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ⅰ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1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专题教案:江南的冬景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4专题教案:江南的冬景 Word版含答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目标1.对丰富的自然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

2.能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

3.学会观察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重点、难点重点: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

2.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难点:具体分析文章将审美情趣、语言风格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特点。

●设计思想本文体现了郁达夫散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特点,在学习时,主要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通过美读、问题讨论来理解、体会。

文章多用诗句来渲染凸显江南冬景之美,当注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的方式,将学习的意境、笔法在自己的写作中实践起来。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

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

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在苏门答腊秘密杀害。

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出奔》等。

2.《江南的冬景》教学PPT●教学设计●课堂反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煮茗.(míng)蛰.(zhé)居曝.(pù)背亘.古(gèn)B. 赭.(zhě)色间.(jiàn)或给.与(jĭ)涮.(xuàn)羊肉C. 乌桕.(jiù)恣.(zì)意谛.(dì)听剥.(bāo)花生D. 槎桠..(chá yā)正.月(zhēng)月晕.(yùn)绿.(lù)林豪客2.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暖坑萝卜莫名其妙相应成趣B. 绿荫轮廓得失具亡窗临远阜C. 蛰居屋檐乌蓬小船恍然大悟D. 逍遥恣意曝背谈天直截了当3. 选词填空(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的情调。

语文ⅰ苏版第四专项版块一(江南的冬景)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语文ⅰ苏版第四专项版块一(江南的冬景)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第13页
【解析】 (1) “悠闲”指闲适自得。“清闲”指 清静闲暇。 (2)“给与”同“给予”,给。“给以”,给,后 面只说所给事物,不说接收人。 (3)蛰居:像动物冬眠一样长久躲在一个地方,不 出头露面。谪居: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 【答案】 (1)A.悠闲 B.清闲 (2)A.给与 B.给以 (3)A.蛰居 B.谪居
第17页
2.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策略。读完全 文,你以为哪些地方写是实景?哪些地方写是 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心境和情趣? 明确:“曝背谈天”、“午后冬郊”、“寒郊 散步”是实景;“江南雪景”是虚景。作者对 雪景没有作实景描绘,只是引用了古人一些诗 句,表示了诗人悠闲适意心境和高雅诗意情趣。

第10页
【答案】 元宵/云霄 恣意/姿势 惊蛰/海蜇 曝 光/恶徒 香茗/铭记 丰腴/阿谀 赭色/显赫 洞箫/ 萧条
第11页
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 上。 (1)清闲·悠闲 A.对着晶莹雪峰,对着蜿蜒流淌清流,对着飘 飞经幡,对着________牦牛,对着草地上扭动着 肥胖身子旱獭,我们一次又一次按下快门,记住 了川西色达之行美好景象。 B.忙碌训练结束了,但来到纽约易建联不得 ________,一系列秀场等候着他,而作为今年 NBA新秀,这么场面将会是家常便饭。

曝和/huó和泥/hè唱和 jiá夹衣/jiā夹层 yùn月晕/yūn晕头转向 jiàn间或 /jiān中间 bō剥削/bāo剥花生 bào曝光/pù曝背 lù绿林/lǜ青山绿水
第9页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姿









《江南的冬景》教案实录

《江南的冬景》教案实录

《江南的冬景》教案实录《江南的冬景》教案实录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3。

导语: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散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最恰当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郁达夫一起游历江南。

师:其实说起江南,我们就身处江南,这江南的冬景,我们也比较熟悉。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回答,文章写了哪几个画面?生1:曝背谈天[师,就是晒晒太阳聊聊天];寒郊散步[师:能散步这说明什么心情不错,比较悠闲];冬霖景象[师:知道这个霖什么意思吗生1:雪。

师:预习还不够,你这个归纳大概是靠了导与练,没仔细读课文。

生2:雨。

师:怎么知道生2:霖,有久旱逢甘霖么。

];江南雪景;江南暖冬。

师:从这些画面能感受到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生:闲适;和暖;恬静;温润;师:何为“温润”啊?估计说出这个词儿的同学也不很清楚。

你来说说。

生3:就是形容玉的那个样子。

[师:哪个样子?生3指一位同学]就像她这种样子。

[众笑。

]师:呵呵,我这样子行不行不行。

怎样算是要有温度,暖;要有湿度,有水份。

我的比较干。

[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还有?生:一个总特点,明朗。

师:何为明朗“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明朗,包括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五景中的几个片段。

*寒郊散步第5.6节。

l听录音,感知。

l思考完成:1.写了哪些景物;2.景物特点;3.作者的感受;4.运用何种手法?生:芦花(灰白);红叶(乌桕树);草(杂色);桕子(白色)师:还有看不到的呢?青天;和风;阳光…特点,从色彩角度:鲜艳,充满生气。

感受:(原文)“莫名其妙”“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写作指导:工笔描绘(细致),浓墨重彩。

*冬霖景象:一篇优秀的散文往往也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又常常像一首动人的诗。

品读第七段。

l听录音,感知。

l师:这段文字其实暗含了一首小令。

看出来了吧哪首看学案分析。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新)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新)

《江南的冬景》一、导入师:江南(板书:江南),大家看到这个词时,出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什么?生:小桥流水、荷花、采荷的女子师:江南这个词于我于大家既是地域概念,也是时间概念,还是诗意概念。

-----印象中的江南,淡泊明净的流水,绿意阑珊的垂柳,嫣然妖娆的荷花,依山傍水的老宅,长满青苔的灰墙,层层叠叠的粉墙黛瓦,质朴而不失典雅,明艳而不乏韵味。

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晚的天空很希腊”,起初,我也觉得是病句,后来一想,妙极,“希腊”已成为一种气息的特质。

虽是一名词,却大于一切的形容词。

江南一词亦如此。

其实,我发现大家还有老师都把江南定格在了春夏两个季节。

今天,我们随着郁达夫一起走进江南的冬季,看看江南的冬景是怎样的?(板书:江南的冬景)二、整体感知师:早读,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现在,用速读的方式阅读文章,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思考题】(投影)1.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江南的冬景?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学生默读)1.②⑤⑦⑧⑨直接写江南的冬景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印象是:明朗、生机、可爱、迷人、悠闲(板书)三、赏析师:大家找的很准确,我想,这些词只是大概地告诉我们江南冬景的特点,下面,还需要我们更加细致地研读。

(投影)在直接描写江南冬景的这些画面或段落里,你最喜欢哪个?简要鉴赏。

(赏析角度:大家可从景物、手法、细节描写、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作者的感受和你的体会等方面进行鉴赏。

)4个人为一个小组,先推荐一名同学诵读,在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赏析,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师:大家交流的怎么样了?都说说,将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就会产生火花。

(生示意,交流完毕)生:我们喜欢第8段,同桌来读,我赏析。

(一女生诵读,稍显紧张,但听得出她浸润了自己的情感。

)生:第8段引用了许多诗词,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而且这些诗词是按时间顺序引用的。

师:具体分析一下。

生:“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傍晚时分,雪将下而未下;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夜晚“冬宵”;‘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的时候;“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第二天的早晨。

语文ⅰ人版第四专项(江南的冬景)预习学案+当堂练习

语文ⅰ人版第四专项(江南的冬景)预习学案+当堂练习

语文ⅰ人版第四专项(江南的冬景)预习学案+当堂练习预习目标:1、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2、品味文章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3、通过诵读,体会作者于江南冬景中所寄寓的感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预习自测:【一】基础积存1、文学常识郁达夫〔1896--1945〕,原名,字,浙江富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21年完成其处女作短篇小说,1923年写小说和,这是他创作进展的高峰。

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2、给以下画线字注音煮茗煊羊肉蛰居间或曝背铭刻闽粤丰腴乌桕赭槎桠远阜恣意3、识别以下形近字蛰渲恣茗腴蜇暄姿铭谀螫煊咨【二】问题导引1.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2.郁达夫是怎么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3.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请找出并说说好处。

我疑我思:当堂训练:1.在写景散文中加入民俗风情描写,是散文的传统写法,古人笔记大多如此。

“民俗”表达着“民情”,他能特别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

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明白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2、在散文写作中引用诗文,不是一种单纯的嵌入、点缀,它应当是一种“契合”,应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同时也应当增强文章的文化质感。

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其表现的主旨是什么?3、写文章讲究笔法,如《诗经》“六义”中的“兴”,确实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有时候用笔能够“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时候那么能够宕开一笔,再转入正题。

但这些均非闲笔,是立意笔法所需。

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但作者开笔即写北国冬天,文中也一再提到北方的冬景,甚至写到日本人、德国人喜爱徒步旅行的情景,这些是不是闲笔?4、宋人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后序》中写到:“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人之合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

【教育资料】《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生:不冷!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

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

(板书)师:为什么说是“可爱、迷人”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先请大家读1-4节,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江南的冬天的“可爱”的。

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

师:很好。

(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生:这是比较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很好。

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温暖。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很好。

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

(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

(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生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

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

《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

《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作者:冯文莉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1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字词诗句,反复品读美文,学习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能力目标:品读散文,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情感目标: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反复品读文章,感受和欣赏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写景状物表达技巧中的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方法:品读、讨论、点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扣专题,导入新课师: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在这篇文章中,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都让我们感受到北国的风景自然而美丽,因为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他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

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间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人类一直在思考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体味江南的美景。

二、反复品读,合作探究师:江南是孕育作者生命的摇篮,作者在抒写江南冬景时,心中涌动着对这方水土、这方人的热爱。

在品读文章之前,首先了解郁达夫。

(屏幕展示“走进作者”,学生默读)师: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走进这片风景中,就是走进了作者郁达夫的心灵。

那么首先让我们走进江南的冬景,了解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美妙的画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试给每幅画面加一个简洁恰当的标题。

(学生快速浏览,讨论)(找一名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春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师:这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江南冬景的五幅美妙的画面,可谓是画中有景、景中有情。

如果让你去游览冬天的江南,你会选择去哪幅画中游览呢?说说你的理由。

【精选】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苏教必修1

【精选】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苏教必修1

【精选】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苏教必修1【精选】高中语文《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苏教必修1吴敬华学生结合资料了解郁达夫其人,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熟读课文。

1、整体感知,感悟先生人生境界。

2、品味语言,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师导入:郁达夫先生,浙江富阳人。

17岁时留学日本,长达10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创作活动.1933年移居浙江杭州,5年后挟妻儿抵达新加坡,发表了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文章声援抗日斗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这位祖国儿子的英魂永远地流浪在了异国他乡!今天,我们学习先生写于1935年12月1日的一篇文章——《江南的冬景》,一起欣赏先生用饱蘸深情的笔为我们描绘的故乡江南的冬景!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节.生1:读最后一节: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师: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但是声音有点小,另外,写天气的那几句,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下面让我们身穿浅灰色长袍,手拿楠木手杖,脚穿白边黑色布鞋,随郁达夫先生一起漫步江南,领略如诗似梦的人间仙境。

我们能看到江南的哪些景色呢?生2:芦花,红叶,乌桕树,雪白的桕子.师:在我们文章的哪一节?让我们也能迅速的找到去欣赏.那一节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生2:第5节。

那里还有赭色的草.师:“赭色〞是什么颜色呢?是枯黄色吗?生2:不是枯黄色,而是红褐色。

师:为什么不是枯黄的颜色呢?生2:江南冬天是温润的,因此,草色与北方冬天的有很大差异.不仅草叶是红褐色,草根还带有绿意呢!师:我们给这幅图画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生2:〔沉默〕师:我们到江南的什么地方能看到这幅图画呢?生2:郊外。

师:我们什么时间去的?去干什么?生2:冬天午后.去游玩。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2:江南冬郊或者冬郊散步。

师: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ⅰ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一(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1【按】本课是11.19日在高一3班的课堂实录,依照录音整理。

看上去有些琐碎,因为是一般班,需要有耐心。

其二,注重对话交流,探究合作。

有一大半的同学发了言,和老师对话,和文本对话,和问题对话。

教学的本质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地学,而并不是老师讲的如何精彩。

这一节的对话尽管有些碎,但我以为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切实的训练。

教学目标:1、观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领悟作品写景的手法以及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重难点:让学生品评五幅优美的江南冬景图教学方法:对话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二】新授师:江南是一块漂亮的土地,古往今来的诗文有大量描写江南的句子,下面请大伙背几首。

生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补充: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师:郁达夫笔下的江南要紧指哪些区域?生2:长江以南师:包括广东福建吗?生2:所以包括生3:不包括师:什么原因?生3:文中第四小节重点写闽粤,但最后说“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师:你读得特别认真。

作者笔下的江南要紧指江浙一带。

作者写了江南哪几幅画面?在文中标出,并给每一幅画起个题目。

生4:写了三幅:第5小节写江南的树,第7小节,写江南的雨,第8小节写江南的雪。

师:你讲的大致是能够的,但不够准确。

第5小节不仅写了树,还有草。

如“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确实是寒风也吹不倒的”,你说“江南的树”还不够准确。

生4:江南的植物师:有进步,但还不够,因为是给画配题目,那个题目没有美感。

你再认真地读文字,实际上文中就有两个词特别好。

生4:江南冬郊图师:特别好。

有时,好的题目是一步一步锤炼出来的。

师:第二幅图她说是“江南的雨”,确实是第7小节写的。

重点是写江南的雨吗?生5:不是。

写的东西特别多,还写了长桥、树木、乌篷船、酒客和灯光。

师:不错。

那叫什么题目好呢?生5:江南的乡村师:不够,有些笼统。

同时第7节中雨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你没有表现出来。

文中有现成的词,一个极富诗意的词。

生5:微雨寒村师:特别好,正是那个词。

雨是微的,村是寒的,因为是冬天。

第三幅她说是“江南的雪”,能够吗?生5:能够。

那个题目简洁且富有诗意感。

师:实际上,这篇散文不只写了三幅画面,还有哪些呢?我们能够在前后在找找。

生6:第9小节还写了一幅。

叫什么“旱冬”。

师:是写了那个,但那个不能叫题目,最仿佛前面一样,四个字。

生6:叫“旱冬之图”师:不好,和两个字没有多大的区别。

依旧要在文中发觉。

生7:旱冬闲步图师:好。

除了这一幅,还有了吗?生8:还有开头第2节写了“江南的风”。

师:重点写风的吗?生8:还有太阳。

师:有没有人呢?生8:有老人和孩子。

师:在做什么?生8:晒太阳,聊天。

师:用文中的话叫什么?生8:曝背谈天图师:好。

如此五幅图都在我们眼前了。

你最喜爱哪一幅?说出你的理由。

生9:我最喜爱第三幅;微雨寒村图。

给人一种淡雅之美。

师:具体地说生9:雨是微的,特别轻柔,大了就成了暴雨,不但不美,还要成灾。

特别是如此的句子:“门前能够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能够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能够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给人一种朦胧美。

师:什么原因“茅屋里能够添几个喧哗的酒客”?生9:以动衬静,也给人温馨。

师:作者详细描绘了这幅江南微雨的寒村,它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9:悠闲师:准确。

什么原因能悠闲?作者是如何一层一层来写的?生10:因为是冬天,没有多少事。

师:用文中的话如何讲?生10:“秋收过后”。

我来自农村我明白,秋收过后一般没有什么事。

还有,天下着小雨,想做一点事也做不成了。

师:不错。

还有什么缘故呢?生10:没了。

生11:因为“天垂暮了”,更没有什么事,因此便“悠闲”。

师:在如此的情境中,人便“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这正了那句名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因此作者说江南的冬景是多么的迷人。

这一幅画选取了小桥流水三五人家远阜杂树白雨乌篷酒客昏灯。

色彩有白淡墨红黄。

整个画面给人一重淡雅朦胧之感。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我们接着,除了这一幅,你还喜爱哪一幅。

生12:我喜爱第四幅:江南雪景图。

师:你给大伙朗读一下这一节。

生12:我特别喜爱雪,作者引用的四首诗特别的美。

师:作者没有直截了当写江南的雪,巧妙地引用了四句古诗,勾画了四幅江南冬雪图。

这四句诗的顺序能够调换了吗?生12:不能。

因为是按时间顺序的。

第一个是日暮时分,第二个是冬宵,说明是晚上。

第三个是深夜吧,因为是“更深人静”,第四个是“第二天的早上”。

师:说的特别好,看的特别认真。

有时答案就在文字中,我们在做阅读题时,千万不能离开文本而凭空想像。

这四幅雪景图特别美,你能给每一幅起个题目吗?生12:第一个叫江南暮雪图,第二个叫江南晚雪图,第三个叫江南夜雪图,第四个叫江南早雪图。

师:这是依照时间来起的,还能够,只是还少了一点美感。

下面我们来完整地观赏一下这四首诗:【一】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今后临的时侯,我盼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这首诗表现了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二】元朝诗人里何中《辛亥元夕》顽坐故贪黙,忽行时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时序鬓发改,人家童稚喧。

街头试灯候,不到郭西门。

所选的句子是说“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空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的酒香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

给人一种宁静优美。

作者在引完了诗后说“那么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调戏酒姑娘”是什么意思?生13:是指雪特别大,雪花和梅花都飞进了酒杯。

师:雪大吗,诗中明明说“微雪酒香村”。

生14:是一个侍女要陪酒?〔全班大笑〕生15:我想是在做着一种喝酒的游戏吧。

师:大伙都没有说到要害。

你注意前面的句子“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是说在这有雪有梅有月的晚上,会怎么样呢?生16:如此的夜晚是特别美好的,假如能喝点酒会更好。

我明白了,这句话是说喝酒喝得特别尽兴,“调戏”应是尽兴的意思。

师:对。

酒姑娘是一种拟人的说法。

还有一个问题,雪和月如何会同时出现呢?是诗人夸张的说法吗?生17:不是。

并不一定指同时。

是说一个雪停后的夜晚。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面说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是指雪晴后的景象。

师:你说得特别好,读诗不能太死板了。

【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天色差不多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大概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

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

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四】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本来是做数枝梅,写好后齐已给当时的大诗人郑谷看,郑谷看完后建议把数枝改成“一枝”,齐已特别的叹服,什么原因呢?生18:因为“一枝”正是突出了“早”,后来齐已称郑谷为一字师。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生19:雪后冬晨的惊喜师:第一幅图让营造了一种悠闲的氛围,让人向往。

第二幅是宁静优美,第三幅让人觉得亲切和温暖,第四幅给人以惊喜。

因此作者说江南的冬景是漂亮的,你看,江南的冬景多么让人向往。

作者选用的是不同时期诗人的作品,不同时段的四幅画,但我们能够把它连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卷: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差不多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间或会传来几声犬吠,到了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截了当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这一次他的写景是妙用诗句。

同样是写冬雪,不同的作家是不一样的,下面来看看老舍是如何写雪景的。

〔投影《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看起来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如此,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看起来被风儿吹动,叫你盼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看起来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确实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他和郁达夫有什么不同呢?生20:《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截了当的描写。

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虚实结合。

师:下面我们接着赏析他的江南冬景美图。

还有哪一幅图美?生21:第二幅江南冬郊图。

最打动我的是色彩,能够说是色彩斑斓,有白色的芦花,红叶,白色的乌桕,赭色和绿色的草。

师:这但是冬天,这一种景象表达了江南冬景的什么特点?生21:美师:江南的冬景都美,说具体一点。

生21:有生气。

师:对,那个地方作者正是告诉我们江南的冬郊色彩亮丽、富含生气。

第一幅图想表达什么呢?在冬天晒太阳有什么好说的?生22:第一幅图是在写完北国的冬景后说的。

北国的冬景是一种蛰居,江南的冬景里老人和孩子靠在墙根晒太阳,给人特别温馨。

师:你见过如此的场景吗?生22:见过。

小时候,过年前后,我就喜爱和外婆外公靠在老家的墙根晒太阳,现在想想真的特别温馨。

师:因此郁达夫说“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特别么?”,还有最后一幅“旱冬闲步图”,作家想表达什么?生23:快活逍遥。

师:你看,江南的冬天是温馨的,是充满生气的,是悠闲的,是迷人,是漂亮的,是迷人的,是快活逍遥的。

我们真庆幸生活在江南。

难怪韦庄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