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生物统计 试题
生物学统计试题及答案

生物学统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内容?A. 数据收集B. 数据分析C. 理论推导D. 实验设计答案:C2. 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A. 研究对象的个体B. 研究对象的全体C. 研究对象的样本D. 研究对象的子集答案:B3.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通常表示:A. 研究假设B. 备择假设C. 研究假设的对立D. 研究假设的支持答案:C4. 以下哪种统计图适合展示分类数据的分布?A. 散点图B. 柱状图C. 折线图D. 饼图答案:D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0到正无穷D. 负无穷到正无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生物统计中,____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答案:样本2.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中,μ代表____,σ代表____。
答案:均值;标准差3. 卡方检验主要用于检验____的独立性。
答案:两个分类变量4. 回归分析中,____是用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量。
答案:回归系数5. 在方差分析中,F值是用来检验____的统计量。
答案: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的比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不涉及对总体的推断。
推断统计则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目的是从样本数据中得出对总体的结论。
2. 什么是生物统计中的置信区间?它在实际研究中有何应用?答案:置信区间是推断统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它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总体参数落在该区间内的概率。
在实际研究中,置信区间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均值、比例等参数的范围,为研究者提供关于总体参数的不确定性信息,帮助做出科学决策。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某研究中,对100只小鼠的体重进行了测量,得到样本均值为30g,样本标准差为5g。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题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哪种数据类型不属于定量数据?()A 身高B 体重C 性别D 血压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 10,标准差为 2。
若每个数据都乘以 2,则新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A 20,4B 20,2C 5,4D 5,23、对于正态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正态分布曲线呈钟形B 正态分布的均值和中位数相等C 正态分布的标准差越大,曲线越扁平D 所有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都相同4、在假设检验中,若 p 值小于 005,则()A 拒绝原假设B 接受原假设C 不能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D 以上都不对5、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A 比较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B 比较均值和标准差C 比较样本容量和自由度D 比较观测值和期望值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0, 1C (∞,+∞)D (0, +∞)7、以下哪种抽样方法不是概率抽样?()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方便抽样D 分层抽样8、用于描述两个分类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统计量是()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卡方值D 方差9、在回归分析中,残差是指()A 预测值与观测值之差B 观测值与均值之差C 预测值与均值之差D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差10、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软件?()A SPSSB ExcelC RD Photoshop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数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以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
4、直线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
5、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________,第二类错误是指________。
6、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________。
7、统计推断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生物统计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2.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A. 拒绝原假设B. 接受原假设C. 无法判断D. 需要更多数据3. 以下哪个是描述变量间关系的统计量?A. 方差B. 标准差C. 相关系数D. 均值4. 以下哪个是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A. 中位数B. 众数C. 方差D. 标准差5. 以下哪种统计图适合展示分类数据的分布?A. 散点图C. 折线图D. 直方图6. 以下哪个是生物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指标?A. 峰度B. 偏度C. 正态性D. 所有选项7. 以下哪种方法用于计算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A. 卡方检验B. 皮尔逊相关系数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 方差分析8. 在生物统计中,哪个术语用于描述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A. 标准误差B. 置信区间C. 效应量D. 标准差9. 以下哪种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异?A. 配对t检验B. 单因素方差分析C. 独立样本t检验D.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0. 在生物统计中,以下哪个是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A. 方差B. 偏度D. 峰度答案一、选择题1. D(均匀分布不是生物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分布)2. A(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通常拒绝原假设)3. C(相关系数是描述变量间关系的统计量)4. A(中位数是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5. B(条形图适合展示分类数据的分布)6. D(所有选项都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指标)7. B(皮尔逊相关系数用于计算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8. A(标准误差描述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9. C(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异)10. B(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试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什么是置信区间,它在生物统计分析中的意义是什么?2. 描述方差分析(ANOVA)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高级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和答案

1.何为多重共线性?它对资料分析有何影响?如何处理?(10分)答: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
对多重共线性的两点认识:1)在实际中,多重共线性是一个程度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有意义的区分不在于有和无,而在于多重共线性的程度。
2)多重共线性是针对固定的解释变量而言,是一种样本的特征,而非总体的特征。
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这些自变量通常是相关的,如果这种相关程度非常高,使用最小乘法建立回归方程就有可能失效,引起不良后果:1)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变得很大,从而使t值变得很小;2)回归方程不稳定,增加或减少某几个观察值,估计值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t检验不准确,误将应保留在方程中的重要变量舍弃;4)估计值的正负符号与客观实际不一致。
消除多重共线性有多种方法,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1)增加样本容含量;2)定义新的自变量代替高度多重共线性的变量,或将一组具有多重共线性的自变量合并成一个变量;3)删除不必要的解释变量:如在自变量中剔除某个造成共线性的自变量,重新建立回归方程;4)其它方法:逐步回归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也能有效限制有较强相关关系的自变量同时进入方程。
2.如何评价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优劣?(10分)答:评价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优劣,可以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所有自变量X1,X2…...等作为一个整体来检验他们与应变量Y之间是否有线性关系,并对回归方程的预测或解释能力做出综合评价。
除了方程分析法,另外可以用决定系数(R2),R2可用来评价回归方程优劣。
随着自变量增加,R2不断增大,对两个不同个数自变量回归方程比较,须考虑方程包含自变量个数影响,应对R2进行校正。
所谓“最优”回归方程指最大者。
还有复相关系数等。
对各自变量的假设和评价可以采用偏回归系数、t检验法和标准化回归系数等方法。
高级生物统计学基础习题详解

高级生物统计学基础习题计算题1、某小麦品种的常年平均亩产量为μ=210公斤, 现从外地引种一新品种, 在6 个试验点试种, 得平均亩产是X=224公斤,其标准差为S=4.63公斤, 试问该新品种的产量是否与原来的品种有显著差异?(α=0.05)答:(1)假设H0:μ=μO;对H A: μ≠μO(2)S y=S/√n= 4.63/√6=1.891T=(x-μ)/ S y=7.41(3)按自由度V=5查两尾表得: t0.05=2.571. 现实得∣t∣ >t0.01,故P<0.05(4)推断: H Aμ≠μ,即新品种产量与原品种产量有显著差异。
2.有一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 参试品种有4个, 对照品种一个(CK), 随机区组设计, 设置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0.03亩, 试验结果如下:进行方差分析变异来源平方和df 均方F值p值区组8.8573 2 4.4287 2.7702 0.1219品种81.8307 4 20.4577 12.7967 0.0015误差12.7893 8 1.5987总和103.4773 14通过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而品种间差异显著。
SSR多重比较品种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C 29.9333 a AB 29.1667 ab AA 27.7667 ab AD 27.3667 b ACK 23.2000 c B3.有一杂交水稻品种, 田间随机抽样调查10株主穗的穗粒数, 得以下数据: 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穗粒数110 112 128 131 125 104 117 121 115 126 试描述这组数据的主要特征特性.样本数 和均值几何平均中位数 平均偏差 极差 方差标准差标准误 变异系数 95%置信区间99%置信区间101189.00 118.9 118.611197.32776.54 8.752.770.074112.65~125.6109.91~127.89 4、有一水稻品种和栽插密度的两因子试验, 参试品种4个(a=4), 栽插密度3个(b=3), 设置三次重复, 小5、有一晚稻品种的联合区域试验, 参试品种6个, 对照品种一个(CK), 共7个品种随机区组试验, 设置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0.04亩, 试验结果如下: 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公斤)为:XA=19.4 XB=20.8 XC=12.5 XD=15.8 XE=20.4 XF=16.8 X(CK)=17.6验(α=0.05)答:多重比较表(LSD )处理 平均值 X-12.5 X-15.8 X-16.8 X-17.6 X-17.6 X-19.4 XB 20.8 8.3* 5.0 4 3.2 1.4 0.4 XE 20.4 7.9* 4.6 3.6 2.8 1.0 XA 19.4 6.9 3.6 2.6 1.8 C(CK) 17.6 5.1 1.8 0.8 XF 16.8 4.3 1 XD 15.8 3.3 XC12.5经过计算 LSD0.05=••J -X )(df 0.05S *t e =2.447×2.84=6.95 LSD0.01=••J -X df 0.01S *t e )(=3.707×2.84=10.53然后将多重比较表中的差值和两个LSD 值进行比较,小于LSD0.05不标,大于LSD0.05小于LSD0.01表为显著“*”,大于LSD0.01标为极显著“**”。
生物统计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内容?A. 数据收集B. 数据分析C. 数据存储D. 数据解释答案:C2. 在生物统计学中,下列哪项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A. 建立假设B. 进行推断C. 描述数据D. 预测未来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计数数据D. 所有以上答案:D4. 在生物统计学中,下列哪项是进行假设检验的前提条件?A. 随机抽样B. 样本量足够大C. 数据符合正态分布D. 所有以上答案:D5. 下列哪项是生物统计学中用于评估两个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A. 卡方检验B. 方差分析C. t检验D. 相关分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________。
答案:全部个体2. 在生物统计学中,________是用于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
答案:均值3. 当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时,可以使用________检验来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
答案:Mann-Whitney U检验4. 回归分析中,________系数表示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预期的变化量。
答案:回归5. 在生物统计学中,________图可以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散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做出科学决策和推断等。
2. 描述生物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区别。
答案:参数估计是指根据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而假设检验则是在给定的零假设基础上,通过样本数据来检验零假设是否成立。
3. 解释什么是生物统计学中的置信区间。
答案:置信区间是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它给出了一个区间范围,在这个区间内,我们有一定程度的信心认为总体参数值会落在这个范围内。
生物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统计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相关系数2. 在一组数据中,75%的观测值都小于多少?A. 中位数B. 平均数C. 上四分位数D. 标准差3. 下列哪个统计方法可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相关分析C. T检验D. 卡方检验4. 下列哪个分布常用于描述二项试验的结果?A. 正态分布B. 泊松分布C. 几何分布D. 二项分布5. 什么是零假设?A. 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联B. 假设两个样本均值之间没有差异C. 假设拒绝了原始假设D. 假设样本比例与总体比例相等第二部分:解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样本均值,并说明其计算公式。
2. 什么是假设检验?请简要介绍假设检验的步骤。
3. 请解释什么是相关系数,并说明其取值范围和含义。
4. 什么是方差分析?请说明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5. 请解释什么是二项试验,并说明如何计算二项试验的概率。
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C. 平均数2. C. 上四分位数3. B. 相关分析4. D. 二项分布5. B. 假设两个样本均值之间没有差异第二部分:解答题1. 样本均值是指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数,用来估计总体均值。
计算公式为将样本中的所有观测值相加,再除以样本的大小。
2. 假设检验是一种基于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方法,用于判断一个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是否成立。
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设置显著性水平;计算统计量的观察值;根据计算出的观察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做出推断并给出结论。
3. 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其取值范围为-1到1,当相关系数为正值时,表示两个变量正相关;当相关系数为负值时,表示两个变量负相关;当相关系数接近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4.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均值差异是否显著的统计方法。
生物统计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探索性统计D. 以上都是答案:D2. 在生物统计中,样本均值的标准差被称为:A. 标准误B. 变异系数C. 置信区间D. 标准差答案:A3. 假设检验中,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时,我们通常会:A. 拒绝原假设B. 接受原假设C. 无法判断D. 需要更多数据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参数?A. 中位数B. 众数C. 方差D. 以上都是答案:D5. 线性回归分析中,斜率(slope)表示的是:A.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增加的量B.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减少的量C.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增加或减少的量D.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参数?A. 平均值B. 标准差C. 四分位数D. 以上都是答案:D7. 在生物统计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0到2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参数?A. 平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以上都是答案:B9. 配对t检验用于比较的是:A. 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B. 两个相关样本的均值C. 一个样本的均值与一个已知值D. 两个样本的中位数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参数?A. 偏度B. 峰度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生物统计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答案:平均值2.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________的统计量。
答案:离散程度3. 假设检验中的原假设通常表示为________。
答案:H04. 相关系数的平方,即________,可以解释两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生物统计试题(1)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小麦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以期获得小麦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下产量变化趋势。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氮肥,kg/亩)Z2(P2O5,kg/亩)Z3(K2O,kg/亩)上水平Z2j下水平Z1j 151016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342.5 , 312.0 , 251.0 , 220.5 , 300.0 , 258.5 , 262.5 , 235.0 , 250.0 , 200.0 , 306.0 , 265.0 , 296.0 , 264.5 , 300.0 , 313.0 , 325.0 , 275.0 , 299.0 , 330.0 , 301.0 , 310.0 , 317.5 (斤/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1)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2分);(2)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2分);(3)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20分);(4)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5)剔除F <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25分);(6)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以对试验结果按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6分)(注意:已算得B0= 6534,B1 =154 . 1 ,B2 = 312.962, B3=182.983 , B12= 122, B13= - 8,B23= 14, B1′ = - 426.596, B2′= - 84.408 ,B3′= -114.102,SSy= 29965.3261;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2)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2002年1月8日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碩2001级㈠小麦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以期获得小麦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下产量变化趋势。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氮肥,kg/亩)Z2(P2O5,kg/亩)Z3(K2O,kg/亩)上水平Z2j下水平Z1j 151016采用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342.5 , 312.0 , 251.0 , 220.5 , 300.0 , 258.5 , 262.5 , 235.0 , 250.0 , 200.0 , 306.0 , 265.0 , 296.0 , 264.5 , 300.0 , 313.0 , 325.0 , 275.0 , 299.0 , 330.0 , 301.0 , 310.0 , 317.5 (斤/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7)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8)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9)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5分);(10)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11)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12)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按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或者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5分)(注意:已算得B0 = 6534,B1 = 154 . 1 ,B2 =312.962, B3= 182.983 , B12= 122, B13=-8,B23= 14, B11=3455.05, B22=3797.359 , B33=3767.6545,SSy= 29965.3261;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3)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2003.7.1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2002(2)某小麦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以期获得小麦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下产量变化趋势。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氮肥,kg/亩)Z2(P2O5,kg/亩)Z3(K2O,kg/亩)上水平Z2j下水平Z1j 151016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342.5 , 312.0 , 251.0 , 220.5 , 300.0 , 258.5 , 262.5 , 235.0 , 250.0 , 200.0 , 306.0 , 265.0 , 296.0 , 264.5 , 300.0 , 313.0 , 325.0 , 275.0 , 299.0 , 330.0 (斤/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13)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14)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15)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0分);(16)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17)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18)若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结构矩阵与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有何异同?(仅文字叙述,不要求列表;10分)注意:1、已算得B0= 5605.5,B1 = 154.1,B2 =312.962, B3=182.983, B12 =122, B13= - 8,B23 = 14, B11= 3454.6, B22=3796.788, B33 = 3767.094; SSy=27600.7375;2、除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结果计算表直接选用合适的表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外,其于计算的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
(4)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一水稻施肥试验,研究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N:尿素,kg/亩) Z2(P:过磷酸鈣,kg/亩)Z3(K:KCL,kg/亩)上水平Z2j 下水平Z1j 2058024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437.5, 425.0, 450.0, 452.5, 462.5, 455.0, 455.0, 460.0, 415.0, 430.0, 457.5, 435.0, 447.5, 450.0, 457.5, 467.5, 447.5, 470.0, 458.5, 422.5(kg /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19)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20)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21)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0分);(22)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23)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24)若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结构矩阵与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有何异同?(10分)(注意:已算得B0 = 8956,B1 = -92.73 ,B2 =0.3450, B3= 8.2950 , B12= -42.5, B13=7.5,B23 = 27.5, B11=5987.16, B22=6121.49 ,B33 = 6135.63,SSy=4506.7;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5)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适用专业年级:2003(1)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时间:2003年12月30日一水稻施肥试验,研究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N:尿素,kg/亩) Z2(P:过磷酸鈣,kg/亩)Z3(K:KCL,kg/亩)上水平Z2j 下水平Z1j 2058024采用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437.5, 425.0, 450.0, 452.5, 462.5, 455.0, 455.0, 460.0, 415.0, 430.0, 457.5, 435.0, 447.5, 450.0, 457.5, 467.5, 447.5, 470.0, 458.5, 422.5,436.5 , 442.5, 450.5 (kg /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25)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26)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27)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0分);(28)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29)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30)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按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或者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10分)注意:1、已算得B0= 10285.5 ,B1 = - 92.73 ,B2 = 0.3450 , B3 = 8.2950 ,B12 = - 42.5 , B13= 7.5, B23= 27.5,B11 = 5987.16, B22= 6121.49 ,B33 = 6135.63, SSy= 4661.3696 ;2、γ、γ2保留3位小数;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
(6)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一水稻施肥试验,研究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N:尿素,kg/亩)Z2(P:过磷酸鈣,kg/亩)Z3(K:KCL,kg/亩)上水平下水平2058024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437.5, 425.0, 450.0, 452.5, 462.5, 455.0, 455.0, 460.0, 415.0, 430.0, 457.5,435.0, 447.5, 450.0, 457.5, 467.5, 447.5, 470.0, 458.5, 422.5,436.5, 442.5, 450.5 (kg /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31)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2分);(32)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2分);(33)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20分);(34)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35)剔除 F <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6)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以对试验结果按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6分)(注意:已算得B0 = 10285.5 ,B1 = -92.73 ,B2=0.3450 , B3=8.2950 , B12= -42.5 , B13= 7.5, B23= 27.5, B11= -1812.4270, B22=-1773.0970,B33 = -1768.9570 ,SSy=4661.3696;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试题(7)为了研究优良玉米新杂交种的高产栽培模式,考查了播种期、种植密度、KCL施用量三个因素,其上、下水平如下:Z1 (播种期, 日/月) Z2(种植密度,株/公顷)Z3(KCL施用量,千克/公顷)上水平下水平16/413/3 5304042960252.30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