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正畸邻面去釉后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进展

正畸邻面去釉后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进展

束传亮等 [10] 通过对离体牙进行体外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邻面去 釉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也证实了去釉面划痕即使通过再矿化治疗 也难以消除。
由此可见,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邻面去釉方法以及彻底有效的 抛光方法。普遍认为仅对去釉面进行抛光处理是不够的,还需要采 取其他措施防止邻面去釉后釉质面的脱矿以及进一步的龋坏。 2.2 氟制剂的应用
1 正畸中邻面去釉的应用
根据牙齿的解剖结构可以得知正常牙齿的邻面釉质厚度约为 0.75mm-1.25mm,而在正畸治疗中的邻面去釉一般仅磨削两牙齿 相邻间隙的 0.1mm-0.5mm 即每侧牙齿约为 0.05mm-0.25mm,因此 正畸过程中的邻面去釉是符合生理学要求。曾祥龙 [5] 在其所著的 书中提出了过厚的邻面釉质对于的生理和发育都是无益的,并且 有可能是牙列拥挤的原因之一的观点。通过邻面去釉可使轻度拥 挤的病例在不拔牙的基础上得到矫治,另外也可以用于改善切牙 形状不佳和牙乳头处三角间隙导致的影响前牙美观的正畸临床问 题,从而达到平衡、稳定、美观且最大限度保留牙齿的矫治效果 [6]。 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及各种隐形 矫治器的出现,邻面去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and Demineralization on Enamel
ZHAO Meng, ZHANG Qi, WEN Li-Ming, LI Jin-Yu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ABSTRAC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usually occurs after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enamel which is found white spots ,and lead to enamel caries.These problems have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and there are also a variety of prevention demineralization and promote remineralization method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mineralization. KEY WORDS: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Demineralization; Remi釉(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IER)是通过对牙 齿邻面釉质的磨削、再成形,获得间隙或调整牙齿大小、形状,是用 于辅助矫治的一种方法。根据 Arman[1] 等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去釉 后的牙釉质表面相对于正常牙釉质表面更加粗糙,去釉面有较多 的划痕和沟,而更粗糙的去有密码使牙菌斑更容易积聚,积聚在去 釉面的菌斑通过产酸使釉质发生脱矿 。 [2-3] 牙釉质脱矿是渐进性 的发病过程,脱矿早期并无白垩色斑块的出现,主要表现为釉柱间 质的溶解和孔隙的增加,釉质间质的矿物质丧失会导致脱矿的釉 质表面硬度下降 [4]。如果去釉面的脱矿现象继续加重,釉质的透 明度会下降,釉质表面会出现白垩色的斑块。如果此时还未采取 治疗措施抑制釉质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便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病损。 因此,预防釉质脱矿和促进脱矿釉质的再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预防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预防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倪冰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0(19)6
【摘要】@@ 釉质脱矿已经成为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面脱矿的发病率接近60%,且以青少年患者尤为多见[1].因此,广大学者和正畸临床医生一直努力寻找一种可靠、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就目前常用的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931-933)
【作者】倪冰
【作者单位】南海舰队门诊部口腔科,广东,湛江,524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乐氟预防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J], 招顺秀;李业荣;许碧晖
2.司米护齿涂剂用于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治疗的临床研究 [J], 刘利娜;巨佳;尚敏;贺娇;张亚;王鑫;贺文娟;王晓娟;金作林
3.Duraphat与Fluor Protector抑制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比较研究 [J], 杨茜; 付梦辰; 王慧慧; 乔璐; 赵玉梅
4.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J], 林少萍
5.固定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J], 林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发病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60名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口腔正畸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

结果经过矫治后,牙齿脱矿患者和牙齿脱矿率出现增长,与矫治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140颗为上颌牙齿脱矿,107颗为下颌牙齿脱矿,上颌牙齿脱矿发生率与下颌牙齿脱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釉质脱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牙釉质脱矿发病情况【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224-02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错颌畸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正畸治疗,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口腔功能恢复,同时对于青少年颜面部的美观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而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采用实施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釉质脱矿,不仅对口腔健康造成影响,对牙齿的美观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发病情况,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60名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60名错颌畸形患者,患者均在本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

本组患者中有23名为男性,37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28岁,最小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18.63±2.36)岁,所有患者牙齿齐全,共1440颗牙齿。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治疗,使用京津釉质黏合剂黏固托槽,同时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黏固带环,60名患者在治疗前均实施龋齿填充,对牙周以及牙面实施彻底的清洁,最短矫治时间为一年,最长为二十八个月,在矫治过程中为患者讲解正确的口腔卫生护理,每天需要采用含氟牙膏刷牙。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以及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

结论:所有患者中,发生牙釉质脱矿32例(22.5%);脱矿率排在前3位分别是上侧切牙、上中切牙、下侧切牙,脱矿率最低的是第一磨牙;年龄差异、正畸时间、刷牙频率、酸蚀时间、牙齿位置、矫治器种类等牙釉质脱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正畸疗程、不良口腔习惯、甜食的摄入频率、矫治器为传统直丝弓矫治器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高,为最常见影响因素。

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诱发因素积极干预,降低牙釉质脱矿率。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釉质脱矿;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72-02正畸治疗是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合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

但治疗后许多患者牙齿表面会出现白垩斑,即为牙釉质脱矿,既影响牙齿美观,又对牙齿造成损害,给口腔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正畸固定矫治器的使用给口腔清洁带来一定难度,导致口腔内细菌聚集,酸性代谢产物增加,牙周环境发生改变,最终发生牙釉质脱矿[1]。

因此,积极研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研究总结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67例,女75例,年龄12~28岁,平均年龄(16.4±3.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器73例,传统直丝弓矫治器69例;正畸牙齿位置为前牙区64例、双尖牙区52例、磨牙区26例。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杨燕【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30【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发生牙釉质脱落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止牙釉质脱落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矫正期结束后拆除固定矫治器,借助牙科治疗台灯光观察患者牙釉质脱落情况.观察120例患者治疗后牙釉质脱落情况,分析导致患者牙釉质脱落的原因.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3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釉质脱落情况,发生率为28.33%.从上下颌发生率来看,上颌脱矿率18.90%显著高于下颌脱矿率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口腔卫生、牙面酸蚀、龈下菌斑、年龄等原因是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牙釉质脱矿,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强化斑菌控制意识、指导患者正确的舒雅方式,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能有效预防牙釉质脱矿.【总页数】3页(P106-108)【作者】杨燕【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口腔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 [J], 鞠成林2.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 [J], 柳艳君3.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J], 王丽梅;宋宏文;杨如存;苏红花4.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J], 郑磊5.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J], 邓甜; 李泽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研究

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研究

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研究姓名:马永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口腔临床医学指导教师:左艳萍董福生 2002.3.1 论文结构及要求,、字迹清楚,文字简洁不可复写和贴补。

,、数据、曲线、图表、照片应齐全,贴于白色,,开纸上。

,、参考书目录要注明作者、出版单位及日期:,、论文内容及结构: 目录前言实验过程方法(材料、方法及临床观察和各项指标)。

实验或观察结果。

讨论总结(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出现先后排列)。

附表、附图。

文献综述(作为单独章节,可列入论文的附件)。

,、中、英文论文摘要按要求单一装订列册。

,、摘要封面,请用二号黑体打印“(摘要)”字样。

中文摘要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预防与再矿化的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超微结构,对比研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及局部应用氟化物的预防作用;,(唾液对由于固定矫治造成的牙釉质脱矿的自然再矿化,及局部应用氟化物促进再矿化的作用。

为固定矫治引起的牙釉质脱矿及防治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方法:,(标本来源:选择正畸需拔除第一双尖牙的错合畸形患者,,名,年龄,,(,,岁,牙冠完整,无龋损、无脱矿、无隐裂,光泽度正常的活髓牙,,,颗,分为,,组。

,(研究方法:,(,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与预防实验过程:, 组(正常对照组):在牙齿拔除后不作任何处理。

,组(常规酸蚀组):牙齿拔除后立即常规,,,磷酸酸蚀牙釉质颊面,分钟。

;组(常规酸蚀后氟化泡沫处理组):牙齿拔除后立即 ,,,磷酸酸蚀牙釉质颊面,分钟,酸蚀面再用氟化泡沫处理 ,分钟。

,组(常规粘接托槽组):常规酸蚀牙釉质颊面,分钟、粘接托槽,不用氟处理,四周后拔牙。

,组(氟化泡沫处理后粘接托槽组):常规酸蚀牙釉质颊面,分钟后,用氟化泡沫处理釉面,分钟,再粘接托槽,四周后拔牙。

,组(粘托槽后,,,溶液漱口组):常规酸蚀牙釉质颊面,分钟、粘接托槽,每晚刷牙后用,(,,,中性,,,溶液,,,, 中文摘要漱口,四周后拔牙。

正畸釉质脱矿的FTIR研究

正畸釉质脱矿的FTIR研究

正畸釉质脱矿的FTIR研究目的:探讨青少年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面脱矿与唾液之间的关联,为牙面脱矿的风险预测及揭示脱矿原因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名实验对象(矫治中15名出现脱矿,15名未脱矿),使用傅立叶红外检测方法检测其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的唾液样本并获得光谱。

选取光谱图中具有代表意义的V1~V1010个位点,利用Logistic统计学分析牙面脱矿现象与10个位点的相对吸收度及相应化学键。

结果:建立了回归方程,V1、V2、V4、V7与脱矿呈正相关,V3、V5、V6、V8、V9、V10与脱矿呈负相关。

结论:所建回归方程可用于脱矿风险预测,正畸后发生的牙面脱矿与患者唾液内10种化学官能团存在线性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dict risk of orthodontic tooth surface demineralization and reveal the cause of demineralization,saliva correlation betwee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study. Methods Selected the 30 subjects, in which 15 patients occurred enamel decalcification and 15 didn’t occur enamel decalcification,and obtai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n we selected 10 sites which is significant of the spectrum represented. Studying Forrier transform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n using the method of Logestic Statistic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amel decalcification and saliva composition. Results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in the ten sites,V1,V2,V4,V7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demineralization, and V3、V5、V6、V8、V9、V10 were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demineralization. Conclusions The main component of saliva has a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enamel demineralization,regression equation can predict the risk of demineralization reference.Key words:Enamel decalcification; Saliva; FTIR; Logistic Linear regression错颌畸形患病率67.82%[1],多使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而固定矫治后的牙面脱矿发生率20%~6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目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口腔科进行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治疗结束的118例患者,分析总体,及不同牙位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

根据平均刷牙频率分为≥3次/d和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软垢指数显著降低,其中刷牙频率≥3次/d组的降低程度更大,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脱矿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脱矿指数均显著上升,其中刷牙频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软垢指数显著降低,其中刷牙频率≥3次/d组的降低程度更大,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脱矿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脱矿指数均显著上升,其中刷牙频率<3次/d组的上升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表明,确保患者刷牙方法、刷牙频率的正确性、合理性能够降低牙软垢与脱矿的程度。

②进行矫治的过程中,应用氟化物制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牙釉质脱矿现象的出现[5]。

推荐患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者每晚用日产护牙素涂在牙面上。

③进行正畸治疗时,医生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降低牙釉质上菌斑的數量。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对牙釉质表面酸蚀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对酸蚀牙面用水枪反复冲洗;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粘接托槽,粘接时应将托槽周围被挤出的多余粘接剂清除干净。

④正畸治疗结束后,可在牙齿表面,加用氟保护剂、使用含氟牙膏,对牙釉质再矿化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发现,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过程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在切牙部位,加强口腔卫生维护,重视氟化物的使用,预防、减少牙釉质脱矿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1] 王焱,沈丽曼,卢艳华,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8):2778-2781.[2] 孔锦宇.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8):103-104.[3] 罗华渊,牛晓珺. 牙釉质脱矿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5,21(19):51-52.[4] 沈强.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18-19.[5] 李海波.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情况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94-1195.[6] 徐泽.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研究[J]. 口腔医学,2013,33(9):604-606.[7] 梁敏.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49-250.[8] 时峰展.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5):118.[9] 李洪玲.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60-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临床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脱矿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正畸医师从根源上防治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面白斑的形成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正畸;牙釉质脱矿;原因
近年来,人们对口腔正畸的关注日趋增加,人们在惊叹于其带给人们自信与美感的同时,也在苦恼着其带给人们的痛苦。

许多患者在摘除矫治器后,发现原本洁净的牙面上却增加了一些白垩色斑点。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俗称“牙釉质脱矿”。

国外有学者报道,正畸患者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约为50%[1],国内胡炜等进行调查发现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为59.4 %[2]。

1、牙釉质脱矿的表现
1.1 牙釉质脱矿
脱矿,也叫脱钙,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钙、磷离子等游离出到达牙齿表面,牙齿发生色、形、质各方面的改变。

发生脱矿的牙体组织变为白垩色甚至黄褐色。

许多接受正畸矫治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牙齿的白垩色斑点状改变,称这种现象为牙釉质脱矿。

1.2 牙釉质脱矿表现
在口腔正畸矫治过程中或在拆除矫治器后常可在患者牙面发现
牙釉质脱矿现象,脱矿的牙釉质呈白垩色,表面光泽度下降,严重
者可致继发龋等。

釉质脱矿有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两种形式。

正畸治疗中发生的脱矿,最初以釉质表面矿物质丧失和釉柱间基质溶解为特征,这种损害被称作表层脱矿。

随后釉质深部结构才发生溶解,釉质表面呈多孔状但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表层,成为表层下脱矿[3]。

正畸治疗中早期发生的脱矿即表层脱矿。

2、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做了大量研究报道,但相关综合而全面的原因报道却并不多见。

以下是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及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所总结的口腔正畸
治疗中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原因。

2.1 患者自身的口腔生态环境
导致釉质脱矿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口腔生态环境中的细菌因素,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的致龋细菌包括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和乳酸杆菌,其中变链菌主要引起釉质脱矿(龋),而乳酸杆菌则与牙本质龋有关[4]。

2.2 患者的饮食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患者在矫治期间摄入过多富含糖分的食物或碳酸饮料,其牙齿脱矿率明显增加。

菌斑内细菌的代谢活动以及饮食中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频率增加,都可引起菌斑ph值下降,ph值4~7范围内,ph值每降低一个单位,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性可增加7倍[5]。

2.3 临床矫治酸蚀时间及面积
正畸医师们在粘接全口托槽时为缩短操作时间,往往同时酸蚀上下牙列,当最后一颗牙齿被涂上酸蚀剂后,第一颗被酸蚀的牙齿往往已超过预定时间。

酸蚀剂向周围的牙釉质渗透,使得酸蚀面积超过了托槽底板面积。

酸蚀作用造成釉质表面脱矿粗糙,尤其是那些暴露于托槽之外的釉质表面区域,更利于食物的滞留和菌斑的形成,这些都增加了脱矿的风险[6]。

理论上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酸蚀时间增长,脱矿程度加强,利于托槽与牙齿牢固结合。

但酸蚀时间过长会引起釉柱间质进一步破坏,再矿化框架被破坏,影响再矿化进程[7]。

孙新华等学者报道正畸临床酸蚀面积要尽可能小[8]。

2.4 正畸矫治器的结构
正畸固定矫治器因其复杂的结构使刷牙更为困难,菌斑易于在托槽及弓丝周围堆积。

矫治器也会阻碍舌头移动食物的能力,从而刺激耐酸性细菌如变链菌等的增殖[5]。

固定矫治器的使用降低了食物及肌肉运动所产生的自洁作用,同时又减少了牙面与唾液的接触,加速菌斑积聚和ph值下降。

弓丝曲与其他正畸附件的增加也妨碍了牙齿的清洁。

2.5 粘结剂的种类及涂布面积
国外一项有关正畸托槽粘结剂对细菌粘附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显示,光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粘附的细菌最少,其次为高粘度聚羧酸粘固剂和复合树脂釉质粘结剂[9]。

teughels等[10]也指出固定矫治器及其周围牙面的粗糙程度与菌斑的附着密切相关,因此必须
尽可能去除多余粘接剂以减少菌斑附着。

2.6 牙齿发育状况及牙体解剖形态差异
牙齿发育不良的患者在矫治中更易发生牙釉质脱矿现象。

研究表明固定矫治器所致牙釉质脱矿在某些牙齿上有高发倾向。

统计显示上颌侧切牙最易患釉质脱矿[11]。

2.7 患者年龄
由于年轻恒牙更易被酸破坏[12],釉质脱矿发生率高的人群其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发生率低的人群。

2.8 矫治时间
有研究认为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正畸治疗时间成
正比[13]。

结束语
正畸固定矫治会引起牙釉质的脱矿,轻度釉质脱矿,可通过口腔中唾液的再矿化作用进行修复,而随病变进展,就很难自身修复了。

因此,如何防治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的脱矿将成为正畸医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orelick l,geiger am,gwinnett aj.am j orthod,1982,81(2):93-98
[2]胡炜,王勤,傅民魁,等.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口腔正畸学,2001,8(2):51-54. [3]arends j, christoffersen j. the nature of early carise
lesions in ename[j]. jdentres, 1986, 65(1): 2-11. [4] or’ eillymm, featherstone jd. demineralization andremineralization aroun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an in vivo study[j].am j orthod dento-
facorthop, 1987, 92(1): 33-40.
[5]chang hs,walsh lj,freer tj.aust orthod j,1999,15(4):229-234
[6]俞张华,正畸后的牙釉质脱矿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19-1720
[7] collysk, cleymaetr, coomansd,etal. rehardening of surface softened and surface etched enamel in vitro and by intraoral exposure[j]. cariesres, 1993, 27(1): 15-20.
[8] 孙新华,刘畅,朱红.正畸多次酸蚀处理后釉质表面[j].口腔医学纵横,1999,15:17.
[9]刘勇,段银中,刘岚,等。

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11-13
[10]teughels w,van assche n,sliepen i,et al. effect of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 or surface topography on biofilm development.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6,17( 2): 68-81.
[11] 李兰超王丛智.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口
腔正畸学,2000,7(1):16.
[12]kotsanos n,darling ai. influence of posteruptive age of enamel on its susceptibility to artificial caries. caries res,1991,25 ( 4): 241-250.
[13] gei geram, g oreli ck l , gw i nneta j , et a. l th e effect of afl uori de program on wh ite spot f or m ati on du ri ng ort hodont i c treatm ent [ j ]. am j ort hod dentofac o rthop , 1988 , 93 ( 1): 29 -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