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大的审美境界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
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蜀道难》即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下面择其要而析之。
蜀道难原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一、反复修辞手法反复修辞手法属于语言运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中情感循环往复的、鲜明节奏之美的审美目的。
这首诗歌开始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诗人为了提起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气势,连用了“噫吁嚱”(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三个虚词,不但使诗歌显得别具风致,而且是诗歌语言更具口语化,表现出极大的呼喊力,同时,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提升的作用。
蜀道难详解-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
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
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
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
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
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
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唐诗赏析-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赏析'《蜀道难》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以《蜀道难》为例解读李白式的浪漫主义

受巴蜀宗教文化的影响较深,他相信神仙意境,自称酒
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没有艺术的想象,也就没
仙。因其神情不凡而又诗酒风流,著名的道士司马承
有艺术本身。诗歌创作以其强烈的抒情性和情景感, 祯谓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梦游天
也非常需要想象来拓展其艺术表现的领域,想象可以
①首先恭喜你!你又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令人羡
慕。老师也想跟你学习打乒乓球呢,你真厉害!
②从你的习作中我知道了比赛结果,但如果你能
流等意象,渲染了空旷寂静的意境,营造了惨淡悲凉的
艺术氛围,表达出对朋友入蜀的担忧。没有感情的内
在因子,就难以写出如此有生命力的景物。作者借险
峻的蜀道还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万一有人据险守
关,便会为非作歹。此作也借蜀道之难,写出仕途之路
的坎坷,对朋友的担心其实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
的迷惘和担忧。
李白的豪迈不同于苏轼的旷达洒脱的豪迈,也不
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这些神话传说的运用,
难,难于上青天”,并用“尔来四万八千岁”揭示历史的
拓宽了《蜀道难》的意境空间,使这首诗不再局限于对
久远,用“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
蜀地的简单景物描写,而是有了历史和文化的双重韵
规啼夜月,愁空山”来描写蜀道之中哀怨的飞禽,又用“
味,时空的界限也被打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7
读写频道
出蜀地山川的壮美雄奇。无论是描写蜀道的难行,山
岭的高险,还是表现河川的迂回,都饱蘸情感之墨,胸
胆开张,血脉偾发,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作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蜀道难》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分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的呢?一是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这首诗感情色彩强烈,一开篇便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突兀的散文笔法,极大地渲染了蜀道之难的氛围,营造了全诗的感情气氛,奠定了全诗雄奇奔放的基调。
二是想象丰富,神秘奇幻。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加上神话传说的穿插运用,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蜀道的雄奇峻伟、高耸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六龙回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夸张的描写;“天梯石栈”“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太白鸟道、“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飞瀑鸣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枯松倒挂等动人心魄的描绘;豺狼、虎蛇的比喻;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力士劈山等神话传说的运用,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蜀道之难,展现了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而且也给这首诗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和雄健奔放的气势。
三是借助烘托,侧面表现。
在正面描写蜀道之难的同时,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郁低沉的旋律,创设了一个古木枯荒、鸟声悲戚的境界。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诗人借景抒情,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四是反复咏叹,循环层进。
诗人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主旋律在开头、中间、结尾共出现三次。
这不仅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基调和旋律,而且有力地强化了诗人的感情。
五是推陈出新,形式为内容服务。
《蜀道难》本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高中语文:浪漫主义在《蜀道难》一文的体现

浪漫主义在《蜀道难》一文的体现《蜀道难》一文,借景抒情,描写形象生动,写出了蜀道的峥嵘崔嵬面貌,渲染出阴森深邃的气氛,突出蜀道的艰难高俊和难以攀登的地势,给蜀地抹上了一层离奇的神秘色彩,形象的表现了蜀地的风光,笔者重点谈谈浪漫主义特色在《蜀道难》一诗中的体现。
《蜀道难》诗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它是诗人的名篇,诗人在他佳作中是怎样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呢?我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欣赏的:1.我对浪漫主义的理解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在反映客观现象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提高到创造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2.欣赏浪漫主义色彩在诗中的体现(1)全诗一唱三叹加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反复咏叹的结构形式,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回旋跌宕的音乐美。
这种反复咏叹强调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为本诗奠定了基调。
中间再次出现重在渲染环境,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末尾出现抒发无可奈何的情绪。
全诗通过一唱三叹加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前后呼应,深化了主题,开头几个惊叹词(噫吁嚱),中间又出现嗟叹词,结尾又用“长咨嗟”,使感情更加强烈,增加了全诗的浪漫感情色彩。
(2)成功运用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诗中运用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高峻险阻和旖旎的风光。
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进行对比,隐含着对唐王朝前途的担忧,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运用神话传说与夸张想象来描绘自然。
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蜀道难 》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代表作品。
同学们知道蜀道难诗歌 表现手法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希望能 帮到大家! 蜀道难诗歌表现手法 李白的诗篇是继屈原的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 的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 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才情和杰出的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的历史,高峻的峰岭,崎岖的山路,悲 凉的环境,险恶的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 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其中, 融贯全篇的则是诗人高昂的浪漫主义的激 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 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 “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 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 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的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的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接着是一个枯 松倒挂绝壁的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 快地闪过, 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的雷鸣般的声音, 使人魂飞魄动、 目不暇接; 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的风光,让自己的心跟着 诗人的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 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 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 的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

一是数字式夸张。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意境。
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难以行走。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蜀道难赏析表现手法
李白
的成名之作当属《蜀道难
》,其文章特点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想象手法来表现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纵横飞扬的文采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的艺术世界,下面来谈谈蜀道难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之所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而“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又反衬出蜀道”危乎高哉“之难。
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品味《蜀道难》中想象手法的运用,可将之分为两类。
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激起人们悲情愁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情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难 于 上 青 天 ︕
蜀 道 之 难 ︐
章法灵活
1、叹蜀道之高
2、叹蜀道之险 3、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 雄奇险峻?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神话传说
神话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原因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入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晚唐 皮日休
(一)自幼受道家老庄思想影响,向往的 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
(二)漫游山河,多样经历形成其奔涌 豪放的气质 。 (三)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只好寄托丰富 的想象来表达理想。 (四)开明、开放的盛唐思想影响
夸张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以虚衬实ຫໍສະໝຸດ 以 手 抚 膺 坐 长 叹
想象 夸张
扪 参 历 井 仰 胁 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张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想象 夸张
雄 奇 可 怖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三秦民谣》)
相同:夸张 不同:想象 神话传说 虚写
灵活的章法 瑰丽的想象
浪漫主义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
总 结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 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 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 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 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 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蜀道难
——浅析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 人”,是盛唐代表作家。 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 国诗坛的伟大的 浪漫 主 义诗人。 他的诗歌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洋 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 “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构建起古代积极浪漫主义 的新高峰。
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