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普通心理学》离线作业1 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一、填空1 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2 记忆3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4 真实验法准实验法非实验法(无顺序要求)5 生理机制社会文化6 实验研究描述研究7 指向性和集中性8 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9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10 集中注意分配注意11 神经细胞12 反比13 冯特187914 注意的分散15 接受刺激传递刺激16感觉大小(感受量)刺激强度(刺激量)费希纳17弗洛伊德降低紧张度18PETfMRI19精神过程20 双眼视差21识记22明度饱和度23 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24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行为25行为、社会力量26杏仁核、下丘脑27色光混合、颜料混合28感觉阶段知觉组织阶段辨认与识别阶段29 运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二.选择题bcccc babdc ccbbd dbaac abbdb cbdca b三、名词解释1.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2.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

3.功能固着性使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

4.信号检测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5.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维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6. 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指我们对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8.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9.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10.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12.幂定律:史帝文森所提,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P=K.IN.13.反应的凝缩:强度加倍,并不能使知觉到的明度加倍,而只引起明度的微小变化。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作者:————————————————————————————————日期: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能够感觉到某一刺激存在或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则是指两个刺激之间能够被觉察出差异的最小差异量。

2. 认知失调理论: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个体的态度与行为、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进而驱使个体改变态度、行为或认知以达到新的平衡。

3.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特定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信心和信念,它是个人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预测自己能否成功完成的心理预期。

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 条件反射:由巴甫洛夫提出,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本能反应的过程。

其中,无条件刺激可以自然引发某种反应,而条件刺激在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后,也能单独引发相同的反应。

二、填空题:1. 人类的记忆系统一般分为瞬时记忆、______ 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答案:短时记忆2. ____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解释和理解经验。

答案:自我意识3. 根据阿龙森的“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观点、成就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价自己的______。

答案:社会地位或能力水平4. 睡眠过程中经历的深度非REM睡眠期和REM睡眠期交替出现,通常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______小时。

答案:90分钟5.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在学习后的最初阶段______,之后逐渐减缓。

答案:最快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感觉与知觉B. 注意力分配C. 记忆编码与提取D. 生物钟调节机制答案:D2.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位于最底层的需求是:A. 自我实现需求B. 尊重需求C. 社交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后的知识遗忘速度最快的阶段是:A. 第一天B. 第二天C. 第三天D. 第一周答案:A4. 以下哪种记忆类型主要涉及对技能和运动模式的学习?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D. 动作记忆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的组成部分?A. 主观体验B. 生理唤醒C. 行为反应D. 思维联想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影响个体知觉的因素?A. 知觉者的动机和兴趣B. 知觉对象的特点C. 环境因素D. 知觉者过去的经验答案:ABCD2.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A. 共同特质B. 个人特质C. 表面特质D. 根源特质答案:ABCD3. 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A.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B. 坎农-巴德的情绪环路理论C. 阿诺德的认知评价理论D.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答案:CD4. 简单反应时任务中,信息加工的主要阶段包括:A. 感受器反应阶段B. 决策阶段C. 反应组织阶段D. 运动反应阶段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A. 观察学习B. 自我效能感C. 结构化观察D. 替代强化答案:AD五、判断题:1. 刺激物的新异性越大,越容易引起个体的无意注意。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彭聃玲教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加强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加强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加强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普通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作业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 B )A、低于视觉刺激阈限、超出了可见光谱范围、低于视觉刺激阈限 B、超出了可见光谱范围C、不能刺激锥体细胞、不能刺激锥体细胞 D、不能刺激棒体细胞、不能刺激棒体细胞2、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集中性和紧张性、指向性和选择性 B、集中性和紧张性C、指向性和集中性、都不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D、都不是3、感受野是指:(、感受野是指:( B )A、外侧膝状体上的一定区域、额叶上的一定区域、外侧膝状体上的一定区域 B、额叶上的一定区域C、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视觉皮层上的一定区域、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 D、视觉皮层上的一定区域4、三色学说认为,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

(A )。

A、红、黄、蓝、黄、绿、兰、红、黄、蓝 B、黄、绿、兰C、红、黄、绿、红、绿、蓝、红、黄、绿 D、红、绿、蓝5、“一心二用”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

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 C )。

A、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6、手段-目的分析是( B )。

A、记忆策略、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 B、问题解决策略C、知觉策略、概念形成策略、知觉策略 D、概念形成策略7、研究者适当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是:A、文献法、个案法 (B )B 调查法 D、个案法文献法 B、实验法、实验法 C、调查法8、“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这种现象属于:(这种现象属于:( B )A、感觉后像、联觉、感觉适应 D、联觉、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9、人在睡眠中做梦一般是在睡眠期间( D )、人在睡眠中做梦一般是在 睡眠期间(A、慢波睡眠、浅睡阶段慢波睡眠 B、浅睡阶段C、中度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中度睡眠阶段 D、快速眼动睡眠10.费希纳定律指出感觉的大小:(.费希纳定律指出感觉的大小:( A )A、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B、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与刺激强度成正比C、与刺激强度的几何级数成反比、与刺激强度的几何级数成反比D、与刺激强度的算术级数成正比、与刺激强度的算术级数成正比11.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C )A、表象、幻想、再造想象 D、幻想、表象 B、创造想象、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12.气质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它是由:(B )A、人的活动内容决定、神经活动的类型决定、人的活动内容决定 B、神经活动的类型决定C、人的活动的目的决定、人的活动的目的决定 D、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生活条件决定13、心理学家试图研究男女之间在不同饮酒程度下驾驶的安全性差异,在此驾驶安全性心理学家试图研究男女之间在不同饮酒程度下驾驶的安全性差异,在此驾驶安全性是:是:A、独立变量、无关变量 (B )、因变量 D、无关变量、独立变量 B、自变量、自变量 C、因变量14、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是7岁,在智力测验时通过7岁组的全部条目,还通过8岁组岁组的全部条目,还通过的两个条目和9岁组的一个条目,他的智力年龄是:(C )A、7岁B、7岁4个月个月C、7岁6个月个月个月 D、7岁8个月15、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B )。

北京师范《普通心理学(上)》离线作业1

北京师范《普通心理学(上)》离线作业1

《普通心理学(上)》作业一答案一、单选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费希纳B.华生C.冯特D.弗洛伊德2.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BA.9±2B.7±2C.5±2D.6±33.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C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4.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损伤将会引起:CA.视觉障碍B.听觉损伤C.温度觉丧失D.运动障碍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CA.扣带回B.中央后回C.中央前回D.角回7.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里面的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组织是:BA.小脑B.海马C.杏仁核D.下丘脑8.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的光谱成分是:C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兰9.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电波的特点是:AA.高频率、低波幅B.高频率、高波幅C.低频率、高波幅D.低频率、低波幅10.手表的滴答声,时而听到,时而听不到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称为:D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11.“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C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12.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视野中按共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容易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这体现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A.共同命运B.良好连续C.简单性D.邻近性14.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视天空的某一亮点几分钟后会觉得这些亮点在移动,这种现象称为:BA.动景运动B.自主运动C.诱发运动D.运动后效15.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CA.指向性和选择性B.集中性和紧张性C.指向性和集中性D.都不是16.受意识控制加工的特点是:BA.需要集中注意完成B.不需要集中注意完成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D.几乎不需要注意的资源17.“鸡尾酒会现象”对下列哪种注意理论提出了挑战:A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18.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C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19.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的特点是B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后遗忘速度相同D.都不是20.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AA.生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物理学二、多选1.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的优点是:BCDA.在自然条件下进行B.对条件容易控制或操纵C.可对研究结果进行反复验证D.可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2.下面哪些人物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CDA.韦特海默B.詹姆斯C.华生D.斯金纳3.有关程序性的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A.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B.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而一次性获得C.提取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D.提取时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4.以下哪些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ABCDA.国庆阅兵场面的记忆B.游泳动作的记忆C.滑雪动作的记忆D.对一篇散文的记忆5.下面哪些因素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ABCDA.刺激物的强度特征B.刺激物的复杂性C.对活动意义的理解D.身体状况6.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单眼知觉线索的有CDA.遮挡B.空气透视C.视网膜视差D.视轴辐合7.知觉组织原则包括有ABCDA.接近性B.相似性C.连续性D.封闭性8.下面不属于视觉感光细胞的是BCA.锥体细胞B.水平细胞C.双极细胞D.棒状细胞9.鲁利亚提出脑功能系统学说不包括下列哪些系统?ACA.组织系统B.动力系统C.平衡系统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10.额叶的功能有:ACDA.记忆B.言语产生C.视觉加工D.听觉加工三、简答1.什么是知觉的理解性?它的意义有哪些?答: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要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普通心理学》作业一
一、单选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
A. 格式塔心理学
B. 心理分析
C. 构造主义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答案:D
2.小张爱交往,朋友较多。

小张在人格五因素模型测验中下面哪一特质得分较高:
A. 神经质
B. 责任心
C. 宜人性
D. 外向性
答案:D
3.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称为:
A. 反射弧
B. 胞体
C. 突触
D. 树突
答案:C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 脑和脊髓
B. 脑干和脊髓
C. 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D. 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答案A
5.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

A. 对数
B. 线性
C. 乘方
D. 反比
答案:C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