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基因工程药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 ,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
疫苗研发
利用微生物作为载体来研发疫 苗,预防疾病。
药物筛选
利用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药效 的物质,为新药研发提供支持
。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发酵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食品 ,如酸奶、面包、酒类等。
食品防腐
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延长 食品的保质期。
微流控技术应用
微流控技术能够实现微量培养液的精确控制,为微生物培养提供更 接近自然环境的培养条件。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将有助于定向改造微生物,提高其生产性能或适应性。
微生物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挑战
生物能源领域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燃料成为研究 热点,但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仍是主要挑战。
抗生素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或 杀死病原体,治疗细菌感染。
疫苗
通过培养和制备病原体或其片段, 制成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疫疗法
利用微生物免疫原性,激活机体 免疫系统,治疗肿瘤、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
微生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培养
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建立细胞系,用于药物筛 选、毒理学研究等。
液体培养技术
摇床培养
在摇床上进行微生物培养,通过不断 摇动使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充分接 触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 长。
转瓶培养
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微生物接种到旋转 的液体培养瓶中,使微生物在旋转过 程中充分接触培养基,提高培养效率 。
固体培养技术
平板划线法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微生物,使微生物在划线区域内生长繁殖,常用 于微生物的纯培养。
微生物学学习总结微生物培养和检测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学学习总结微生物培养和检测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支学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生物学及工业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培养和检测技术的应用,并总结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培养是将微生物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繁殖和生长的过程。
微生物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环境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在医学方面,微生物培养技术被广泛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临床医学中,通过培养病原微生物,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导致感染疾病的微生物种类,为治疗提供依据。
另外,对于抗菌药物研究和开发,微生物培养技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培养技术用于食品的质量控制。
通过培养微生物,可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腐败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指标的合格。
在环境科学领域,微生物培养技术应用广泛。
常用的环境微生物指标菌包括大肠杆菌、耐热大肠杆菌等。
通过培养这些指标菌,可以评估水质、土壤质量以及环境污染程度。
在生物工程领域,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
通过培养微生物,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产物,如抗生素、酶、有机酸等。
同时,通过改良培养条件,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生产效率。
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包括传统培养法、生物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传统培养法是最早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培养,并通过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虽然传统培养法可靠且成熟,但其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化学方法是基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检测,如氧化酶反应和呼吸酶反应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识别鉴定,如氧化发酵试验和TYM培养的鉴别微生物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3g
1g 0.5 g 0.5 g 0.01 g 30 g 1 000 mL 0.1万单位
(1)依物理状态,该培 液体 养基属于________培 养基;依用途划分, 选择 则属于________培养 基。 (2)根据培养基的配方 可判断出,该培养基 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 作用的类型是 异养型 ________,培养的微 生物可能是 酵母菌或霉菌 ________ 。
水不仅是优良溶剂,而且可维
持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无机盐 是细胞内成分和调节物质 外界摄入
2.培养基的种类
(1)按物理状态分类: 培养基种类 特点 用途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加凝固剂 (如琼脂)
工业生产
微生物分离、鉴定, 活菌计数,菌种保藏
(2)按功能分类:
种类 制备方法 原理 依据某些微 选择培 培养基中加入 生物对某些 养基 某些化学物质 物质的抗性 而设计 鉴别培 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 产生特定的 用途 举例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即人们按照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 , 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基质。 (2)按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划分为液体 培养基和 固体培 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3)按功能,可将培养基划分为 选择 培养基 和 鉴别 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4)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的成分是: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 在此基础上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 及氧气 的需求。
2.消毒和灭菌 项目 条件 消毒 使用 较为温和 化方法 的理 灭菌 使用 强烈 的理化因素
结果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 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 杀死物体内外 所有的 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
孢子) 孢子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就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5、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统计菌落数目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③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得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微生物得实验室培养1 •培养基就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得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国長繋画得营养基质,就是进行微生物培养得物质基础.2、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为睡阿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画俐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得分离与鉴定)与|半固俐培养基(常用于观察微生物得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成分分为殛培养基(用成分已知得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得分离鉴定)与因圏培养基(用化学成分不明得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用于实际工业生产)o 按用途分为殛培养基(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生长, 促进所需微生物得生长)与匿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得特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得微生物)o3、培养基得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与生长因子|等。
碳源包括CO?、NaHCOs等匡利碳源与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顾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丽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包括2、Nil、Nth—、NHJ等匡厠氮源与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腺等殛氮源。
只有露微生物才能利用弘。
4、培养基还需满足bH、特殊营养物质与氧气I得要求。
例:培养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 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得条件.5、无菌操作技术包括:①对实验操作得葩、操作者得|衣着与手|,进行清洁与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得|器皿、接种用具与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得污染,实验操作应在丽厅灭焰壓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得材料用具丙周围得断副相接触.6、消毒与灭菌得区别就是:消毒指使用较为匾到得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得微生物(不包括歴皇国),包括珮消毒法,叵闵消毒法(酒精、氯气、石炭酸)与曆线消毒法。
灭菌指使用腳得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詡微生物|,包括|芽砲与砲子|,包括顾灭菌、冋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微生物工作总结简短

微生物工作总结简短
微生物是一种微小但却极其重要的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并且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可以引起疾病,但同时也可以被用来生产药物和疫苗。
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产量。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降解有害物质,净化环境。
微生物工作者通常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他们可能会在实验室中培养微生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特定的功能。
此外,微生物工作者还会利用微生物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利用微生物来处理废水、净化土壤等。
总的来说,微生物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通过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来造福人类,为人类的健康、农业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到微生物工作中,共同推动微生物领域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微型原生动物等。
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因此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成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总结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1. 培养基选择: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有富营养基、简单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不同生理功能的专门培养基。
2. 培养条件:微生物培养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pH值,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微生物培养方法1. 素养平板法:将微生物悬液均匀地涂抹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态和数量,从而进行纯化分离。
2. 液体培养:将微生物悬液加入到培养基中,静置或振荡培养,用于观察微生物在液体中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3. 发酵法: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提供适宜的滋养物质,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酒精和抗生素等。
三、微生物应用领域1. 医学上的应用:微生物在药物生产、抗菌素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工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在发酵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和生产化工产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农业上的应用: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作物技术的发展,使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能源生产等环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微生物应用的新趋势1. 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微生物多样性资源,寻求更多的有益微生物群落,以发展新型微生物产品或提高传统微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基因,探索其在代谢途径、抗性机制和生态适应的规律,为微生物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3.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发展生物防治、生物修复和生物能源等新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网络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培养基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培养基的种类包括_____培养基和_____培养基等。
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_____,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_____。
3.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此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等要求。
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营养物质。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_____,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______,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__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需要提供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 。
2.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___________;(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相接触。
3.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4.消毒方法:5.灭菌方法:(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___________法;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层灼烧(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操作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平板操作的讨论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2.纯化大肠杆菌(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____。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将聚集的菌种_______ 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_______。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_______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课本18页)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课本19页)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______的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3.结果分析与评价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__,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_______。
2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3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_______(相同、不同);菌落分布位置_______(相同、不同)。
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四.菌种的保存(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 的方法。
①临时保藏方法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
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②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 的方法。
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
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知识网络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1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_____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________。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1.2 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提供氮源的的是______,琼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思考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______(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统计菌落数目2.1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2.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思考3〗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5〗第二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
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的操作是第一位同学需设置重复实验组;第二位同学统计的三个菌落数相差太大,说明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2.3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______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设置对照3.1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对照实验是指除了______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满足该条件的称为______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______组。
〖思考6〗请设计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组:方案1:其他同学用A同学的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2:A同学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2.实验设计2.1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和时间安排等。
2.2 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2.3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保证获得______________ 的平板。
细菌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放线菌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真菌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
2.4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
细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培养5~7d,霉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培养3~4d。
2.5 在菌落计数时,每隔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
选取_______________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2.6菌落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方面。
〖思考7〗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7 实验过程1)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
2)应在旁称取土壤g。
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mL无菌水的中,塞好棉塞。
3)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旁进行。
4)实验时要对作好标记。
注明等。
5)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
3.结果分析与评价3.1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的方法。
3.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