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病“三味”方
补脾胃的方子有哪些中药配方

补脾胃的方子有哪些中药配方作为一名在养生保健领域中备受尊重的高级养生师,补脾胃可以说是我们工作的内容之一。
由于我个人擅长中药调理,因此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补脾胃的中药配方、食谱和偏方,并对其用量和制作步骤进行说明。
同时,我也将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补脾胃以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一、中药配方1. 六君子汤合剂:由人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甘草(3克)组成,这份方子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最佳选择。
在中药店中可以购买到成分单独的中药,也可以购买到成分混合的中药包。
2. 保和丸:由人参(5克)、白术(5克)、茯苓(5克)、甘草(1克)组成,如食欲不振、纳差、胃脘胀满有风寒感者,选择这个方子最好。
3. 回复安宁汤:由甘草(3克)、干姜(6克)、黄苓(9克)、白术(6克)、茯苓(9克)、半夏(6克)、泽泻(9克)、陈皮(6克)、桂枝(3克)组成,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同时伴有心悸、失眠、脾胃虚弱等症状。
4. 枳壳丸:由枳实(15克)、陈皮(8克)、车厘子仁(15克)组成,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和腹胀,特别是在胸口胀满、呃逆和消化不良方面表现得最好。
二、食谱1. 开水葱姜汤:大葱、姜切成小块,加入水中煮开,然后煮15分钟即可。
具有益气暖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还能促进肠胃蠕动。
2. 红枣糯米粥:将糯米和红枣放入电压力锅中加水,按照锅的说明煮熟即可。
红枣糯米粥具有益气补身的作用,同时也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3. 红豆薏米汤:红豆、薏米、桂圆和水一起放入电压力锅中煮熟即可。
该汤具有润肤的作用,还可以补气养血,改善身体的精神状态。
三、偏方1. 醋泡大葱:将大葱切成小段后,放入醋中浸泡10天左右即可。
该偏方可以助消化、祛风散寒,还可以改善食欲不振、大便稀等症状。
2. 红枣核桃饼:将红枣和核桃一起捣成泥,然后用火蒸成饼状即可。
最补脾胃的古方药是什么药名字

最补脾胃的古方药是什么药名字最补脾胃的古方药是什么药名字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辅相成,但脾胃也是最易受损的器官。
所以,保护脾胃健康非常重要。
古方药在保护脾胃健康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六种最补脾胃的古方药,包括药名、用量、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芡实养心汤:芡实20克,山药20克,淮山20克,枸杞子10克,红枣5颗,水煎服。
用于脾肾不足、心神不宁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注意大便是否正常,如果有便秘症状,应该减少芡实的用量。
2. 四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用于脾阳虚弱、气虚食少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注意是否有口渴、口干等症状,如果有应该减少人参的用量。
3. 六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大枣5颗,细辛3克,水煎服。
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注意大便是否正常,如果有便溏症状,应该减少细辛的用量。
4. 保和丸:黄连6克,半夏6克,栀子6克,厚朴6克,甘草3克,制首乌6克,龙骨6克,牡蛎6克,水煎浸泡3次,去渣留汁,煎至浓缩成丸。
用于脾胃虚弱、气虚食少、口渴口干、便秘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注意大便是否正常,如果有便秘症状,应该减少栀子和厚朴的用量。
5. 甘草泡枣汤:甘草12克,大枣20颗,水煮服。
用于脾胃虚弱、气虚食少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注意是否有口渴、口干等症状,如果有应该减少甘草的用量。
6. 陈皮姜茶:陈皮10克,生姜10克,熬开后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
用于脾胃虚弱、气虚食少、口渴口干等症状。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注意是否有口渴、口干等症状,如果有应该减少生姜的用量。
以上六种古方药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用量和用药时间也不同。
建议在服用之前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情况的不同调整用药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运动也很重要。
补脾胃的几味中药配方大全图

补脾胃的几味中药配方大全图补脾胃是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的程度。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导致一系列病症,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等。
针对这些症状,中药提供了许多治疗方案和配方,以下是一些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以及相关的食谱或偏方。
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方剂,它由人参、白术、茯苓和大枣四味中药组成。
这个方剂适用于脾虚气弱的人群,可以促进食欲,消化食物。
以下是制作四君子汤的步骤:1. 人参、白术、茯苓和大枣分别洗净。
2. 将大枣去核,切成两半。
3. 将以上材料放入煲水器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4. 开始煮,煮至水沸后再煮20分钟。
5. 关火,去除渣,将药汁喝下即可。
注意事项:1.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虚气弱的人,不适用于寒性体质的人。
2.四君子汤不宜过量饮用,建议每次只饮用100毫升左右。
3.妊娠期妇女和孕妇不适合饮用四君子汤。
二、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配方,由人参、茯苓和白术三味中药组成。
这个方剂适用于脾气虚弱、腹胀、泄泻等症状。
以下是制作参苓白术散的步骤:1. 将人参、白术和茯苓三味中药分别洗净。
2. 将中药磨成粉末。
3. 每次饭前半小时,将2.5克参苓白术散倒入开水中,冲泡后服用。
注意事项:1. 参苓白术散不适用于肾虚、阳虚、血热、口干舌燥等病症的人群。
2. 参苓白术散的服用量应根据症状和体质而定。
三、茯苓六君子汤茯苓六君子汤是一种补脾胃的中药方剂,由茯苓、人参、白术、大枣、陈皮和神曲六味中药组成。
茯苓六君子汤可以补气养血、养肝和胃,提高人体免疫力。
以下是茯苓六君子汤的制作步骤:1. 将茯苓、人参、白术、大枣、陈皮和神曲六味中药分别洗净。
2. 将大枣去核,切成两半。
3. 将以上材料加入一个大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
4. 开始煮,煮至水沸后再煮20分钟。
5. 关火,去除渣,将药汁喝下即可。
注意事项:1. 茯苓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虚气弱、神疲乏力、胃口不佳等人群。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作为高级养生师,对于调理人体脾胃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中药配方,配合饮食调理及运动调养进行综合调理。
下面就介绍一些中药药方,对于文中提到的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也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四君子汤药材:人参15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4味药材洗净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片刻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是一种名剂,最初由宋代医家张仲景开发而成。
汤味苦涩微甘,具有益气健脾化湿的效果。
但是四君子汤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对于体质寒凉的人群来说,应小心服用。
此外,中药汤水在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以免药性过度损失或者煮糊。
二、健脾消食汤药材:枸杞子10g,白术15g,陈皮10g,玉竹10g,山药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6味药材捣碎后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健脾消食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但是中药材多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服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此外,药材的制作方法也需要注意,过度煎煮会使药性损失,而过于浓缩则会产生副作用。
三、山楂粥材料:山楂50g,糯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楂洗净去核,糯米泡水半小时后和山楂一起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用量: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食用200g左右。
注意事项:山楂粥是一款非常传统的养生食谱,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但是由于山楂性微温,善行腐败物,所以不宜过量使用。
另外在制作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糯米煮烂后再加入山楂,以免山楂过早失去营养价值。
四、白术健脾汤材料:白术15g,阿胶6g,桂圆肉适量。
制作方法:将白术煎水,阿胶加入煮沸的白术水中熔化,加入桂圆肉炖煮即可。
用量:每日一剂。
注意事项:白术健脾汤配方较简单,但是要注意用量,过量的话有可能引起胸腹胀满等不适症状。
补脾胃的名方有哪些中药配方

补脾胃的名方有哪些中药配方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内容,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中药配方是中医最为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之一,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补脾胃的名方中药配方以及其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组成,四物的功效互补,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配方: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做法:将所有材料清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煮20-30分钟,然后取出药渣,取其汁液,分三次饮用。
注意事项:1.常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脾虚等患者,不建议肥胖者使用;2.孕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或不建议使用。
二、健脾丸健脾丸的主要材料是山药、糯米、薏米等,其中山药可健脾益胃,糯米可滋阴补血,薏米可利水消肿。
配方:山药150克,糯米250克,薏米50克,清水适量。
做法:1.将山药洗净削皮切成小块;2.将糯米、薏米混合后洗干净;3.将山药、糯米、薏米和适量清水搅拌均匀,放在电饭煲中,煮熟后关电;4.将煮熟的米饭放到小碗中,稍微压紧,然后取出冷却。
注意事项:1.偏胖、胃寒者不适合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应避免食用;2.煮的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成品不易成型,还会有米味;时间过长则会变成粥。
三、益气养脾汤益气养脾汤是一种很好的中药配方,包括人参、茯苓、白术、大枣和陈皮,能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疾病。
配方:人参6克,茯苓6克,白术9克,大枣9枚,陈皮3克。
做法:1.将人参、茯苓、白术、大枣和陈皮清洗干净,备用;2.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加适量水;3.将药材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40-50分钟;4.最后提取汁液,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等。
注意事项:1.不建议过量使用,建议向医师咨询;2.过于虚弱和食欲减退的患者不宜使用此配方,以免造成消化不良的情况。
四、中药食谱1.山药糯米粥材料:山药100克,糯米100克,水适量。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补脾胃是养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一个健康的脾胃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一旦脾胃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
因此,如果有脾胃问题的人,应该尽早补养脾胃。
下面是一些名方大全中药和食谱,可以有效地帮助您补养脾胃。
一、黄连泻肝汤。
这是一款非常适合胃热积滞的方子,常用于治疗胃穿孔、胃溃疡等疾病。
其制作方法如下:1. 将草果、陈皮、黄连、半夏、泽泻等六味草药洗净备用。
2. 将黄连和泽泻用清水浸泡30分钟。
3. 将所有的草药放入煲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煎煮2个小时。
4. 煮好后滤去渣,放入适量的水使其再次煮开,即可。
这种汤应该空腹饮用,每日1至2次,每次200毫升即可。
注意事项:该方子对肝经虚寒和早期消化不良的人不宜使用;同时,孕妇和乳母也应该谨慎服用。
二、四神丸。
这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方子,可用于补脾胃和消暑除湿。
其原料包括人参、白术、茯苓、泽泻。
这种丸剂可以通过现成的中药店购买,也可以自行制作。
制作方法如下:1. 将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等四味草药洗净备用。
2. 将所有的草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
3. 将浸泡后的草药放入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改为小火慢煎,一直煮到草药变软为止。
4. 将煮好的草药滤去渣,剩下的汤液放入锅中,加入红糖,使其变得有点粘稠,即可。
上述制作的四神丸应该分3~4次取服,每次15颗左右即可。
这种中药方子是具有补脾胃,消暑除湿等功效的,尤其适合夏季使用。
注意事项:该方子对寒湿内盛、出汗过多和宿便严重的人不宜使用;同时,孕妇和乳母也应该谨慎服用。
三、苡仁茶。
苡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补脾胃的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胃肠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其制作方法如下:1. 将苡仁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 将浸泡后的苡仁用适量的水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煮10~15分钟,即可。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核心器官,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肠疾病等问题。
中药方在补脾胃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及其用法。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汤剂,由白术、茯苓、人参、干姜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除痰、温阳祛寒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白术12克、茯苓12克、人参6克、干姜6克。
制法:将白术、茯苓、人参、干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2. 甘草枣汤甘草枣汤是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中药方,由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胃、暖中益气、补血生津的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甘草6克、大枣10枚、生姜3片。
制法:将甘草、大枣、生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3. 茯苓杏仁汤茯苓杏仁汤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益气补脾的中药方,由茯苓、杏仁、白术、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止咳、祛痰降火、补心安神等功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茯苓20克、杏仁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制法:将茯苓、杏仁、白术、炙甘草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取汤饮用。
每日1剂,连服3天。
食谱:芡实鸡汤材料:芡实100克、鸡肉300克、姜片5片、盐适量。
制法:芡实淘净泡水2小时,鸡肉洗净切块,锅中放清水,加入芡实、鸡肉、姜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用法:每周食用1-2次,连续食用2-3个月。
制作步骤应注意:1. 材料选用新鲜、干净的中草药,或购买有营养、无污染的成品。
2. 中草药洗净后应剔除过多的杂质,如根茎、杂草等。
3. 加水时要掌握好量,不宜太多或太少,以保证煮出来的药汤清香浓郁。
4. 煮药汤时火候要适当,不宜闷和沸腾过久,以免影响药性和口感。
5. 药汤煮好后不要急着喝,应待其自然降温至温热状态再饮用。
与此相关的养生建议是,除了中药调理,饮食习惯也极为重要,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重口味的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清淡食品。
中药土方调理肠胃的神奇方剂

中药土方调理肠胃的神奇方剂肠胃不适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在中医药领域中,有许多神奇的中药土方被广泛应用于肠胃调理。
这些中药土方在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后,被证明对肠胃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被认为是神奇的中药土方方剂,帮助人们改善肠胃健康。
方剂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土方方剂,由四味中药组成:白朮、茯苓、半夏和生姜。
这些中药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肠胃不适,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方剂二: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由黄连、人参、党参等多种中药制成的中药土方方剂。
它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肠胃感染引起的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保和丸还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等问题。
方剂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以黄精、山药、枸杞子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土方方剂。
它具有滋阴降火、补益脾肾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肠胃热结引起的口干口渴、便秘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缓解肠胃不适。
方剂四:养胃煎养胃煎是一种由陈皮、山楂、白朮等多种中药组成的中药土方方剂。
它具有健脾胃、消食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胃脘疼痛、胃胀气等症状。
养胃煎还可以调节胃酸的分泌,改善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感。
总结:中药土方调理肠胃是一种自然、安全的方法。
以上介绍的几种中药土方方剂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肠胃不适的问题。
然而,在使用中药土方方剂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用法,并且要结合个人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调理。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有肠胃问题的读者有所帮助,让我们可以拥有健康愉快的肠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脾胃病“三味”方
禄保平孙巧玲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
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
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
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
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
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
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
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
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
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
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
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
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
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
吸取北京脾胃病专家步玉如先生的经验,善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
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砂仁、白蔻仁、公丁香(开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
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丁香为温中降逆药,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
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品。
指出,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
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
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
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鸡内金、鸡矢藤、神曲(二鸡神曲散)
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
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药。
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
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
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
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
主药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
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
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
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
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
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
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
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马齿苋、生山楂、白头翁(止痢饮)
此方为农村流传之治痢经验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下乡时从村医那里学来的。
主治红白痢疾,取效关键是用量,每味药应在30克以上,马齿苋治白痢,生山楂治红痢,白头翁治红白痢,三味协力,一般二三剂就会起效。
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
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
指出,此方是已故中原名医郭绍纷先生的经验方,已传承三代,药味虽少,疗效显著。
垂盆草、败酱草、生甘草(三草降酶汤)
近年来转氨酶增高的比较多,认为是由“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用此三味清热、解毒、和中,服用一二个月,往往能受到良效。
垂盆草善“利水排脓”,败酱草善“破结排脓”,甘草和中解毒;体质好者,用量大一些,其降酶作用更快。
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此即百合乌药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药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
原方百合一两,乌药三钱,重在通气和血。
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
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
取其义,用于下焦湿热蕴积所致之疾患,如肠痈、盆腔炎、结肠炎、囊肿、前列腺增生等。
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可以大一些;附子则要小量,不可孟浪。
生白术、决明子、火麻仁(健脾通便汤)
用此三味治疗便秘,常获良效。
生白术健脾滋肠,促进大肠蠕动,是动力药;决明子、火麻仁,油脂多,是润肠药。
此三味,用量大,则起效快;于成人或小儿之便秘,均有良效;若顽固性便秘,可加牵牛子。
防风、荜茇、木香(理气宽肠饮)
此三味为治疗慢性胃肠炎气滞证之主方。
表现为:腹胀,肠鸣,矢气多。
防风与荜茇配伍,可除肠中腐败之积气,特别是肠鸣频频、矢气多者,服之有效;木香理气行滞,并有醒脾开胃之作用。
三味合用,调理脾胃气机,除胀消滞之功效明显。
九香虫、木香、香附(三香止痛散)
三香止痛散,为经验方。
木香、香附为常用理气止痛药,木香偏于行滞醒脾,香附偏于行气活血,为妇科之常用。
而九香虫为温阳行气止痛剂,有人取九香虫与白芷配伍,代麝香开窍醒脑止痛,可见止痛作用非同一般。
三味组合,用于脘腹胁肋胀痛,起效快。
但阳亢者,须与潜阳药配伍,以防伤阴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