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三)

合集下载

《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

《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

《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
一、第一章《乡村之乐》
本章以汪牧时诗歌般的抒情叙述,融入了乡村文化、乡村气息和独特的乡村风貌。

描绘出乡野中醇美的景色、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乡村的静谧、吸引力和芬芳。

二、第二章《乡村的苦难》
本章以乡村农民的贫困和苦难为中心,揭示了古老的乡村仍然在存在,并且乡民仍然生活在穷困中。

乡村的贫困不仅是困难和苦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深度体现乡村农民轻视民权、温饱困苦、贫穷落后和衰弱力量的社会思想问题。

三、第三章《乡村文化》
本章以乡村文化为主题,描绘了乡村神话传说、神明信仰、民歌和传统手工艺等让人惊叹的乡野文化,反映了乡村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乡土思想的风貌。

四、第四章《乡村经济》
本章以农业为主题,描绘了农民生活的劳动力量,聚焦薄弱的农
业基础,强调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市场调整等方式实现乡村现代化,探讨乡村经济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五、第五章《乡村发展》
本章以乡村发展为中心,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乡村发展的复杂局面,揭示了乡村旧社会状况的遗留问题,探讨了乡村技术改造和乡村主权的观点,揭示了乡村改革的过程,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社会。

《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1—6)的主旨

《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1—6)的主旨

《乡土中国》各章段意概括(1—6)的主旨第一章:社会发展与中国乡村该章主要探讨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以及乡村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作者认为,乡村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民的低收入、人口流失、土地问题等。

第二章:中国农民与土地该章探讨了土地在中国农村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土地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具有文化和经济重要性,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面临着私有化、集体化以及流转等问题。

第三章:乡村发展与经济转型该章主要研究了乡村发展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既需要依靠农村资源和劳动力,也需要与城市经济相互衔接。

当前乡村经济转型面临着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等难题。

第四章:乡村社会与家庭变迁该章探讨了乡村社会与家庭变迁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指出,乡村社会的变迁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婚姻模式的变化、家庭关系的松散化等。

同时,家庭的变迁也会对乡村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乡村社会与社会组织该章主要研究了乡村社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乡村社会组织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建设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等。

第六章:农民工与乡村社会该章探讨了农民工与乡村社会之间的联系。

作者指出,农民工作为涉农劳动力在城市工作,其福利与权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同时,农民工的工作经历也会对乡村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对《乡土中国》各章段的主旨概括,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和问题。

阅读的基本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阅读的基本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阅读的基本方法〔归纳段落大意〕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是对一个段落的基本内容的简缩和初步的概括。

段落大意要用明确、完整、简洁的语句表达。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组成的。

这里的段是指自然段、小段,也叫小节。

它是由一句或几句话连在一起,自成段落的。

在书写格式上,是以开头空两格的形式为标志的。

一般情况下,每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

大段,是指结构段,也叫逻辑段。

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这些自然段内容上是紧密联系的。

一篇文章通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能使我们了解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组织材料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概括段意,可以直接通过阅读句概括全段段意,也可以先给自然段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意后再归纳段意。

一般比较简单的自然段采用前面的方法,比较长、结构又比较复杂的自然段采用后面的方法比较稳妥。

一、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1、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是:明确、完整、简练、连贯。

“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一般用表达语言表示。

“完整”是指段意的语言要完整,不能是半句话,也不能是一个词组,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

“简练”是指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不罗嗦。

“连贯”是指概括出各段的段意或各层之间的层意应该是互相联系的。

如果把各段段意连续起来看,就是一篇文章的脉络及主要内容。

2、概括段意还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概括段意要从内容的角度概括,而不能从思想角度概括,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2〕、不能写成提纲式。

如“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3〕、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是词或词组,也不能是疑问句,而应该是陈述句。

红色的光透过雪雨和雾气的本领很强。

司机在恶劣的天气里,老远就能看到醒目的红色信号,引起警惕。

所以红光用来禁止通行。

黄光的亮度大,在阴雨和雾天,透雾的能力也很强。

变灯时,黄灯一亮,就告诉司机:“注意啦!准备停车!”“注意啦!准备开车!”绿色,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颜色,看了以后使人感到舒畅、愉快,象征着平安,所以把绿色作为通行信号。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分段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 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 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 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 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 语。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 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 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 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三)总—分—总: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再 总结,分为三层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 // 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 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 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 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 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 // 花。
第五讲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层意、自然段段意概括法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 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又 一个层次的按逻辑进行的,这 就是段落结构 。 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 为了更 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 更准确地 读懂文章的内容。
分层
一、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 表达。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 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 // 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 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 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 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 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四、 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 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 折词分开。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 //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 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 看。

屈原列传的每段大意

屈原列传的每段大意

屈原列传的每段大意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每段大意:
第一段:屈原的姓氏、出生地、高尚的品德以及他被怀王任用的情况。

第二段:写屈原主张举贤才,劝诫怀王不要听信谗言而疏远贤臣。

第三段:写屈原被怀王疏远后,离京被贬到僻远的溆浦。

第四段:写屈原在溆浦的苦难生活和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第五段:写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了《离骚》等大量诗歌。

第六段:写屈原被秦军所俘,路途中不屈的斗争以及最终的结局。

第七段:写屈原对楚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怀王的忠诚和遗言。

第八段:写屈原被囚禁在咸阳宫后,秦王对屈原的处置以及屈原的最终结局。

第九段:写屈原的遗言《离骚》和《九歌》等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每段段意概括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每段段意概括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每段段意概括
以下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每段段意概括:
第一段:选择接受教育
选择接受教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之一。

当时,我是一个偏远小镇的居民,没有很高的收入,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

但是,我决定接受教育,提高我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以后能够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第二段:选择追求我的职业梦想
追求我的职业梦想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之一。

我一直对电脑编程感兴趣,但是当时没有很好的工作机会。

但是,我决定追求我的职业梦想,在计算机行业中寻找机会,通过努力和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电脑编程专业人士。

第三段:选择与我的最好的朋友结婚
与我的最好的朋友结婚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之一。

我们从小就认识,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并且相互支持和爱护。

当我们在选择是否要结婚时,我们面临着很多压力和权衡,但是我们还是选择了在一起,结婚了。

现在我们非常幸福,成为了一对幸福的夫妻。

第四段:选择追随我的丈夫到海外留学
选择追随我的丈夫到海外留学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之一。

我们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的人,但是我们决定在一起,并追随他到了
海外留学。

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可以相互支持和成长。

第五段:选择坚持我的家人和朋友
坚持我的家人和朋友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之一。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重要人物,他们支持和鼓励我,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

我选择坚持他们,并且不断地与他们联系和分享生活。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汇编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汇编

阅读指导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阅读文章时,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概括段意的好习惯,对自己写作文时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都是有帮助的。

要求概括段意做到言简意明,不能罗里罗嗦,说个没完,什么是准确呢?就是抓住段的实质,不要偏离段的主要内容。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例1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

例2童第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

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童第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用文章重点句概括段意有的文章段落中,作者在叙述事实以后,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感想、体会。

这些感想,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点明了段的中心。

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作为段的段意。

例3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述中心的语句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步骤:1. 段落中共有几句话。

2.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3. 可以分为几层意思4. 每层讲的是什么内容。

5. 归纳每层的意思,进而概括出段的主要意思。

例4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段意(三)概括段意之综合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请运用学过的概括段意之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完成下列练习。

注意:完成练习后指明你用的是哪一种方法?第一组(每题5分,共20分)请分别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各文段的意思。

1、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

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

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绿色蝈蝈酷爱甜食(摘句法)2、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文人少写夏,我却要赞美夏。

(联合法)3、“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回忆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情景。

(替换法)4、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

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

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

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

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癌细胞。

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

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

这里的奥秘何在呢?生命不一定要死亡。

(归纳法)第二组(每题5分,共20分)1、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冒孆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答:介绍了松鼠的性情、食物、外形及行为习惯。

(联合法)2、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

因某一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重大事情,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便成为365天里的一个亮点,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和辐射力。

譬如l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运动迅速席卷中华大地,5月4日这个日子后来成为“青年节”,打上了爱国精神的烙印。

又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lO月1日这个日子从此成为“国庆节”,凝聚了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新生与振兴的希望。

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年一度举行庆典的缘由。

每逢这些节日,人们或举行盛大的聚会,或召开庄严的大会,或举办载歌载舞的晚会,用以歌颂人民、礼赞祖国,充分感受节日的分量和意义。

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这些庆典,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回眸和眺望的机会,成了人们保持意义记忆的一种基本方式,更是人们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答: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

(摘句法)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

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答:①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低;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

(联合法)4、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

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

莫扎特不然,听了他《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

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

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①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音乐发展的特点。

答:①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

(摘句法)②这是1996年高考题,通过概括,即可得到:从只追求乐式到乐式和感情并重再到完全用作表现感情。

换一种说法,可答为:巴赫,讲究乐式;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归纳法,即从两个个别例子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第三组(每题5分,共20分)1、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代》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

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

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②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③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答: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摘句法)2、请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

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

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

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答: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比例太小;②人口和经济增长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③废水直排造成水源污染。

(联合法)3、请将下面消息拟为一句话新闻。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只要不用于出售,旅游者就可以从津巴布韦带回象牙和象皮制成的纪念品,狩猎者也可以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猎获大象带回。

这项必须经欧盟15国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定,还允许从这三个国家进口活的大象,运往欧盟内的动物园和其他“适宜”的地方。

这一规定与6月份在津巴布韦哈拉雷通过的关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协议是一致的。

最近几年保护工作很成功,这三个国家的大象数量已超过保护区可承受的能力,因此欧盟才同意放宽政策。

答案:欧盟放宽大象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

[抓主要信息先看其首句和结尾句。

首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对以下内容起领起的作用,是语段的关键句。

其下面“根据这一规定”自然是对新规定内容的展开,是从属内容。

结尾句“因此”是一个总结,又点明了“放宽”这一主题。

](替换法)4、请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文段的意思。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此段是对薄雪覆盖的山进行的景物描写。

可以用“山”来代替这四处。

同时在抓住这是济南的山,下的是小雪。

所以可以简要概括:薄雪覆盖下的济南的小山很有妙趣。

(归纳法)第四组(每题5分,共20分)请分别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各文段的意思。

1、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摘句法)2、人们大概不太清楚,许多调节人体功能的内分泌腺体也坚守在“夜班”岗位上。

实践证明,有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激素在夜间达到最大值。

例如腺垂体分泌一种生长激素,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软骨与骨头生长,使人长高,这种对发育极端重要的激素在人熟睡后一小时达到最大分泌值。

至于神经系统这个人体活动的“总司令部”,在夜间当然是“灯火通明”的。

例如:值“夜班”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在指挥内脏的活动,丘脑在调节着人的体温、水平衡、内分泌,脑干中的睡眠中枢产生的去甲肾上腺素在清晨把人唤醒,否则人就要无休止地睡下去。

甚至主管思维的大脑也安排有“夜班”———做梦。

感谢这些“夜班工人”,使我们的生命能平稳地延续。

人体许多器官在夜间还在工作。

(归纳法)3、2001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首次超过60%。

其中北京、上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了75%。

但今年高分考生集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120分。

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

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加。

2001年全国高考中出现了考生集中报考重点院校而普通高校生源不足的现象。

(联合法)4、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写紫藤萝盛开的样子(替换法、联合法)第五组(每题5分,共20分)请分别用一句话简练地概括下面各文段的意思。

1、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情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加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一般,将其尽可能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