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案例分析1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案例1某男,24岁。患者因20min前口服敌敌畏15ml而入院治疗

案例分析案例1某男,24岁。患者因20min前口服敌敌畏15ml而入院治疗

案例分析案例1某男,24岁。

患者因20 min前口服敌敌畏15 ml而入院治疗。

体检:嗜睡状,大汗淋漓,呕吐数次。

全身皮肤湿冷,无肌肉震颤。

双侧瞳孔直径2~3 mm,对光反射存在。

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基本正常。

双肺呼吸音粗。

化验:WBC14.2×109/L,中性93%。

余未见异常。

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入院后,用2%碳酸氢钠水洗胃,静脉注射阿托品10 mg/次,共3次。

另静注山莨菪碱l0 mg,碘解磷定1 g,并给青霉素、庆大霉素及输液治疗后,瞳孔直径为5~6 mm,心率72次/min,律齐,皮肤干燥,颜面微红。

不久痊愈出院。

讨论:(1)对口服有机磷中毒的病人洗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何正确使用阿托品?(3)为什么在使用M受体阻断剂时,又给予碘解磷定治疗?案例2某女,45岁。

患者上腹绞痛,间歇发作已数年。

入院前40天,患者绞痛发作后有持续性钝痛,疼痛剧烈时放射到右肩及腹部,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某医院诊断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

患者入院前曾因疼痛注射过吗啡,用药后呕吐更加剧烈,疼痛不止,呼吸变慢,腹泻却得到控制。

患者来本院后,用抗生素控制症状,并肌内注射度冷丁50 mg、阿托品0.5 mg,每3~4小时一次,并行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仍继续用度冷丁50 mg、阿托品0.5 mg,10天后痊愈出院。

出院后仍感伤口疼痛,继续注射度冷丁。

病人思想上很想用此药,如果一天不注射,则四肢怕冷、情绪不安、手脚发麻、气急、说话含糊、甚至发脾气、不听劝说,一打针就安静舒服。

现每天要注射度冷丁4次,每天300~400 mg,晚上还需加服巴比妥类方能安静入睡。

讨论:(1)入院前用吗啡,入院后用度冷丁,根据何在?如此应用是否合适?(2)患者出院后为什么要继续用度冷丁?(3)为什么用吗啡后呕吐更剧烈,呼吸变慢,疼痛不止而腹泻却得到控制?(4)为什么在用度冷丁时伍用阿托品?案例3患者,女,22岁。

浅析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

浅析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

浅析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法医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死亡原因和死因的鉴定,通过对尸体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警方解决疑难案件,保障社会的公正和安全。

本文将对一些典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案例进行浅析,以期为读者展示法医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案例一:疑似死于溺水的溺死案件一名年轻男子在江河中被发现身亡,初步判断是溺水死亡。

警方在尸体解剖后发现,尸体的肺部没有明显的水肿,没有明显的水汽泡,也没有呛水痕迹,这与典型的溺水死亡病理特征不符。

经过法医病理学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该男子是因心脏病发作突然晕倒,误入江河溺水而死。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法医病理学在溺死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对尸体的细致解剖和病理学检测,才能准确鉴定死因,避免错误的判定。

案例二:毒物中毒死亡案件一名妇女在家中突然死亡,初始怀疑是自然死因或意外死亡。

警方在尸体解剖后发现,尸体内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包括农药和酒精成分。

通过对尸体组织的毒物检测和分析,法医病理学专家明确了死者是因毒物中毒而死。

在进一步调查中,警方得知死者与丈夫发生家庭矛盾,丈夫因嫌疑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

这一案例再次展示了法医病理学在鉴定毒物中毒死亡案件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精准的毒物检测和病理学分析,才能确认死因和嫌疑对象,为案件的调查和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案例三:交通事故死亡案件通过上述案例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医病理学在犯罪侦查和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尸体的深入解剖和病理学分析,我们可以准确鉴定死因,帮助警方追踪嫌疑对象,保护社会的公正和安全。

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一份力量。

病理学思政案例

病理学思政案例

病理学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病理学的课堂上,我们正在学习肿瘤这一章节。

肿瘤是一个复杂又沉重的话题,它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

二、案例呈现。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同学们看起来有点疲惫,毕竟病理学的知识比较深奥,学起来并不轻松。

我在黑板上写下“肿瘤”两个大字,然后开始讲解肿瘤的分类、病因等内容。

当讲到肿瘤的病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时,我就举了个例子。

我说:“同学们啊,你们看现在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赚钱,在食品里添加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就像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小恶魔,可能就会诱发肿瘤。

这就好比我们做人啊,如果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就像那些不良商家一样,最终也会给周围的人和自己带来严重的‘病变’。

”这时候,有个同学小声嘀咕:“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那些商家又不听我们的。

”我笑了笑说:“这就像我们面对肿瘤一样,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它来侵害我们。

对于不良商家,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拒绝购买他们的产品,并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

就像在病理学研究中,我们虽然不能一下子就攻克所有肿瘤,但我们可以从了解病因、预防开始。

这也是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感。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机体中的一个细胞,如果每个细胞都健康、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责任,那这个社会机体就不容易出现‘病变’。

”然后,我们又谈到肿瘤的治疗。

我告诉同学们:“你们看,肿瘤的治疗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医生、患者还有家属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就像我们在实现梦想或者克服困难的时候,不能轻易放弃。

医生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同学们,你们未来可能会成为医生,也可能从事其他职业,但这种不放弃、积极探索的精神是通用的。

”我还提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老医生,他一辈子都在研究肿瘤的治疗。

在他年轻的时候,肿瘤治疗的手段非常有限,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

他一边照顾患者,一边做研究,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即使遇到外界的质疑,他也没有动摇。

皮肤结节病一例病理分析及治疗

皮肤结节病一例病理分析及治疗
1 2— 7 4
此之外, 还可借助 M I的三维胆道 造影提供清楚的三维显影图 R
象 ,来显 示 胆 道 和 受侵 犯 的血 管 , 并 且是 一 种 非侵 入 侵入性检查。 RP T
当然 , 定 性 诊 断还 需 要 依 赖手 术探 查 或 穿 刺 活检 。 于 确 对
指 导 术前 肿 瘤 的 分 期 ,还 可 以指 导 制 定手 术 方 案 。因 此 ,我 们 认 为 肝胆 管 结石 合 并胆 管癌 的诊 断 应 首 选 B超 、C T检 查 。除
肠韧带浸润以及沿胆管向肝 内浸润 , 切除率可 能不高于非结石
基础上发生的胆管癌。 对于局限性病灶行肝外胆管切除及淋 巴 清扫 即 “ 骨骼 化切 除” ,或附加肝叶切除,否则行姑息内外引 流术 。 本研究结果提示晚期广泛转移病例, 姑息性引流手术对 延长 患者生存 期以及增加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故
【】 李靖等。 2 胆管癌的遗传学研 究进展 【】 国外 医学遗传分册 J.
1 9 : 2 3 : 1 6~1 9 9 9 2() 4 4
胆管癌 的治疗国内外 多年来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 , 积累了大
皮肤结节病一例病理分析及治疗
刘 波 张 英
( 江西九江学院附属 医院 3 20 ) 3 00
中图分类号 :R 5 、 1 7 8 6 1 病历摘要 患者 ,女性,5 4岁,因手臂 ,下肢皮下结节 6个月,面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 0 5(0 8 - 3 80 6 25 8 20 )8 10 - 2 来我院就诊。 患者 6个月前左手 臂出现一花生米大小的皮下结 节 ,无 明显 自觉症状,未治疗 ,逐渐下肢出现 2 ~3个黄豆大 小皮下结节 ,口服 “ 消炎药”结节未消退 , 3 近 月先左边面部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1).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1).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一)某男性患者,因呕吐、腹泻伴发热 4 天住院,患者自述虽口渴厉害但饮水即吐。

检查发现:体温38.2℃,呼吸、脉搏正常,血压 14.7/10.7kPa 110/80mmHg),有烦躁不安,口唇干裂。

血清钠150mmol/L ,尿钠25mmol/L ,尿量约700ml/d 。

立即给予静脉滴注 5% 葡萄糖溶液(3000ml/d)和抗生素等。

2天后,情况不见好转,反而面容憔悴,软弱无力,嗜睡,浅表静脉萎陷,脉搏加快,尿量较前更少,血压9.6/6.7kPa(72/50 mmHg),血清钠122 mmol/L,尿钠8 mmol/L。

试分析:(1)该病人治疗前发生了哪型脱水? 阐述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 说明其理由。

应如何补液?(3)阐述该病人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变化的发生机制。

病例讨论(二)某男性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实验室检查:pH 7.23,PaCO2 3.2kPa(24 mmHg),BB 36.1mmol/L, BE–13.9mmol/L,SB 13.6 mmol/L,AB9.7 mmol/L 。

试分析: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处于什么代偿阶段?为什么?②原发性和继发性变化指标是什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③他可能有哪些机能代谢的变化?病例讨论(三)某患者男性,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近1个月经常呕吐,钡餐检查发现幽门梗阻。

实验室检查:pH 7.52, PaCO26.7kPa(50mmHg),BB 63mmol/L,BE +13mmol/L,SB 36 mmol/L。

试分析: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处于什么代偿阶段?为什么?②原发性和继发性变化指标是什么?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③他可能有哪些机能代谢的变化?病例讨论(四)- 1 -某慢性肺心病患者,实验室检查:pH7.40,PaCO28.9kPa(67mmHg),AB40 mmol/L,Na+140 mmol/L,Cl - 90 mmol/L。

性窒息死亡法医病理分析1例

性窒息死亡法医病理分析1例

性窒息死亡法医病理分析1例李智【摘要】Sexual asphyxia, as a kind of rare sexual perversion, was accidentally seen in the forensic test cases. It is often mistaken for suicide and homicide by the relatives of the dead, so it is contentiou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forensic autopsy case of a male sexual asphyxia death, the author explained the autopsy,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cautions of on-site inspection in such autopsy cases.%性窒息作为一种比较罕见的性变态行为,因常被死者亲属误认为自杀或者他杀,容易引起争议。

本文通过一例男性因性窒息死亡后的法医尸检案例,阐述了该类案件尸检时相关尸体解剖、显微镜下特征以及现场勘验的注意事项。

【期刊名称】《医学与法学》【年(卷),期】2016(008)003【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性窒息;法医损伤学【作者】李智【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公安局【正文语种】中文(一)案发现场情况赵某,男,29岁,某年10月8日被亲属发现死于自住房卧室内。

死者被发现时全身裸体,坐于地面;卧室门把手上系有一尼龙绳绕过门框与死者颈部缠绕;现场卧室的床上及地面发现有5个被使用过的避孕套;现场门窗完好,各房间内均有窗帘遮蔽。

(二)尸检记录1.尸体表面查验情况。

死者尸长184cm;尸斑位于双手部、腕部、腰部以下,呈暗红色;尸僵缓解,头面部皮肤青紫见数个针尖大小出血点;角膜透明,双眼结合膜及眼睑充血可见数个针尖大小出血点;口唇及双手指甲紫绀,唇颊黏膜无裂伤及出血,口、鼻腔见血性液体溢出;颈部绳结在颈部缠绕3周后打了个活结,甲状软骨上缘起有一1.7cm 宽索沟,皮革样化;索沟水平向左走行3.5cm后斜向后上方走行14.5cm截止于左枕部,最宽处2cm,索沟中份见一13×0.3cm2皮肤隆起,红色;索沟水平向右走行3cm后斜向后上方9cm后截止于右乳突部,最宽处1.5cm;左侧大腿上段内侧少量小点状出血,右侧大腿上段前侧见一7×0.3cm2疑似精斑样痕迹。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1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1

病例分析5:
参考答案:患者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
若病人pH值在正常范围,可推测病人发生了代偿性 呼吸性酸中毒或者病人发生了呼吸性酸中毒合并 代谢性碱中毒,若是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则HCO3代偿升高的值应等于实测值,若患者合并有代谢 性碱中毒,则实测值应大于HCO3-代偿升高的值
病例分析2:
某女,33岁,妊娠晚期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曾有 心肌炎病史。 发热39℃2小时,心率120次/分。
分析题: 试讨论该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解热措施,如需要可 采取哪些方法?
病例分析2:
参考答案: 需要解热。因曾有心肌炎病史,且心率已达120次 /分。一般不超过40℃可不急于解热 可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大叶性肺炎; 2、物理降温:酒精擦浴等。 3、药物解热 4、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生素等。
病例分析5:
病例摘要: 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 pH7.20,PaCO67.5mmHg,HCO3-40mmol/L,血 Na+140mmol/L,Cl-90mmol/L。
分析题:
该分析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病例分析1: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 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 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 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试讨论该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如需要可 采取哪些方法?
病例分析3:
男性患儿,2岁,腹泻2天,每天6-7次,水样便;呕吐3次, 呕物为所食牛奶,不能进食。伴有口渴、尿少、腹 涨。
查体:精神萎靡,T37℃,BP11.5/6.67KPa(86/50mmHg), 皮腹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心跳快而弱,肺 无异常所见,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 射迟钝,四肢发凉。 化验:血清K+3.3mmol/L,Na+140mmol/L。 该患儿发生何种水、电解质紊乱?依据是什么?

病理病案分析模版

病理病案分析模版

病理病案分析模版
病理病案分析,一例结肠癌病例。

病例概况:
患者,男性,60岁。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带血。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压痛明显,肝脾未及,无明显包块。

病史显示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病理检查:
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乙状结肠区有一直径约3cm的溃疡性肿块,表面凹凸不平,周围黏膜红肿。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腺癌。

病理分析: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结肠腺癌。

结肠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等有
一定关系。

结肠腺癌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忽视,直至肿瘤进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腺癌。

治疗及预后:
患者在确诊后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并进行了术后化疗。

术后恢复良好,目前
生活状态良好,定期进行复查。

结语:
结肠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因此,对于中
老年人群,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腺癌。

及时发现并治疗结肠腺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案例分析1病例摘要:男,24岁,工人。

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

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收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

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病人在职工医院住院)。

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

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

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

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

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

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显微镜检查: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

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

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思考题: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血栓形成,左脚钉子刺伤→静脉炎→(血栓形成条件)静脉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

股动脉深在,壁厚不易损伤。

2、肺动脉内为血栓,根据为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枝为暗红色凝血块样物,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镜下为红色血栓。

3、机化,无慢性肺淤血。

4、静脉损伤→静脉炎→血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枝栓塞→猝死。

5、猝死,肺主动脉主干及大分枝栓塞→右心衰→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等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病例摘要: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

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

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

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

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

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

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

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参考答案: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

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病例摘要:某男,40岁,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近日发现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住院治疗。

在纠正房颤后,突然发生偏瘫。

分析题:1、偏瘫原因是什么?2、试述疾病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1、原因是血栓形成后脱落致血栓栓塞于脑动脉,相应脑组织梗死。

2、风湿性心脏病时,最容易累及的心瓣膜为二尖瓣,在闭锁缘处,形成主要由血小板和纤维素形成的单行排列的赘生物(血栓),机化后瓣膜变硬变厚粘连等致二尖瓣狭窄,后者促进房颤发生,房颤后心房内血流状态明显改变(如明显涡流形成),形成较大血栓,房颤纠正后,血栓脱落,先到达左心室再到主动脉及相应分支,最后栓塞于脑动脉分支,相应脑组织缺血发生梗死,最终出现偏瘫。

简而言之,房颤→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讨论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答: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男,65岁李某。

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类型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心脏增大,左心室增厚,心腔扩张(高血压心脏)②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③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右足趾变黑、坏死(梗死、坏疽)。

左下肢肌肉变细(缺血性萎缩)。

左大脑内囊大片出血(脑出血)。

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梗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坏疽3、(1)高血压→左心室克服外周阻力→代偿肥大扩张(2)缺血性萎缩4、脑出血。

病例摘要: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

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

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

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参考答案: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积(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

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病史摘要:患者男,65岁,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大汗半小时”为主诉,于2000年12月8日6时30分入院。

半小时前患者在用力排便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无缓解,伴大汗、烦躁不安。

入院后心电监护提示:V1-V6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

立即给予吸氧、硝酸甘油静点、抗心率失常等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给予速尿、硝普钠等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抢救无效于当晚22时10分死亡。

既往史:一个月前曾感胸部不适,活动后心悸、气短,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予扩冠治疗后症状缓解。

尸检摘要:男性尸体,身长165厘米,肥胖体型,口唇、指(趾)甲紫绀。

心脏重350克,左心室壁厚1.2厘米,肉眼颜色不均匀,右心室壁厚0.3厘米。

左心室及室间隔多处取材光镜下见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

左冠脉主干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75%以上。

分析题:1. 请说出该例的主要病理诊断。

2. 指出患者的死亡原因。

3. 如果患者存活,机体将如何修复损伤部位?为什么?参考答案:1、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根据:① 病史: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有用力排便后心前区疼痛且服扩冠药后不缓解的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心电图V1-V6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② 尸检:心脏肉眼颜色不均匀,左心室、室间隔镜下见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

左冠脉主干动脉粥样硬化。

2、致死原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由于大面积心肌坏死使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3、梗死心肌由肉芽组织机化加以修复,最后形成瘢痕。

因为心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

病例摘要:患者男,37岁,以“规律性上腹痛二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

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

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

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周后复查胃镜见溃疡已愈合。

分析题: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都有哪些组织的再生?其中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参考答案: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胃窦部消化性溃疡。

溃疡为皮肤、粘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发生在胃的消化性溃疡通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因此粘膜至肌层甚至浆膜层的组织可完全被破坏。

溃疡修复时,将有粘膜上皮、结缔组织、平滑肌等组织的再生,其中粘膜上皮可完全再生,粘膜下层至肌层、浆膜层则由肉芽组织增生来修复,整个过程需要4-8周时间。

病例摘要:5岁,10天前被自行车撞及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上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

第二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升高达39℃。

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

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效果。

第6天,左足拇指呈污黑色。

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随后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内均有暗红色线状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分析题:1、所患何病?2、其发生机制是什么?参考答案:1、左足湿性坏疽2、撞伤及感染损伤血管,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阻塞了动脉供血,同时也阻碍了静脉血液的回流,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形成硫化铁使病灶处呈污黑色。

因含液体较多,故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病例摘要: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