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它描述了土地在不同用途上的分配情况,包括农业用地、林地、城市用地、工业用地、水域、草地等。
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和比例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环境保护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其特点:
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农田等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业用地的比例和农业类型的分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粮食安全状况。
林地:指森林、林草地、森林公园等用于林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土地。
林地的比例和类型反映了森林资源的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的质量。
城市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等功能的土地。
城市用地的比例和城市结构反映了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工业用地:用于工业生产和工业园区的土地。
工业用地的比例和分布反映了工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域。
水域的比例和状况反映了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水环境的保护状况。
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用于畜牧业和生态保护等。
草地的比例和分布反映了畜牧业的规模和草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根据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和管理。
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14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资源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和合理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我国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现状。
二、耕地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较高,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因此,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三、林地林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加之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实施森林生态工程,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十分紧迫。
四、草地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牧草资源,也是维系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地退化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加强草地保护修复,制订科学的草地利用政策,促进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迫在眉睫。
五、水域水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依托。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水污染等问题的存在,许多水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加强水域环境保护,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土地利用类型涉及到国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加强保护利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贡献力量。
以上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标准通常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特点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标准如下:
1.功能性分类:按土地的种类、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如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水域及湿地用地等。
2.程度分类:按土地的利用程度进行分类,包括开发利用地、保护地和集约利用地。
3.地形分类:按土地地形特点进行分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4.土壤类型分类:按土地的土壤类型进行分类,如红壤、黄壤、棕壤、黑土等。
5.所有权分类:按土地的所有权特点进行分类,如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私人土地等。
6.制度分类:按土地的制度特点进行分类,如集体土地制度、国有土地制度、私人土地制度等。
7.区域分类:按土地所在的区域位置进行分类,如城市土地、乡村土地、近郊土地等。
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

土地利用分类八大类表
根据土地的用途和经营特点,土地利用分类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果树、林木等。
2.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主要用于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
3.生态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
4.水域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主要用于水产养殖、水利水电、航运等。
5.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等,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
以上是土地利用分类的五大类,每一类下又有更具体的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的类型。
土地利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颜色标准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颜色标准一、植被覆盖绿色:植被丰富,包括森林、草地、灌木等。
黄色:植被较为稀疏,可能是草原、疏林等。
深绿色:茂密的森林或深层的植被覆盖。
浅绿色:植被覆盖度较低,可能是新生长的植被或草地。
二、水域蓝色: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深蓝色:深水区域,如深海或深湖。
淡蓝色:浅水区域,如浅滩或浅湖。
灰色:冰面或冻土带。
三、建设用地棕色:城市及居民区。
紫棕色:道路和街道。
白色:建筑物和构筑物。
黑色:矿区、采石场等工业用地。
四、农业用地紫色:葡萄园、果园等。
橙色:柑橘园、柠檬园等。
红色:烟草、西红柿等农作物种植区。
深黄色:麦田、稻田等粮食作物种植区。
浅黄色:空闲的农业用地或新开垦的土地。
五、裸地灰色:岩石裸露的地带。
黑色:荒漠、戈壁等极端地形。
黄色:干燥的沙地或沙丘。
深红色:地质活动频繁,如火山喷发后的地表。
六、特殊用地品红色:军事设施。
深紫色: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
青色: 水源保护区或其他生态保护用地。
灰色: 无人居住的荒野或未利用的土地。
浅绿色: 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如重金属污染地区)。
深绿色: 对人类活动敏感,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湿地、耕地保护地区)。
天蓝色: 需要特殊环境治理的地区(如废弃矿坑、垃圾填埋场等)。
紫色: 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如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等)。
金色: 高海拔地区或高山冰川等(如雪峰、高山草甸等)。
202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202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对于202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
行分类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按照土地利用的类型来进行分类,
比如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在农用地中,又可
以进一步细分为粮食作物种植地、经济作物种植地、果园、菜地等。
建设用地可以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林地和草地可以根据植被类型和覆盖度进行分类。
水域则可以
根据水体类型和水域功能来进行分类。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布来进行分类,比如按
照国土范围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等;也可以按照省份、市县来进行分类,分析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
现状情况。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类,比如分
析近几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流转情况、林地面积变化等,从而了解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针对202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我们可以从土
地利用类型、地域分布和变化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现状的情况。
土地利用分类及含义

墓葬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3
未利用地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1
未利用
土地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1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土地。
31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只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13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242
教育用地
指各种教育机构、包括大专院校、中专、职业学校、成人业余教育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党校、行政学院、干部管理学院、盲聋哑学校、工读学校等直接用于教育的用地。
243
科研设计
用地
指独立的科研、设计机构用地,包括研究、勘测、设计、信息等单位用地。
244
文体用地
指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影剧院、音乐厅、少青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训练迹地等用地。
212
金融保险
用地
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信用社等用地。
213
餐饮旅馆业用地
指饭店、餐厅、酒吧、宾馆、旅馆、招待所、渡假村等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214
其它商服
用地
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它商服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楼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楼用地;旅行社、运动保健休闲设施、夜总会、歌舞厅、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加油站、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理发、洗浴等服务设施用地。
262
公路用地
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它附属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年版)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年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17年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指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和性质,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2017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细化了各类土地的特征和用途,有助于指导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以下是2017年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具体内容:一、耕地类1. 粮食作物用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土地。
2. 油料作物用地:主要种植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的土地。
3. 饲料作物用地:主要种植玉米、豆粕等饲料作物的土地。
4. 棉花作物用地:主要种植棉花的土地。
5. 蔬菜用地:主要用于蔬菜种植的土地。
6. 水果用地:主要用于水果种植的土地。
7. 茶叶用地:主要用于茶叶种植的土地。
8. 其他经济作物用地:主要指种植经济作物(如烟草、甘蔗等)的土地。
二、林地类1. 造林用地:用于人工造林的土地。
2. 保护林用地: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设立的林地。
3. 经济林用地:主要种植经济树种的土地。
4. 其他林地:指不属于以上三种类型的林地。
三、草地类1. 天然草地:指天然生长的草地。
2. 改良草地:经过人工改良的草地。
3. 牧草地:用于放牧的草地。
4. 其他草地:指不属于以上三种类型的草地。
四、水域类1. 河流水域:主要为河流所占用的土地。
2. 湖泊水域:主要为湖泊所占用的土地。
3. 水库水域:主要为水库所占用的土地。
4. 沿海滩涂:位于海岸线一带的土地。
5. 河岸滩地:位于河流沿岸的土地。
五、城镇建设用地类1. 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工业建设的土地。
2. 商业用地:主要用于商业建设的土地。
3. 住宅用地:主要用于居住建设的土地。
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土地。
5. 道路与交通用地:主要用于道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土地。
6. 其他城镇建设用地:指不属于以上类型的城镇建设用地。
以上便是2017年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主要内容,各类土地有着各自的功能和用途,科学合理地分类利用土地资源,有助于推动我国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了解重点区域现场及周围环境,确定布点 方法(点源、面源、混合类)
3、调查区域类型划分
——以市、县域为基础调查单位 ——按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 地利用、植被类型、灌溉水源等进行调查, 划分土壤调查区域
–普查区域(针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重点区域(针对“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
• 普查区域调查点位 • 重点区域调查点位 • 背景调查点位(含剖面点)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基本网格要求
土地利用类型 耕 地 基本网格密 度 8km8km 备选网格密度及要求 2km2km、 4km4km、16km16km 10km10km、20km20km。超大面积、受 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林地、草地可 扩大到50km 50km或更大,或在四 周距边界5 km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点。 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在距边界5 km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50km50km。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 在距边界5 km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在四周距边界5 km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 点
土壤调查点位布设
• • • • • • 布点原则 布点前有关准备工作 调查区域类型的划分 布点有关技术及案例分析 地图布点与现场勘查校正 注意事项
布点原则
• • • • • • 全面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分级控制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 覆盖所有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分布图) • 覆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 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 重点区域覆盖各种污染类型的场地(国家 规定的10类典型区域)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代码(GB/T 22602002)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1月发布的最 新的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 局网站)
• 建议布点编码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等建立关联关系表,便于数据统计
2.5 现场踏勘
• 重点区域调查要求提前进行现场踏勘
• 调查土壤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分布范围 或点源污染影响状况、特征污染物种类和 来源,指导调查监测选测项目
2、布点有关准备工作
• 2.1硬件设备 –辅助设备 • 全球定位系统(GPS):采样单位备件 • 数码照相机:现场布点场景拍照 • 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 绘图仪:地图数字化 • 彩色打印机:简单制图、调查结果展示 • 扫描仪:图件数字化 • GIS软件:ArcGIS软件工具
2.1硬件设备
• 底图(电子地图、纸质图) –以1:25万电子地图 –土种或污染场地采用1:1万~1:5万 –土属或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 采用1:10万~1:20万 –亚类或省级或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 查,采用1:25万
可行性原则
• 现场采样可行性(现场勘查点位调整、可 实施采样行为、水域范围内点位的调整) • 交通、安全等环境保障(采样安全保障、 人员可到达)
经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 背景点位兼顾“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 值调查布设的背景点位 • 网格布点未来调查监测的延续性
分级控制原则
• 土壤调查点位网格布设尺度
–国家统一划分的网格 –省(市、县)级调查尺度
• 调查点位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
–国家级调查 –省级调查 –市、县级调查
相对一致性原则
• 同一采样区域(网格)内的土壤差异性应 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网格内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差异 小 –面积比例法进行归类 • 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内土壤差异性尽可 能大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1)调查区域背景资料 –地理、地质和地形地貌特点 –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 –区域气候与气象特征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 –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 –人口与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状况 –工业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普查点位基本资料 (建立点位档案) –点位基本信息:点位经纬度,点位所在地的(主要)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区 域内地貌类型。 –点位周边地表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及覆盖情况,农、 林、牧业等资料(生产情况)。 –点位所在网格内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水资源分布情况, 水文水质情况。 –点位所在网格内重点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历史污染源变化情况。 点位资料:简明、有用、便于填报(现场所见和调查收 集)
实验三: 土壤样品采集
主要内容
• 土壤调查点位布设 • 表层土壤样品采集 • 土壤剖面描述和样品采集
•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 要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 科学的布点、有效的采样方法、采样人员 的专业技术素质及其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 ,是获得科学、合理、有代表性土壤样品 的重要保证。
3.1 普查区域
117° 0'0"E 118° 0'0"E 119° 0'0"E 120° 0'0"E 121° 0'0"E 122° 0'0"E 35° 0'0"N
• 普查区域重点指耕地、 林地(原始林除外)、 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区 域 • 调查全区域作为普查区 域 • 调查点位所在区域土壤 类型,通过点位监测结 果反映调查区域污染状 况
• • • • • • • • • • 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周边地区 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 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 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及 其周边地区 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 污水灌溉区 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周边 大型交通干线两侧 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 其它地区
4、布点有关技术
35° 0'0"N
34° 0'0"N
34° 0'0"N
33° 0'0"N
33° 0'0"N
32° 0'0"N
32° 01° 0'0"N
31° 0'0"N
117° 0'0"E
118° 0'0"E
119° 0'0"E
120° 0'0"E
121° 0'0"E
3.2 重点区域 (10类)
• 3)重点调查试点区域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区域类型、面积,生产(污灌) 历史、变化迁移等基本情况 –污染源及其周边类型,收集污染源基本 情况、规模、主要原材料和产品、主要 污染物排放情况 –种植基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生产类型、 产量,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2.3 图件资料
• • • • • • • • 土壤类型图(图例) 地形地貌图 植被图 土地利用图(图例) 污染源分布图 土壤调查历史布点图 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电子和纸质) 采样期内场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