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幼儿园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科学、迅速、有效的预防学校突发师生食物中毒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师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机制和报告制度。
一、建立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一旦发现师生有食物中毒疑似病人,教师应当迅速上报学校,学校应上报市教育局。
报告内容为发生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进入状态,先将疑似病人速送就近医院就医,同时即刻通知相关家庭,并做好家庭人员的思想工作。
3、立即摸排是否还有可疑中毒师生,同时稳定好师生的思想情绪,避免出现混乱。
4、立即封存可疑食品,急速派专人把可疑食品送到卫生防疫中心进行化验。
5、对中毒病人立即进行慰问,做好思想工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立即停止所有食品的食用。
2、立即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3、立即通知医院进行抢救。
4、立即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5、学校立即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6、立即封存所有的食物及物品,以备查验。
7、立即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
8、实事求是报告,不隐瞒事实。
9、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上报。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提供留样食物,以便检验。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1、初次报告。
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第一时间(事发后2小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可直接报告省教育厅值班室和体卫艺处。
2、进程报告。
在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置中,学校应当每天将事件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部门。
3、结案报告。
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在一周内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省教育厅。
三、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制定适合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必要时组织学校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预案进行演练,以保证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一认真分析在校就餐人数,立即停止所有食物的供应。
二平时细心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特别是对在校就餐的个别学生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要给予关心,及时到医疗部门进行检查,作好记载。
三发现学生在校就餐后有3人以上有腹痛、腹泻、头晕、恶心、呕吐且症状相同等,及时就近送医院检查治疗并作好记载,同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四通过医生检查确认是食物中毒后,马上向校领导汇报,并向乡卫生防疫部门、中心校打电话通报情况,并立刻对有关人员进行隔离,然后写出书面报告
五学校食堂立即对食物样品封存,积极协助、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六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统计中毒人数和中毒情况,建立中毒学生医疗记载档案。
七跟踪了解食物中毒事件的进展和中毒人员的康复、救护情况,实事求是的报告,不得隐瞒事实。
八进行事故整改,总结经验教训。
隆兴小学:5720100
隆兴中心校电话:5720047
隆兴卫生院:5720044
急救中心电话: 120。
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是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要充分认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对未履行报告人职责,造成疫情扩散和危害进一步加大追究其责任。
二、报告的时限和要求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校设置以班干部或班主任为事件报告人,班干部及校委会成员成立工作小组,负责事件的报告、处理。
当发生学校食物中毒或患病学生异常增加时,相关报告人应该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当地卫生疾控部门;一旦确定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填写相关报告卡。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⑴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2天内有多个学生(两天共4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⑵发现食物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⑶个别学校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⑷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⑸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提供留样食物,以便检验。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⑴初次报告。
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第一时间(事发后2小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幼儿园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4篇范文)

幼儿园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4篇范文)【第1篇】幼儿园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台东幼儿园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1.应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并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2.协助卫生医疗机构救治病人,并通知家长。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6.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第2篇】z镇幼儿园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镇幼儿园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一、轻微食物中毒1、及时救治中毒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详细讲述事情发生经过。
2、停止食物销售,保护现场,封存可疑食品,安抚好其他轻微的中毒者,并立即与医院联系,送往治疗。
3、保护现场,关闭有关通道门,控制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出、接触,并通知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
4、进行内部清理,并由部门负责人寻找中毒原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查5、留样食品及留样记录备好送有关职能部门检查、化验。
二、重大食物中毒1、立即停止食物销售供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抢救,并向司法和卫生部门报案。
2、封闭内部通道,关闭大门,不准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出、接触,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准备好员工健康证及食品留样记录、留样食品。
3、保护好现场,进行内部清理,寻求中毒原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并如实回答调查人员问话。
4、化学性食物中毒要追究原料来源源头,看是否是人为破坏,并对所有现场人员进行现场询问,检查有无放化学毒素,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工作。
5、把留样食物及留样记录及时送往有关部门检查、化验,并准备好各种餐用具送交卫生部门进行辅助化验。
6、对轻微中毒者无需送医院的,要现场进行安抚、救护,进行疏导,保持现场稳定。
7、积极做好一切善后亲属的安慰工作,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使影响降低到最低点。
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1. 背景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食物中毒事件对幼儿园的孩子们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建立一个有效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2. 目的本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报告和记录幼儿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并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报告程序3.1 发现食物中毒事件一旦发现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任何相关人员都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立即停止食物供应,并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寻找并保存食物和残留样本,以便后续调查分析;- 协助受影响的孩子进行急救和治疗;- 通知幼儿园负责人和相关部门。
3.2 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幼儿园负责人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部门报告食物中毒事件。
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数;- 受影响的孩子的症状和病情;- 食物的来源和供应商信息;- 其他相关信息。
3.3 调查和分析卫生监督部门将会对食物中毒事件展开调查和分析。
他们将采集相关样本、询问相关人员,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调查结果将被记录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3.4 采取措施和预防根据调查结果,幼儿园负责人和卫生监督部门将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 暂停供应有问题的食物;-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培训;- 审查供应商的资质和卫生标准;- 定期检查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
4. 保密与追责对于报告食物中毒事件的人员,相关部门将严格保密其姓名和个人信息。
同时,如果发现供应商存在违规行为或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 总结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食物中毒事件,保护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该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全体幼儿园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该制度,我们能够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研究环境。
幼儿园食堂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应急预案及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堂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应急预案及报告制度
一、餐饮服务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二、餐饮单位应认真制定系列培训计划,并在市场监督部门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三、新聘餐饮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专业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现场示范、观摩学习相结合,定期组织考核考评。
五、餐饮从业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掌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时控制食物中毒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便于确定中毒原因,分析发生的规律,采取防制措施,特制订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1、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是法定食物中毒的报告单位,当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时,单位负责人是法定报告人,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保健站及中毒病人也是报告的一个重要途径。
2、食物中毒报告人应当在了解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立即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最常用的报告方式是电话,要求在4h 内报告。
对100人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或有死亡病例的重大食物中毒要求逐级上报,在48h内报至卫生部。
3、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中毒单位、地址、中毒发生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中毒食品、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等。
要求报告的内容尽量详细,为开展调查提供线索。
4、在最短时间内将中毒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救治,做好有关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
5、经常定期组织食堂员工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
6、建立对食堂卫生的检查与记录,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初级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危及生命健康与安全。
为便于在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对中毒师生采取及时有效救治和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妥善处理,特制定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一、报告纪律
1.幼儿园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2.任何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二、报告程序
1.餐厅服务人员一旦发现因食堂就餐而引发的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必须立即报告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2.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立即报告县教育主管部门、卫生防疫及其行政部门,必要时向公安、工商、保险部门报告。
三、报告内容
1.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的时间。
2.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幼儿园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
3.造成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可疑食物或原因。
4.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5.报告人与报告时间,并填写报告记录。
四、处置措施
1.立即启动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全力实施救治中毒人员,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2.立即停止饭菜食品供应并保留封存造成或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3.主动配合卫生行政及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如反应情况,提供有关材料及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