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诊断及处理
轻中重度水肿的评估标准

轻中重度水肿的评估标准
水肿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具体标准如下:
1. 轻度水肿:水肿的范围比较小,程度比较轻微,一般仅发生于眼睑或者脚部等身体局部位置。
用手指按压有轻微的水肿,很快能自己恢复正常。
另外,如果用指腹轻轻压迫水肿部位20\~30秒,放开后观察凹陷程度,仅是轻度凹陷,凹陷能很快恢复,也通常认为是轻度水肿。
2. 中度水肿:水肿的范围扩大,甚至能达到全身疏松的组织都有水肿的程度。
用手按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3. 重度水肿:全身疏松的组织均有水肿,并且比较严重,发生皮肤紧张发亮的情况。
按压后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严重的甚至伴有胸水和腹水。
需要注意的是,水肿只是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查找原因,再对因治疗。
水肿诊断标准

水肿是由于体内组织和细胞中的液体潴留而引起的身体部位肿胀。
水肿可能是多种不同疾病或病理状态的表现,因此诊断水肿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肿诊断标准和评估指标:
1. 临床症状:水肿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的肿胀,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压痛、皮肤变色、疼痛等。
2. 水肿部位和范围:水肿可以发生在不同部位,常见的包括手脚、腿部、腹部、面部等。
诊断过程中要注意水肿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呈对称性分布。
3. 时间:水肿的时间特征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例如,急性水肿可能与急性心力衰竭、淋巴管阻塞等疾病相关;慢性水肿可能与慢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等有关。
4. 相关病史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对诊断水肿的原因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是否有心脏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基础疾病,并进行相应的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检查。
5. 实验室检查:某些实验室指标有助于评估水肿的原因。
常见的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电解质水平(如钠、钾)、白蛋白水平
等。
需要指出的是,水肿的具体诊断需要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因此,在出现水肿症状时,建议尽早咨询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定水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028.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水肿的诊断和鉴别详解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排除感染、贫 血等疾病。
生化检查
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以排除其他疾病 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
1 2
B超检查
用于检测水肿的部位和性质,有助于诊断淋巴 水肿等疾病。
X线检查
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顽固性水肿,可考虑进行X 线检查以排除深部肿瘤等疾病。
疗。
对症治疗
利尿剂治疗
使用利尿剂可增加尿量,减轻 水肿症状。
限制钠盐摄入
饮食中减少钠盐摄入,可帮助 减轻水肿。
休息与体位
对于严重水肿患者,应适当休 息,采取正确的体位减轻症状
。
日常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预防水肿。
注意饮食
避免过多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水肿的成因与分类
水肿的成因可以分为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 性、炎症性等多种因素。
水肿可以根据水肿的原因和机制分为炎性水肿和非炎性水 肿,还可以根据水肿的部位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
水肿的常见症状
水肿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或全身浮肿、呼吸困难、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 水肿与控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妊娠期水肿是孕妇在妊娠期常见的生理现象,预防与控 制妊娠期水肿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等措施 。
妊娠期水肿是孕妇在妊娠期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是由 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所致。预防与控制妊 娠期水肿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等措施,如 保持坐姿和睡姿时抬高下肢、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限 制食盐摄入等。若妊娠期水肿症状较轻,可不必治疗; 若水肿症状较重,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吸氧等对症治 疗。
水肿的诊断和鉴别

水肿的诊断和鉴别水肿是指身体组织液体过多造成的肿胀状况,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下组织增厚或体重增加。
水肿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机能性的。
此外,水肿也可能是急性的或慢性的,具体的诊断和鉴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本文将探讨水肿的诊断和各种可能原因的鉴别。
水肿的病因水肿有许多病因和不同的症状,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原因:1.体液过多:如果身体里的钠水平过高,就会导致体液过多而引起水肿。
2.心脏问题:一些心脏问题,比如心力衰竭,会导致肺部堵塞,也会导致水肿。
3.肝病:肝硬化和其他肝病会导致体内腹腔压力增加,从而引起水肿。
4.肾脏疾病:肾脏是人体负责排除废物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出现了问题,就无法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和废物,从而引起水肿。
5.血管问题:血管疾病比如静脉曲张和血栓也会导致水肿。
6.药物: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抗抑郁药和激素类药物,也会引起水肿。
水肿的诊断水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其他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早诊断水肿的病因非常重要。
医生通常会按以下步骤进行水肿的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得水肿的情况,包括持续时间、是否急性或慢性、是否出现其他症状等。
2.检查:医生会有针对性地把患者身体各个部分都检查一遍,观察水肿的程度和颜色。
3.检查血液样本: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抽血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身体内缺乏某些营养,医生会进一步诊断治疗。
4.影像检查:医生有时会建议患者进行X射线、CT或MRI等检查,以了解水肿和其他疾病的情况。
水肿的鉴别在进行水肿的鉴别时,医生通常会将其与以下疾病区分开来:1.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是由淋巴管或淋巴结系统的阻塞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
通常不会引起全身性水肿。
2.体位性水肿:体位性水肿通常是由长时间站立、坐姿或站立造成的,不过当患者休息时,水肿往往会消失。
3.凝血异常:凝血异常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胀,同时可以表现为出血除此外,凝血异常症状还会包括肌肉疼痛、颜面瘀斑等。
站立久后的浮肿诊断详述

站立久后的浮肿诊断详述*导读:站立久后的浮肿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如果浮肿现象时间短暂,很快会消失,虽有再反复,一般属于生理性浮肿。
若水肿持续得不到改善,或合并其他症状,如高血压、蛋白尿等问题,病理性浮肿可能较大。
腿脚浮肿:体内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时,就是浮肿。
体重增加的同时,会出现眼皮浮肿、脚踝或小腿浮肿。
老年人小腿浮肿:下肢浮肿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症状。
这种浮肿的出现,往往提示已患有某种疾病,因此,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病因。
引起老年人双下肢浮肿的常见疾病有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和营养不良等。
下肢弥漫性水肿:下肢弥漫性水肿是指水肿首先从下肢开始,呈弥漫性。
下肢水肿:分为生理性浮肿和病理性浮肿。
下肢浮肿临床常见,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
①心性浮肿,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当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障碍,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浮肿;②肝性浮肿,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厂肢浮肿;③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造成体内水钠游留,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浮肿;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硫酸软骨素和水分,可引起下肢浮肿;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
不需紧张,认真分析一下原因,合理调整一些生活、饮食习惯,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或消除浮肿现象。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站立久后的浮肿的诊断,站立久后的浮肿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站立久后的浮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诊断学浮肿分级标准

诊断学浮肿分级标准浮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体液在组织间隙的积聚引起。
浮肿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局限于特定的区域。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浮肿,医学界制定了一套浮肿分级标准。
本文将介绍诊断学浮肿分级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第一级浮肿:轻度肿胀第一级浮肿是指肿胀程度轻微,仅在触摸或视觉上有轻微的变化。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不适或轻微的疼痛。
这种浮肿通常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然而,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级浮肿:中度肿胀第二级浮肿是指肿胀程度中等,触摸或视觉上明显可见。
患者可能会感到肿胀区域的压力或紧迫感。
这种浮肿对患者的生活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例如局部肢体活动受限或穿着困难。
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提升患肢位置、应用冷敷或使用局部药物缓解症状。
同时,建议患者咨询医生以了解更详细的治疗方案。
第三级浮肿:重度肿胀第三级浮肿是指肿胀程度严重,触摸或视觉上明显肿起。
患者可能会感到沉重或疼痛,并可能导致局部肢体功能受损。
这种浮肿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困扰,例如无法正常行走或穿着困难。
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提升患肢位置、局部药物治疗和压缩物的使用外,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第四级浮肿:极重度肿胀第四级浮肿是指肿胀程度极其严重,触摸或视觉上明显肿胀异常明显。
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的沉重、疼痛或功能丧失。
这种浮肿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限制,例如无法行走、穿着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治疗手段,包括提升患肢位置、应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患者应立即就医并接受紧急治疗。
综上所述,诊断学浮肿分级标准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浮肿的程度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浮肿分级标准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身病情。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浮肿的分级标准只是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的诊断及处理
水肿是指体内过多的液体潴留在组织间隙,导致组织的肿胀。
主要的机制是组织间液的生成大于回流,体内水钠潴留。
(一)相关诊断
1.全身性水肿
(1)凹陷性水肿①肾源性水肿,发生水肿最常见疾病是肾脏疾病。
小儿多为急性肾炎,成人多见慢性肾炎。
②心源性水肿,以老年人多见,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③肝源性水肿,多见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除水肿外,有黄疸、蜘蛛痣、肝掌、肝大、脾大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此类患者多有摄入少、消耗多、吸收不良及脂肪泻病史。
⑤妊娠性水肿,因妊娠后期胎儿增大压迫腹腔内静脉所致的双下肢水肿属生理性,休息或平卧后可缓解。
(2)非凹陷水肿①黏液性水肿,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水肿伴皮肤苍白而粗糙、表情淡漠、语言不清、毛发稀疏、唇厚舌大等。
②系统性红斑狼疮性水肿,患者可有持续性发热,面部蝶形红斑、水肿、关节痛、蛋白尿等。
2.局限性水肿
(1)凹陷性局部水肿炎症性水肿,常见于痈、丹毒及疏松结缔组织炎等,局部有水肿伴红、热及疼痛,相邻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及触痛。
(2)非凹陷性局部水肿淋巴性水肿,如丝虫病等因淋巴回流受阻产生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多因服用食物、药物或接触过敏源而
致皮肤荨麻疹、瘙痒及疼痛。
(二)相关处理
(1)一般处理宜清淡饮食,低盐饮食,注意休息。
(2)对症处理全身性水肿进行利尿,应用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
病因治疗疑有心、肝、肾等全身性水肿患者,应转上级医院诊治。
药物性水肿应立即停药或中止接触过敏源,用激素、抗过敏等处理。
对因局部炎症而致水肿的患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