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
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教学教材

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浅述各型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一.全身性水肿1.肾源性水肿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各种肾脏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
其临床特点:水肿多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足踝部开始,以晨起时最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而后逐步扩展致全身水肿;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凹陷性水肿。
肾性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等其他肾脏疾病表现。
2.心源性水肿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均可引起全身性水肿,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包疾病、冠心病、心肌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心源性水肿是因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下午后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
静脉压测定明显升高,常有心脏病病史和心脏病体征。
3肝源性水肿主要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肝癌等。
肝病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降低所致,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
水肿特点为凹陷性,常先出现踝部,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形成顽固性腹水。
患者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
4.营养不良性水肿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如长期腹泻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吸收的慢性痢疾、肠结核、婴儿幽门痉挛或梗阻、胰蛋白酶缺乏、脓胸、肺脓肿、严重弥漫性肝脏疾病、大量腹水、大量失血和外科伤口大量引流及重度烧伤等使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致低蛋白血症等均可产生全身性水肿。
水肿常见原因及其特点

水肿常见原因及其特点水肿是指体内组织或腔隙中异常积聚过多的液体,通常为混合了血浆和细胞外液的组织渗出液。
水肿是一种症状,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结果,也可能是身体某些异常状况的表现。
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甲状腺疾病、淋巴循环障碍、静脉血栓、皮肤疾病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肿的常见原因及其特点。
心脏病是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可以引起全身性水肿。
患者体循环血容量增加,水分在组织间隙滞留引起水肿,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腹部和足踝的水肿。
心脏病性水肿通常与其他心脏病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一同出现。
肾脏病是另一个常见的水肿原因。
肾功能异常时,体内废物和过多液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水分在体内积聚,形成水肿。
肾脏病性水肿可以是局部或全身性的,局部水肿常见于面部、眼睑、手脚等部位。
严重的肝病也可能导致水肿。
肝功能异常时,无法正常产生白蛋白等蛋白质,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得液体滞留在组织间隙中,引起水肿。
肝病性水肿常见于腹腔和腿部,严重时甚至引起腹腔积液。
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导致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低下)时,机体代谢缓慢,水分代谢失调,容易导致水分积聚,出现水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过度活跃)时,机体代谢过快,导致组织中水分的过度消耗,出现水肿。
淋巴循环障碍是引起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
淋巴系统的正常功能是排除组织间隙中多余液体和废物,当淋巴循环受阻时,液体无法被有效排除,导致水肿。
淋巴水肿通常局限于受阻的淋巴管区域,如手臂、腿部等。
静脉血栓也可能导致水肿。
当静脉受阻时,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壁张力升高,使得液体和纤维素滲出到周围细胞组织中,导致局部水肿。
皮肤疾病也会引起水肿。
某些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导致皮肤渗出液增加时,可以引起局部水肿。
此外,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全身性水肿,称为过敏性水肿。
水肿的特点包括局部或全身水分潴留导致明显膨胀,皮肤的弹性降低,按压后留下凹痕,局部或全身的普遍性增重等。
水肿的内容

二、高钾血症
概念 : 即血清钾浓度>5.5mmol/L (一)原因和机制 1.入钾过多(输入库血、补钾过快、肾功 能障碍) 2.排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 泌钾减少)
3.K+从细胞内逸出
①酸中毒 ②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 ③某些药物的使用 ④细胞坏死 ⑤缺氧 ⑥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二)对机体的影响
(三)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心源性
水肿、肾源性水肿和肝源性水肿。
1、心性水肿 左心衰→心源性肺水肿 右心衰→心性水肿
特点:因重力作用先发于下垂部位
2、肾性水肿 肾脏排水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特点:首先出现在组织结构疏松的眼睑
机制
右心功能↓ 心输出量↓
静息电位↓
↓ 静息电位阈电位
兴奋性↓(重度)
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反常性碱性尿
高血钾
酸中毒
(三) 防治原则
1.对症治疗,去除原发病 2.减少血钾来源 3.促进钾移入细胞 4.对抗钾的毒性(应用钙剂和钠盐)
测评
名词解释 水肿 凹陷性水肿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填空题 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和()。
V淤血、V压↑ Cap内压↑ 胃肠肝淤血
肾血流量↓
GFR↓
醛固酮、 ADH↑
蛋白吸收合成↓
肾小管重吸收↑
血浆胶渗压↓ 水肿
钠水潴留
3、肝性水肿 肝功能障碍,如肝硬化 特点:腹水为主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的影响:适量的炎性水肿 液可以稀释毒素、运送抗体,发挥 抗损伤作用。
2、不利影响: 绝大多数水肿都会对机体造成程度不等的不利影 响。 水肿发生的部位、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决 定水肿对机体不利影响的程度。
护理学《病理学》第七章 水 肿

03 常见水肿及其特点
一、心性水肿
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习惯上将后者称为心性水肿 ( cardial edema )。 (一)临床特点
皮下水肿是心性水肿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分布于全身,但常先出现于身体的低 垂部位,因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受重力因素影响。如立位或坐位时的足、踝部及胫前 区水肿较为明显,仰卧者则以背部及骶部较为明显。严重时水肿波及全身甚至额面部, 常伴有腹水、胸水、心包积水。心性水肿的水肿液为漏出液。
(一)临床特点
脑水肿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轻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重者临床上除有原发性 疾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出现颅内高压综合征的表现: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视 神经乳头水肿以及躁动等临床表现;当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可出现抽搐、昏迷及脑疝 所引起的临床征象,如瞳孔散大、固定,心跳、呼吸骤停等,以致死亡。因此,脑水 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较危险的病理过程。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水肿不是 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水肿若 发生在体腔,一般称为积水或积液,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 水)、心包积水、脑积水等。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细胞水肿,也称细胞水变 性,它与上述水肿的概念不同,发病机制也不同。
四、脑水肿
(二)脑水肿的原因分类及其发病机制 1.血管源性脑水肿 2.细胞中毒性脑水肿 3.间质性脑水肿
五、肺水肿
过多液体在肺组织间隙或肺泡内积聚,称为肺水肿(pulmonary edema)。一般情 况下,水肿液先在间质中积聚,称为间质性肺水肿。然后水肿液进入肺泡腔,发展为 肺泡水肿。
(一)临床特点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导致钠水潴留
(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
造成水肿的原因

造成水肿的原因文章目录*一、造成水肿的原因*二、水肿的急救方法*三、水肿怎么鉴别造成水肿的原因1、造成水肿的原因肾脏病变糖尿病人浮肿是因为肾病所导致的,糖尿病肾病常在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上出现,引起肾脏肾小球的受损,继而导致浮肿或轻或重的出现。
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性水肿常见于双下肢、与体位和活动相关。
这是因为肢体丧失交感神经支配、引发末梢血管蔓延、血流量增多、动静脉分流构成、从而症状双下肢静脉淤血而糖尿病下肢水肿。
糖尿病性心脏病这是由一些冠心病、心肌病等引起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这种情况的水肿主要与心衰有关。
以右心衰最为常见,即包括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和下肢水肿等。
2、水肿的检查根据引起水肿原因不同,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也不尽相同。
临床常见的水肿往往由于一些重要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故除水肿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针对其原发病进行检查,以确定水肿的治疗和估计水肿的预后。
对于全身性水肿的患者一般应考虑进行下列的实验室检查。
3、水肿怎么治疗由于引起水肿的原因非常多,每一种病因所引起的水肿期治疗各不相同,无法有统一的治疗方法。
但根本原则都是:根据病因情况对症治疗。
治疗病因、消除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比如心源性水肿,一旦诊断明确,应该治疗心衰(利尿、扩血管、强心等),心衰控制好后,水肿自然消退;肝源性水肿,若为乙肝引起肝硬化导致,则大部分是低蛋白血症的水肿,这时候需要抗肝硬化治疗,比如乙肝抗病毒治疗、护肝、营养支持、治疗腹水等;肾源性水肿原因也较多,主要还是对因治疗,若为肾病,则可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肾病被控制后,水肿自然消退。
其余病因所导致的水肿,都遵循治疗原发疾病、维持生命体征的基本原则。
水肿的急救方法1、冰勺子冷敷如果早上醒来发现眼睛肿了,赶紧把铁勺子放进冷冻库里,等梳洗完毕后取出勺子。
在涂完眼霜后,双眼闭上,用冰勺子敷在眼睛上,利用低温来刺激血液循环,加速眼部肌肤的新陈代谢。
然后利用勺子的反面沿着眼部四周做一些按摩,用勺子代替手指,能把多余水分一并排出。
水肿

5.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 (1)粘液性水肿 ◆ 粘液性水肿也称真性粘液性水肿,是由甲低 导致甲状腺素缺少,面部出现蜡样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水肿处皮肤苍白或蜡黄色,
由粘多糖沉积所致
◆特点: ◇全身性浮肿 ◇非凹陷性水肿 ◇有特征性的面部表现为: 表情淡漠、呆板, 面及眼睑水肿, 鼻宽,唇厚,舌大 光滑发红, 发音喋喋不清,言语缓慢费力。
◆非凹陷性水肿 ◇概念: 体液渗聚在皮下组织间隙,指压后 织下陷不明显或没有凹痕。 ◇病因: 粘液性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增高)? 丝虫病(慢性淋巴液回流受阻)
(一)全身性水肿 病因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其他原因所致:
◇粘液性水肿 ◇药物性水肿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特发性水肿等
3.肝源性水肿 病因: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水肿和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 ◆门脉高压 ◆低蛋血症 ◆肝淋巴液回流受阻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患者常伴有: 黄疸、肝肿大、脾肿大、 肝掌、蜘蛛痣、 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
特点:◇主要表现为腹水 ◇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渐向上发展
4.营养不良性水肿 病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艾滋病、癌症病人
水
肿
杨小波
合川区人民医院肾内科
一.概述
1、 水肿定义: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 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2.水肿分类 :全身性和局部性。 (1)全身性水肿定义 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称全身性水 肿。如心源性水肿
(2)局部性水肿定义
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称局部性水肿。 如血栓性静脉炎积水:液体积聚在体腔内, 如胸水
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钠、水潴留 ◆该平衡依赖于 ◇体内的容量和渗透压 ◇排泄器官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如肾积水
水肿

水肿液的性状:
漏出液 相对密度 PRO含量 细胞数 见于 形成原因 <1.015 <25g/L <500/100ml 非炎性水肿 Cap内压↑ 渗出液 >1.018 可达30-50g/L 可见多数WBC 炎性水肿 Cap通透性↑
皮下水肿的皮肤特点:
凹陷性水肿(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
胶体网状物 10%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组织液生成>回流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钠水潴留
体液容量 组织液容量 相对恒定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白蛋白↓ 3、微血管壁通透性↑: 4、淋巴回流受阻
1升高
全身:心力衰竭 局部:静脉栓塞、肿瘤压迫;
影响水肿分布的因素:
重力和体位;
组织结构特点;
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心性水肿:首先出现于低垂部。
肾性水肿:首先表现为眼睑或面
部水肿;
肝性水肿:腹水为主。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部位、程度、速度)
有利作用(抗损伤): (1)稀释毒素; (2)吸附毒物; (3)运送抗体/药物。 不利影响(损伤): (1)细胞营养障碍; (2)器官组织功能障碍。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Cap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1、GFR↓原因 :
①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面积明
显↓ 。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②有效循环血量↓→肾血流量↓ 如:充血性心衰、 晚期肝硬化等。
2、肾小管重吸收↑
(1)近曲小管重吸收↑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水肿鉴别诊断

5、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水肿特点: ①下肢及面部水肿; ②有高血压、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低血
钾、高血钠、血容量增加等。
8、药物所致水肿
常见药物: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 素、胰岛素、钙拮抗剂、甘草制剂等。
水肿特点:在用药后发生,停药后消失
9、血清病所致水肿
常见病因:注射动物血清而引起的过敏 性疾病 。
水肿特点:眼睑、颜面、手足等部位水 肿
伴随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 结肿痛等,尿常规检查可呈现一过性蛋 白尿 。
1、心源性水肿
体征:黏膜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 脉回流征阳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 及舒张期奔马律(右心奔马律),肝肿大和 压痛,晚期可出现黄疽。
2、肾源性水肿
常见病因:肾炎、肾病综合征 ; 水肿特点:
(1)早期于晨起时出现眼睑或颜面水肿 ; (2)水肿的分布与体位关系不大 ; (3)伴血压升高、尿改变 ; (4)重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 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 (肾病综合症)
5、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
(5)糖尿病; (6)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水肿特点:
①眼睑、踝部与手部的轻度水肿; ②多于月经前7—14天出现,月经来潮后 消退,呈周期性; ③可有乳房胀痛、下腹沉重感; ④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神经症状。
6、妊娠性水肿
常见病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围生心肌 病 、子宫压迫盆腔静脉所致水肿 。
全身性水肿
妊娠性水肿 结缔组织病所致水肿 药物所致水肿 血清病所致水肿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特发性水肿 其他原因所致的功能性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一.全身性水肿
1.肾源性水肿
各种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各种肾脏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
其临床特点:水肿多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足踝部开始,以晨起时最明显,活动后逐渐减轻,而后逐步扩展致全身水肿;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凹陷性水肿。
肾性水肿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等其他肾脏疾病表现。
2.心源性水肿
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均可引起全身性水肿,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包疾病、冠心病、心肌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心源性水肿是因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下午后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
静脉压测定明显升高,常有心脏病病史和心脏病体征。
3.***性水肿
主要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肝癌等。
肝病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降低所致,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
水肿特点为凹陷性,常先出现踝部,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形成顽固性腹水。
患者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
4.营养不良性水肿
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如长期腹泻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吸收的慢性痢疾、肠结核、婴儿幽门痉挛或梗阻、胰蛋白酶缺乏、脓胸、肺脓肿、严重弥漫性肝脏疾病、大量腹水、大量失血和外科伤口大量引流及重度烧伤等使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致低蛋白血症等均可产生全身性水肿。
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水肿出现前常有消瘦、肌肉松弛,贫血,面部、皮肤苍白,四肢无力,怕冷,精神不振或易激动等症状。
5.药源性水肿
引起水肿的常见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速尿、睾丸酮、雌激素、胰岛素、萝芙木、大剂量甘草等。
药源性水肿是药物引起体液平衡紊乱,细胞外液量增多,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或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引起组织间液增多,大多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致水钠潴留于组织间隙中而出现全身或局部水肿,一般于用药后发生,停药后不久消失,其与人体机体反应特性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水肿,如下肢、面部水肿,严重者出现全身水肿。
药源性水肿常不用治疗,严重时需要限盐,利尿对症治疗。
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
6.内分泌性水肿
因内分泌疾病或功能失调引起的水肿称为内分泌性水肿,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黏蛋白和黏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又称为黏液性水肿。
水肿特点:表现为皮肤非凹陷性水肿;水肿常见部位为眼睑、颜面、四肢;当黏蛋白浸润致口腔、舌、悬雍垂、喉头黏膜等部位时,会出现语言缓慢、吐词不清、声音嘶哑;晚期可产生凹陷性水肿、浆膜腔积液等。
(2)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主要见于曾有过产科大出血的育龄期妇女,水肿的生成与垂体功能减退造成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有关,患者常伴有消瘦、脱发、闭经及乏力、怕冷等表现。
当垂体
前叶机能减退伴有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则出现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导致黏液性水肿或凹陷性水肿。
水肿特点:水肿的轻重与垂体破坏及促甲状腺激素缺乏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最常见的是由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垂体缺血性坏死。
水肿以颜面为著,严重者可形成黏液性水肿,其水肿程度一般较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者轻,很少引起浆膜腔积液。
(3)皮质醇增多症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瘤患者。
常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高血压,皮肤紫纹等。
水肿常见于下肢或颜面部轻度凹陷性水肿,也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
7.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
结缔组织病中常引起水肿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硬皮病等,其临床特点:皮肤、皮下组织呈急性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水肿,多见于头面部、颈胸、上肢等部位皮肤红肿,皮肤肿胀紧张而指压凹陷或非凹陷性水肿,患者多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和关节痛。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多有程度不一的近端肌无力症状、吞咽困难;硬皮病特征性改变是胶原产生过多,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引起全身皮肤弥漫性水肿,皮肤失去正常的皱纹,绷紧或带有光亮,皮肤呈灰暗色或苍黄色或苍白色,水肿最显著的部位是面部、上肢的远端,患者常伴有四肢冰凉或雷诺现象。
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除狼疮肾炎外,尿常规正常。
二.局部性水肿
常为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肢体血栓形成致血栓性静脉炎,丝虫病致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