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名词解释中医
第三章 水 肿

第三章水肿复习提要一、概念及分类1.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积液体腔内过多液体的积聚称为积水。
3.分类①根据波及范围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②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冠以器官或组织的名称来命名:脑水肿、肺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声门水肿、皮下水肿等。
③根据原因来命名: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水肿、炎性水肿等。
二、水肿的发生机制(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二)肾脏钠水排出障碍导致体内钠水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肾血流重分布3.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②心房利钠因子分泌减少4.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①醛固酮分泌增多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三、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一)水肿的表现特征1.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含量低于25g/L、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达30~50g/L、可见多数白细胞的水肿液2.水肿组织器官的特点及体重的改变发生水肿的器官,其重量增加,体积增大。
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包膜或浆膜因被牵引而绷紧和发亮。
发生水肿时尤其是全身性水肿时,体重的增加能敏感地反映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它比皮肤凹陷体征的出现要早。
3.水肿的皮肤特点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
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平滑而松软、弹性差,临床上为验证有无水肿,用手指按压内踝或胫前区皮肤,观察到压解后有压痕的为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可达体重的10%,称为隐性水肿。
4.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
右心衰竭导致的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下垂部位,立位时以下肢尤以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显,然后向上扩展。
中医内科学常见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常见名词解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感冒(伤风)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虚、实)虚体感冒:体质虚弱、年老或病后未复,抵抗太薄弱,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感冒。
时行感冒:感冒的一种,与有发病迅速,呈流行性,首发症状为,恶寒发热,体温高,全身症状明显而肺系症状不突出等特点。
感受时行病毒,病变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似的感冒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作声,咳吐痰液,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一般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分外感、内伤)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所致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分发作、缓解期)(呷嗽,哮吼)天哮:因禀赋而患哮病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分虚实)上盛下虚:指喘证中痰浊壅盛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肺实肾虚症候。
表现为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四期)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内因),感染痨虫(外因),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尸注:强调传染性)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脘腹胀满,心悸浮肿或唇甲紫绀等症。
其病情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病理生理学题库】_水肿

水肿(一)名词解释(1~9)1.水肿(edema)2.积水(hydrops)3.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4.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5.“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6.心性水肿(cardial edema)7.肾性水肿(renal edema)8.肺水肿(pulmonary edema)9.脑水肿(cerebral edema)(二)选择题(A型选择题1~12)1.所谓“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是指:A.A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压;B.V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压;C.A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压;D.V端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压;E.有效流体静压减去有效胶体渗透压。
2.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淋巴回流不足以清除过多的组织液;C.静脉端的液体静压下降;D.组织间液的胶渗压增高;E.血管口径增大。
3.水肿时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B.有效胶体静压下降;C.淋巴回流障碍;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4.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钠水重吸收增多主要因为:A.醛固酮分泌过多;B.ADH分泌过多;C.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近曲小管周围毛细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前列腺素F对钠水吸收增多。
5.水肿一般是指:A.体重增加;B.细胞外液增多,钠浓度降低;C.细胞内液增多,钾浓度降低;D.细胞间液增多,钠浓度无明显变化;E.以上都不对。
6.下述情况哪项可以引起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和组织水肿:A.毛细血管内血流减少和血粘度增高;B.毛细血管内流动血液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减少;C.淋巴液回流进入静脉速度过快;D.微小动脉和静脉收缩,但以前者较明显;E.以上都不对。
7.炎性水肿液可具有下述哪项特点:A.清亮透明;B.可检出细胞,达100个/mm3左右;C.比重 1.018;D.在体外置试管中,不会出现凝固现象;E.以上都不对。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
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
(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病理学水肿习题

第六章水肿【名词解释】1.水肿2.积水3.隐性水肿4.凹陷性水肿5.肾小球滤过分数【填空】1.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有、、和。
2.正常人体液容量和组织液容量的相对恒定有赖于机体对和的完善调节。
3.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机制有、、、。
4.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5.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和。
6.肾病综合征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
7.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
8.严重营养不良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
9.淋巴性水肿液蛋白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0.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和。
11.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主要是由于和。
【单项选择题】1.水肿是指A.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B.体内体液含量过多C.细胞内液含量过多D.细胞外液含量过多E.血管内液体过多2.属于全身性水肿的是A.淋巴性水肿B.炎性水肿C.营养不良性水肿D.血管神经性水肿E.以上均是3.属于局部性水肿的是A.心性水肿B.肾性水肿C.肝性水肿D.肺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4.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均与下列哪项有关A.微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C.低蛋白血症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5.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因素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B.微血管壁通透性C.血浆胶体渗透压D.血浆晶体渗透压E.淋巴回流6.平均有效流体静压是A.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B.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C.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D.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E.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之差7.下列哪项不属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B.血管流体静压升高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8.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肺泡壁毛细血管内压增高B.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淋巴回流受阻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9.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A.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B.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淋巴回流受阻E.局部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0.肾病综合征时水肿形成最主要的机制是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和钠水潴留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钠水潴留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和钠水潴留D.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E.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1.促使抗利尿激素释放人血的是A.有效循环血量增加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细胞外液渗透压↓D.血清[Na+]↓E.血清[K+]↑12.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部位是A.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B.近曲小管和髓袢C.远曲小管和髓袢D.近曲小管和集合管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3.促使醛固酮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A.血清[K+]↓B.血清[Na+]↑C.血浆渗透压↓D.血容量↓E.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14.哪种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体内钠潴留A.心房钠尿肽B.甲状腺素C.醛固酮D.抗利尿激素E.肾上腺素15.使肾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因素是A.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增高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D.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E.ADH分泌增多16.水肿时出现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A.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B.淋巴回流受阻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E.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1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钠水潴留的因素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远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D.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E.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18.心性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B.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C.醛固酮分泌增多D.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E.以上均是19.心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A.四肢B.面部C.眼睑D.下垂部位E.腹腔20.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A.上肢B.下肢C.腹腔D.眼睑E.下垂部位2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环节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C.醛固酮增多D.肾小管重吸收增多E.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2.肝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A.上肢B.下肢C.下垂部D.面部E.腹腔【多项选择题】1.下述哪些属于全身性水肿A.心性水肿B.肾性水肿C.肝性水肿D.营养不良性水肿E.炎性水肿2.下述哪些属局部性水肿A.炎性水肿B.肝性水肿C.淋巴性水肿D.血管神经性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3.引起组织液生成过多的因素有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E.淋巴回流受阻4.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A.醛固酮分泌增多B.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C.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5.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直接因素有A.血浆蛋白含量下降B.肿瘤压迫C.静脉血栓形成D.淋巴回流受阻E.动脉充血6.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原因有A.肝硬化B.严重营养不良C.肾病综合征D.慢性感染E.恶性肿瘤7.导致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的因素是A.蛋白质丢失过多B.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C.大量钠水潴留D.淋巴回流受阻E.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8.烧伤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有A.微血管壁直接损伤B.血栓素A2的作用C.组胺的作用D.激肽的作用E.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9.引起淋巴性水肿的常见原因有A.恶性肿瘤B.充血性心力衰竭C.乳腺癌根治术D.肾病综合征E.丝虫病10.机体的抗水肿因素包括下列哪项的增加A.肾小球滤过率B.肾小管钠水重吸收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D.毛细血管流体静压E.淋巴回流11.参与调节远曲小管重吸收钠、水的激素有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肾素D.心房钠尿肽E.血管紧张素Ⅱ12.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有A.血清[K+]↑B.有效循环血量减少C.血清[Na+]↓D.血浆渗透压升高E.血管紧张素Ⅱ增多13.引起钠水潴留的因素有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C.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D.远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E.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14.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原因有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充血性心力衰竭D.贫血E.肾病综合征15.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引起钠、水重吸收增多的机制是A.醛固酮分泌增多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D.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下降E.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16.直接影响全身性水肿出现部位的因素有A.组织结构特点B.重力效应C.组织代谢水平D.机体的营养状况E.局部血流动力学17.心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包括A.微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18.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包括A.微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E.淋巴回流受阻【问答题】1.简述水肿的发病机制。
中医内科学题库

中医内科学题库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医内科学题库(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不属内科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是:()A.病邪B.地域C.行为D.时间2.感冒为外感病证,其病以下列哪项症状最为突出()A.表B.肺C.卫表D.肺卫3.下列症状哪一项对诊断外感发热最有意义()A.恶寒B.烦渴C.面赤D.发热4.泄泻的主要病因是:()A.暑邪B.水饮C.六淫D.湿邪5.下列哪一项对诊断痢疾最有意义()A.大便里急后重B.腹痛腹泻C.有饮食不洁史D.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6.内伤发热中气虚发热的主方应选()A.清胃散B.归脾汤C.补中益气汤D.黄连温胆汤7.患者咳嗽气粗,痰多色黄粘稠厚,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数。
其最佳选方是:()A.清金化痰汤B.沙参麦冬汤C.二陈汤D.泻白散8.哮病发作时的病理改变以下列哪一项为主()A.邪实为主B.正虚为主C.肺虚为主D.正虚邪实9.喘息气急,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咳吐不利,或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舌苔色白厚腻,脉滑。
其辨证属何证()A.风寒闭肺B.水凌心肺C.肝气乘肺D.痰浊阻肺10.患者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异常腥臭,有时咯血,胸中满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发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其治疗最佳选方是:()A.沙参麦冬汤B.千金苇茎汤C.如金解毒散D.加味桔梗汤11.证见胸部膨满胀闷,气短、气急不得卧,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首选方是:()A.小青龙汤B.大青龙汤C.真武汤D.平喘固本汤12.肺痨的病性以下列那一项为主()A.以虚症为主B.以气虚为主C.以阴虚为主D.以肺虚为主13.心悸不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尤甚,头晕目眩,耳呜,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其主方是:()A.归脾汤B.安神定志丸C.天王补心汤D.黄连温胆汤14.胸痹心痛本虚标实,标实当泻,以何法为重()A.化痰泄浊B.辛温通阳C.宽胸理气D.活血通络15.黄某,男,38岁,眩晕,头目昏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加重,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2套)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不属内科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是:( )A.病邪B.地域C.行为D.时间2(感冒为外感病证,其病以下列哪项症状最为突出 ( )A.表B.肺C.卫表D.肺卫3(下列症状哪一项对诊断外感发热最有意义,( )A.恶寒B.烦渴C.面赤D.发热4(泄泻的主要病因是:( )A.暑邪B.水饮C.六淫D.湿邪5(下列哪一项对诊断痢疾最有意义,( )A.大便里急后重B.腹痛腹泻C.有饮食不洁史D.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6(内伤发热中气虚发热的主方应选( )A.清胃散B.归脾汤C.补中益气汤D.黄连温胆汤7(患者咳嗽气粗,痰多色黄粘稠厚,咳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数。
其最佳选方是:( )A.清金化痰汤B.沙参麦冬汤C.二陈汤D.泻白散8(哮病发作时的病理改变以下列哪一项为主,( )A.邪实为主B.正虚为主C.肺虚为主D.正虚邪实9(喘息气急,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咳吐不利,或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舌苔色白厚腻,脉滑。
其辨证属何证,( ) A.风寒闭肺 B.水凌心肺 C.肝气乘肺 D.痰浊阻肺10(患者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异常腥臭,有时咯血,胸中满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发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A.沙参麦冬汤B.千金苇茎汤C.如金解毒散D.加味桔梗汤 11(证见胸部膨满胀闷,气短、气急不得卧,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楚,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首选方是:( )A.小青龙汤B.大青龙汤C.真武汤D.平喘固本汤12(肺痨的病性以下列那一项为主,( )A.以虚症为主B.以气虚为主C.以阴虚为主D.以肺虚为主 13(心悸不宁,心烦不寐,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尤甚,头晕目眩,耳呜,舌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其主方是:( )A.归脾汤B.安神定志丸C.天王补心汤D.黄连温胆汤14(胸痹心痛本虚标实,标实当泻,以何法为重,( )A.化痰泄浊B.辛温通阳C.宽胸理气D.活血通络15(黄某,男,38岁,眩晕,头目昏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加重,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问诊1.主诉(chief complaint):为病人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可初步反映病情状况,并给医生提供诊断线索。
2.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3.既往史(past history):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4.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症状学1.症状(symptom):是指患者主观感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2.体征(sign):指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0C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0C。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4.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在390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0C,但多在正常水平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0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水肿——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8.心源性水肿——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
9.肾源性水肿——由于多种因素引起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的中医解释
水肿是指体内组织或腔隙内过量积聚液体,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肿胀的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水肿被称为“水泛”,它与人体的津液代谢紊乱、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医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水肿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水液代谢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水液由脾、肺、肾等脏腑共同调节。
当这
些脏腑功能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引发水肿。
2.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
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津液停滞,从而形成水肿。
3.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当某个脏
腑功能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运行,进而导致水肿的发生。
分类与病因
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水肿可分为表里两类:
1.表层水肿:表层水肿主要表现为皮肤浮肿,多与外感风寒、湿热等因素有关。
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常伴随着面部浮肿。
2.深层水肿:深层水肿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浮肿,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慢性
肾病患者常出现双下肢浮肿、眼睑浮肿等症状。
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医诊断水肿时,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病史询问: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水肿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和相关症
状,以帮助确定水肿的原因。
2.脉诊:中医重视脉象的变化,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体内气血运行情况
和脏腑功能状态,进而指导治疗。
3.舌诊:中医认为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病理状态。
通过观察患者
的舌苔和舌质,可以了解水肿的程度和病因。
中医治疗水肿时,通常会采取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熏蒸等。
1.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有利尿消肿、活血化瘀等作用。
茯苓、泽泻等可
利尿消肿;丹参、川芎等可活血化瘀。
2.针灸: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方法。
对于水肿患者,
针灸可以促进气血畅通,从而减轻水肿的程度。
3.中药熏蒸:中医认为通过将特定的中草药进行熏蒸,可以改善体内气血运行
不畅的情况。
将艾叶进行熏蒸可以促进经络畅通,从而减轻水肿。
预防与调理
除了治疗水肿,中医还重视水肿的预防和调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合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的平衡,建议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减少摄入盐分和油脂。
2.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减轻水肿。
中医推荐散步、太极
拳等有氧运动。
3.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4.避免寒湿侵袭:中医认为寒湿是导致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潮湿寒冷的环
境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湿。
水肿在中医理论中被解释为津液代谢紊乱、气血运行不畅等问题所导致。
中医通过综合调理的方法来治疗和预防水肿,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药熏蒸等。
中医也强调饮食、运动和作息的合理调节,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