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差异

合集下载

法律文本翻译

法律文本翻译
如果本合同的条款或与本合同有关的执行文件,在合同签订以后, 根据适用的法律,任何方面被确定无效,(1)其他条款的有效 性不受影响,将继续完全有效,(2)那个无效的条款,由最接 近于表示该无效条款真正意图的有效条款来代替。
• 2. 句子结构复杂 • 英语法律文本的句子结构通常很复杂,一个句子就是一个
Assist (help) 帮助,
partake (take part) 参加,
render (give) 给予,
forthwith (immediately) 立即,
assign (transfer) 转让,
require (ask) 要求,
amend (revise) 修改
notify (inform) 通知,
在实施上述事项时,双方同意,保证人将按照甲方已经订立 的协议,或此后参照已经订立的协议可能订立的新协议所 明示或暗示的条款向乙方履行付款义务。根据本保证书, 保证人的付款义务不得解除,但本保证书里提出的付款义 务已充分履行的情况除外。
3. 英语法律文体中喜欢使用正式词语,不使用同样意义的其 他文本里常见的词语。 在英语法律文本中经常见如下正式词语:
刚才提到的 20. Thereon = on that thing just mentioned 就刚才提到的 21. Thereto = to that 对那,与那 22. Thereunder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ing mentioned 按照那
(文件)的规定
段落的情况比比皆是。
e.g.
As implementing the foregoing, it is understood and agreed that the Guarantor guarantees that the obligations will be paid to Party B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and provisions of any agreement, expressed or implied, which has been or may hereafter be made or entered into by Party A in reference thereto. The obligations of the Guarantor hereunder shall not be discharged except by payment in full of the obligations as herein provided.

英汉翻译的8大差异

英汉翻译的8大差异

翻译中的英汉8大差别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策略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策略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准确的法律术语翻译有助于确保法律文件的准确理解和执行,进而维护法律权益和促进国际合作。

以下是一些在翻译法律术语时可以采用的重要策略。

专业化翻译对于法律领域的翻译,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以准确传达法律概念。

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之前,必须对相关法律进行深入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词义准确在法律翻译中,每个单词都可能影响一整段文字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每个单词的词义,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应借助专业词典、网络工具或其他资源进行查询。

语境考虑在翻译法律文件时,语境是决定词义的关键因素。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义。

遵循惯例在法律翻译中,有些术语有固定的英文表达方式,应遵循这些惯例,以确保译文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例如,“法人”通常翻译为“legal person”,“合同”通常翻译为“contract”。

语序调整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语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例如,在英语中,状语通常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状语通常放在句中或句末。

术语统一在一份法律文件中,应确保同一术语使用统一的译法,以避免产生歧义。

如果遇到多种可能的译法,应与法律专家协商以确定最佳译法。

注重修辞法律文件需要具有权威性和庄重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修辞,使译文的语言风格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还应注意文体的选择,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需要遵循专业化、准确性、语境化、惯例化、语序调整、术语统一和注重修辞等策略,以确保法律文件的准确理解和执行。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法律知识、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我们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法律翻译服务,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法律术语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

法律术语的英汉翻译张恩华摘要:在法律术语英汉翻译这个翻译领域中的难题中,译者通常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法律翻译要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和法律功能的对等;二是法律术语英汉翻译中经常没有确切对等词,而是出现了接近对等、部分对等或完全不对等等情况。

本文探讨了这些不完全对等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使用功能对等词、扩充词义、释义、使用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借译或创造新词等。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inology, translators are often faced with two major challenges: Firstly, legal translation requires equivalence both in linguistic functions and in legal functions. Secondly, no exact equivalence but near equivalence, partial equivalence and non-equivalence can be found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inolog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absence of exact equivalence and some ways to deal with it, such as the us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t, lexical expansion,paraphrase,neutral term,borrowing and neologism.关键词:法律翻译;法律术语;不完全对等;确切对等词;Key words:legal translation;legal terminology;non-equivalence;exact equivalent术语翻译是翻译特定目的文本的译者经常面对的一个障碍。

法律英语的词源与专门术语

法律英语的词源与专门术语

法律英语的词源与专门术语本文旨在探讨英汉法律术语的特点、词源及翻译方法。

我们将简要概述英汉法律术语的主要区别和,接着深入挖掘英汉法律术语的词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翻译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英汉法律术语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特点。

这些术语涵盖了法律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英汉法律术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英语法律术语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法律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

例如,“ Testament”在英语中通常指代遗嘱,而在汉语中则翻译为“遗嘱”或“遗嘱书”。

汉语法律术语则更多地体现了本土化特点,往往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关联。

例如,“土地产权”在英语中翻译为“land property right”,但这一术语在汉语中则具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英语法律术语的词源主要涉及拉丁语、法语、古英语等语言。

例如,“jurisdic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iurisdictionem”,原意为“统治者的权力”。

而汉语法律术语则主要源于古汉语、民间俗语、外来语等。

例如,“不动产”在英语中翻译为“real estate”,该词源于古汉语中的“不动之产”。

在翻译英汉法律术语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尊重原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法律专业含义,避免歧义和误解。

考虑到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语境。

翻译时需要结合目标语言的语境和习惯表达方式,以确保译文的自然和地道。

例如,在英语中常用“null and void”来描述某项法律条款或合同无效,而在汉语中则更习惯使用“无效”或“作废”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注重保持文化的差异性和特色。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法律术语的文化内涵,以体现不同法律体系的特性。

例如,“无罪推定”在英语中翻译为“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这反映了英美法系中对于被告在未经证实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的理念。

法律英语翻译

法律英语翻译

法律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特点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措辞严谨,句式冗长,结构复杂,甚至一句话能长达一篇文章。

在做好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翻译(translation)之前,清楚认识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的特点(characteristics)至关重要。

同样汉语中的法律用语也同样严谨,结构复杂,清楚的掌握两种语言的法律用语特点(characteristics)在翻译(translation)中会更加有章可循。

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characteristics)的语言。

因此,在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中不仅有众多的具有法律专门意义的特殊词汇(words),而且由于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令或契约等法律文书所表述的内容必须准确、严密、客观和规范,不容许丝毫的引伸、推理或抒发和表达感情,因而在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中又形成了许多其特有的句法特点(characteristics),这些词法和句法特点(characteristics)在翻译(translation)过程中必须受到充分重视。

下面我们从词汇(words)、词类使用和句型结构三方面来考察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的文体(style)特点(characteristics):一、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的文体(style)特点(characteristics)之一: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词汇(words)1.1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用词特点(characteristics):庄重、规范、书面语较多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集团的意志体现,它有鲜明的政策性,权威性。

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法律、法规遣词造句力求准确,用词正式,语意严谨。

英汉法律术语的非对等性及其翻译补偿策略

英汉法律术语的非对等性及其翻译补偿策略

英汉法律术语的非对等性及其翻译补偿策略受社会制度、法律体系、语言差异化等因素的影响,英汉法律领域存在着大量法律术语无对等词的现象;同时,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妥协、缺省与损失现象,加剧了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对等性。

本文运用翻译补偿相关理论,提出解决英汉法律术语非对等性翻译的具体补偿策略与方法,以期促进英汉法律翻译的交流与合作。

标签:英汉法律术语非对等性文化缺省语义损失翻译补偿法律术语是法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表达法律领域特有的概念或指称与法律相关的现象。

英汉法律术语有法定的适用对象,要求特定的语境,具有专业性、文化性、单一性等特征,不允许存在概念含混、范畴不清楚的问题。

在英汉法律翻译领域,很多英汉法律术语在实际翻译中没有对应词,有的尽管表面对应,但内涵却截然不同,导致英汉法律术语不对等的现象大量存在。

为了解决英汉法律术语的非对等翻译问题,应综合分析造成英汉法律术语非对等的诸多原因,结合翻译补偿相关理论探析英汉法律术语非对等翻译的实用策略和方法,以减少翻译法律术语时出现的语义、文化、功能等损失,最大化地实现英汉法律术语翻译的语言功能对等与法律功能对等。

一、英汉法律术语非对等性的产生原因首先,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是造成英汉法律术语非对等的基本原因。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法官对法律拥有解释权,刑诉中采用对抗制,民诉中采用陪审团审判制。

而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渊源、案件审理、判定等方面与英美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hung jury”是英美陪审制中专门针对悬疑案件组成的陪审团,“discovery”是诉讼审理前提供给对方的辩论所需要的案情或证据发现,这些英美法律术语在中国法学界缺少概念一致的对等术语。

同时,一种法律文化凝结的法律术语概念往往有别于另一种法律文化下的法律术语概念(杜金榜,2004:88),例如:“crown court,federal crime,indigent defendant”都是英美法系不成文法的历史痕迹。

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英汉翻译

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及其英汉翻译

种动态 关系 ; 即译 语接 受者 和译 语 信息 之 间的关 系应 该与
d t o s , d m g o i j r ” “ h c s o y c a g o i in ” “ a a e r n u y , te u t d , h r e r
car e ” 。
源 语接 受者 和 原文信 息之 间 的关 系基 本相 同 ” 16 ) (94 。法律
l 法律文 本 的语 言特 点
1 1使 用 正 式 的 词 语 ’ .
无 论是 中文法律 文书还 是英文 法律 文书 都会给读者 很正 式 很庄严 的感 觉 , 法律 文书 的 正式 性和 庄严 性 首先是 靠词 而 语 的 正式 性和庄严 性体现 出来 的。例如 : t r i a in 而 用“ em n t o ”
律文 书更 加精确 。 1 4重 复 结 构 的 使 用 .
尤 金 ・ 达 (u e e A N d ) 公认 的现 代翻 译 理论奠 奈 E g n . i a 是 基人 之一 。他认 为翻 译 中一个 非 常突 出的特 点就是“ 读者 反 应论 ” 。翻译 正确与 否必须 以译文 的服 务对象 为衡量标 准 , 并 取 决于一 般读者 能在 何种 程度 上 正确 地理 解译 文 。 由此 , 他 提 出 了他 的动 态对等 理论 。奈 达指 出, 在 动 态对等 翻译 中 , “ 译 者所关 注 的并不 是源语 信 息和 译语 信 息 的对应 关系 , 是 而
中文 的例子如 : 明知校舍或 者教育 教学设 施有危 险 , “
语 言 是一 种 特殊 的工 具性 语 言 ,承 载 着法 律 文 本独 特 的风
格 。法律文本 的语 言特 点是法律翻 译 工作者 必须 了解 的一个 内容, 是进 行法 律 翻译 的基 础 ; 律 翻 译 工作 必 须要 从 语言 法 本 身入手 。下面 以英语和汉 语法 律文本 为素 材谈谈法 律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文本英汉翻译的差异
文章从语态、句法特征以及情态动词等角度分析在翻译法律文本时译者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法律上的对等效果。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必然使中国的法制不断健全、完善,这个过程也是不断丰富中国法律术语的过程。

法律语言要求严谨、准确,它的使用对语言表达中细致之处的重视程度是任何别的领域的语言无法企及的,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英汉法律语言的特征和差异,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英汉法学法律文本时,笔者发现译者应注意语态、句法特征以及情态动词的差异,以达到法律上的对等效果。

1 语态的差异
英语语态变化比汉语丰富,法律英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表达中文法律必须用适当的语言才能表达的意思。

例如:
例1 A contract 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by the mer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without any further requirement.
译文:当事人仅凭协议即可订立、修改或终止合同,无任何其
他要求。

上述法律条文中,动词谓语is concluded,modified or terminated 就包含能愿动词“可以”的意味,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用“可以”一词,才能准确表达原文时态中所涵盖的意思。

法律英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高于其他文本,经常是根据需要两种语态交叉使用; 中文法律极少使用被动语态,而是惯用主动语态,采用了省略主语的主动语态。

这样既可以表示客观,又可以避免“被”字句的频繁使用。

2 句法特征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不仅表现遣词习惯和行文结构,在句法层面上其差异是法律英语与中文法律的最大不同。

英语属形合语言,因重复使用词语在英语中并不合语法规范,故在英语中使用代词或助动词来进行替代的频率高。

汉语系意合语言,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

正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

法律英语句子结构严密,成分完整,因而使人感觉冗长、拖沓。

例如:
例2 A letter or other writing containing a late acceptance shows that it has been sent such circumstances that if its transmission had been
normal it would have reached the offer or in due time,the late acceptance is effective as an acceptance unless,without undue delay,the offer or informs the offered that it considers the offer as having lapsed or dispatches a notice to the effect.
译文: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表明,它是在传递正常、能及时送达发价人的情况下寄发的,则该项逾期接受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要约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受要约人:他认为他的要约已经失效。

例2中without undue delay这一短语就插入了unless 之后,因为“除非,除外”的限定条件是“在无不当延迟”的情况下成立的。

中文法律结构简练,所以给人以简洁的感觉,但不如英文法律那样严密。

3 情态动词
在法律或合同的起草中,情态动词的功能是,修饰某一条款,使之正确反映起草者或制定者对条款的表述可能含义的判断,或反映我们对自己所说所写内容正确与否的判断。

法律语言的社会功能,使得
法律英语动词使用的语气、语态和时态与普通英语有所区别。

由于shall 在英语法律中用得较广,因此,在翻译我国法律的时候,很多译者便不加选择,在表示“应该、不许、不得”等限制性的地方滥用shall。

有关shall 的用法,我们在具体的法律应用中来看一下。

3.1 表示义务
例3 No state shall make or enforce any law which shall abridge the privileges or immunities of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or shall any State deprive any person of life,liberty,or property,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nor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无论何州,不得制定或施行剥夺合众国公民之特权或特免的法律;亦不得于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前,使任何人丧失其生命、自由或财产;并且对于该州管辖区内的任何人,皆不得拒绝给予法律上平等的保护。

例4 All technical documents shall be handed ov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cipients schedule for the project.
汉语原文中使用的“应当”,在合同语境下,实际表示为承包方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应译成shall,而不能按字面意思译成
should。

3.2 表示修辞
Shall 表示修辞的这种用法是试图从其在第一、第二人称的用法中某种崇高、庄严的意味,以便给一部法律或一个条款带来强烈的权威感。

结果,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误把所有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条款都热衷于翻译为shall 了。

例如:
例5 It shall be unlawful for any person…
对任何人来说这会是非法的……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法律英语翻译比一般语言的翻译更为复杂。

故在翻译时须顾及两种文化在历史沉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勤于平时积累点滴语言,加强母语和有关法律文化功底的修炼。

只有重视英汉两种文化的特点并对法学有关知识有一个更准确地把握,方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翻译,扫清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外行话障碍,使译文读者能如原文读者一样领会作者的文章(矛盾语),从而为法学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赵阳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2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