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
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选择我科 2010年 l2月 -2012年 7月发生的静脉炎患者 外 ,抗生素 、升压药及许 多化疗 药物 ,都 能引起严重静 脉炎 的
11例,男 6例,女 5例。年龄 38—72岁。均为手术室留置静 发生 ,快 速输 液 (>90 ml/h)及 大 量输 液 也容 易 引起 静 脉
脉针。1例为臂丛麻 醉下手术 ,1O例均为 全麻或 硬膜外麻 醉 炎 。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11 ease8 phlebitis 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in order to
具 ,该方法将分析重 点放在整个 系统及过程 的改善方面 ,而非 输抗菌药物头孢呋辛(7—12 d)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
仅限于个人 执行上 的检讨 ¨]。我科 对 2010年 以来 发生 的静 静脉 内输入各种刺 激性 溶液 、药物及 非生理 性 pH值液体 的
脉炎不 良事件呈报表进行原因分析 ,从 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 全 输入 ,特别是 20% 甘露醇 为高渗 透性 的组织脱 水剂 ,对血 管
of the numing staf,consumnlate management system a n d the working process r eleed to nu ̄ing safet y ,strengthen t he implementation of COr e system and im—
张英梅 李 华
摘 要 目的:分析 11例发生静脉炎护理不 良事件 的原 因,制定相应 的防范措施 ,为更全面有效地预防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提供依据。方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育培训 者开展教育培训 的指导框架 ,将糖 尿病 的相关 知识 与 习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都 优于对照组 (P<0.05)。PDCA
参与培训者的具体情况 系统 有机地结 合起来 ,使繁 杂 的糖 尿病 循 环 管 理 方 法 的连 续 性 。以 及 PIO 的 文 字 契 约 形 式 是 有 效 开 展 相关知 识 变 得 有 组 织 、有 条 理 、有 目的 、有 针 对 性 。每 一 次 教 育 培 训 的基 础 。 本 研 究 教 育 培 训 针 对 的 是 非 糖 尿 病 专 科 护
影 响 的评估 [J].中国糖 尿病 杂 志 ,20O3,11(4):2.38—241. [3] 姜 小 鹰.护理 管 理 学[M].上海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杜 ,
度提高 。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参与培训者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自觉
主动地接受 及寻求相关 的科学 培训 指导 。随着参 与培训者 对糖
3 讨 论
尿病 知识认识 的逐渐 深入 ,意识到有 专业 的知识才能 为患者 提
3.1 PDCA循 环是糖 尿病教 育培训者开展 教育 培训 的指导框 架 供 更好 的健 康教育 .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糖尿病专科知识 。
· 18O ·
TODAY NURSE ,M arch,2015,No.3
静 脉 输 液 护 理 不 良事 件 的 原 因分 析 及 对 策
陈开珠 谢 丽琴 郑素珠
摘要 总结了某医院 19例静脉输液护理不 良事件的原因,主要 包括护 生和低年资护 士缺 乏服 务意识 ,对环境 、S-作程 序不 熟悉,专业
健 康教育在糖尿病管理 中的重要性 已达成 广泛共识 ,只有 糖 尿病 教育护士掌握 了相关 知识 才 能更好 地 为患者 做好 健康 教 育。因此 ,在本研究 中借鉴 了 PDCA循环理论 ,将其 作为糖 尿病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 5
21 0 2年 3月 第 1 第 2期 HE AN J U NA FS G R r 2 2. 1 1 No 2 8卷 N O R LO UR E Y Ma 01 Vo . 8. .
.
静脉 输 液 不 良事 件 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孙 婧
4 3 1 702 河 南 南 阳 市 第 二人 民 医 院 南 阳
【 摘要 】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不 良事件发生 的相关 因素 , 制定 防范措施 , 提高输 液安 全 。方 法 回顾 5 例 次静 脉输液 不 良事 3
5 3例次静 脉输 液不 良事件发 生 的原 因依 次为 : 士责 任心不 强 , 护 查对 制度落 实不 到位 , 加强护士责任 心教育 , 认真 落实查 对制度 及患者 身份识 别制度 , 理利用 人 合
32 2 认 真落 实患者 身份识 别制 度 : .. 以往的实 际工 作 中, 士 护 输液时 习惯 只喊床号 或 只叫 名字 , 以至于 听力 障碍 的 老年 患者
胡 乱答 应 , 有 重 名 时 会 出现 应 答 错 误 。 针 对 这 些 情 况 , 理 部 或 护
多次强调 , 士长强化教育 , 护 督促 护士认真 落实患者 身份识 别制 度, 不得 仅 以床号 、 姓名 识别 患 者 , 须 同时使用 3种 以上 识别 必
字、 看瓶 子等 。输液过 中 , 查对制 度 的落 实印人 每个人 的脑 子 中, 教育 每一位护士就像饭 前习惯洗 手一样 , 成 良好 的查对 习 养
惯 , 个 步 骤 也 不 能 省 略 。这 样 可 有 效 地 减 少 输 液 不 良事 件 的 一
发生 。
不 良事件 进行 回顾性分析 。输 液不 良事 件 的判定按 照香 港 医管 局关 于《 良事件管 理办法 》 不 分级标 准 , 按照 不严 重至最 严重 依 次分 为 0一V级 : : 件在执行 前被制 止。 I : I 0级 事 级 事件 发生 并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作者单位:363000 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张英梅:女,大专,护师,护士长·基础护理·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张英梅 李 华摘 要 目的:分析11例发生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更全面有效地预防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提供依据。
方法:对上报的11例静脉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预见性护理不到位、床边交接班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发生静脉炎处理不及时有关。
结论:为进一点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完善护理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静脉炎;危险因素;安全管理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7.058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hlebitis nursing adverse eventsZHANG Ying -mei ,LI Hua (No.175Hospital of People′s Libration Army·South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11cases phlebitis and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eventing phlebitis cause by vein lien needle.Methods: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11cases phlebitis.Results:The reason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phlebitis were related to weak predictable nursing,poor shift -overlap,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and patients and no timely processing.Conclusion:To improve the nursing service and ensure patients,safety,it must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consciousness of the nursing staff,consumm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related to nursing safety,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system and im⁃prove nurses′professional quality.Key words Nursing of adverse event;Phlebitis;Risk factor;Security management 医疗安全、护理安全已成为医疗护理质量的生命线。
(优质医学)静脉炎案例分析

• 静脉炎相关知识链接
•13
静脉炎
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 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的炎症表现。 原因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 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无菌操作不严。
•14
静脉炎
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
肿、热、痛,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有脓液流出
•17
静脉炎
•18
• 预防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
• 对血管壁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 再应用,并减慢速度,防止药物溢出 静脉外。
• 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立即停止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 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 20分钟,也可中药外敷(金黄散)局部外敷。
分析:未严格执行交 4 接班制度,对于药物的
性质、作用及不良反 应不熟知。
•7
由于各班护士发现不及 时且对患者干预较晚,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输
注,患者的静脉炎越 发严重。
•8
老年患者,活动无耐力者,一定要重点 关注皮肤问题。班班做好交接。
对于科室的非常用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 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作用及不良反应,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分析:对于刺激性 药物的输注可引发 的不良反应,未作 4 出正确的判断,怎 样保护血管减少不 良反应的发生,未 与医生达成一致。
•6
分析原因
1 未报告医生及 时给予处理,护理 记录无任何描述。
未严格交接班,对 2 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未引起重视
分析:对于患者皮肤异常 3 未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缺乏思考及安全纠纷意识。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80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围即生成新的胶原组织,术后7d 内达到高峰,若不进行持续被动运动,即可逐渐转变为纤维蛋白,影响关节的运动功能[3]。
步态练习是术后特别是下肢关节恢复的重要方法,患者术前由关节病变和疼痛所导致的步态异常,通过术后练习可使异常步态得以纠正。
开始时,由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床步行,逐渐过渡到拄拐杖行走,慢慢过渡到脱离拐杖行走,上下坡时,应健侧先迈步,患侧后迈步[4]。
本研究通过术前健康教育和训练,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arris 评分除屈曲畸形外,其他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分值高于对照组。
由此认为,全关节康复治疗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综合护理干预同样对术后疗效起重要的辅助作用,不仅能通过心理安慰帮助患者恢复自信,而且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功能。
Dhillon 等报道行全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62.5%[5]。
吕厚山等研究发现全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为47.1%[6]。
区锦燕等对创伤骨折的研究发现,DD>650μg /L 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D<650μg /L 者[7]。
我们采用抗凝药物,并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来加强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了下肢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促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9-224.[2]Lorentzen JS ,Petersen MM,Brot C,et al.Early changes in muscle strength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6-month follow-up of 30 knees[J].Acta Orthop Scand,1999,70 (2):176-179.[3]Insall JN ,Scott WN ,Ranawat CS.The total condylar prosthesis.A report of two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J].J Bone Joint Surg Am ,1979,61(2):173-180.[4]覃莉.老年病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975-976.[5]Dhillon DS, Askander A, Doraismay S. Postoperative deep-vein thrombosis in Asian patients is not a rarity [J].Bone Joint Surg,1996,78(6):427-430.[6]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155-157.[7]区锦燕,刘晓捷,吴征杰,等.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8):706-708.(收稿:2012-07-25) (发稿编辑:阳光)静脉输液不良事件8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唐英华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受多种因素影响,输液过程时有不良反应发生,如热原反应、过敏反应、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细菌性污染(或感染)反应等。
静脉炎引发纠纷的案例

静脉炎引发纠纷的案例案例一:医疗事故引发的静脉炎纠纷某医院的患者小李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出现了明显的疼痛和红肿。
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静脉炎。
小李认为是医院操作不当导致了静脉炎的发生,遂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医院则声称静脉炎是小李自身原因导致的,并不承认责任。
双方因此陷入了纠纷之中。
案例二:器材质量引发的静脉炎纠纷某公司生产的输液器材质量不合格,导致多名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后出现了静脉炎。
这些患者联合起来向该公司提出了赔偿要求,并指控该公司在质量监控上存在严重疏漏。
公司则辩称输液器材质量合格,患者自身因素导致了静脉炎的发生。
纠纷进一步升级,双方决定将案件提交法院解决。
案例三:护士技能不足引发的静脉炎纠纷某医院的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操作不当导致多名患者出现了静脉炎。
患者家属认为是护士技能不足造成了这些问题,并向医院提出了投诉和赔偿要求。
医院则表示护士们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并不认同家属的指责。
纠纷激化后,双方决定通过调解解决争议。
案例四:静脉炎后遗症引发的纠纷一名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后,出现了严重的静脉炎并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
患者认为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了静脉炎的发生和后遗症的产生,遂向医院提起诉讼。
医院则辩称已尽到了合理的治疗义务,患者自身存在风险。
法院将根据相关证据判断责任归属并做出裁决。
案例五:静脉炎引发的医患矛盾纠纷一名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后,出现了严重的静脉炎。
患者认为医院存在操作不当和医疗纠纷处理不当的问题,遂向医院提出了投诉和要求赔偿。
医院则表示已尽力提供了合理的治疗,并认为患者态度恶劣、言行不当。
纠纷进一步扩大,双方决定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
案例六:药物过敏引发的静脉炎纠纷一名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出现了过敏反应并引发了静脉炎。
患者认为医院在用药选择上存在问题,导致了过敏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并要求医院承担责任。
医院则辩称在用药选择上是合理的,患者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一静脉输液意外“静脉炎”案例
分析I发生输液性静脉炎不良事件怎么办
输液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患者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为褐色。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近80%可发生程度不等的静脉炎。
临床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输入药物种类多,有些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且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
不同原因引起静脉壁的化学性或感染性炎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顺利输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的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事件案例】
1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76岁。
诊断:脑梗死,因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由普通病区转入脑科监护病房口患者病情危重,持续甲级心电监护,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胃管,四肢水肿明显,右手背带有静脉留置针。
2.事件发生经过:
患者住院后遵医嘱输入0.9%氯化钠250m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3.75g,输注完毕后为患者更换0.9%氯化钠25OmI+注射用七叶皂苜钠20mg,20分钟后护士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沿静脉走行出现发红并伴有条索状硬结,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保护。
3.本案例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患者年老、体弱、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存在意识障碍,并且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四肢水肿,血管不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
(2)客观因素:长期采用外周静脉进行输液,血管受损严重。
(3)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是七叶皂苜钠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4)护理因素:护士对静脉炎的观察及防范措施相关知识培训不够,静脉输液意外处理欠佳。
(5)护士对患者的血管评估欠佳,对患者的观察巡视不到位,欠缺针对性。
【应急处理流程】
患者发生静脉炎一立即拔除外周静脉液路,查看穿刺部位情况一通知医生评估病情一密切观察患者红肿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变化一做好护理记录一给予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保护一请相关科室会诊,遵医嘱用药一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一红肿部位皮肤破溃感染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清创换药处理一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一红肿部位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药物种类繁多及临床联合用药,使静脉输入液的PH值过高和体液浓度增高,对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加之消毒不严格和加药物时反复穿刺脱落的微粒污染等均可导致静脉炎。
1.患者自身因素
(1)疾病因素: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免疫抑制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免疫抑制疾病,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疾病特点与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关,如风湿性疾病患者由于生物性损伤静脉壁的原因,输液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静脉炎。
(2)年龄因素:年龄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60岁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6.7%,30-60岁发生率为33.3%,<30岁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几乎为零。
2.药物因素
药物性静脉炎是较常见的输液性静脉炎,化疗药物、抗生素、电解质、维生素、营养素等各种药物输液后均可引起静脉炎。
其可能因素包括:药物的刺激性、溶液的PH值、溶液的渗透压、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In型变态
反应。
输入化疗药物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7.65%,研究表明输注抗生素及输入大
量液体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高。
3.污染因素
输液微粒的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输液微粒、异物可引起肺肉芽肿,微粒进入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引起血管内壁损伤,使血管内正常状态发生改变,引起血小板黏着,形成血栓和静脉炎,输液器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对静脉注射中使用终端过滤器进行研究表明:未使用终端过滤器的患者中,静脉炎发生率为35%;使用终端过滤器的患者中,8%发生静脉炎。
污染导致的细菌性静脉炎影响因素复杂,常见于护士静脉输液无菌操作不严谨如护士在输液时输液盘内物品过多,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混放,防止不必要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4.机械性损伤
各种机械损伤均可直接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如:①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穿刺处,拔针时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②固定不牢和选择不良穿刺部位,造成针尖与血管壁不断摩擦;③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或手法过于粗暴,都可以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把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基质裸露,促使血栓的形成而发生静脉炎;④止血带结扎过紧或结扎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对血管的损伤;⑤对化疗药物推注速度及压力与血管损伤研究发现:与微量泵推注化疗药物相对照,常规手工推注由于速度及压力不均衡产生的冲击力,显著加重了静脉血管的机械损伤,从而增加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⑥选用穿刺针型号与静脉机械损伤也有关系,排除不同药物对血管的化学刺激、输液时间、个体差异等影响因素研究证明:在内径和血流速度相同的血管内,直径较小的留置针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较小,引起的炎症反应也较轻。
5.液体温度
当输入温度过低的液体时,局部血管易产生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药物易附于血管壁,增加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同时也使得血管壁本身的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从
而引起静脉炎发生。
如需长期输入甘露醇可采用局部湿热敷或加温药液的方法,使用前可先将甘露醇放在恒温箱内加热,加热温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一般为30~36℃。
6.输液量及速度
有学者指出每日输液量大于1500m1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输液量小于IooOmI者;此外,输液速度过快时会加大对血管壁的压力。
7.血管选择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远端(踝部、手背)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近端(腕部、肘部),下肢明显高于上肢,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有关。
外科手术患者中建立输液通道主要以大隐静脉留置针居多,而术中、术后的体位决定了术后踝部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部位。
8.输液器具的选择
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术时,存在消毒不严格,消毒液浓度过低的情况,同时输液袋中存在污染微粒,微粒可阻塞血管,造成血管内皮局部缺血、缺氧,形成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防范措施】
(1)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液时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择粗且直的血管。
(2)输注非生理性PH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值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物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
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3)合理安排输液,用药顺序为先输入高渗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输注抗生素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及时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静脉通路。
若从远端静脉输注时,输液速度宜慢,使药物得到
充分稀释,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并且要严密
观察输注抗生素和输液量较多的患者,注意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如红霉素
浓度为0.1%为宜。
另外,氯霉素、氯化钾以及各种化疗药物等都应注意低浓度慢速输入,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4)防止输液微粒进入血管,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为防止从输液管带入微粒,选用有空气滤过装置的输液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输液时局部消毒要严格,穿刺针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损伤静脉。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一旦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超短波理疗,如合并感染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6)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输入药液的性质及留置针固定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材质及型号。
需长期输液超过一周或者需要输注高危药品患者建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防止局部静脉炎症发生。
(7)加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以及预防静脉炎相关知识培训,护士应掌握熟练的静脉穿刺技能,了解掌握药物的药理性质、配伍禁忌、输注方法等相关知识及外周静脉的解剖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来源:《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