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赤壁之战》课文讲解ppt课件

(完整版)《赤壁之战》课文讲解ppt课件
(交情,形作名)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偏僻地居住 ,形作动
10.操悉浮以沿江 (使……浮)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意动,以……为乐) ( 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 从语)水、陆两路)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2020/8/9
6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 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 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 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 占了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 川;孙权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 (曹)、蜀(刘)、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枭(xiāo)雄
与操有隙 (xì) 恶(wù)其能
长(zhǎng)史 芟夷(shān yí)
强弩(qiáng nǔ ) 鲁缟(gǎo )
必蹶(jué)上将军 旌麾(jīng huī)
奄(yǎn)有
更(gēng)衣
番(pó)阳
刀斫(zhuó)
以实校(jiào)之 难卒(cù)合
邂逅(xièhòu) 燥荻(dí)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3、为: 今为君计
(替,介词)
为操后患 (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 (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代词,这件事)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我,自己)

赤壁之战- 课件

赤壁之战- 课件

赤壁之战收获与影响
联军胜利
联军成功击败曹操,扭转了战局,巩固了蜀汉与东吴的地位,为分割曹魏势力奠定了基础。
火攻战术
赤壁之战展示了火攻战术的力量,成为后世军事家借鉴和应用的典范。
文化影响
赤壁之战的故事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文艺作品中。
赤壁之战后续
蜀汉衰落
赤壁之战后,蜀汉逐渐衰落,不久后被曹魏攻灭。
赤壁之战-ppt ppt课件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 和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由蜀汉和东吴联军联合抗击曹魏而发 生。这场战役以火攻战术为特点,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赤壁之战背景
1 政治背景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足鼎立,各自争夺统一天下的机会。
东风吹袭
东吴联军利用东风,在战役前 夜放火烧曹操军船,造成巨大 损失,使曹操大军士气低落。
赤壁之战经过
1
火攻计策
刘备和孙权联军采用火攻计策,引诱曹操大军进入范围,再放飞火箭,曹操大军 船在火海中燃烧。
2
鹿角阵
赵云指挥蜀军采用鹿角阵,成功与曹操大军进行近身搏斗,迫使曹操展开新的战 术。
3
奇袭曹营
陆逊带领东吴水军奇袭曹操大营,曹操被迫退兵。联军趁机追击,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
东吴发展
东吴在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其在江东地区的统治 地位,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势力。
结论与总结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通过巧妙的计策和英勇的战斗取得 了胜利,不仅改变了时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地理背景
赤壁位于长江中游,自古就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位。

赤壁之战_课件

赤壁之战_课件

⑤将军起兵(于)江东,豫州收众(于)汉南。(省介词)
⑥与(备)结盟好。(省介词宾语) ⑦不足与(众人)图大事。(省介词宾
探究 阅读文章最后两段,简要探讨一下“史笔”的特点与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段是写战况的。作者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仅 用三百余字,读后仍使人觉得它历历如在眼前。这种笔法称为“史笔 ”。
b.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与“新”相对,形容词;这里 是老交情的意思,活用为名词)
c.为汉家除残去秽(残,残暴;秽,丑恶,都是形容词;这
里都指坏人,活用为名词) d.率轻锐继其后(轻,锐,都是形容词;这里指轻装的精锐部 队,活用为名词) 4.使动用法 a.必蹶上将军(蹶,跌倒,受挫折;这里是使„„受挫折的意 思) b.可烧而走也(走:逃跑,这里是使„„逃跑,赶跑的意思) c.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失,失望,这里是使„„失望的意思)
【解析】 A.中国:中原地区;B.北面:北向;D.妻子:妻子 儿女。 【答案】 C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 . 豫州军虽败于 长坂 . B.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 共济世业 . 夫以 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 C.今肃可迎操耳 . 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 D.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 结盟好 . 刘豫州收众江南,与 曹操共争天下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枭 ( ) 芟 夷( ) . . 贵胄 ( . ) 鲁缟 ( . )
旌麾 ( . 羸 兵( .
) )
斫 案( . 遁 逃( .
) )
【答案】 xiāo

杜牧《赤壁》ppt课件(共4张PPT)

杜牧《赤壁》ppt课件(共4张PPT)
❖ ❖


铜东自折 雀风将戟 春不磨沉 深与洗沙 锁周认铁 二郎前未 乔便朝销 。,。,

杜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战斗。曹 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从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 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曹军进占时刘表已死,刘琮不战而 降。依附刘表屯兵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 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湖北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九江会 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诗发以生地 于名汉为献题帝,建实安则十是三怀年古(咏20史8)之十作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 孙十权一命 月周,瑜孙为刘主联将军,与程曹普军为对副峙,于率赤三壁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 诗以风地 豪名爽为清题丽,实尤则工是绝怀句古。咏史之作。
刘联备军在 乘湖胜北扩被张曹战军果大,败孙后刘,两于军退分军占途荆中州派要诸地葛。亮赴九江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曹军操船 败阵袁被绍烧、,破火乌势桓延,及基岸本上统营一寨北,方孙后刘,联从军河乘南势南出阳击挥,师曹南军下死,伤欲过先半灭,刘遂表率,部再北顺退长,江留东征进南,将击军 败曹孙仁权固,守以江统陵一。天下。
❖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湖北鄂 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 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 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 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 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 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 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

《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

返回
课文分析
• • • • •
第1段,写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的形势,为孙权献 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鲁肃献策 献策:远见卓识,忠心一片 说备:灵活机巧,善于外交,明为刘计,暗为孙计 第2段,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 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诸葛回访(激将法) 求救而不救,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 形势分析:战略家 第 3 段,写曹操致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和”、 “战”两派意见分歧——降战之争 主降派(张昭等人) 主战派(鲁肃)
本篇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它细致而概括地描写 了赤壁之战的政治和各派军事集团的矛盾以及战争的经过。 在孙吴方面,以鲁肃、周瑜为首的主战派,正确地分析了 当时客观形势,批判了主降派的谬论,采取了联合刘备的 正确路线。刘备当时处境非常不利,但诸葛亮深谋远虑, 亲自去劝说孙权抗曹,使双方结成了统一战线,自己一方 转危为安。战争中,曹操轻率进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 期间,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提出的以火破曹的建议,趁着风 势,把曹军船只全部烧毁,然后率轻锐追歼曹军残部,大 败曹军与赤壁。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 名战役,他对形成魏蜀吴鼎立的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史书称为国 别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
2018/1/11
返回

2018/1/11 3
返回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由司马光等花 了19年的时间编成。编书 的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 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课件.pptx

赤壁之战课件.pptx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这一天,东南风…… 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 ……,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 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 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
……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 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 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 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 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 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 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 在一起,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说火攻是个好主意是因为
,所以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 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
赤 壁 之 战①
赤 壁 之 战①
本文改写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是 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成书于元末明 初,是由作家罗贯中 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 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的。小 说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动乱和 魏、蜀、吴 三国形 成后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小说 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众多, 结构宏大。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 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 船队。

赤壁之战ppt课件小学

赤壁之战ppt课件小学
政治局势动荡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非常动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互相博弈,使得 当时的形势更加复杂。
经济繁荣与民生困苦并存
虽然三国时期的经济相对繁荣,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普遍较低, 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赤壁之战的起因
01
02
03
曹操南下
曹操在北方占据了大部分 地区后,开始向南方进军 ,意图统一全国。
刘备与孙权结盟
曹军的劣势
曹军不擅长水战,同时由于长途 跋涉,军队也较为疲劳。
刘备和孙权的联军
刘备的优势
刘备在当地有着广泛的民 众基础,同时他善于利用 水路进行战斗。
孙权的优势
孙权在江东地区有着强大 的水军和优秀的将领。
联军的劣势
尽管联军在某些方面具有 优势,但整体实力上仍然 处于劣势。
战斗过程
初战阶段
曹军初战告捷,占领了部分地区。
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著名战术,它描述了诸葛亮巧妙地利用曹操的多疑 性格,设计让曹军误以为敌军来袭,从而成功获取大量箭矢的情节。
详细描述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实施了草船借箭的战术,他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设计让曹 军误以为敌军来袭,从而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这个战术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 慧和谋略,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思想基础。
对三国时期的影响
1 2
改变三国力量对比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南下的机会,刘备、孙 权得以保存实力,并逐渐扩大势力范围,改变了 三国力量的对比。
奠定三国格局
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为后来 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推动三国时期文化发展
赤壁之战后,三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推动了 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 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3.2021
.
14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
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
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
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
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
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
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
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
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
22.史03.2。021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 之樊口。
13
思考: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 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他当时 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鲁肃劝刘备 “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敌曹操, 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鲁肃与诸葛亮 “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
本课件:《赤壁之战》
创作人:凌雪儿
创作单位:佛山中学
本课件为本人原创。
22.03.2021
.
1
22.03.2021
.
2
22.03.2021
形赤 势壁 图之

.
3
攻曹 方军 向进
22.03.2021
.
4
却刘 方军 向退
22.03.2021
.
5
军孙 进刘 攻联
22.03.2021
.
6
军孙 追刘 击联
22.03.2021
.
17
思考: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席话, 竟然“大悦”,诸葛亮是如何进一 步说服孙权的呢?
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
对形势发展的预测
(1)诸葛亮对刘、曹、孙各方实力的分析。
刘——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一万,刘琦一万。
曹——兵力上,主力已疲;战术上,不习水
战;军心上,降卒不服。
.
12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
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
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
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
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
10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
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
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
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
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
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
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
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
先。”权即遣肃行。
22.03.2021
.
11
思考:鲁素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 表二子?
其实是借吊唁之名,来行探荆州 形势之实。以此来决定他的策略。 而目前当务之急是“共治曹操”, 联合刘备,则可以抵抗曹操,稳 固荆州。
22.03.2021
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
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
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
肃独不言。权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
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
22.803..920、21 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9
1、鲁素说孙权(献计) 2.3、鲁素说刘备联吴抗曹 4、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 鲁素、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5、东吴主战、主 降两派说孙权
6、周瑜一说孙权 7、周瑜二说孙权
在鲁素、周瑜等人的劝说下, 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
22.803..920、21 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
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
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
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22.03.2021
.
15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22.03.2021
.
7
却曹 方军 向退
22.03.2021
.
8
1、鲁素说孙权(献计) 2.3、鲁素说刘备联吴抗曹 4、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 鲁素、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5、东吴主战、主 降两派说孙权
6、周瑜一说孙权 7、周瑜二说孙权
在鲁素、周瑜等人的劝说下, 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
孙——兵数万。
(2)对未来形势的预测:破操后天下三分,
鼎足之形成
22.03.2021
.
18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
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
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
失2孤2.03望.202。1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19
1、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
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
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
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
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
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
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
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
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
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22.03.2021
.
16
思考: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 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
劝孙抗曹 ①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以此 消除孙权的忧虑。 ②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之” 相激; ③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不为之下” 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