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
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

环境 的改 变 , 些条 件致 病 菌变 为优 势菌 , 某 托槽 周 围 致 龋 菌 的代谢及 产 酸能 力 增加 , 病 性 增 强 。V gl 致 oe
酸蚀 处理 后 的牙齿 清 除 了牙面 上 的无机 物 和有 机 质 污垢 , 一方 面 釉质 表 面脱钙 , 成羟 基膜 和氨 基 形
[ OI 1 .99 ji n 2 9 —4 X 2 1.4 0 0 D ] 0 3 6 /.s .0 510 .0 2 0 .2 s
牙 釉 质脱 矿是 固定 正 畸治疗 过 程 中的 主要 医源
性 损 害之 一 。既往 的研 究 表 明 , 受 固定 正 畸 治疗 接 的患者 如 果 未 采 取有 效 的预 防 措施 ,0 ~8 %牙 5% 0
浓 度仅 为 0 1 , 于安全值范 围上限 10m / 。 .% 低 . g L 另一 种常 用 的氟化 物 为 含 氟凝 胶 , 主要 成 分 为 酸 其
性氟 磷酸 盐 , 胶 冻状 , 呈 可在 牙表 面与釉 质 中的 羟基
磷灰 石发 生反 应 , 形成 氟化 钙保护 层 , 并持续 释放 氟 离子 , 制釉 质脱 矿 。但 有 研究 表 明 , 抑 局部 涂布 氟凝
处 是含 氟 量偏 高 , 被 吸收 , 安全 性值 得关 注 。 易 其 尽 管 临床应 用 氟化物 预 防 固定 正 畸治疗过 程 中
牙釉质 脱 矿效果 显 著 , 受 到 使 用 剂 量 、 者 年龄 、 但 患
全可靠 的优 点 , 是运送 钙 、 、 至牙 齿 的 良好 载体 。 磷 氟
医垫苤查
生 旦 筮 4卷 第 4期 M d& P am JC i P A, o.4 N . , p.0 2 e hr hn L V 1 , 04 A r2 1 2
正畸邻面去釉后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进展

束传亮等 [10] 通过对离体牙进行体外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邻面去 釉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也证实了去釉面划痕即使通过再矿化治疗 也难以消除。
由此可见,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邻面去釉方法以及彻底有效的 抛光方法。普遍认为仅对去釉面进行抛光处理是不够的,还需要采 取其他措施防止邻面去釉后釉质面的脱矿以及进一步的龋坏。 2.2 氟制剂的应用
1 正畸中邻面去釉的应用
根据牙齿的解剖结构可以得知正常牙齿的邻面釉质厚度约为 0.75mm-1.25mm,而在正畸治疗中的邻面去釉一般仅磨削两牙齿 相邻间隙的 0.1mm-0.5mm 即每侧牙齿约为 0.05mm-0.25mm,因此 正畸过程中的邻面去釉是符合生理学要求。曾祥龙 [5] 在其所著的 书中提出了过厚的邻面釉质对于的生理和发育都是无益的,并且 有可能是牙列拥挤的原因之一的观点。通过邻面去釉可使轻度拥 挤的病例在不拔牙的基础上得到矫治,另外也可以用于改善切牙 形状不佳和牙乳头处三角间隙导致的影响前牙美观的正畸临床问 题,从而达到平衡、稳定、美观且最大限度保留牙齿的矫治效果 [6]。 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及各种隐形 矫治器的出现,邻面去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and Demineralization on Enamel
ZHAO Meng, ZHANG Qi, WEN Li-Ming, LI Jin-Yu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ABSTRAC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usually occurs after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enamel which is found white spots ,and lead to enamel caries.These problems have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and there are also a variety of prevention demineralization and promote remineralization method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mineralization. KEY WORDS: Orthodontic; 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Demineralization; Remi釉(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IER)是通过对牙 齿邻面釉质的磨削、再成形,获得间隙或调整牙齿大小、形状,是用 于辅助矫治的一种方法。根据 Arman[1] 等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去釉 后的牙釉质表面相对于正常牙釉质表面更加粗糙,去釉面有较多 的划痕和沟,而更粗糙的去有密码使牙菌斑更容易积聚,积聚在去 釉面的菌斑通过产酸使釉质发生脱矿 。 [2-3] 牙釉质脱矿是渐进性 的发病过程,脱矿早期并无白垩色斑块的出现,主要表现为釉柱间 质的溶解和孔隙的增加,釉质间质的矿物质丧失会导致脱矿的釉 质表面硬度下降 [4]。如果去釉面的脱矿现象继续加重,釉质的透 明度会下降,釉质表面会出现白垩色的斑块。如果此时还未采取 治疗措施抑制釉质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便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病损。 因此,预防釉质脱矿和促进脱矿釉质的再矿化具有重要意义。
氟保护漆对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实效性评价

氟保护漆对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预防实效性评价但冬兰【摘要】目的:观察氟保护漆(FP)对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ED)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508颗牙)在牙面粘结托槽后涂抹FP,每3个月涂抹一次;而对照组34例(522颗牙)则不使用FP保护。
矫治后6个月、12个月通过患者临床视诊和激光龋齿诊断仪(DD)检测评估患者的ED程度。
结果两组术前的脱矿指(EDI)和DD检测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EDI分别为(0.045±0.032)和(0.087±0.053),对照组为(0.062±0.038)和(0.134±0.0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DD检测值分别为(4.19±0.76)和(5.53±0.78),对照组为(4.88±0.95)和(6.57±0.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脱矿检出率为5.5%(28/508),对照组为10.7%(5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使用FP对ED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临床上有效的措施之一。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entive efficacy of fluor protector (FP) for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ED)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accept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3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34 patients (508 tee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FP at tooth surface after bonding brack-ets, once every three months, while the 34 patients (522 teeth)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used FP protection. Six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degree ofenamel demineralization was detected by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vi-sual examination and the laser cavity detection system-DIAGNOdent (DD). Results The DD detection values and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index (EDI) before treatment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EDI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0.045±0.032), (0.087±0.05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0.062±0.038), (0.134±0.076)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DD detection values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4.19 ± 0.76), (5.53 ± 0.7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88±0.95) and(6.57±0.92)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demineralization was 5.5%(28/50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rap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0.7%(56/522)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FP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can better protec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which thu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clinical measures.【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00)013【总页数】3页(P1920-1922)【关键词】氟保护漆;正畸治疗;牙釉质脱矿;预防【作者】但冬兰【作者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口腔科,四川眉山 62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固定正畸已经成为目前矫正错牙合畸形最有效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然而由于矫治器部件的存在使牙齿表面不易清洁、口腔内环境发生改变,容易形成牙菌斑,同时由于酸蚀剂的使用,从而导致牙釉质脱矿(Enamel demineralization,ED)的发生[1-2]。
氟保护漆在舌侧正畸防脱矿中的应用

背景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氟保护漆在舌侧正畸治疗中的防脱矿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接受舌侧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粘结舌侧矫治器时使用氟保护漆,对照组不使用。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脱矿情况、牙周健康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估氟保护漆在舌侧正畸防脱矿中的作用和效果。
成分特性氟保护漆的成分与特性由于氟保护漆中的氟化物可以长期地附着在牙齿表面,因此可以提供长期的防脱矿保护。
长期保护局部应用在舌侧正畸治疗中,由于牙齿表面容易受到细菌和酸性物质的侵害,因此使用氟保护漆可以有效地防止脱矿等损害。
口腔保健除了正畸治疗外,氟保护漆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腔保健,提供长期的防脱矿保护。
保护牙齿增强牙釉质降低牙周炎风险030201氟保护漆在舌侧正畸中的作用氟保护漆在舌侧正畸中的使用方法01020304清洁牙面涂布保护漆等待干燥定期复查防止脱矿提高矫正效果降低牙周炎风险氟保护漆在舌侧正畸中的临床效果脱矿现象脱矿危害脱矿现象及其危害氟保护漆在防脱矿中的作用局部高浓度氟化物促进再矿化在牙齿表面清洁干燥后,涂布氟保护漆,使其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定期复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牙齿情况,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时间和剂量。
涂布氟保护漆氟保护漆在防脱矿中的使用方法VS减少脱矿提高再矿化效果改善口腔健康氟保护漆在防脱矿中的临床效果生物安全性在舌侧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氟保护漆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它不良反应。
耐受性长期效果氟保护漆的安全性评估临床研究机制研究患者教育产品改进氟保护漆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01 02 03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参考文献。
氟化钠联合护牙素对脱矿牙釉质再矿化的效果

试验组
20
处理前
167±46
1156±36
处理 3周后
925±77ab
2086±110ab
对照组
20
处理前
158±55
1174±43
处理 3周后
856±98a
1566±134a
注:与同组处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处理 3周后比较,bP<005
医疗装备 2019年 6月第 32卷第 12期 MedicalEquipment,June2019,Vol32,No12
牙釉质脱矿是口腔正畸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 常使 用 护 牙 素 处 理,以 加 速 再 矿 化,但 疗 效 难 以 让 人 满 意[1]。氟化钠是一种牙釉质保护药物,常被作为牙膏的制作 材料。本研究采用对照方式,探讨氟化钠联合护牙素对脱矿 牙釉质再矿化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结果
护牙素对正畸牙面脱矿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 摘要 】 目的
观察护牙素对正畸 牙面脱矿后修 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 固定正畸治疗后釉质脱矿患者
3 例 ,8 颗 患牙。采用 自身对照, 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0 32 按 每组 11颗患牙。治疗组以护 牙素局 9
部涂 抹 牙齿唇侧 的 牙釉质 , 次 3rn每 周 1次 , 用 4次为 1个疗 程 , 治 3个 疗程 。对照 组 不使 用任何 药 每 i, a 连 共 物涂 抹 。观察 治 疗前 、 治疗 1个疗程 、 2个疗程 、 3个疗程 结 束时 牙釉质表 面的脱矿 情 况 。结 果 治 疗 1个 疗程
98 7
Me ia o r a AH 2 2. o . 4. . dc f u n Z . 01 V f 3 ⅣD 8 J
,
护牙 素对正畸牙面脱矿修复的临床效果观 察 ▲
方 萍 陈 燕 周 嫣 黎石 坚 韦 艺 欧晓丽 罗菊芬
( 广西壮族 自 治区人民医院口腔内科 , 南宁市 502 ;— a : i m 93 6 .o 30 1Em i s c 17 @13 cm) lh h
sf r o n m l e iea zt n a e r o o t ram n ff e p l n e A l h a e t(n ld g3 2 u ee f m e a e d m n r i i f rot d ni t t eto xd a pi c . l tept ns ic i 8 dr lao t h c e i a i un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1 . 2方法
者 及家 属知道 患者 良好 的 1 3 : 腔卫 生 室正 畸治疗 成功 的 关键 。②在 矫 治 中应 用氟 化物 可 以高 效 的预 防和 减少牙 釉质 脱矿 的发 生 。氟化 物 在 防龋及 防脱 矿上 可 降低釉 质 中羟磷石 灰 溶解 度 ,控制 菌斑 细菌 活
对 全部患 者正 畸治疗前 后的8 0 0 张幻灯片进 行观察 ,用两 部幻 灯 机 同时放 映同一患者治疗 前与治疗后 的同一部位 ,同时两名 医师分 别 对 每个患者 的幻灯片进 行比对 分析 ,观察 并且记录 下治疗 前与治疗后
的牙釉质脱矿 出现的牙位 、不同区域 的分 布情 况 ,仔细 的比对脱矿受
治器 的安装 ,唾液 中的变 形链 球菌 和乳 酸杆 菌 的数 目也 随之增 加 ,
变 形链 球菌 和 乳酸杆 菌与 龋齿 的发 生发展 有 关 ,他 们 的 出现增 加 了 脱 矿的危 险系数 】 。在 正常 的 口腔环境 中 ,牙釉 质脱矿 和再矿化 维持 着 一种 动态 的 平衡 ,而 口腔正 畸 固定矫 治器 的使用 则 打乱 了这 种动 态 平衡 ,导 致牙 釉质 脱矿 甚至 缺损 。 因为 固定矫 治器 的结 构 比较复
国睚|囡—国同
2 0 1 3 年5 月第 1 1 卷 第1 3 期
・临床研 究 ・ 2 4 9
口腔正 畸固定矫治器应用 中牙釉质脱矿 的临床调查
梁 敏
( 株洲市一 医院 口腔科 ,湖南 株 洲 4 1 2 0 0 0 )
【 摘 要】 目的 研 究分析 正畸 治疗 中患者 牙釉 质 脱矿 的发病率 和 牙釉 质 受损 的程度 。方法 回顾 性 分析 我 院 口腔 科 选取 2 0 1 1 年1 O月至 2 0 1 2
脱矿釉质树脂渗透后的再矿化研究

基金项目: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编号:183302123)通信作者:彭伟,·基础与临床研究·脱矿釉质树脂渗透后的再矿化研究李文娟1 李 慧2 彭 伟2(1.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沧州061001;2.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000)【摘要】目的研究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脱矿釉质治疗与再矿化后的牙齿颜色与硬度的影响。
方法将20块经脱矿液脱矿的釉质块用渗透树脂治疗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和去离子水进行再矿化;对 2组进行二次脱矿处理。
采用HSV-1000IS显微硬度计和分光光度比色仪分别检测不同处理后2组即刻的硬度和颜色。
结果(1)再矿化后A组的显微硬度值(209.41±21.53)大于B组硬度值(176.22±21.38);二次脱矿后的A组的显微硬度值(121.55±14.75)大于B组(95.52±1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光光度比色仪颜色检测结果显示,A组再矿化后和二次脱矿后的色差值均小于B组(P<0.05),2组再矿化后色差值均小于3.7,肉眼不易分辨;A组二次脱矿后的色差值小于3.7,肉眼不易分辨;B组二次脱矿后的色差值大于3.7,临床不可接受。
结论渗透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脱矿釉质治疗和再矿化后颜色和硬度方面较单一渗透树脂治疗更有优势。
【关键字】脱矿釉质再矿化生物活性玻璃溶液渗透树脂分光光度比色仪DOI:10.11752/j.kqcl.2021.01.04Experimental study on remineralization of demineralized enamel resin after penetrationLi Wenjuan1Li Hui2Peng Wei2(1.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Cangzhou, 061001;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filtrant resin combined with bioactive glass solution on the color and hardness of teeth after demineralization enamel treatment and remineralization. Method20 enamel blocks demineralized by demineralization solution were treated with infiltrant resi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and B. The A and B groups were remineralized by the bioactive glass solution and deionized water respectively. Both A and B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secondary demineralization treatment. The HSV-1000IS micro hardness tester and the spectrophotometer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hardness and color immediately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microhardness results were recorded as SMH0 (normal enamel), SMH1(after demineralization), SMH2 (after infiltration resin treatment), SMH3 (after remineralization), and SMH4(after secondary demineralization). The surface color difference values in the normal enamel group and the groups after demineralization, after infiltration resin treatment, after remineralization orafter secondary demineralization were recorded as ΔE1, ΔE2, ΔE3, ΔE4. When ΔE value is in the range of 0 to 1, the level is scored as difficult for the naked eye to detect; when the ΔE value is in the range of 1.1-3.7, the level is scored as difficult for the naked eye to distinguish; when the ΔE value > 3.7, it means that the color deviation is too large to be acceptable in the clinic. Results(1) The microhardness value of group A (209.41±21.53)after remineraliz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176.22±21.38), the microhardness value of group A after secondary demineralization (121.55±14.75) is greater than Group B (95.52±13.29) (P<0.05),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2) The color test results by the spectrophotometric colorimeter showed that the color difference values of group A after remineralization and after secondary demineralization were less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the color difference valu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remineralization was less than 3.7, which was scored a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with the naked eye, the color difference value of the group A after the second demineralization was less than 3.7, which was scored a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with the naked eye, and the color of the group B after the second demineralization was greater than 3.7, which mean clinically unacceptable. Conclusion Infiltrant resin combined with bioactive glass dissolving solution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reatment of demineralized enamel and improvement of color and hardness after remineralization than single treatment with infiltrant resin.【Key words】Demineralized enamel Remineralization Bioactive glass solution Infiltrant resin Spectrophotometric colorimeter近年来因正畸治疗和饮食不良习惯造成的釉质龋越来越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治疗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正畸治疗后没有脱钙,钙化不全或自然牙列的变色。
然而正畸带环与粘着的附件下面与四周釉质发生的白垩斑脱矿甚至龋坏,仍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正畸过程中的牙釉质脱矿1.1 釉质脱矿的表现正畸医师在拆除矫治器后常可在患者牙面发现釉质脱矿现象,脱矿的牙釉质表面光泽度下降呈白垩色,影响牙齿美观,严重者可导致继发龋而明显损害牙体的健康。
釉质脱矿有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两种形式。
正畸治疗中发生的脱矿,最先以釉质表面矿物质的丧失和釉柱间基质的溶解为特征的,这种损害被称作表层脱矿。
随后釉质深部结构才发生溶解,釉质深部结构开始溶解后,釉质表面呈多孔状但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表层,成为表层下脱矿[1]。
表层脱矿比表层下脱矿更易被再矿化。
正畸治疗中发生的早期脱矿是表层脱矿。
Melorse,Ogaard等应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正畸治疗中的早期釉质脱矿,人们肉眼所见的釉质白垩斑为表层脱矿,在SEM下的表现为釉质横纹变平,似贝壳状,另外釉质上可见一些局部的小深坑[2,3]。
O’Reilly,Ogaard等研究表明,正畸托槽、带环在牙上粘1个月后,即可在周围釉质区域检测到明显脱矿,正畸治疗后早期的釉质脱矿病损在及时去除矫治器后能够被唾液再矿化[4~6]。
然而白垩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正畸时间呈正相关。
如果这种早期的釉质脱矿病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发展成表层下脱矿,自身的再矿化系统很难使病损完全复原。
Artun等对正畸治疗后出现釉质脱矿的患者进行了长期观察,临床观察显示刚去除托槽后,脱矿的釉质呈不透明的白垩色,1周后病损变得弥散,3周时白垩色变浅,3年后釉质的病损仍可发现。
SEM的观察表明3个月时脱矿釉质的微洞口扩大,洞底可见浅的磨损,3年后病损区的微洞变平,磨损增多[7]。
1.2 釉质脱矿的病因菌斑的积累和糖发酵的供养是脱钙发生的先决条件。
首先,固定矫治器妨碍了牙齿的清洁,利于菌斑和食物的滞留。
固定矫治器的带环、托槽等附件与各种弓丝的存在使病人很难彻底清洁牙齿,正畸固位体四周溢出的粘接剂,加上酸蚀本身造成的釉质脱矿区的粗糙表面,使菌斑更易于积聚。
即使有良好的刷牙习惯,大部分患者发现有矫治器存在的情况下很难彻底刷牙。
正因如此,菌斑在托槽周围迅速聚积,他们产生的酸性物质可以导致持续的脱矿[3]。
一般来说,当牙齿表面被正畸托槽覆盖的比例增加时,病人对剩余釉质的有效清洁的难度就会增加。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带环就一定比粘接技术更易导致脱矿。
事实上,一个水门汀粘接良好的带环是可以保护它所覆盖的牙齿表面,正畸带环下釉质表面的改变是由于唾液与细菌的入侵,使水门汀密封的完整性下降,当带环长期占据在牙上,广泛的脱矿就会发生。
Gorelick等的研究发现牙齿上用直接粘接法或粘接带环造成的白垩斑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8]。
其次,固定矫治器的存在改变了口内细胞生长环境,使致龋菌的数量和比例增加。
Mattingly 也证实正畸治疗中托槽周围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比例增高,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上升趋势[10]。
许多研究证实了随着固定矫治器的安装,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数目也随之增加[11,12]。
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与龋齿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出现增加了脱矿的危险系数。
另外,正畸患者龈上菌斑的代谢也发生了改变。
研究表明这些菌斑的pH值明显下降,菌斑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增高,钙、磷含量下降,导致致龋性增加。
另外,菌斑不仅作为糖的底物存在时作为产酸来源,同时作为一个物理屏障限制酸从牙齿表面扩散开,而且阻止唾液中钙、硝酸盐离子的再矿化作用[14]。
总之,正畸治疗中易出现菌斑滞留,加上不易清洁,造成口内致龋菌数量和比例的上升,同时由于细菌代谢的改变,使其致龋性增强。
如果患者不能有效清除菌斑,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加速釉质脱矿,而且不易被自身的矿化系统所矿化,从而出现永久性病损。
1.3 釉质脱矿的流行学多数研究显示正畸治疗后的牙釉质脱矿率改变了。
Gorelick报道经过全期的正畸治疗后,托槽周围牙面的脱矿或白垩斑的发病率占人数的49.6%,或牙齿的10.8%,而未经正畸治疗者牙面脱矿率仅占人数的24%或牙齿的3.6% [8]。
Mizrahi的调查显示在正畸治疗前患者的脱矿率为72%,正畸治疗后的脱矿率为8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16]。
Ogaard [17]的长期临床调查显示,在正畸治疗5.7年后,牙齿上的白垩斑仍没有消失,只有4%的患者的牙齿完全没有白垩斑,而未治疗的对照组有15%的人没有白垩斑,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我国的胡炜近年调查165例正畸患者,59.4%的患者,或12.5%的牙齿,在正畸治疗后出现牙釉质脱矿[18]。
大部分研究表明,正畸过程中应用氟化物牙釉质脱矿可以显著减少,但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Geiger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正畸过程中用氟34%的患者,7.5%的牙齿出现脱矿[20]。
Sonis等比较两种含氟与不含氟的粘接剂,使用传统粘接剂的患者13%的牙齿出现脱矿,而用含氟粘接剂的患者牙齿脱矿率为0% [21]。
流行病学报道的正畸患者的脱矿率变动范围在0%~96%,这么大的差异是由于对脱矿的评估与记分方法的多样性,是否包括或排除釉质原有的脱矿,及在矫治过程中是否使用氟制剂。
并且,在对照研究中很难辨别自发性白垩斑与脱矿。
这些人为因素影响了流行病学的结果。
1.4 牙釉质脱矿的好发部位固定矫治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大多数的调查结果集中于上前牙、第1磨牙及前磨牙。
Gorelick报道上颌切牙与第1磨牙白垩斑脱矿发生率最高,主要发生于唇颊面牙釉质,以托槽粘接区边缘处最为明显[8]。
Ogaard发现第1磨牙颊面龈1/3白垩斑的流行趋势最大,其次是下颌前磨牙和尖牙及上颌侧切牙[17]。
胡炜指出上颌切牙、上下颌牙和下颌前磨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最高,同时他还指出上颌牙齿的脱矿程度要显著高于下颌牙齿[18]。
Christopher也认为上颌牙齿的脱矿率要高于下颌牙齿,其中上颌侧切牙脱矿率最高,下颌中切牙脱矿率最低,这个不同可以用唾液的再矿化能力来解释。
Ogaard证实了抵御白垩斑形成的几率和唾液流量之间的关系,下颌牙列更容易受唾液的影响在于唾液腺的解剖位置和重力的作用,使下颌牙齿更有机会接触到唾液[6,22]。
2 釉质脱矿后的再矿化2.1 再矿化的机制牙齿再矿化是使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面的过程,有研究显示白垩斑会被口腔唾液再矿化,从而减退甚至消失。
白垩斑等脱矿釉面由于矿物质丧失产生孔隙加大,组织疏松,表面硬度降低。
再矿化初期,沉积物以易溶性物质形式沉积于表层内或其附近,随着时间的延长,矿物质逐渐向病变深部转移,并以难溶性盐的形式沉积于病变的更深部位,使脱矿区硬度值增高,孔积率降低[9]。
釉质表面硬度的增加是伴随着软化釉质的钙、磷离子摄入量相应地增加而产生的。
Ten Cate所做的人工龋损体外再矿化研究发现,龋损的表面硬度值增加,扫描电镜下显示出有较高的表面层结晶度,证明此层发生了矿化,再矿化牙釉质的晶体颗粒比正常釉质者大5倍并证实了其为羟磷灰石颗粒[13]。
2.2 再矿化的影响因素2.2.1 唾液的自然再矿化作用大量的研究证实唾液对软化釉面有明显的再矿化作用,唾液是钙、磷的饱和溶液,它与釉质钙磷间处于动态平衡,唾液蛋白可以吸附在釉质表面,抑制矿物质丧失和细菌附着,唾液能水解和消除碳水化合物,具有缓冲能力,唾液中的微量氟还能抑制脱矿和促进再矿化[15]。
但由于唾液中氟离子非常低,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再矿化能力,唾液对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比较缓慢而局限。
有研究显示正畸过程中早期釉质脱矿去除矫治器后,可以被唾液再矿化,但随着病损的发展,单纯依靠唾液的作用很难使白垩斑完全再矿化[4~6]。
2.2.2 氟对再矿化的促进氟离子的存在可以促进再矿化。
有研究表明,再矿化液中加入1ppm 的氟,使再矿化速率提高2~3倍。
氟离子不仅可以提高钙、磷的沉积速率,且抑制钙、磷的溶解,它与羟磷灰石作用生成氟化羟磷灰石,催化酸性钙、磷转变成更稳定的磷灰石形式,从而减少在酸中的溶解[19]。
有研究表明氟化的局部应用可使正畸脱矿的釉质再矿化。
Ogaard的研究表明酸性NaF溶液漱口可使正畸过程中的脱矿完全再矿化[6]。
O’Reilly 的研究表明用APF凝胶处理托槽周围釉质,釉质表面硬度增加,说明发生了再矿化[4]。
Linton的研究表明,对于正畸过程中的釉质脱矿用低浓度(50ppm)比高浓度(225ppm)氟化物溶液的再矿化效果好[23]。
2.2.3 牙釉质脱矿的类型影响再矿化的效果表层脱矿和表层下脱矿病损使再矿化产生不同的结果。
前者无表层,病变多疏松多孔,利于矿物离子的沉积。
而后者由于病变形成过程中在病程上方形成了一层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表层,限制了矿物离子向病变深层扩散,阻止了病变的完全修复[9]。
3 正畸过程中脱矿的防治正畸过程中的牙釉质脱矿是非常迅速的,虽然有研究表明,正畸治疗早期的釉质脱矿在及时拆除矫治器后,可以被唾液再矿化,但是此时往往不能将矫治器拆除。
所以预防正畸治疗中的牙釉质脱矿,对已形成的脱矿进行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4 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6]佚名.马永平正畸过程中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中医药期刊学会/waike/html/?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