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自考考试大纲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试复习提纲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试复习提纲
1.塑料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特点及添加剂(常用的添加剂)。
2.热塑性塑料的三种物理聚集状态是什么?
4.基本概念:结晶、取向、降解、交联。
5.塑料成型工艺特性:收缩性、流动性、相容性、
吸湿性等。
6.塑件上通孔的三种成型方法及各自特点。
7.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8.注射生产的几个阶段。
9.型腔数目的确定。
10.模具图上分型面的标示方法?
11.基本概念:普通浇注系统、热流道浇注系统。
12.普通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各自作用。
13.排气槽大小与塑料流动性的关系。
14.注射模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平均值法)。
15.读图:注射模标准模架的组成。
16.注射模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证注射模合模的方向性?
17.影响脱模力大小的因素。
18.简单脱模机构的类型。
19.读图: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组成及各零件的作用。
20.注射模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220

022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 第1页 (共2页)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22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聚氯乙烯的缩写代号是______,聚丙烯缩写代号是______,聚碳酸酯缩写代号是______,PF 是______的缩写代号,PMMA 是______的缩写代号,POM 是______的缩写代号。
2.注射机按其外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根据中空吹塑成型方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精密注射成型对注射机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5.管材挤出机头零件中的口模是成型管材______的零件,芯模是成型管材______的零件。
6.按压缩模具上下模配合结构特征分类,压缩模具可分为______模具、______模具、______模具。
7.我国研制的新型塑料模具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意写4个)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比容2.压缩率3.退火处理4.注射压力5.浇注系统三、计算题(本大题10分)某塑件右图所示,材料为PE ,P 注为68.6MPa ,额定流程比[r ]为200~400,问:此模具是否会产生缺料现象?022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 第2页 (共2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3小题7分,第4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热塑性塑料在恒定压力下,根据受热温度的差别,存在哪三种状态,并指出三种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和可以采用的成型工艺。
2.简述浇口位置选择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3.塑料制品在确定压缩模具内加压方向时应考虑哪些因素?4.简析哪些情况应该在注塑模具上设置加热装置。
02221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践)课程代码:02221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本实践是在学习先修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之后,为了加强对学生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综合设计训练环节。
本实践应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重点强调实际应用技能训练,包括塑料成型工艺设计和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两部分内容。
其实践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应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绘图和使用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增强学生对塑料成型工艺设计、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生对于塑料模具设计软件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典型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
4.着重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建议开设36学时,共计2学分)
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
(一)指定教材
《UG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及应用案例》姜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二)参考教材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齐卫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塑料模具设计手册》刘彩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新编塑料模具设计手册》谭雪松,林晓新,温丽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南京工程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专接本阶段)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注射模设计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完以后,使学生通过运用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各类模具的成型工艺、模具的结构设计与理论计算等),经过查阅有关塑料模具设计资料,设计一副结构较易及中等难度的注射模,从而达到掌握设计塑料注射模具的一般程序和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模具设计的工作实践能力。
二、课程任务及要求1、任务(1)分析和研究塑件的产品图及其技术条件。
(2)根据塑件的形状及尺寸,计算其在分行面上的投影面积和塑件加浇注系统的质量,计算所需锁模力总注射物料量,初选设备。
(3)确定成型方案1)确定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2)选择合适的分型面3)确定浇注系统的形式及选择正确的浇口位置4)确定内孔的成型方法5)确定脱模形式及采用合理的推出机构6)冷却方式设计(4)绘制模具装配图的结构草图要求在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案后,边绘制装配结构草图,边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然后再画正式模具装配图。
(5)计算1)根据塑件的尺寸及精度,对成型零件(凹模凸模或型芯)的成型尺寸进行计算。
2)对于动模支承板的厚度进行刚度与强度的校核,若校合后发现其厚度不够,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刚度。
(6)根据上述设计校核所选设备的装模空间、开模行程、推出距离等,若参数不匹配,加大一级设备型号。
(7)绘制模具装配图根据绘制模具结构的草图和具体尺寸,绘制正式的装配图,图中粗细线条应分明,画法正确,剖面线蔬密有致,零件序号引出线应整齐。
(8)绘制零件图按要求绘制零件图。
2、要求(1)设计说明书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1)要求对塑料件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7月浙江自考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22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将一定配比的_________和各种添加剂制成成分均匀的粉料或粒料,有利于成型后得到性能_________的制品。
2.塑料中的稳定剂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光稳定剂三种类型的稳定剂。
3.塑料模按模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模、机头和口模等。
4.注射模的浇注系统由_________、分流道、_________、冷料穴等组成。
5.精密注射成型是成型尺寸和形状精度_________、表面粗糙度_________的塑料制品而采用的注射成型方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塑料收缩率大、塑件壁厚大则脱模斜度大。
( )2.塑料模的垫块是用来调节模具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度的要求。
( )3.就成型效率来看,以注射成型为高,压注成型次之,压缩成型较低。
( )4.溢式模有加料腔和配合部分,所以过剩的塑料容易溢出。
( )5.设计压缩模时,对无论从正面或反面加压都成型的塑件,将凹模做得越简单越好。
( )6.压缩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与注射模相似,因此,注射模的侧向分型机构完全可用于压缩模。
( )7.夹坯口的角度和宽度对吹塑制品的质量没有影响。
( )8.冷却水在模具出、入口处的温度差愈小,说明对模温控制的均匀化程度愈高。
( )9.浇口的位置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以利于熔体填充及补料。
( )10.无流道塑料注射模适用于各种塑料的注射成型。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热塑性塑料12.收缩性3.调湿处理4.分流道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浇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推出机构的设计要求是什么?3.对塑料模具成型零件材料有哪些要求?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0分)根据上面的塑料模具总装图所示,回答下面4个问题:(1)写出零件编号为3、4、5、6、7、10、12的名称?(7分) (2)模具采用何种浇口形式?(2分)2(3)模具有几个分型面?(2分)(4)模具有几个型腔?叙述模具工作原理。
模具设计考试提纲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考试提纲第一章:1.聚合物热力学曲线:玻璃态:塑料处于温度以下的状态,为坚硬的固体,是大多数塑件的使用状态。
称为玻璃化温度,是多数塑料使用温度的上限。
高弹态:塑料处于温度和之间的状态,类似橡胶状态的弹性体,仍具有可逆的形变性质。
粘流态:当塑料受热温度超过时,由于分子链的整体运动,塑料开始有明显的流动,塑料开始进入粘流态变成粘流液体,通常我们也称之为熔体。
2.入口效应,离模膨胀:熔体在入口端出现压力降,在出口端出现膨胀的现象称为端末效应,亦分别称为入口效应和离模膨胀效应。
增加管子或口模的平直部分长度,适当降低成型时的压力和提高成型温度,并对挤出物加以适当速度的牵引或拉伸等,均有利于减小或消除端末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3. 一般来说,结晶型塑料是不透明的或半透明的,非结晶型塑料是透明的。
4.成型结晶型塑料注意事项:1.料温上升到成型温度所需的热量多,要用塑化能力大的设备2. 冷凝时放出热量大,要充分冷却3. 熔态与固态的比重差大,成型收缩大,易发生缩孔、气孔4. 各向异性显著,内应力大5. 结晶熔点范围窄,易发生未熔粉末注入模具或堵塞浇口5.取向(概念):聚合物大分子及其链段或结晶聚合物的微晶粒子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有序排列叫做取向结构。
6.塑料的组成:合成树脂(40%~100%)+添加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固化剂);7.塑料的工艺性能:8.塑料成型方法:注塑成型、压塑成型、压注成型、挤塑成型、吹塑成型9.塑件后处理:退火:将塑件在定温的加热液体介质(如热水、热油和液体石蜡等)或热空气循环烘箱中静置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退火目的:消除塑件的内应力,稳定塑件尺寸,提高结晶度、稳定结晶结构,从而提高其弹性模量和硬度。
调湿:将刚脱模的塑件放入加热介质(如沸水、醋酸钾溶液)中,加快吸湿平衡速度的一种后处理方法。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吸湿性很强且又容易氧化的塑料,如PA;10.塑件设计原则:1.满足使用要求和外观要求2.在保证塑件的使用性能、物理、化学、介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等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价格低廉和成形性能较好的塑料,并力求结构简单、壁厚均匀、成形方便。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代码:1106、486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本课程分为实践和理论两个部分。
实践环节在实习车间进行,安排在讲课之前,通过实践环节,使同学对塑料制品及其生产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从常用塑料的种类、成型原理、工艺特点,到各类塑料制品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塑料模具的结构和设计以及该领域的先进技术,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常用塑料、成型原理、工艺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塑料制品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塑料模具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
通过对塑料制品常见的成型缺陷,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作业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以上内容是模具专业毕业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学懂、学好,更要学会,为今后打好坚实的业务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课,它与一些先修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有密切的关联,也为一些后续课奠定了相关的基础。
其先修课程是: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零件等。
后续课程是:模具制造工艺、塑压成型设备等。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塑料、塑料制品、塑料模具、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塑料制品与塑料模具概述(一般)识记:塑料制品的优点,塑料模具的种类(二)塑料的基础知识(重点)识记:树脂、高聚物、聚合物分子结构、不同温度下聚合物呈现的三种状态,塑料及其组成理解:塑料的分类、性能、用途应用: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条件(三)塑料注射成型工艺(重点)识记:注射成型原理理解:注射成型模具的简要结构、注射成型机的简要结构应用:注射成型工艺过程第1章注射成型模具结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注射模的分类,熟悉热塑性塑料注射模的特点,掌握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掌握热流道注射模的结构和应用范围。
塑料模具设计复习提纲和答案

塑料模具设计---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填空(20分)、选择(20分)、判断(10)、简答(35)、图形题(15分)第一章概论1.利用模具生产制件的优点。
效率高,质量好,切削少,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成本低2.塑料制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项重要因素。
2.塑料成型模具的分类。
3.塑料模具、注塑成型模具、挤塑成型模具的概念。
塑料成型模具:是将塑料材料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专用工具,简称塑料模具将塑料加在注射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融后,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活塞的作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在模具型腔内固化定型,此过程称为注射成型。
注射成型所用模具称为注塑成型模具。
在挤塑机螺杆的推动下,使粘流状态的塑料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具有特定断面形状的机头与口模,然后连续进入温度较低的定型模,塑料在定型模中固化,生产出具有所需断面形状的连续型材,该成型方法称作挤塑成型。
所用模具为挤塑成型模具。
第二章塑料制件设计1.塑件尺寸标注:孔类、轴类、中心距类塑料制品的标注•对孔类尺寸采用基孔制:以表中数值冠以(+)号•对轴类尺寸采用基轴制:以表中数值冠以(-)号•对于中心距以表中数值之半冠以(±)号2.塑件的形状设计---便于模塑、便于脱出3.塑件壁厚的设计原则。
①塑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装载时能承受紧固力。
②一般而言,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件壁厚应尽量取小些。
③同一塑件的壁厚应尽可能均匀一致,否则会导致各部分冷却固化收缩不均匀,使塑件产生气孔、裂纹及变形等缺陷,并导致内应力集中。
4.增加刚性,减小塑件变形的结构设计有?1、加强筋作用①增加制品强度、避免制品翘曲变形;②沿料流方向的加强筋可降低塑料的充模阻力。
(a)因壁厚不均而产生的缩孔(b)加强筋方向的改变可降低熔体的充模阻力,也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翘曲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代码:0222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具方向的专业核心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塑料模具设计工作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了解塑料模具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模具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熟悉模具行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及模具开发的基本流程,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模具工程问题。
2、掌握塑料模具结构设计及工艺调整的专业知识,理解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具有从事塑料模具结构设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掌握注射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解决注塑生产中的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设计中等难度的模具结构的能力,具有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在解决较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步培养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关系1、本课程为核心专业课之一。
2、先修课程有《工程图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加工及成型工艺》等课程。
以上课程作为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3、本课程后续课程有《模具CAD/CAM》、《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些后续课程涉及到设备的选用及有关安装尺寸等,需要本课程作为支撑。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高分子聚合物结构特点与性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特点;2、掌握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3、掌握聚合物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聚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质(重点)识记:非晶态高聚物的热力学性能;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概念。
理解:非晶态高聚物形变温度曲线;假塑性流体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应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的计算方法。
(二)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次重点)识记:聚合物结晶概念;聚合物的取向现象概念;聚合物降解概念;聚合物的交联概念;理解: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变化;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应用:塑料的成型加工过程中合理的调整工艺参数,获得高质量、高性能的满意产品。
(三)高分子聚合物结构特点与性能(一般点)识记:高聚物的结构特点;理解:高分子链结构特点;应用:利用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确定其加工成型工艺。
第二章塑料的组成与工艺特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塑料的基本组成与分类;2、掌握塑料成型的工艺特性;3、熟悉常用的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塑料成型的工艺特性(重点)识记:成型收缩性;流动性;相容性;热敏性;吸湿性;比体积和压缩率的概念;理解:成型收缩性和流动性与成型温度、成型压力等成型条件的关系;应用:计算实际收缩率和计算收缩率。
(二)塑料的基本组成与分类(次重点)识记:组成塑料的成分;塑料的分类方法;理解:组成塑料各个成分的作用;应用: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选用。
(三)常用塑料简介(一般)识记:常用热塑性塑料名称、性能和应用范围;常用热固性塑料名称、性能和应用范围;理解:常用塑料的性能与应用范围的关系;应用:根据塑料制品的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塑料品种;第三章塑料成型制件的结构工艺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塑料成型制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2、掌握设计合理塑料成型制件结构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塑料成型制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制件结构设计(重点)识记: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状、斜度、壁厚、加强肋、支承面、圆角、嵌件、铰链的概念;理解:结构工艺性与模具结构的关系;应用:设计合理的塑料成型制件的结构。
第四章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特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注塑成型原理;2、掌握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和工艺要求;3、掌握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注塑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重点)识记:注射成型分类、注射成型工艺过程阶段;理解:柱塞式注射机注射成型原理;螺杆式注射机注射成型原理;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应用:根据塑料制件结构特点合理选用注射机。
(二)注塑成型的工艺参数(次重点)识记:料筒温度;喷嘴温度;模具温度;塑化压力;注射压力;保压压力;成型时间的构成;理解:料筒温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之间的关系;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之间的关系;应用:合理选用注塑成型的工艺参数。
第五章注射模基本结构与注射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注射模的分类及结构组成;2、掌握注射模的典型结构、工作原理;3、掌握注射机的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艺要求;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注射模的分类及结构组成和典型结构(重点)识记:注射模的分类;注射模零件名称;理解:典型结构注塑模具的开模、顶出和合模运动过程;应用:根据塑件结构合理设计注塑模具结构;(二)注塑模与注塑机(次重点)识记:注塑机的分类;注射成型机型号规格的表示方法;注射机相关工艺参数;理解:注射机调整与制品成型质量的关系;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关系;应用:合理选择注射机。
第六章分型面的选择与浇注系统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分型面选择原则;2、掌握普通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3、掌握排气系统设计原则;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分型面选择原则,普通浇注系统设计(重点)识记:分型面定义;普通浇注系统组成;理解:分型面选择原则;普通浇注系统设计原则;应用:根据塑件结构合理选择分型面;根据塑件结构和模具结构合理设计普通浇注系统;(二)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和排气系统设计(次重点)识记:热流道浇注系统定义和特点;排气方式;理解: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原则;排气系统的设计;应用:正确设计热流道浇注系统;根据模具结构正确设计排气系统。
第七章成型零部件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注射模的成型零部件的结构组成;2、掌握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3、掌握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尺寸计算(重点)识记:成型零部件结构分类;理解:影响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因素;应用:计算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二)成型零部件的刚度与强度计算(次重点)识记:成型零部件刚度与强度定义;理解:成型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需要考虑的问题;应用:对成型零部件。
第八章结构零部件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注射模标准模架的分类及结构组成;2、掌握支承零部件合合模导向机构的结构和设计原则;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支承零部件合合模导向机构典型结构和设计(重点)识记:支承零部件的名称;合模导向机构分类和零件名称;理解:支承零部件的作用;合模导向机构的作用;应用:设计支承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二)注塑模标准模架(次重点)识记:标准模架的组成和分类;理解:模架的作用;应用:合理选择注射模模架。
第九章推出机构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注射模推出机构的分类及结构组成;2、掌握推出力的计算;3、掌握简单推出机构、二次推出机构、定动模双向顺序推出机构、浇注系统凝料推出机构和带螺纹塑件的推出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推出机构的分类及结构组成和典型推出机构(重点)识记:推出机构的组成及分类;理解:典型推出机构的推出运动过程;应用:根据塑件结构合理设计模具推出机构;(二)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次重点)识记: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方式;理解:带螺纹塑件的脱模过程;应用:合理设计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
第十章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及组成;2、掌握抽芯力与抽芯距的计算;3、掌握各类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要求;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及组成(重点)识记: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组成零件名称;理解: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动作过程;应用:根据塑件结构合理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结构;(二)斜导柱、弯销、斜导槽、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次重点)识记:斜导柱、弯销、斜导槽、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组成;理解:斜导柱、弯销、斜导槽、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工作原理。
应用:根据塑件结构合理设计斜导柱、弯销、斜导槽、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结构;(三)齿条齿轮、弹性元件、手动和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一般)识记:齿条齿轮、弹性元件、手动和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组成;理解:齿条齿轮、弹性元件、手动和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工作原理;应用:根据塑料制品的结构合理设计齿条齿轮、弹性元件、手动和液压或气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第十一章温度调节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熟悉温度调节系统的作用和分类;2、掌握冷却回路的结构设计和尺寸计算;3、掌握模具加热系统的方式和计算;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尺寸设计(重点)识记:冷却系统零件名称;理解:模具温度与塑料成型温度的关系;应用:合理设计注塑模具冷却系统;(二)模具的加热系统(次重点)识记:模具加热的方式;理解:模具加热装置的要求和计算;应用:合理设计模具的加热系统。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指定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屈华昌 2014年8月第三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能力层次,掌握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