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护理体会穿刺成功后,置管期间,应嘱咐病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和市场竞争力。
标签:留置针;静脉;护理静脉留置针以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疼痛,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为目的:,又称为套管针。
它取代了头皮针,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它不仅具有保护血管,保证输液安全,还可以使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轻微活动。
我科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对334例外科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达到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08例,女126例,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84岁,平均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7天。
334例患者中有10例并发于静脉炎,6例封管不当引起的堵管。
1.2 留置针选择:我科一般采用Y型鲁尔接头带肝素帽及端帽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分为成人和小儿型。
1.3 穿刺方法1.3.1穿刺血管选择: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尽量选择四肢浅表静脉,避免血管内有静脉瓣的静脉进行穿刺。
1.3.2操作方法:首先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选择皮肤后皮肤消毒方法同头皮针,但穿刺方法就不同头皮针一样。
扎止血带,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的针柄,进针角度为15-30度为宜,进针速度且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5度,将针芯稍退出1-2mm,然后左手将留置针沿血管的走向慢慢送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退针芯速度应缓慢,送管时易打折。
松开止血带,用静脉留置针的专用敷贴妥善固定好。
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置管人,并调节好输液速度。
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封管或者用专用封管液封管。
当再次输液时,可用生理盐水冲管,再接静脉输液治疗。
2护理2.1 预防感染的发生: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检查留置针的有效使用期限,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要保护好静脉,防止静脉炎的发生,那么防治静脉炎的关键措施是(1)皮肤清洁与消毒。
1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1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1-04T14:54:51.6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唐尧张锦[导读]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目前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针造成压疮合并感染的原因与护理对策。
分析原因发现胶布缠绕固定留置针柄,形成对局部皮肤持续性的点状压迫;小儿皮肤娇嫩,且对刺激缺乏表达能力;门诊留置针留置存在观察盲区;门诊护士对留置针形成压疮的处理知识不足等,是导致患儿发生留置针压疮并发感染的重要因素。
通过建立门诊小儿留置针观察和交接制度,改进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制定输液门诊留置针每日评估细则等系列措施。
提高主动防范意识,是确保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留置针;压疮;局部【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263-02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目前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2]尤其在儿童输液中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打针的恐惧感.减少家长的焦躁情绪。
便于临床用药及急、危重患儿的抢救用药,更为家长及护士所接受[7]。
留置针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侵入性操作,在操作中往往忽视了操作者和患儿的安全以及潜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3]。
2013年我院在急诊儿童输液中心开展留置针输液,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导管脱出、静脉炎、堵管、渗出等并发症,通常留置针贴膜固定手法重点在于撕开敷贴、单手持膜、穿刺点对准敷贴中央、塑形、高举平台法固定延长管及肝素帽[8];而对于门诊患儿需要带管回家我们使用无菌贴膜+3M胶带捆绑固定头部留置针很少引起导管滑脱,如果固定手法不当会造成局部压疮,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痛苦及麻烦,根据我科发生一例患儿留置针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增多,为患者输液、营养支持等提供了便利。
然而,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并导致局部感染。
作为一个临床护士,我曾经亲身经历并护理过这样的患者,以下是我在护理过程中的体会。
首先,就患者的情绪支持而言,我发现患者在发现自己出现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后往往会感到害怕和恐惧。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加重,甚至会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失去信心。
因此,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担忧,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安慰。
同时,我们还要向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详细介绍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他们了解这个问题并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其次,对于具体的护理措施,我认为严格控制局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更换留置针的位置、进行局部消毒以及定期更换敷料等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特别是局部感染的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一旦发现这些迹象,我们应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如使用抗生素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患者增加体液摄入量,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提高自身抵抗力,以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留置静脉针的患者,我们应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固定留置针的时间和位置,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在定期更换留置针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沟通,以确保更换过程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因为协作不当而导致意外发生。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的护理过程中,充分借助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压疮预防垫、高分子透明敷料以及紧贴型敷料等辅助工具,帮助减少压疮的发生。
此外,应用无菌技术和操作规范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彻底清洗和消毒之后,我们要尽量避免手部与无菌环境接触,使用无菌各种器械和敷料。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1)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作者:王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经验,交流护理体会。
方法:对127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总结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
结果: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
结论:静脉留置针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27-0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1],其优点有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痛苦,避免静脉穿刺次数增加、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套管柔软、操作简单等,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笔者对127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7例,男69例,女58例,年龄31~76岁,保留时间最长5d,最短2d,因烦躁患者自行拔管2例,其余病情稳定,无需继续置管。
静脉穿刺部位:四肢浅静脉。
2 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方法2.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2.2 用物准备器械一般应用美国B-D公司的留置针,器械的型号应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
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患者的静脉中会出现漂浮的表现,从而避免了摩擦,其对患者的血管内壁的损伤情况也得到了避免,避免了血栓性静脉炎的并发症的发生。
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方法:对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果:实施相关的护理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止静脉炎的责任意识,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穿刺部位和临床观察以及正确的封管方法等是防止静脉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体会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主要优点在于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实际应用过程当中,静脉炎的发生始终困扰着广大的护理人员。
通过对50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并发静脉炎进行分析,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并发静脉炎后的护理提供了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的并使用了静脉留置针的病人,男性28名,女性22名,年龄35-78岁.在住院期间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和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贴.我们对8-9两个月使用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进行了科内讨论,并针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若干护理措施,对10-11两个月采用留置针的病人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进行操作.其中采取预防措施前的病人有25例,预防措施后的有25例,前后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2 结果3 原因分析3.1静脉选择不当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因人体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1]。
3.2静脉炎的发生与血管弹性有关血管壁的弹性是否正常影响静脉炎的发生,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的患者,其中甘油三脂,胆固醇一般高于正常,两者均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易形成血栓,引起静脉炎。
3.3操作不熟练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导致血管壁的损伤,易引起静脉炎.3.4与输入药物的性质有关输入高渗溶液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入等渗或低渗液体静脉炎的发生率。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护理体会: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背景: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输液途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例如使用时间过长、压力集中、绷带固定不当等,可能会导致静脉留置针周围的皮肤产生压疮。
压疮的形成不仅会给小儿带来痛苦,还可能引起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体会:1.观察及早发现:作为一个责任心强的护士,我意识到预防压疮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在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后,我会密切观察留置针周围的皮肤情况,一旦发现红肿、硬结、溃疡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预防为主:在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我会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首先,我会选择适当大小的静脉留置针,确保其周围有充足的空间,减少皮肤受压力的范围。
然后,我会使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确保留置针的位置能够清晰可见,及时观察到异常情况。
此外,我还会每天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细菌繁殖。
3.妥善处理:如果不幸发生了压疮,我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我会停用留置针,将其拔除以减少压力,并进行一般伤口护理,包括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消毒处理,避免感染扩散。
然后,我会覆盖无菌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局部,我会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处理。
4.教育患者及家属:压疮的发生不仅是因为医护人员的疏忽,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程度有关。
因此,我会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告诉他们压疮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处理措施。
让他们了解到他们在预防和处理压疮中的重要角色,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减少压疮的发生。
5.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压疮的预防和处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我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学习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同时,我也会与同事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压疮预防和处理的能力。
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形成压疮导致局部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及护理体会(盐城市阜宁县沟墩中心卫生院江苏盐城224400) 【摘要】简述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方法、护理要点及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技巧,总结其临床运用体会,为基础医院积极开展这一新技术、新技能进行前瞻性研究,把“以患者满意为中心,努力提高护理质量”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运用;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26-01 【abstract】 clinical use of brief intravenous catheter care points and common complication of processing techniques, summarize the use of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is new technology-based hospital, new skills and carry out a prospective study, patient satisfactioncenter of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e concept implemented at.【key words】intravenous detaining needle; clinical application; nursing experience静脉留置针作为传统钢针的换代产品,现已逐渐被人们认可并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
因其具有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病员痛苦;利于病员活动,增加舒适度;保证输液畅通,便于抢救;减轻护理工作量,特别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人、小孩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
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比较 ( n .x ±s )
1 5 9
对光反应 。如果患者的一侧瞳孔 出现散大 , 对光反射表现为迟 钝或消失 , 则 有颅 内血 肿的可能性 ; 如两侧 瞳孑 L 表 现为大 小多 变, 对光的反射较差 , 不等 圆 , 则表 明脑干有 损伤 ; 如先是一 侧 散大 , 后两侧 散大 , 对 光反射 表现 为迟钝 或 消失 , 最后 固定 眼 球, 则表 明病情危重 。 患者濒 临死 亡。
2 急 救 措 施
2 . 1 保 持呼吸道 通畅 : 立 即给予 吸氧 3~5 L / ai r n , 一般 取去枕 平卧位 、 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 以利于 口腔分泌物 、 痰液及呕吐 物流 出, 防止误吸入呼吸 道 , 发生呼 吸道阻塞 或肺部 感染 。有
呕吐者将头偏 向一侧 , 必要 时用吸 引器 吸出呕吐物 , 防 止误人 气管, 发生 窒息或 并发吸人 性肺炎 。若 出现 心跳呼 吸骤停 , 立 即给予胸外按压 , 呼吸不规则 或有停止 者 , 即行气 管 内插管 并 行呼 吸机辅助呼吸 , 静脉推 注呼吸兴奋剂。 2 . 2 建立静脉通路 : 输入2 0 %的甘露醇 2 5 O ml , 2 0—3 0 m i n内 输完 , 从而降低颅 内压疝 , 减 轻脑 水肿 和脑组 织 的损害 , 防止 脑疝发生 。对严重颅 内压增 高已有脑疝征象患者 , 应予强有力 的脱水 措施 , 有 效 降低颅 内压 , 暂 时缓解 脑疝 , 以赢 得手术 时 间 。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 的患者 , 应尽 快止m , 迅速 补充
题, 采取有效 的抢救和护理措 施 , 为患 者救治 和康复创 造 良好 的条件 。急诊抢救 和护理 的好 坏对 提 高治愈 率 ,防止并 发症 的发 生 至 关 重 要 。 参考文献 [ 1 ] C E R N A K I , N O B L E—H A E U S S L E I N L J . T r a u m a t i c b r a i n i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案例分析及护理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感染;蜂窝织炎;护理蜂窝织炎是指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腐生性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弥漫性、广泛性及化脓性炎症,是儿童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感染疾病。
由于蜂窝织炎病变不容易局限且扩散十分迅速,若患儿抵抗力低下、细菌毒力大、治疗不及时最终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给药方式,不仅解决了小儿静脉细、分布少及患儿好动造成输液失败的问题,而且能够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便于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1],但静脉留置针在给婴幼儿静脉输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机会[2]。
静脉穿刺属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是造成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3],尤其在留置针留置中常会引发静脉炎、外渗,局部可发生化脓性感染[4]。
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过程中,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以及相关并发症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5]。
本科室曾发生1例由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引发的右下肢蜂窝织炎,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儿,男,黄宝宝,3月18天,诊断“类百日咳综合征”于2019年3月9日收入院,患儿全身可见散在皮疹,当日16:52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于右脚踝,输液通畅。
患儿过敏原检查结果显示高敏体质。
CRP<0.5mg/L,白细胞计数:22.55*109/L。
3月11日患儿右脚踝留置针贴膜处发红伴皮疹,立即拔除留置针,发现贴膜下皮肤湿润予以碘伏消毒处理,后重新行留置针穿刺于左脚踝。
3月12日患儿右脚踝处原贴膜部位皮肤红肿伴皮疹,穿刺处可见少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流出,轻轻挤压排脓并予以1%活力碘消毒,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0.9%生理盐水20ml湿敷10min每日两次,待干后避开针眼处涂喜辽妥。
3月13日患儿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9℃,CRP:22.8mg/L,白细胞计数:33.61*109/L,加用加立信抗感染治疗,患儿右脚踝针眼处发红,右小腿稍肿胀;左脚踝拔除留置针针眼处也稍红,予以碘伏消毒,维持原处理方案,同时申请外科医生会诊并处理伤口。
3月14日患儿咳憋较前好转但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6℃,CRP:89.6mg/L, 白细胞计数:39.58*109/L,加用美平抗感染治疗,患儿脚踝红肿处未见好转,发现右腿较左腿肿胀,腿围差约3cm(左侧18cm,右侧21cm),同时左脚踝拔针处可见针尖样小脓点,根据儿外医生会诊意见,患儿双脚踝处予以庆大霉素16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毫升湿敷10分钟后待干,穿刺点周围予以立思丁涂抹并予以无菌纱布包扎,右腿肿胀处予以鱼石脂涂抹,一日两次。
彩超-单侧下肢静脉检查所见:右侧膝关节内侧皮下软组织深部可见一范围 4.8cm×1.8c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可见密集光点群回声。
3月15日患儿仍有发热,以低热为主,右脚踝针眼处脓液增多,左侧腿围18cm,右侧腿围22cm,患儿双脚踝可见脓点,周围皮肤发红明显,左腿未见肿胀,右侧小腿肿胀,大腿及膝关节上也可见明显肿胀伴皮温增高,立即给予双足脓点处排脓,可见较多黄色脓性分泌物,之后放置银离子油纱条,并予以无菌纱布覆盖,2~3日换药一次;右腿肿胀处予以32万单位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40毫升湿敷10分钟待干后予以水凝胶涂抹,以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两次。
3月16日-3月17日患儿无发热。
3月18日取出患儿双脚踝处银离子油纱条,予以消毒排脓处理,右脚踝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左脚踝已无肉眼可见脓性分泌物,重新放置银离子油纱条,并予以无菌纱布覆盖。
左腿未见肿胀,右腿肿胀处予以32万单位庆大霉素加0.9%生理盐水40ml湿敷待干后予以水凝胶涂抹,凡士林纱布覆盖患处。
3月21日患儿无发热,右脚踝针眼再次出现脓液,重新更换银离子油纱条并予以无菌纱布覆盖,右腿腿围19.5cm,腿肿胀处理方法同前。
3月25日患儿无发热,脚踝及右腿患处较前好转,右腿腿围18.5CM,左腿腿围18cm,针眼处未见脓性分泌物,重新更换银离子油纱条,患儿出院。
3月30日居家随访,伤口干燥。
2 案例分析患儿右侧脚踝留置针穿刺处,拔针后有脓液流出,考虑为穿刺点引发,而静脉留置针输液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穿刺部位、置管成功等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6]。
现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如下:2.1患儿自身的因素:患儿高敏体质且全身可见散在皮疹,留置针贴膜过敏,贴膜下皮肤发、皮疹、潮湿环境促使细菌滋生;留置针过敏可能造成局部炎症反应;婴幼儿皮下组织疏松药物易向组织渗透;由于患儿体质较弱,容易导致患儿免疫力低下,当患儿免疫力较低的时候,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留置导管所造成的的)、化学刺激(药液引起)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随之降低,出现感染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2.2护士方面的因素:护士在静脉穿刺治疗前未进行主动的评估,该患儿年龄小烦躁易动,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留置针穿刺于脚踝处,下肢易发生静脉炎;护士对患儿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局部皮肤潜在风险评估不足,对穿刺部位未进行有效处理及追踪;穿刺者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后未一次到位反复寻找血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执行不严,这些都是引起穿刺点感染的原因;罕见状况护士处理经验有限等。
2.3留置针方面的因素:每次进行留置针操作前要认真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情况,特别是外套管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等,穿刺未成功时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套管针,套管针的外套管在反复穿刺时容易出现套管尖端分叉、破裂或向后卷曲,之后再次穿刺时就容易导致皮下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2.4留置针贴膜因素:患儿本就是过敏体质,透明贴膜透气性差、出汗后滋生细菌等,易引起感染[7];透明贴膜未妥善固定,在固定过程中,透明贴膜未贴紧皮肤,导致套管脱出原位,造成穿刺部位渗液、渗血。
2.5健康宣教:患儿家属缺乏静脉留置针日常安全维护知识,对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缺乏重视。
3 护理3.1充分的评估患儿,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护士穿刺前应全面评估患儿,尽量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弹性好、粗直、无静脉窦的静脉进行穿刺,且最好是从远端的静脉开始,避开皮疹、受伤及感染的异常部位。
若患儿血管条件较差时,可请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会诊,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也可使用血管成像仪辅助穿刺,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3.2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贴膜,妥善固定留置针,对于血管细、弹性差等血管条件不好的患儿,应选择型号合适、材质好的静脉留置针;正确选择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采用无张力密闭式粘贴。
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手卫生。
有研究显示,留置针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人体表面的常见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杆菌等,而手是传播的重要途径[8]。
穿刺部位感染相关因素有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留置针污染,使用器材污染及手卫生不当。
但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不彻底,病原体经针孔侵入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因此。
护理人员手消毒能有效降低留置针感染[9]。
3.4 加强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与维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做到提前宣教,准确评估,早预见,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组织学习静脉炎、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总结经验,便于后期借鉴。
该案例由于惯性思维以为拔针后针眼红,常规消毒处理就行,从而忽略了静脉穿刺的其他并发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静脉留置针会发生输液外渗、堵管、静脉炎等常见的并发症,更应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多方面思考问题。
科室修改并规范静脉留置针的管理,护士长和静脉治疗组长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并与绩效挂钩。
建立留置针登记本(留置针置管时间,是首次置入还是非计划拔管、置管的部位,穿刺的次数、置管人、拔针的日期、拔针的原因、拔针部位的情况等制定表格进行登记)。
3.5班班巡视、注意观察、及时处理。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儿输液部位动态,重视患儿的主诉与家长的反馈,及时处理、指导、宣教。
每班接班时认真查看患儿留置针使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拔管并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反馈。
3.6特殊患儿的管理可对特殊的(比如特殊用药、过敏体质、免疫力低下等)患儿建立个性化健康指导档案,护士将这类患儿作为留置针安全维护管理的重点人群,这种有高危风险的患儿应重点观察一旦有外渗应做好登记并班班评估交接[10]。
对于出院当日穿刺点有感染潜在风险因素的患儿,科室除了24-72h内进行电话回访外,还建立微信群,进行专人健康指导管理,对患儿情况进行追踪,了解穿刺点是否存在感染,及时处理。
3.7加强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执行操作前认真评估患儿,穿刺结束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加留置针穿刺部位的观察,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并给予患儿家属针性的指导。
3.8健康宣教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儿家长,根据患儿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培训,帮助患儿家长掌握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静脉留置针在应用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常识。
告知患儿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后,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以免造成液体渗漏或血管内的留置针套管来回移动而损伤血管内皮。
拔针的护理宣教,若液体输注不畅应及时拔除,仔细观察留置针针眼局部情况,针眼有无红、肿、痛,外周是否有外渗、是否有皮肤压损等情况,拔除后应常规消毒针眼,重视患儿家属的主诉,嘱患儿家属3天之内,针眼不要沾水。
4 小结静脉治疗法是目前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静脉治疗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其中暴露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比如静脉治疗工具不合理、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一些患儿的静脉治疗部位出现感染或者并发症,在静脉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中,关于留置针引发蜂窝织炎的报道比较少见,一旦发生,将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加强静脉治疗护理工作,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1]陈美娟.国内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 中旬刊) ,2017( 04) : 6 - 8.[2]阿民布和,杨宏伟,张能维,等.普通外科术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 22) : 4709 - 4711.[3]黄祥寿.对我院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 8) : 560- 561.[4]李润,张小利,王洁,等. 1 例静脉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患儿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8,25( 33) : 146 - 147.[5]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 ( 21 ) : 1996 -1998.[6]贾晓辉.门急诊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 9) : 15- 18.[7]吴春风,戴刺花,李月贤.不同贴膜对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 15) : 243 - 244.[8]舒英,毛淑芬,俞筱兰,等.血液病患者PICC 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11) :1006 - 1007.[9]齐颖.标准静脉穿刺步骤预防感染的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 6) : 294- 295.[10]沈厚梅,朱美云,钱菊云,等. 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感染致金葡菌肺炎患者的案例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20,27( 35) : 127 -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