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教材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教材复习提纲中国国防一、名词解释1、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3、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
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二、辨析1、现代国防只是一种国家行为不是国际行为答: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巩固国防。
国防巩固,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周边国家局势动荡时,该国就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他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
可见,现代国家在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三、问答题1、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每种各有哪些代表国家答:A、扩张型国防:美国B、自卫型国防:中国C、联盟型国防:美国、日本、韩国D、中立型国防:瑞典、瑞士2、现代国防的特点是什么答:A、现代国防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更紧密相连B、现代国防与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C、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a、按范围分,有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b、从内涵看,是存亡、安危、荣辱、兴衰D、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3、我国有兵役制度是什么答:a、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b、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4、地方大学生入伍有哪三种形式答: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
第三种: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5、陆军、海军、空军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答:陆军:抗击外来的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方向)上打赢保卫祖国的局部战争,实现、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海军: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海岸附近的重要目标;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录作战和抗登录作战;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
世界史复习提纲

6、现代科学技 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现代文学、美术、音乐和电影
世界近现代史三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来自• 第三次科技革命夯实基础: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1政治-英国 资产阶级统治 的确立; 2经济-18世 背景 纪后半期,英 条件 国成为世界上 最强大的殖民 国家。国外市 场不断扩大。
一、世界古代史复习
1、原始社会:人类出现
氏族社会
南方古猿
三大人种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即阶级社会) 非洲——古代埃及
2、奴隶社会
亚洲——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欧洲——古希腊、
古罗马
3、封建社会
亚洲——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的伊斯 兰教 欧洲——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 会的发展;城市复兴;拜占庭的灭亡
日本明治维新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
政治
4、殖民扩张与殖民地 人民的抗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 三角贸易 殖民扩张 英国对印度的掠夺
殖民地人民 的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美独立运动 三者之间 的联系
英国宪章运动 5、国际工人运动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法国巴黎公社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三股进步潮流
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 世界历史的进程 ①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战争的本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③任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
共同 影响
启示
美国南北战争
3、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俄国农奴制改革
初一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整理好)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②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①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二、复杂的气候1.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
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2022高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8、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的新疆。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合集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合集5篇)1.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1篇二、复杂的气候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推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精讲:( l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
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0 个,其中有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③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汇总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课世界第一大洲1、亚洲的主体位于______半球,东临_______洋,南临______洋,北临_____洋,西面与_________相接。
2、亚洲陆地面积约为_____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_______,世界上跨纬度最______的大洲,_____是世界第____大洲。
3、亚洲根据地理方位,可将亚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亚六个地区。
(中国、日本属于__________)4、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部地势______,亚洲的中南部的地形主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高原,构成亚洲地形的“___________”。
四周地势较低,多为丘陵和平原,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________中下游地区。
5、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其面积占全洲总积的_________。
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最高峰是_______,陆地表面最低点是_________。
7、教材图7.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要求同学记住亚洲的地形、河流、半岛、岛屿、海洋、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8、亚洲是世界上大河_____的一个洲,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多条,所以亚洲被人们叫做“______”。
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____和______,呈____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到_____洋、_____洋_____洋。
9、亚洲的河流众多,其中最长的河流是_____,流经国家最多的是_______。
亚洲的河流可分为外流河和_______,著名的内流河有:___________。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_____、_______最大的淡水湖,里海是世界上__________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_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咸水湖,也是_________最低点。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12课)含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日本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 位置: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②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和45°N之间属于北温带;③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西隔日本海与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 领土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首都:东京 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最低的是九州岛;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面积最小的是四国岛。 3.在图中填写四大岛、濒临的海洋、首都、富士山、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和温泉?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导致的灾害:建筑物倒塌;引发海啸,淹没冲毁生产生活设施;导致核电泄露,环境污染。给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5.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筑材料质地较轻;避震演习;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准备食品、水电在内的应急包; 6.(1)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为什么? 因为我国西南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我国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加强防震教育;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提升民众的自救能力; 7.日本的自然环境: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布于沿海地区; 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_,具有海洋性; 河流:短而急,水能丰富;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8.日本的经济特征是_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_。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__地域狭小、资源贫乏___,有利条件是_岛国多港湾、交通便利、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劳动力。 9.在图中用斜线圈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名称自东向西是:京滨、名古屋、_阪神、_濑户内海、_北九州工业区;工业分布的特点 :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原因是①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②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③工厂靠近码头,陆上交通便利④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工业经济效益高。 10.日本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美国、欧洲 、东亚 和 东南亚 。 11. 下列产品是日本大量进口的是 A C E F A石油 B船舶 C铁矿石 D照相机 E棉花 F木材 G车床 H海产品 1)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 利用海外资源和劳动力 2)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短缺 3)环境污染 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减少本国污染 4)土地紧张状况加剧 5)国内需求减少 利于国际经济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2.日本的农业:(1)日本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产品需要进口的原因是:平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消费量大。(2)捕鱼量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高,但又是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样做的后果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13.日本民族构成单一, 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东西方文化兼容 。举例说明:日本的茶道是唐朝时传入的;日本的和服仿照隋唐服饰;日本的书法受中国书法影响 14.日本服饰:和服;日本料理:和食;日本建筑:和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日本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
位置: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②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和45°N之间属于北温带;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西隔日本海与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南隔东海与中国
相望; 。
领土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首都:东京
纬度最高的是北海道岛,最低的是九州岛;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面积最小的是四国岛。
3.在图中填写四大岛、濒临的海洋、首都、富士山、横滨、
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和温泉?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导致的灾害:建筑物倒塌;引发海啸,淹没冲毁生产生
活设施;导致核电泄露,环境污染。给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5.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筑材料质地较轻;避震演习;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
准备食品、水电在内的应急包;
6.(1)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为什么?
因为我国西南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台湾岛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2)我国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加强防震教育;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提升民众的自救能力;
7.日本的自然环境: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布于沿海地区;
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_,具有海洋性;
河流:短而急,水能丰富;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8.日本的经济特征是_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_。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__地域狭小、资源贫乏___,
有利条件是_岛国多港湾、交通便利、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劳动力。
9.在图中用斜线圈出..日本主要工业区,名称自东向西是:京滨、名古屋、_阪神、_濑户内海、_北九州
工业区;工业分布的特点 :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原因是①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②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
消费地。③工厂靠近码头,陆上交通便利④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工业经济效益高。
10.日本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 美国、欧洲 、东亚 和 东南亚 。
11. 下列产品是日本大量进口的是 A C E F
A石油 B船舶 C铁矿石 D照相机 E棉花 F木材 G车床 H海产品
1)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 利用海外资源和劳动力
2)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短缺
3)环境污染 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减少本国污染
4)土地紧张状况加剧
5)国内需求减少 利于国际经济合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2.日本的农业:(1)日本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产品需要进口的原因是:平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消
费量大。(2)捕鱼量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高,但又是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样做的后果是:
从本国利益出发,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13.日本民族构成单一, 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东西方文化兼容 。举例说明:
日本的茶道是唐朝时传入的;日本的和服仿照隋唐服饰;日本的书法受中国书法影响
14.日本服饰:和服;日本料理:和食;日本建筑:和屋。
措施:加速海外投资原 因 问题 措
施
:
加
速
海
外
投
资
原 因 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