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和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途径,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还需要注重自身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概念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个体对工作的认识、评价和选择中所树立的价值观念。

包括对工作意义、价值、内容、目的和目标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判断并认同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所必需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中的理想目标和生涯规划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同程度的错误观念。

1、价值观缺失很多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是比较浅薄的,认为只要工作可以挣钱即可,没有更深的探求和认识。

同时,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也缺乏了解和认真考虑,选择“跟风”或受到家长、朋友的影响,导致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不清晰、不具备真实性和可行性。

2、价值观错误一些学生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金钱挂钩,认为只有挣越多的钱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无视了个人职业发展中其他更加重要的方面。

还有一些学生将职业选择与爱好联系在一起,一味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不考虑行业前景和自身实际能力,导致最终就业难、发展受限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方法1、了解自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特点等进行了解,找到和自己匹配的职业选择。

同时,要树立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和超越在自己职业领域中的其他人。

2、追求价值要求职场价值观明确,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归于工资待遇的高低。

要认为获得自己价值的方式有很多,通过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努力取得业绩、成就也能够得到认可和肯定。

3、加强知识储备高职院校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职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随时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

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体验和感觉不同职业领域,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好铺垫。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以重庆大学为例三、发展空间选择职业是人生一大课题。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

职业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强烈关注职业的发展空间。

例如培训机会、出国机会、晋升机会等等。

1、培训、出国提升能力:工作能够给予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经验与阅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丰富和提高。

2、学以致用、实现自我:当前人们更强调职业能否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提供机会。

人们已不再将职业仅仅当作谋生手段,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正逐渐凸现出来,成为支配人们从业行动的重要动因。

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回报家庭与社会”座位社会价值取向,把“适应社会,找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作为个人价值取向。

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

而在我们对重庆大学学生的调查中,45%的人希望能顺利实现人生价值,只有11%的人认为这不重要。

建议: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高校价值观教育应与时俱进,大胆承认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但也要防止个人利益至上的狭隘的价值观,要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目前,团中央和教育部大力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些富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放弃了沿海优越的工作条件而志愿到西部服务,很好地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公平竞争、晋升机会: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公平竞争也成为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4、工作自由、兴趣特长:这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工作中能有弹性,没有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这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

在我们对本校学生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是非常希望工作自由的,还有70%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引导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引导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引导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意义上,大学生认为稳定的薪资和职业地位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转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以及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1.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传统意义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稳定的收入和职业发展上。

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了稳定的薪资和职业地位,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的价值。

2.创新与创业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创新与创业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价值中的重要方向。

大学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并有很强的渴望实现自己的创新理想和创业梦想。

3.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行业,对社会和环境的贡献及责任感越来越强。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重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口碑。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价值取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中的重要方向。

随着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发酵,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够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体系针对大学生的新时代就业价值特点,加强价值观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引导他们追求创新、关注社会责任、推广环保、追求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就业价值。

2.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服务和指导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和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以满足他们的多种价值取向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那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是什么呢?
首先,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认为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尤其是为儿童和家庭做出贡献。

因此,在职业发展中,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

其次,他们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因此,他们会不断地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以期能够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最后,他们重视团队协作。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教育者、家长等群体合作,因此,他们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团队工作,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

这些特点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 -。

农林院校“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及能力培养

农林院校“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及能力培养

科技创业月刊㊀2019年第1期农林院校 95后 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及能力培养∗聂㊀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㊀㊀摘㊀要: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毕业生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近10年来农林类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基层岗位急需大量专业的农林类技术人才.导致这一人才供求悖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㊁学校因素,也有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需要学校加强学生的就业价值理念教育,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的能力,从调整高校培养目标㊁提高农林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扭转当前农林类大学生不愿下基层的现状,提高农林专业 95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关键词:农林院校; 95后大学生;就业观;价值理念;就业素养中图分类号:G 647.38㊀文献标识码:A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G2272.2019.01.024∗基金项目: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 增能视角下农林院校 95后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J Y B 2018238)作者简介:聂丹(1989 ),女,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㊁就业.收稿日期:2018G11G28㊀㊀2018年,第一批 00后 进入大学, 95后的学生陆续走向工作岗位.其中,由于农林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更多的在基层,因此,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问题会比相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为复杂,经常出现基层岗位人才匮乏,农林院校的大学生难就业的供需悖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研究95后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理念,引导他们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理念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非常重要.1㊀农林院校 95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年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累计有795万大学生毕业生,201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820万.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相对较为 冷门 的农林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近10年来农林类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然而,农林类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毕业生人数增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事实上,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大量的农村基层岗位急需拥有高层次的农林技术型人才.农林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掌握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推广技能,是我国建设 三农 领域高层次人才,在我国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下有着广阔的就业天地,并能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头雁.然而,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9%的农林类大学生到基层农技单位就业,近90%的大学生选择了留在城市工作,其中有超过60%的农林类大学生为了留在城市工作,选择了非农林类行业就业.一方面是大量的基层岗位急需专业的农林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林院校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这样人才供需的悖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农林院校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理念存在问题.95后 大学生成长于国家改革开放㊁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巨大的社会变革㊁开放的文化氛围㊁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对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影响较大,他们在择业时的呈现出来的价值理念有着不同于前几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成长与物质丰厚年代的 95后 大学生对薪酬待遇的看法并不一样,部分 95后 大学生更看重的是工作环境㊁工作氛围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若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选择辞职或跳槽,而不是解决问题;甚至选择毕业后一边打工一边旅游,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 95后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价值理念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农林院校 95后 大学生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突出,大量的农林专业大学生毕业生不愿从事农林专业的工作,这既造成了我国教育资源㊁人才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农林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68P I O N E E R I N G W I T H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M O N T H L Y N O .1㊀20192㊀影响农林院校 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的因素㊀㊀就业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影响农林院校 95后 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㊁学校因素㊁也有学生的个体主观因素.其中,社会㊁学校属于环境因素,个体主观因素属于内在因素.朱晓妹㊁丁通达等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理念,在2012年对江西省1000多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 95后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显著影响,而个体主观心理因素对农林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最为显著.(1)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行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新的文化新的思潮随着互联网迅速传播,人们的价值观㊁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都开始悄然改变,农林院校的大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部分学生受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个人主义 的影响甚重,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追求奢靡的生活,学生借钱买高档手机㊁化妆品的新闻屡见不鲜.拜金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农林专业 95后 大学生在学校就过着 吃土也要买买买 的生活,毕业找工作时挑三拣四, 一切向钱看 的观念让他们 学农不爱农 务农不愿下基层 ,宁可放弃自己的专业成为普通的打工者,也不愿意去专业对口㊁发展空间广阔的农村基层岗位就业.(2)学校因素.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㊁价值观和世界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能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在毕业时就能有一个较为正确的就业价值理念.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林类院校的高校在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引导上做的并不到位.虽然每所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效果并不好,以理论讲解为主大班授课形式,缺乏教学互动,也缺乏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体系指导,对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当然这一问题并非农林院校独有,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缺乏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课程由辅导员㊁就业办工作人员兼任的现象并不鲜见.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在择业时表现较为迷茫.(3)个体主观因素.社会因素㊁学校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的外因,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理念的内在因素.由于农林院校的专业较为 冷门 ,因此农林院校的大学生选择其专业时并不一定是热爱农林专业,而是因家庭条件不好,农林院校费用较少,部分专业每月还有生活补助而选择;或者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专业调剂而被动选择农林类专业,这些学生在就业时就很容易放弃本专业.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农村拥有一份高薪水的工作,因此对下基层㊁回农村㊁薪酬较低的工作岗位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农林专业的辛苦缺乏自主创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毕业时宁愿放弃本专业也不愿选择本专业的工作.3㊀农林院校 95后大学生就业的价值理念及能力培养㊀㊀面对农林专业学生就业时人才供需的悖论,农林院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价值理念教育,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的能力,从调整高校培养目标㊁提高农林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为提高农林专业 95后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面对当前多元的社会文化思潮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帮助农林类 95后 大学生树立争取的就业价值理念.学校要引导学生看到改革开放40年,北京㊁上海㊁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国家连续15年聚焦 三农 问题,为解决农村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打造新型职业农民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列政策,为让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而做出了巨大努力.伴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随着 四化同步 三权分置 等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出现了 返乡农民工创业潮 ,我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在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以后,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 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专业的广阔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学生 爱国㊁强国㊁兴国 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成长为解决 三农 问题的高科技人才,扭转当前农林类大学生不愿下基层, 学农不爱农 学农不务农 的现状.同时,针对当前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学校要重视社会主义正能量的传播,让学生多接触深入基层㊁勇于创业的正面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农林专业的学生回到农村大有作为.学校要积极宣传 西部志愿者计划 三支一扶 等政策计划,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大城市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虽然农林类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确实较少,但基层对农林类大学的需求是旺盛且供不应求的,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回乡创业,在广阔的农村做出一番成就,体现自我的价值.(2)调整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㊁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因此,农78农林院校 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及能力培养科技创业月刊㊀2019年第1期林类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农林院校的专业特色开展 双创 就业教育.首先,高校要改变仅在大三或大四开设一堂就业指导课的状况,从新生进校伊始就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课程,大一大二开始学业生涯指导系列课程,大三大四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树立 全程就业指导 的理念,结合农林院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展教学.其次,高校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团队,转变由辅导员㊁就业工作人员兼职上课的情况,组建一支具有学科背景的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课程教师.这些了解学科专业特色,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能结合农林院校的学科特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同时,学校还可以请优秀的校友回校交流,通过这些优秀校友的现身说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最后,学校还要开展特色的 双创 就业教育,通过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3)提高农林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朱晓妹㊁丁通达等人的调查显示,个体主观心理因素对农林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因此,高校还要重点做好农林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㊁客观的自我定位,树立合理的就业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要正确认识到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农林类人才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应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让自己的求职意向与专业需求㊁社会需求趋于一致.针对部分学生不热爱农林专业的情况,学校要帮助学生首先认清自己已经是农林专业学生的现实,并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他们为了做好农林业院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实施了(林场)站(林业工作站)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与林场㊁林业工作站签订人才合作培养的协议,为林场和林业工作站有针对性地培养森林培育㊁森林资源保护㊁森林防火㊁森林病虫害防治㊁野生动物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每年组织大量的学生深入大㊁小兴安岭的林场㊁林业站实地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农林专业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为有特色㊁高质量㊁应用性的技能型人才,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并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4㊀结语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量的农村基层岗位急需拥有高层次的农林技术型人才.掌握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推广技能的农林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建设 三农 领域高层次人才,在我国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下有着广阔的就业天地.针对当前 95后 大学生毕业不愿下基层,宁可放弃自己的专业成为普通的打工者的现状,农林类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加强学生的就业价值理念教育,加强农林专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特色㊁高质量㊁应用性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林专业 95后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参考文献[1]㊀2018年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半数人感到形势严峻[E B /O L ].搜狐新闻,w w w.s o h u .c o m /a /234028202_416207,2018.6.12.[2]㊀常冰.当代农科类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3]㊀朱晓姝,丁通达,连曦,等.新生代大学就业预期影响因素[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4):110G115.[5]㊀李慧静,赵建光,王乙,等.农林高校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及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13(8):90G92.[5]㊀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2014(4):40G46.[6]㊀厉以宁.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人力资本革命[J ].中国经济周刊,2016(12):37G41.[7]㊀励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1(3):54G56.(责任编辑㊀吴㊀汉)88。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拥有稳定的职业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从职业价值观的概念入手,探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职业价值观的概念职业价值观是指对于工作、职业和职业发展,个体所持有的信仰、态度和偏好的总和。

职业价值观是指定了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目标、表达了对工作的态度和自我概念、规定了职业行为和决策的标准。

职业价值观不仅是一种认知结构,还是一种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和动机驱动系统。

(一)商品化意识比较普遍与传统的国家计划经济不同,现在的社会更加注重市场化和市场法则,商品化意识也成为一些职业院校学生的主流观念。

由于在大环境下,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了唯一目的,因此他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倾向于追求高薪、高福利、高社会地位等“金钱”价值,而忽视了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

(二)价值观不够稳定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缺乏规范的职业发展系统和职业指导,因此在价值观上容易浮躁、不坚定。

他们追求新奇、时髦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先前认可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落差大、追求热点而缺乏实际认知等现象。

(三)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烈职业规划的定义是旨在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提供生命自我实现经验的过程。

然而,在职业院校学生中,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发展计划以及职业知识、技能的需求,学生们往往在职业选择上难以做决策,从而无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提高师资力量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提高师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价值观教育和培养。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管理、市场经济、到职业生涯的长远视野等一系列方面入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

(二)实施职业指导制度职业指导制度是指为学生制定出一套职业规划的体系,包括职业指导、实习经验、招聘信息等。

这种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自我认知,了解行业领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引导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引导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引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而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就业价值观的认知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之处。

因此,必须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追求多元化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虽然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相当一部分新时代大学生追求的是一份多元化的发展。

他们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多元化领域的发展,逐步从单一领域走向多元化。

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对不同领域的认识和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业精神。

二、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强调自我适应和创新性。

他们对工作的期望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更加注重做一些负责任且有价值的事情,展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注重职业发展的长期利益,掌握职业技能,且不断提高互动交流和信息查询的能力。

三、注重共享经济的发展与上两点类似的是,当前大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共享经济的发展。

共享经济作为数字化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大学生们也开始意识到共享经济的价值,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共享经济和数字化经济多做了解,并培养其积极参与数字化经济的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新时代大学生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当前环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话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和参与环保活动,并且把环保和社会责任作为考虑职业时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校园开始关注环保,积极投身环保活动,培养环保意识,从而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为社会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其独特性和特殊之处。

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在教育和培训上必须注意培养多元化、自我价值实现、共享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75-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谷海茹西华大学摘要: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面对当前艰难的就业环境,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而发生变化的背后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特点;影响因素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未来职业形成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即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职业选择中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思想观念。

它是大学生就业过程内心的“指路灯”,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价值观。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传统的“精英化”的教育模式逐渐被“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代替。

由此,高校大学生人数开始逐年缓慢增加。

近年,尽管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增长呈现出趋缓发展的状态,但总人数仍然在不断地增加。

国内高校大学毕生人数从2007年接近500万发展到2016年接近800万,每年都有所增加。

这就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越来越紧张,形式越来越严峻,加之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大数据化、就业机制的市场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化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的新特点在当前就业环境中,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求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及,微博、微信以及新兴自媒体等网络传播手段逐渐被大学生熟练运用,这促使大学生的求职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网络化。

如,网络、电视媒体提供了更便捷、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些自信的大学生勇敢地走上求职舞台实现了就业。

另有一些大学生则是通过观看电视求职节目、职场选秀栏目学习职场规则、求职面试技巧,以便为今后能够顺利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作者:孙阳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2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2005)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随机整群抽取212名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探讨了其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结果表明:①低年级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按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成就实现、家庭维护、地位追求、社会促进。②低年级大学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按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发展、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③女大学生在福利待遇上的期望非常显著高于男大学生。④文科大学生在规范道德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理科大学生。⑤大二学生在地位追求、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关键词]目的性职业价值观 手段性职业价值观 低年级大学生 农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08-02 一、问题提出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1]它与个体的择业行为密切相关。国内很多学者探讨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含义、结构、特点、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等内容。[1-6]这些研究中,鲜有把农业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农业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职业价值观既与其他类型高校大学生有着共同性,又有其独特性。其中,低年级大学生还未面临择业选择,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可以了解在无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标准。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本研究随机整群选取某农业院校大学一年级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大学二年级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共8个班级,有效被试212人,男生55人,女生157人;大一97人,大二115人;文科102人,理科110人。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2005)[1]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共34个项目,包括目的性价值观(16个项目)和手段性价值观(18个项目)两个分量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四个维度;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发展、福利待遇六个维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度。量表采用五级评分,1=非常不重要,2=比较不重要,3=一般,4=比较重要,5=非常重要。该问卷目的性价值观和手段性价值观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76和0.813。

(三)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同一时间,由一名主试(心理系研究生)施测大一和大二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答完现场收回,答卷时间为10分钟左右。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涉及T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描述分析 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按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成就实现(4.10±0.57)、家庭维护(3.97±0.66)、地位追求(3.63±0.67)、社会促进(3.51±0.71)。低年级大学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6个维度按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发展(4.13±0.55)、规范道德(4.05±0.57)、兴趣性格(3.93±0.58)、福利待遇(3.52±0.67)、轻松稳定(3.15±0.65)、薪酬声望(3.13±0.63)。

(二)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 1.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 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社会促进、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发展、福利待遇10个维度上,男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3.90±0.64、3.63±0.76、4.14±0.59、3.45±0.84、3.02±0.77、3.86±0.61、4.01±0.64、3.10±0.68、4.15±0.49、3.32±0.63;女大学生在上述各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3.99±0.67、3.63±0.63、4.09±0.56、3.54±0.66、3.19±0.60、3.95±0.57、4.06±0.55、3.14±0.62、4.12±0.56、3.60±0.67。经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仅在福利待遇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女大学生在福利待遇上的期望非常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729,p<0.01),其他9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 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社会促进、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发展、福利待遇10个维度上,文科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3.98±0.69、3.65±0.68、4.06±0.58、3.47±0.72、3.11±0.69、3.88±0.62、3.96±0.59、3.16±0.63、4.09±0.52、3.56±0.58;理科大学生在上述各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3.95±0.64、3.61±0.66、4.16±0.56、3.56±0.69、3.18±0.61、3.97±0.54、4.12±0.54、3.11±0.64、4.16±0.57、3.49±0.74。经T检验可知,不同专业的低年级大学生仅在规范道德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文科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理科大学生(t=-2.062,p<0.05),其他9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 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社会促进、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发展、福利待遇10个维度上,大一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3.98±0.54、3.53±0.66、4.07±0.51、3.49±0.61、3.10±0.60、3.86±0.59、4.02±0.59、3.06±0.60、4.04±0.50、3.40±0.64;大二学生在上述各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3.96±0.76、3.71±0.66、4.13±0.62、3.53±0.79、3.19±0.68、3.99±0.57、4.07±0.55、3.20±0.66、4.21±0.57、3.62±0.68。经T检验,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中,大二学生在地位追求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t=2.006,p<0.05),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中,大二学生在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学生(t=2.170,p<0.05;t=2.461,p<0.05),在其他各维度上,大二学生和大一学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分析 研究发现,低年级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注重成就实现和家庭维护。相比而言,社会促进重视度最低。这一研究结果与曲媛媛(2009)[6]研究相一致,表明农业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上的选择倾向趋同。低年级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外在标准中,最重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规范道德,兴趣性格和福利待遇次之,相比而言,最不关注工作中的轻松稳定和薪酬声望。本研究中,规范道德维度得分高于兴趣性格,而曲媛媛(2009)[6]兴趣性格维度得分高于规范道德,其他排序均与本研究一致。这表明,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更重视工作带来的社会利益,重视社会道德。

(二)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具体特点 本研究发现,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诸多标准中不存在性别差异,仅在福利待遇维度上,女生期望值显著高于男生。这表明,女大学生在择业中更看中工作带来的相关福利,希望工作带来更多的回报。文科大学生在规范道德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理科大学生。这是因为,相比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带来的社会效益更加明显。因此,理科大学生更重视实际工作带来的社会利益,更重视自身的价值实现。由此,理科大学生比文科大学生更注重职业选择中的社会利益。大二学生在地位追求、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究其原因,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个人定位越来越明确,越发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此外,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个人的专业能力逐步提高,自信心随之增强,因此,大二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关注个人的发展平台和相关待遇问题。

五、结论 农业院校低年级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按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成就实现、家庭维护、地位追求、社会促进;手段性职业价值观6个维度按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发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女大学生在福利待遇上的期望非常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规范道德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理科大学生;大二学生在地位追求、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参考文献】 [1]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心理学报,2005,37(5):650-657. [2]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38-43.

[3]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心理学报,1999,31(3):342-348. [4]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3-18. [5]王金梅,李德波.从云南农业大学看当代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32-34.

[6]曲媛媛.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