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宝宝如何教育
儿童2-3岁启蒙教育

儿童2-3岁启蒙教育儿童2-3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启蒙教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进行各种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儿童2-3岁启蒙教育的相关内容。
首先,儿童2-3岁的启蒙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说话,父母和老师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与孩子互动、给他们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语言基础。
其次,儿童2-3岁的启蒙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父母和老师们可以通过给他们提供各种玩具和游戏,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等认知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儿童2-3岁的启蒙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玩具,父母和老师们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尝试各种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最后,儿童2-3岁的启蒙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父母和老师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之,儿童2-3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父母和老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指导,让他们茁壮成长。
如何正确教育3岁小孩的方法

如何正确教育3岁小孩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既要严格,又要温柔,老是对孩子大吼,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对于三岁的小孩子,怎么教育才是好的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正确教育3岁小孩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正确教育3岁小孩的方法1、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3岁了,模仿能力很强,这时,家长想教育好孩子,需要从自身做起,比如吃饭不看电视、不多说话,早睡早起等,孩子看到家长的做法,也会跟着学习。
2、多让孩子参与实践3岁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在教育孩子时,要多让孩子参与实践,比如让孩子自己拿碗筷、搬凳子等,要让孩子体验到动手的乐趣。
但是一些危险的事情,比如拿热水杯等就要小心了,大人必须帮忙。
3、多通过游戏教育孩子3岁左右的孩子非常喜欢游戏,通过游戏教育孩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适合那些不喜欢被管教的孩子,通过比如模拟厨房等游戏,让孩子学会做家务等。
4、把握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人的很多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3岁宝宝教育方法1、三岁宝宝智育的培养早期智力教育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还有口语表达能力。
为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
要培养孩子的智力、学习习惯及兴趣,千万不可以将认识了多少字,学了多少算术作为智力高低的评判标准。
2、三岁宝宝德育的培养指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三种因素,品德认识、情感及行为。
孩子此时对事物认识水平低,只能理解直接、简单的事物。
孩子模仿性强,如不主动教育,会学会很多不良行为。
所以,品德教育要细致把内容渗透入生活中。
3、三岁宝宝美育的培养指对孩子的审美教育。
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可以让人产生美感,孩子的审美教育要培养有意识体验美、教初步技巧,表现美感。
艺术形式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兴趣,歌曲、乐曲、舞蹈、诗歌、美工及文学作品等可以。
三岁小孩如何教育

三岁小孩如何教育三岁的孩子开始出现第一逆反期的.这个时期他们有对事物的看法,所以不会像3岁以前听从父母的话。
那么,3岁的孩子怎么教育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三岁小孩教育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3岁孩子教育方法一、加强早期教育:①语言:鼓励孩子多说话。
通过玩具、看图说话、讲儿歌等促进语言发展。
多给孩子讲故事。
与孩子说话时,态度应和蔼、亲切。
②运动:通过游戏、模仿操、拿笔划道道等活动,促进孩子肢体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③心理:家庭气氛和谐,孩子做错事时以理教育,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向上的心理。
定期健康检查,预防疾病。
预防意外事故:家中的电源、热源等易引起幼儿外伤的设施应放置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做好计划免疫:此期应进行百白破类毒混合制剂的强化接种。
二、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指3~6岁。
学龄前期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
神经心理发育迅速,精细动作发育接近协调;语言、思维、想象力日渐成熟。
此期的孩子不仅会自己穿脱衣服,书写数字,玩精细玩具,而且好奇心大,喜言多语,多动。
如饮食无规律,吃零食过多,则影响营养的摄入与吸收,易患贫血、厌食、营养缺乏等疾病。
(一)保健要点:1、合理膳食:食物应多样化。
定时进食、少吃零食,不挑食,甜食和冷饮食限量摄入。
2、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极重要的作用,该期的教育为入小学好基础。
学前教育包括:学习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品格、毅力的培养。
3、合理安排日常活动:保证充足的营养、睡眠。
多进行户外活动、游戏等。
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坐立、书写姿势。
看电视的时间不过长,每看半小时到1应休息一下。
4、定期健康检查,按时免疫接种。
每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家长应带孩子到指定的社区医院进行血压、龋齿、视力、吃力、贫血的检查有异常及时矫治。
5、预防意外事故。
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少有主观感觉疲劳,而对外界环境的危险因素的危害意识不到,因此,外伤,药物、毒物中毒,交通事故的情况相对较多,家长及保育人员应教给孩子交通安全知识,如不要在大街上玩耍,穿越马路要有家长带领,应注意躲避汽车、自行车等知识。
两到三岁婴幼儿教育内容

两到三岁婴幼儿教育内容对于两到三岁的婴幼儿来说,教育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和多样化的。
这个阶段是孩子探索世界、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婴幼儿教育内容的编排上,我们可以从生活技能、语言发展、社交能力和认知智力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活技能帮助婴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是很重要的。
这些技能能够让他们学会自理,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在教育内容中,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婴幼儿的以下生活技能:1. 自理能力:教授婴幼儿如何穿脱衣物、洗脸、刷牙、上厕所等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
2. 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婴幼儿如何使用餐具,怎样做到吃得有节制和多样化。
3. 睡眠习惯:帮助婴幼儿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放松的睡前仪式。
二、语言发展两到三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教育内容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1. 听力训练:提供丰富多样的听觉刺激,如故事、音乐、儿歌等,培养宝宝对声音的敏感度。
2. 词汇扩充:通过与宝宝的日常交流,引导他们学习新的词汇,并帮助他们逐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表达: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社交能力两到三岁的宝宝正逐渐认识和适应社会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在教育内容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方面:1. 合作活动:组织各种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宝宝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分享和学习。
2. 社交技巧:教授宝宝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与人打招呼、分享玩具等,培养他们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的能力。
3. 情感教育:引导宝宝理解和表达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四、认知智力在教育内容中,我们也要关注婴幼儿的认知智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培养认知智力的方法:1. 探索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物品和环境,让宝宝主动观察、摸索和体验。
2.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和玩具,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宝宝参与角色扮演,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至3岁宝宝教育方法

2至3岁宝宝教育方法
2至3岁宝宝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宝宝大脑发育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建议:
鼓励探索和学习:为宝宝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培养社交能力:鼓励宝宝与其他同龄孩子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或带宝宝去公园与其他孩子玩耍。
鼓励语言表达:多与宝宝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引入早期教育课程:可以考虑为宝宝引入一些早期教育课程,如音乐、艺术、运动等。
这些课程可以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榜样:父母是宝宝最好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宝宝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给予关爱和支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总之,2至3岁宝宝的教育方法应以鼓励、引导和支持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榜样,为宝宝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3岁启蒙教育

2-3岁启蒙教育2-3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认知能力的培养是2-3岁启蒙教育的重点之一。
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各种认知游戏、认知玩具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比如,可以给孩子看图认物、认动物、认水果等,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认知来学习和了解世界。
其次,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2-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教孩子简单的词语和句子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互动,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2-3岁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使用手部动作,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拼图游戏、搭积木等活动来锻炼孩子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2-3岁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接触外部世界,开始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团体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总之,2-3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通过本文提供的建议,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3岁宝宝早教有哪些

2-3岁宝宝早教有哪些
在2-3岁这个阶段,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是宝宝成长中极为
重要的时期。
因此,早期教育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2-3岁宝宝的早教内容:
语言启蒙
1. 说话启发:陪伴宝宝进行简单的语言互动,给予宝宝正面的回应,鼓励宝宝
说话。
2. 语言游戏:通过诗歌、儿歌等形式,帮助宝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故事阅读:为宝宝讲故事,激发其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视觉训练
1. 图形认知:教给宝宝简单的形状、颜色等,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视图认知能力。
2. 图画涂色:让宝宝参与到图画涂色的活动中,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精细动作训练
1. 拼图游戏: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拼图游戏,锻炼宝宝的手指灵活性和观察力。
2. 制作手工:引导宝宝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社交情感培养
1. 礼仪训练:教导宝宝基本的礼仪和礼貌,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同伴互动:带宝宝参加各种集体游戏或活动,培养宝宝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以上是2-3岁宝宝早教的一些内容,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
宝宝的早教内容,促进宝宝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2岁到三岁宝宝教育引导方法

2岁到三岁宝宝教育引导方法
在2岁到3岁这个阶段,宝宝正处于探索世界、学习语言和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宝宝教育引导方法:
1. 身体运动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需要大量的身体运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室内和室外游戏来帮助他们发展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例如:追逐游戏、足球、跳绳等。
2. 玩具学习
宝宝们开始对各种玩具感兴趣,可以给他们提供不同的玩具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发展。
例如:拼图、积木、娃娃等。
3. 语言发展
在这个年龄段,宝宝们开始学习说话,可以通过与他们交谈、朗读书籍、唱儿歌等方法来鼓励他们的语言发展。
4. 社交技能
宝宝们也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交流等。
可以通过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耍、组织小型聚会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这些技能。
5. 认知发展
在这个阶段,宝宝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可以通过展示他们不同的颜色、形状、数字等来帮助他们学习认知。
总之,2岁到3岁是宝宝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岁宝宝如何教育一、宝宝脾气大,是谁在作祟如果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宝宝脾气异常,基本上就是以下集中情况导致的。
☆宝宝脾气大是没吃对最新研究证明,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一些儿童脾气暴躁可能祸在饮食。
具体原因是:1.饮食中含钙量少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饮食糖分过量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3.B族维生素缺乏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
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4.维生素C缺乏精神经常紧张要消耗维生素C,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宝宝脾气大是心理需求: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婴幼儿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
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
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脾气大是两岁宝宝毕经阶段: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
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
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宝宝脾气大是在要求更多的爱: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
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
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
有攻击力倾向的宝宝并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
☆宝宝脾气大是爸妈的溺爱:有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发脾气,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二、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脾气”1、对小儿反抗期的宝宝要有耐心,不要强迫: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追踪研究,结论是有反抗精神的儿童,长大后能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
因此,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父母们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
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不要强迫命令,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也要敢于说“不”,不能一味顺从,重要的是要使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今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很有好处。
2、坚持原则冷处理,宝宝情绪稳定后再教育:宝宝发脾气时,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家长要有原则性,一定要一直坚持这么做。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
或者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
案例示范1:宝宝丢了某个喜欢的玩具或者对离开奶奶家很不舍而哭闹,试着先不要管他,任他哭闹好了。
如果宝宝一发脾气父母就屈服,那是在向他传达一个信号,那就是挤眼泪、丢东西是达成自己愿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对待“缠人”宝宝要更温柔案例示范2:周末在爷爷奶奶家或者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要告别的时候,小家伙总会依依不舍并打闹一场。
父母们可以适当延长宝宝向某人或者某事物说再见的时间,让他在心理上有缓冲阶段,而不是粗暴的突然终止他的好心情。
在睡觉的时候提前告诉他,让他跟那些玩偶说再见;在离开奶奶家的时候,提前跟他说:“宝宝,过一会我们要回家了,下周我们再来奶奶家好不好”。
3、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应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解决一些问题,并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向他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或者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掉自己的要求。
4、家长需要反省你是否火上浇油:当宝宝发脾气时,你是不是忍不住打骂他或溺爱他,这些都会给宝宝错误的认知,或者火上浇油,让他更加反抗。
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脾气暴躁而打骂他们,要给予朋友式的帮助、关心和安慰。
可用幽默的言语,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三、不同情况下,如何安抚宝宝的大脾气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宝宝脾气变大,稍不如意就尖叫,大哭大闹。
宝宝脾气大,象征着他“自我”意识的萌芽。
有的宝宝发育好,10个月时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可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脚不会走路,手不能灵活地运用,挫折多多,心儿烦烦,于是脾气就大大了。
我们要理解宝宝。
有时环境嘈杂,也会让人脾气变大,宝宝也一样。
另外,大人也不要老在家里大声说话,喧哗吵闹,宝宝是会学样的。
妈妈说话轻声慢语,宝宝说话也不会粗声大气,又叫又喊。
对策:1.不妨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散步,公园的草地,住宅区的小树林,安静会使宝宝感到舒适,情绪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远离嘈杂,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改善脾气,都是有好处的。
2.再温柔的妈妈,也会有生气恼火的时候。
妈妈正在气头上,不妨离开宝宝一会儿,让家人照顾或者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玩一会儿。
妈妈朝宝宝生气发火,打骂叫嚷,会让宝宝感到极度害怕。
这种惊吓很可能留在宝宝的记忆中,影响他的性格。
在商店里发脾气--耍赖、坐地、哭个没完,你怎么尴尬,他怎么来。
宝宝在商店、玩具店大庭广众之中发脾气多半有两个原因:·找个借口发泄。
宝宝在商店特别是玩具柜台前发脾气,有时候并不真的是要大人买玩具,而是找个借口发泄罢了。
最多见的是累了,饿了,渴了,在喧闹的环境里呆得太久了。
因为这些原因发脾气,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前兆,譬如,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对人对事都不感兴趣,嘴里哼哼唧唧,发出哀求的声音。
这时候,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尽早把孩子带离人多嘈杂的环境。
对策:万一来不及了,大人也不要当场发脾气。
冷静地把孩子带到僻静的地方,让孩子尽情地发泄,你则不必担心周围的目光,也不会恼羞成怒。
·要挟软弱、爱面子的大人。
孩子在玩具店里哭闹、耍赖皮,根子在平时。
孩子应该遵守的规矩常常因为各种借口而“破例”,好说话的妈妈多半是孩子钻空子的对象。
孩子一次次尝到甜头,结果助长了他的任性,大人变得没威信。
吵闹、耍赖成了孩子要挟大人的好办法。
对策:面对孩子的耍赖皮,使性子,我们只能断然拒绝。
一开始会很困难,但以后会有意想不到的顺利,关键是你必须坚定不移。
把赖在玩具柜台前踢腿打滚的宝宝扛上肩,任他叫喊挣扎,尽快走出人群,找个僻静的角落放下他,对他说:哭完了,我们回家。
宝宝为什么会生气愤怒?过分积郁的愤怒给宝贝的身心带来伤害,所以妈咪教宝贝从小学会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非常重要。
设计一下过分积郁的愤怒给宝贝的身心带来伤害,所以妈咪教宝贝从小学会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非常重要。
设计一下阿其是个2岁的宝贝,很喜欢跟小朋友玩,但也喜欢跟小朋友争斗。
这天,为争抢玩具,他又咬了小朋友一口,妈咪很生气地对他说:“已经跟你说过多次,不可以咬人,可现在你又犯错误了,不能跟小朋友玩了,回到你自己的房间安静一会儿。
”阿其大叫一声:“不!”妈咪不为所动,把他抱到房间里,告诉他必须坐在垫子上3分钟才可以再出来。
3分钟之后,妈咪去看阿其,发现他正在使劲地用手揪布兔子的耳朵,上面还有牙咬的印子。
妈咪很吃惊宝贝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一时不知该怎么教育宝贝才好。
宝贝为什么会愤怒?宝贝一出生就有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
在这四种基本情绪中,愤怒出现得较早和较频繁。
随着宝贝渐渐长大,需求越来越多,引起愤怒的事件也更多地体现为高级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的情况:1.身心不舒服愤怒是宝贝的本能情绪,是由于他的本能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的,比如饥饿、口渴、尿湿不舒服,最初宝贝都是用愤怒的方式“通知”大人。
有句俗话说“人困则多怒”,有的宝贝疲劳时也会发怒。
有的宝贝想让大人抱抱,大人不理睬,也会激惹他生气发怒。
2.没履行诺言不履行诺言是激怒宝贝的一种重要事件。
比如一位爸爸带宝贝坐公交车,上车前答应让宝贝刷卡,但上车后,爸爸害怕宝贝刷卡太慢,耽误别人上车,没让他刷。
这样,宝贝一下就生气了,一定要重刷一次,没得到满足非常愤怒,说爸爸是骗子,非要重新刷卡不可。
3.权利被剥夺前面提到的阿其,就是与小朋友做游戏的权利被剥夺而引起的愤怒。
3岁前的宝贝认为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没有条件限制的,即使做事情的方式是错误的,他也不认为是自己的错。
所以,阿其认为咬小朋友是小朋友的错,是小朋友与自己抢玩具的自然结果,现在妈咪要隔离自己,他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4.自尊心受挫3岁前的宝贝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在众人面前批评和训斥宝贝容易让他感觉自尊心受挫,继而可能激起他的愤怒。
愤怒为宝贝带来什么?愤怒的情绪是宝贝天生就有的,但是不同的宝贝愤怒时的情绪激动程度是不一样的,平息愤怒情绪所采取的方式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
有的宝贝很容易激怒,一触即发;有的宝贝把愤怒压在心底,在别处发泄;有的宝贝接受大人的安抚,很快安静下来;有的宝贝很长时间还在生气,也不接受大人的帮助。
总之,调节愤怒情绪的水平能集中地反映宝贝的心理素质,影响宝贝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仅如此,愤怒情绪还影响宝贝的身体健康,它与肝脏的生理活动有关,使胆汁分泌增多,宝贝愤怒时的呼吸速度是正常呼吸速度的2-3倍,心跳也随之加快。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愤怒并不善于调节情绪的习惯,对宝贝的身体发育有害。
愤怒是一把燃烧的火焰,使人处在非理性的亢奋状态中,因而愤怒中的行为通常是破坏性和报复性的。
愤怒分为明怒和暗怒,明怒表现在面部表情、言语方式或者行为举止上,具有即时爆发性;暗怒隐藏在内心世界里,具有延时爆发性,但是破坏性更强。
过分积郁的愤怒同样给宝贝的身心带来伤害,所以妈咪教宝贝从小学会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非常重要。
怎样安抚愤怒的宝贝1.尊重宝贝愤怒的权利首先,妈咪需要认可宝贝有权利愤怒。
愤怒是宝贝自我肯定的表示,说明他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而一个不敢怒或者敢怒而不敢言的人,很有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所以,妈咪要把宝贝愤怒的权利与愤怒的行为方式区分开来,由于宝贝的行为能力有限,他们通常用不恰当的愤怒方式行使自己的愤怒权利,以致妈咪拒绝宝贝愤怒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拒绝了宝贝的愤怒权利,而妈咪应该做的事情正是尊重宝贝愤怒的权利,引导宝贝学习正确的愤怒行为方式。
尊重宝贝愤怒权利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用眼神和言语帮助宝贝确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妈咪蹲下来,用平静的眼神看着宝贝,也鼓励宝贝看着妈咪,并平静地对宝贝说:“你是不是生气了?”“妈咪看出你的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