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测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占据__________。
2.压缩的空气具有__________。
3.帆船的航行是借助于__________流动产生的__________。
4.妈妈在厨房做饭,在客厅的小明很快闻到了香味,这是因为空气是__________。
5.蒸好的馒头手一按就塌下去了,因为馒头里面有__________。
6.像铁块这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的是__________体。
7.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流动的是__________体。
8.像空气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流动的是__________体。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 ) 2.空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 )3.因为空气中氢气的质量比较轻,所以氢气球可以飘在空中。
( )4.杯子盖起来时空气是占据空间的,但是把杯盖打开以后空气就不占据空间了。
( )5.在给自行车打气时不能一直打气,会爆胎。
( )6.开油汀取暖不会形成风。
( )7.在高山的山顶没有空气,所以登山员要带氧气瓶。
( ) 8.水里没有空气,所以潜水员要携带氧气瓶。
( ) 9.跳到充气城堡上会弹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 )10.揭锅盖时不要把脸放在锅的正上方,因为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空气单元测试卷2份(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空气单元测试卷2份(含答案)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一)一、选择题(20分)1.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性质的是()。
A.篮球B.乒乓球C.热气球2.下列物质,不能够被压缩的是()。
A.水B.石头C.空气3.皮球鼓鼓的,拍一下还可以弹起来,说明里面有()。
A.空气B.石头C.水4.孔明灯能升空的原因是()。
A.空气被加热B.空气很轻C.空气会流动5.一个充足气的篮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漏气了,这时的质量与原来相比,()。
A.变重了B.和原来一样C.变轻了6.下列实验仪器中,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酒精灯B.试管C.精度为0.01克的电子秤7.可以用来表示空气体积多少的单位是()。
A.厘米B.毫升C.克8.下列物质是液体的是()。
A.果汁B.手机C.空气9.用一根吸管在一个水盆的底部吹气,会发现气泡冒上来,这说明了()。
A.空气比水轻B.空气有弹力C.空气能被压缩10.空气是().A.无色的B.白色的C.透明的二、填空题(22分)11.扇扇子实际是用扇子带动空气________,形成风,使人感到_______。
12.空气和水都是_______、无味、透明的、________。
13.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__________也有质量。
14.热空气比冷空气________,热空气会浮在冷空气____。
15.空气具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征。
16.物质的三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当小天平平衡时,两端的重物质量______________。
18.倒扣进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巾没有湿,是因为________阻隔了水和纸巾的接触,_______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19.热气球其实是利用__________会往上升的特点升空的。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卷人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得分1.我们游泳上岸后,身体会感到格外冷,这是因为()。
A. 水特别冷B. 水蒸发带走了身体的热量C. 空气温度低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3.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衣服结成冰后被晾干,这是水()的过程。
A. 固态→液态B. 固态→气态C. 液态→气态4.我们通过实验,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A. 4B. 36C. 705.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沸腾的开水温度一般在()。
A. 80℃B. 90℃C. 100℃7.水结冰后体积()。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8.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 过滤B. 沉淀C. 蒸发9.如果杯子中装的是水,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B. C.10.在温度为()的地方。
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冰。
A. -3℃B. 0℃C. 7℃11.在50毫升水里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A. 食盐溶解的多B. 小苏打溶解的多C. 两者一样多12.下列温度下,冰融化得最快的是()。
A. 20℃B. 60℃C. 80℃13.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B.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C.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快1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16.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是( )。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及单元测试(含答案)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及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水》1.1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①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②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③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④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水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溶解是指物质___________、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2.在做”纸不湿"的实验中,用来倒扣的杯子底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小孔,防止空气泄漏。
3. 加快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碎等方法。
4.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于水。
常见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等。
二、判断题。
(每空1分,共10分) 1.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2. 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都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 )3. 冰融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 )4.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可高于滤纸的边缘,但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 ) 5. 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要等蒸发皿中的水完全干了再移开酒精灯。
( ) 6. 在碎冰里加盐可以使碎冰的温度更低。
( ) 7. 液体都能溶解在水里。
( )8. 对着镜子呼气,镜面立即变模糊,这是因为镜面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 ) 9.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 ) 10.雪是水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状态。
( )三、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2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1.小苏打在20℃同样多的水中溶解能力最弱的是()。
A.小苏打B.食盐C.糖2.在进行“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时,可以用()来取食盐。
A.手B.勺子C.搅拌棒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A. B. C.4.融化冰块实验时,每组各取一块几乎相同的冰块,原因是(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测试卷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小红用简易雨量器收集了24小时的降水,水的高度是16毫米,用量筒测得水共有60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A.16毫米B.38毫米C.60毫升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天气表B.气温表C.天气日历3.下列现象说明要下雨的是()。
A.松果鳞片打开B.蜻蜓低飞C.蜘蛛结网4.下列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暴雨B.多云C.地震5.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B.﹣6℃C.6℃D.16℃6.一般情况下,在浙江省如果下午2时测得气温为33℃,那么下午4时的气温()。
A.高于33℃B.低于33℃C.不变7.下列属于大雨前生物异常现象的是()。
A.树梢低头B.小鸟鸣叫C.蚂蚁爬树 D.鸡飞狗跳二.填空题(共7题,共26分)1.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物体、()、()等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2.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风等情况叫()。
3.()可以使地球变热。
温度是()和()天气的重要内容。
4.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记录风速。
5.天气总是在不断的(),有时很迅速,有时很缓慢。
6.雨的等级一般分为()、()、()、暴雨、()、特大暴雨。
7.()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时是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都是一样的。
()3.由于各种雨量器的大小不同,同一地区测得的降水量也不同。
()4.风是看不见的,所以无法判断风的大小。
()5.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气温。
()6.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7.云是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小冰品组成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把下面图标和名称请连在一起。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空气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轻巧夺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空气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气,将橙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
用力压活塞,管口处的橙子皮会()。
A.被吸进去B.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C.变湿2.打足气的皮球能跳得很高,是因为()。
A.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B.皮球的皮富有弹性C.球里的空气会上下流动3.我们在实验室做“热气球”实验,塑料袋鼓起来但是没有飘起来,可能的原因是()。
A.蜡烛的火力不够大B.塑料袋太小C.加热时间过长4.下列仪器中,用于压缩空气实验的是()。
A.注射器B.试管C.酒精灯5.在风的模拟实验中,洞口处摆放的纸条的作用是()。
A.美观B.观察纸条的颜色变化C.观察纸条摆动的方向6.在风的模拟实验中,蚊香的作用是()。
A.驱蚊B.借助烟雾观察空气流动C.散发香味二.填空题(共6题,共20分)1.大自然的风是由于两地的()不同,导致()流动,形成了风。
2.研究“空气有质量吗”,用到的工具是(),在它的两端分别放入有气不瘪的皮球和若干豆子,先要调节使它()。
然后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发现()的一端会往下沉,说明空气()。
3.水有质量,石子有质量,空气()(填“有”或“没有”)质量。
4.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
5.矿泉水瓶、玻璃杯并不是真正空的,它里面有()。
6.往篮球里打气,说明了空气能()。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袋子能飞到空中是因为袋子会飞。
()2.车胎可以打进很多气是因为气体能被压缩。
()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4.风只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不能带来好处。
()5.空气是会流动的,是无色无味的。
()6.同一个气球,干瘪时和充了气后的质量是一样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连线题将下列物体与其对应的种类用线连接起来。
书本牛奶木块橡皮饮用水液体气体固体空气石头树叶铅笔醋五.填表题(共1题,共6分)1.填表题。
请在下表中填出各种物体对应的数量六.简答题(共5题,共25分)1.请你说一说风的成因。
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三单元∣教科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三单元∣教科版(含解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全练全测一、填空题。
(共6题;共10分)1.衣服上的拉链可能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材料做成的。
2.在选用塑料制成餐具时,主要利用的是塑料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3.在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4.用黄金、白银等做首饰,是利用了金属________的特点。
5.用木头制成木筏,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做成木柴,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
6.砖瓦和陶器、瓷器比较,________最不易吸水。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7.电风扇的扇叶是由纤维制成的。
()8.用木头和金属制成的筷子硬度一样大。
()9.铁钉能在塑料尺的表面留下划痕。
()10.生产易拉罐的进程利用了金属坚固的特性。
()11.塑料尺的弯曲程度大,说明它的硬度大。
()12.纸是由纤维构成的。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
()三、挑选题。
(共11题;共22分)14.在选用制作锅柄的材料时应选用()。
A.导热性比较好的材料B.导电性比较好的材料C.导热性比较差的材料15.有一种材料,它坚硬、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它是()。
A.塑料B.金属C.木头16.下面各种材料的应用中延展性最好的是()。
A.冰雕B.陶瓷饰品C.铁丝17.()是从原油中提出来的野生材料,它具有绝缘性。
A.金属B.塑料C.陶器18.下列物品柔韧性最好的是()。
A.木条B.金属条C.塑料条19.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市民公开征求建议,不可行的是()。
A.制止使用塑料B.开发容易分解的塑料C.废塑料回收再利用20.不同的材料吸水性能不同,这主要与()有关。
A.材料的颜色B.材料的构造C.材料的大小21.把实心小木块放入水中,它的状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达标测试题《水》(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水沸腾的条件:( )和( )。
2.水温下降到( )℃,水就变成了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 )℃不变。
3.水有三种状态:( )的水,( )的水蒸气,( )的冰。
4.常用的( )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表示。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6.摄氏度可以用符号( )来表示。
7.我们可以用加热、( )、( )等方法加快奶糖溶解的速度。
8.液体体积一般是用( )或量杯来测量的,液体体积的单位一般用( )来表示。
二、选择题9.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
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B.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C.不见了,被杯子吸收了10.加热时,能使蒸发皿内物体均匀受热的是()。
A.三角架B.烧杯C.石棉网11.我们可以通过()的方法分离出沙和食盐。
A.过滤B.沉淀C.蒸发12.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做完加热实验后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C.做加热实验时可以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1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14.熄灭酒精灯时用()。
A.嘴吹灭B.灯帽装水浇灭C.灯帽盖灭15.下列方法可以使嘴中的糖块溶解得更快的是()。
A.用舌头翻动B.把糖块咬碎C.把糖块咬碎并咀嚼16.一般情况,水会在()时开始结冰。
A.-4℃B.0℃C.4℃17.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A.用电扇吹B.马上跑C.用湿抹布扑灭。
18.小苏打在20℃同样多的水中溶解能力最弱的是()。
A.小苏打B.食盐C.糖三、判断题19.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可以无限制溶解。
( )20.糖在热水中溶解的速度会变快,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速度会变慢。
( )2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 )22.“木已成舟”,木头就不是木头了。
( )23.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 )四、连线题24.我会连线,把下面的物品与能否在水中溶解连接起来。
小石子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米饭味精不能在水中溶解红糖木块五、简答题25.烧杯里装有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上标记,把烧杯放在窗台上,几天后,液体的体积减少了,烧杯底部出现了一些白色的颗粒,这是怎么回事?26.两块冰糖同时放入冷水杯和热水杯。
那只杯子中的冰糖溶解的更快?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哪些?六、实验题小柯就水加热至沸腾过程进行了探究,并在实验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温度的变化,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题。
加热时间/min 0 2 3 4 5 6 7温度/℃91 93 96 98 100 100 10027.如图,请将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和名称用线连起来。
28.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我们要将温度计的________完全浸没在水中。
29.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
(填“外焰”、“內焰”或“焰心”)30.如图,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正确的读法是________。
31.小柯观察到了水在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现象,其中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32.小柯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它将观察到袋子________。
(填“变大了”或者“不变”)33.分析表格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加热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
(填“一直上升”或“先上升,后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
34.水沸腾时,水温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热量。
(填“吸收”或“放出”)参考答案:1.达到沸点继续从外界吸热2.0 1003.液态气态固态4.温度℃5.外焰内焰焰心外焰6.℃7.搅拌切碎(嚼碎、碾碎)8.量筒毫升(或ml)9.A10.C11.C12.B13.A14.C15.C16.B17.C18.A19.×20.×21.×22.×23.√24.25.液体在常温下进行了蒸发,水量减少,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析出,在烧杯底部出现白色颗粒,这是结晶现象。
26.热水杯子中的冰糖溶解的更快,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27.28.液泡 29.外焰 30.B 31.甲 32.变大了 33.先上升,后不变100℃ 34.吸收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达标测试题《空气》(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在自制的天平上,右侧拴一个木片,左侧拴一个没充气的气球,此时天平平衡,然后把气球吹胀再系上,我们发现此时的天平会向( )的一侧倾斜,这说明空气( )。
2.水和空气相比,空气( )被压缩,水( )被压缩。
(填“容易”或“很难”)3.下列物体中,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是( ),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既没有一定体积、又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空气B.瓶盖C.牛奶4.常见的水的形态是液体,有一定的____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
5.空气占据(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 )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
6.一阵风吹过,公园里的人、树摇晃起来,风的形成是___________的结果。
7.压缩的空气具有( )。
8.被加热的空气袋能上升,那是因为空气被加热后,袋内的空气变______(填“轻”或“重”)了,袋就会上升。
当空气袋升上去一会儿,里面的空气温度______,袋又重新降落下来。
二、选择题9.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A.风扇B.救生气垫C.热气球10.塑料袋“热气球”实验中纸筒的作用是()。
A.防风和快速加热B.增加上升高度C.帮助蜡烛燃烧11.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包括()。
A.利用空气流动来发电B.将空气充进气球,制成装饰品C.利用空气的流动性制造台风D.空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12.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传播,是因为空气()。
A.可以流动B.有质量C.可以被压缩13.塑料袋“热气球”实验中,蜡烛点燃后,手贴着袋子的外壁,会感受的是()。
A.塑料袋里面空气变冷B.塑料袋会绷得更紧C.塑料袋有下降的趋势14.关于空气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B.空气是由三种气体混合而成的C.空气是多种气体混合的15.下面有关孔明灯上高空的三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A.孔明灯燃放环境比较空旷,空气流动快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C.制作孔明灯所用的材料很轻,几乎没有质量16.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A.空气会流动B.空气有质量C.空气容易被压缩17.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B.空气会流动C.空气是白色的,不透明18.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不透明B.空气没有味道C.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没有空气三、判断题19.所有的风都是大自然中空气流动形成的,人们无法制造风。
( )20.空气看不见,所以是不存在的。
( )21.制造风,关键是让空气流动起来。
( )22.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湿,能够说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 )23.水生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空气。
( )四、简答题24.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如果会流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至少写出三种)25.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空气,请你举例说明他们在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五、实验题科学课上,某小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纸团塞在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如图所示),让杯子在水中停留一段时间,过一会儿把杯子拿出水面。
26.我们发现杯底的纸团_________(填“打湿”或“没有被水打湿”)27.我的解释:_________占据杯子的空间。
(填“水”或“空气”)28.拿出纸团,将空杯重新倒扣入水中,再将杯子慢慢倾斜,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从杯口冒出来。
(填“水”或“气泡”)29.这两个实验现象都说明_________。
(填“水能占据空间”或“空气能占据空间”)30.在水面上撒一些小泡沫球,然后将杯子倒扣在小泡沫球上,竖直向下压入水中,请问杯里的小泡沫球位置在_________。
A.杯口处B.杯底处C.杯子中间参考答案:1.气球有质量2.容易很难3. B C A4.体积5.空间可以6.空气流动7.弹性8.轻降低9.B10.A11.C12.A13.B14.C15.B16.C17.C18.B19.×20.×21.√22.√23.√24.证明空气流动的方法有:吹肥皂泡、观察树枝摇动、用扇子扇风、观察烟的流动,观察旗子的飘动等。
(只要能够证明空气流动任意现象即可)25.动物:小鸟在空中飞行,呼吸需要空气;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人类:充气玩具、轮胎、做饭……26.没有被水打湿 27.空气 28.气泡 29.空气能占据空间 30.A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天气》(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2.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__的方向,通常用____________个方位来描述。
如西北风是从____________方向吹过来的风。
3.人们通常把云分为积云、____和____三类。
我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将天气记录为____、多云和____。
4.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5.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
6.当温度计液泡里红色液体受热时,液柱就会____________,受冷时液柱就会____________。
7.天气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雨等。
二、选择题8.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B.傍晚6点C.午后2点9.如果下雨,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降水量的单位是()。
A.厘米B.毫米C.毫升10.在空气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