剂量的激素会导致各种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消化系统问题等。

2. 免疫抑制剂对于不能耐受或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红斑伪装患者,免疫抑制剂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例如环磷酰胺和硬脂酸甲酯均可减缓红斑伪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一种靶向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新型药物。

针对B细胞刺激因子(BAFF)信号通路的生物制剂口服Benlysta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狼疮脑病的诊断标准

狼疮脑病的诊断标准

狼疮脑病的诊断标准狼疮脑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对于狼疮脑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来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狼疮脑病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狼疮脑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病人可能出现头痛、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也可能是慢性渐进性的。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系统的红斑狼疮表现,如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等。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狼疮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狼疮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清抗核抗体(AN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物,对于狼疮脑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抗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检测也有助于狼疮脑病的诊断。

脑脊液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患者可能出现蛋白质升高、细胞数增多、脑膜刺激征阳性等改变。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为狼疮脑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最后,影像学检查对于狼疮脑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脑部MRI检查可以显示出脑实质损害、脑血管病变、脑膜炎等特征性改变。

脑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癫痫发作的特征性改变。

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狼疮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狼疮脑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

临床医生在诊断狼疮脑病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

对于狼疮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狼疮脑病诊断的认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狼疮性脑病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

狼疮性脑病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

狼疮性脑病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狼疮性脑病(Lupus cereb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特征是脑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在狼疮性脑病患者出现急性恶化或急性加重的情况下,紧急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狼疮性脑病应急预案及流程。

预案一:紧急呼叫医疗救援预案二:安全处理1.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远离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物品。

2.告知其他家属、朋友或同事患者的病情,以便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预案三: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预案四:协助医疗诊断1.在急诊就医时,提供患者的病史和医疗记录,包括之前诊断狼疮性脑病的证据。

2.详细描述患者目前的症状和病情恶化的过程,例如头痛、认知障碍、抽搐等。

预案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1.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和专注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记录患者出现的症状和病情恶化的频率和程度,以便后续的医疗评估和治疗。

预案六:协助治疗1.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确认患者已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2.提供患者需要的支持和护理,包括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床铺和适当的饮食。

3.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

预案七:建立良好的康复计划1.在急性病情得到控制后,与医生一起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和定期复诊等。

2.患者应密切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病情得到长期控制。

总结:对于狼疮性脑病的患者,建立应急预案及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处理和管理机制,还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获取专业的医疗支持和治疗方案。

然而,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始终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狼疮脑病护理措施

狼疮脑病护理措施

狼疮脑病护理措施什么是狼疮脑病?狼疮脑病,也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erebriti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它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一种病理表现,属于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狼疮脑病可以导致炎症性改变和功能障碍,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正常功能。

症状和表现狼疮脑病的症状和表现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很大的变化。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记忆力和思维功能问题•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肌无力、感觉异常和痉挛•癫痫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中风和脑膜炎等护理措施1. 病情监测监测患者的病情对于及时发现狼疮脑病的恶化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精神状态、运动功能和神经异常等,并记录下来。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自身抗体水平和脑脊液分析等,以评估病情的变化。

2. 用药管理狼疮脑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免疫调节治疗和对症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3. 心理支持狼疮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困扰,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4. 定期康复训练狼疮脑病可能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如肌无力和运动障碍等。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5. 饮食注意饮食对于狼疮脑病的治疗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同时,还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糖食物,以控制体重和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

以狼疮脑疮为首发表现的SLE临床及脑部MRI分析

以狼疮脑疮为首发表现的SLE临床及脑部MRI分析
定。
2讨 论
S E是一 种 可累 及全 身 多个 系统 、器 官组 织 的 I 自身免 疫性 疾病 ,多见 于青 年 女性 ,临床 表现 复 杂 多样, 一般 病 程较 长 , 有 皮肤损 害 , 献报 道 S E 常 文 I 初 发症 状 以面 部蝶 形 红斑 、发热 、掌 跖和 指趾 紫 红 色瘀 血 性和 出血 性 红斑 、口腔 溃 疡和 关节 痛 为常 见 … ;SE患者 约 2% 5 有 中枢 神经 系统 的损 害 , I 5  ̄7% 其 中 以脑 损 害 最 多 见 即系 统 性 红 斑狼 疮 脑病 , 志 杂 报 道 S E患者无 论 病 史长 短 ,均 可发 生 系统性 红斑 L 狼疮 脑 病 ,脑病 表现 复 杂 多样 ,是活 动性 S E的表 I 现 之一 ,S E 可 以系统 性狼 疮 脑病 为 首发 表现 ; I 系统 性红 斑狼疮 脑病 是 S E早期 的主要死 亡原 因 ; I
p ro a c a e e p e s d a e d c e v mi n , n a e a d t n e i p y p r lss o i s h a Rle a n in wi o ts e i c a d c n b e r n e c n b x r s e sh a a h , o t g me t lr tr ai , p l s , a ay i f l f m i o e mb ; e d M x mia o t u p c f n a e t h i e p e s d a i h ita r n a r s u e c r b a r p y F a emu t l r i - , o g T2 sg a s Co c u i n s se c lp se y h mao u n e h lp t y x r s e sh g r c a i l e s r , e e r l o h , l k l p eb a n T1 ln i n l. n l so y tmi u u r t e t s se c p a o a n p t a i h a e f s e o a c f e S l ia n r i R 1 r o p c f , a i id a n s d frtd a o e , h u d f c so h e v u y tm , n e n l s t r t r r n eo LE c i c l d b an M h i pf m h t n a we en t e i c e s l m s i g o e s i g s d s o l o u n t en r o ss se i tr a s i y i n me i ieme ia x mia in s se t r v ee l ig o i o LE d cn d c l a n t y tm i e o o mp o et a y d a n ss fS . h r

狼疮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狼疮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认知障碍、精神症状、抽搐、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精神错乱、抑郁、焦虑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中风样发作、脑炎、脑膜炎和脑血管炎等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时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狼疮性脑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的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较高,约为95%以上。

此外,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和抗磷脂抗体也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对于狼疮性脑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脑脊液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表现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三、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在狼疮性脑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脑部MRI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手段,狼疮性脑病的MRI表现多样,可呈现为脑白质异常信号、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等改变。

脑部CT检查也可发现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变。

脑血管造影(DSA)和脑电图(EEG)等检查也对狼疮性脑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狼疮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

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对于确诊的狼疮性脑病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促进狼疮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即狼疮脑病,主要直接由上述免 疫相关机制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继发:主要继发于其它器官系统损害或
药物不良反应。
NPSLE发病危险因素

原发病SLE病情活动; 有NPSLE的发病史; 抗凝脂抗体(特别是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IgG/IgM、狼疮抗凝物)持续中-高滴度 阳性。
NPSLE发病
狼疮脑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帅 宗 文
概 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的临床综合症;

“狼疮脑病”为临床习惯名称,因该是“狼 疮中枢神经病变”; 属于神经精神病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PSLE);

常用治疗手段

神经精神损害的处理 :

首先处理神经精神并发症,特别昏迷、癫 痫发作、瘫痪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积极处理,同相应的原发型的神 经精神疾病; 治疗并发症是同时,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对确诊狼疮脑病,特别伴狼疮活动神经系 外损害者,首选:
剂量:强的松(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激素 ) ≥1mg/kg/d;



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antibodies, MAP-2):

与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干扰神经细 胞功能,损害神经细胞。 MAP-2抗体在NPSLE的阳性率76.5%, 在SLE中17%,在其他原因神经损害4%。 其他抗体:如抗神经节甙抗体等。

抗 凝

对于合并狼疮全身活动,脑脊液蛋白及 细胞明显异常,或合并高滴度抗磷脂抗 体的局灶型狼疮脑病,仍主张抗凝治疗 联合应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
鞘内注射

1995年Valesni首次应用鞘内联合注射甲氨喋 呤加地塞米松治疗3例顽固性狼疮脑病;
北京协和医院对20多例顽固性狼疮脑病或存在 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禁忌的狼疮脑病患者进行 鞘内联合注射的开放性研究(目前世界上最大 样本的研究),90%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 解,脑脊液检查得到明显改善,且副作用相对 较少。
急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 Guillain-Barre´ syndrome); 自主神经病变; 单神经病变; 多神经病变 重症肌无力; 颅神经病变; 神经丛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当常 见,发生率高达24%-5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有时进展迅速, 且缺乏统一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时常困难;
(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antibodies, anti-NMDAr):

机制:生理情况下,神经细胞NMDR与谷氨酸盐 结合,激活离子通道,Ca及Na等内流,与空间学 习和记忆有关。与抗体结合干扰生理功能,并过 度离子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调亡。 该通道蛋白的NR2A和NE2B亚基的Asp/Glu-TrpAsp/Glu-Tyr-Ser/Gly表位与dsDNA抗体结合; CSF中NR2抗体与NPSLE弥散损害(精神分裂、 轻度躁狂等)、记忆学习障碍等有关。


腰穿脑脊液检查
最基本的检查; 异常者高达90%:


多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升高; 蛋白升高; 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但多为轻度 升高,超过100/mm3者少)。
糖及氯化物多正常; 细菌病毒等病原学检查应为阴性。

影像学
CT:
帮助了解中枢神经局灶性损害,对早期及 NPSLE的弥漫性损害不敏感;


疗程、减药及维持用药:参照SLE的一般治 疗。

对病情进展迅速且危及生命者:大剂量 激素冲击治疗:
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m2或1g静滴每天1 次; 疗程:连续3~5天,必要时可予以重复, 之后,参照前述狼疮脑病的治疗。



注意激素与狼疮脑病导致的神经精神症 状的鉴别:

激素导致者,激素的使用剂量常≥1mg/kg/d; 研究显示,SLE患者出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表 现中,有激素导致者约5-10%; 激素导致者,多表现为情感障碍(93%),





对于以局灶性血栓栓塞为主而弥漫性炎症不
明显的狼疮脑病,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确切疗
效不如弥漫性脑病,应加用抗凝治疗;

肯定脑血栓的APS患者,抗凝治疗的目标:

前瞻性研究:INR3.1-4.0 vs 2.0-3.0疗效相同, 但出血不良反应:28% vs 11%; 回顾性研究:高强度抗凝更有效而不良反应无 差异。
识别抗原:神经细胞; 作用机制:可能与anti-N与神经元细胞膜间相互 作用,干扰神经元功能,损害神经元细胞; 有报道狼疮脑病患者CSF中阳性率大95%; NPSLE患者CSF中IgG型anti-N是其血液中8倍; 与NPSLE的精神病表现、器质性脑病、全身发作 型癫痫等相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Anti-ribosomal P antibodies, anti-P): 识别抗原:核糖体60亚基D的P0、P1、P2;



NPSLE患者的阳性率30-40%;
与NPSLE的精神病变现与抑郁症表现有关。

抗神经元抗体 (Anti-neuronal antibodies, anti-N):

抗内皮细胞抗体
(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 AECA):

识别抗原:分子量10-200kDa内皮细胞抗 原,部分与anti-P0抗原相关;

与狼疮脑病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如: 神经病、情绪障碍等)相关;
IgG型AECE与SLEDI呈正相关。


抗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以狼疮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狼疮全身活动性不
强的患者;

对顽固危重的狼疮脑病可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
合,以尽可能尽快挽救病人生命,延缓病情进展。
鞘注禁忌症
存在腰穿禁忌的患者; 合并存在颅内感染的狼疮脑病;


对甲氨喋呤过敏的狼疮脑病。
鞘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规腰穿后,用生理盐水(3ml)稀释甲氨喋呤 及地塞米松各10~20mg,鞘内缓慢推注,注意无 菌操作,并用脑脊液不断稀释(“按摩注射 法”),推注时间不短于5分钟; 如推注过快,患者可能出现双下肢烧灼感或头痛, 个别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小便失禁等较严重 不良反应; 可间隔1周重复一次,一般不超过4次,病情危重 者适当可增加次数。

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冲击者,需注意骨髓抑制, 后者多在冲击后1~2周内出现。 近几十年来,随着狼疮脑病的诊治水平提高, 尤其是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积极使用,狼疮脑 病的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不再是狼疮急性 期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感染仍是目前导致狼 疮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杀手。


狼疮感染临床表现各种各样,病原体可为细 菌、真菌、结核、病毒或其它不典型病原感 染,临床表现可以很不典型,并和原发病的 表现混淆; 对上述感染处理原则应为:密切监测,早期 发现,早期积极控制; 使用激素及环磷酰胺过程中还应注意其它副 作用:如电解质紊乱、肝功损害、精神症状、 胃肠反应及膀胱毒性等。
鞘注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评价
抗体在狼疮脑病诊断中的意义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

包括一类抗体,识别抗原:心磷脂、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胺醇、磷 脂酰胆碱、血小板活化因子、β2-GP-1等; 作用机制:促凝、上调粘附分子(如ICAM、 VCAM、E选择素)等; 抗心磷脂抗体与弥散性显微镜下脑损害(Diffuse microscopic brain damage)、脑血管病变、癫痫、 头痛、舞蹈病、颅神经病变有关; 狼疮抗凝物与识知功能障碍有关。



不典型者易被漏诊或误诊;
这些都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发病机制

血管病变:血管炎、血栓、栓塞等;


多种自身抗体作用;
细胞因子(IL-2、IL-6、IL-8、IL-10、IFNa、 TNF-a等); 血脑屏障破坏,血中物质干扰;

其他(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
临床表现
SLE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分为原发和继发:

鞘注MTX的作用机制
甲氨喋呤是一较强免疫抑制剂,但其 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差,参照白血病脑病的 治疗经验,采用鞘内联合注射,就可发挥 其局部治疗作用而避免全身毒副作用。
鞘注适应症

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无效或效果不 理想的狼疮脑病; 存在冲击禁忌(如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的狼 疮脑病;



发病:SLE的任何阶段:SLE的活动期、好 转期、稳定期(可以不伴全身活动);

多出现在SLE病程前5年,其中作为SLE的
首发表现及发病后1年内发生者约50-60%;

当只有脑损害而无SLE其他活动表现时,
诊断狼疮脑病需特别排除继发因素。
严重狼疮脑病常见临床损害

弥漫性:


局灶性:



器质性脑病综合征; 精神病; 情感障碍;
有条件查头颅单光子发射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可提高CT对NPSLE诊断的敏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