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爱为校训的校园文化
李大学校简介

李大小学简介一、基本情况李大小学创建于1947年,学校有着6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几代师生的辛勤努力,学校形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热情、务实、求新”的教风,“勤学善思、博学多能、强身健体”的学风,在申中乡已成为一所“教学质量高,学生负担轻,社会声誉好”的优秀农村小学。
李大小学地处湟源县城关镇和申中乡结合部,所在村现有农户472户,全村总人口为1970人。
学校占地面积9亩,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其中教学设施占733平方米,生活设施占300平方米。
操场面积800平方米。
学校绿化面积400平方米,绿化率为38%。
目前,学校有8个教学班,302名学生,其中住校生76人。
教师18人(包括2名学前教师)。
全校教师平均年龄为41岁,35岁以下青年教师5名,占教师数的31%;小学高级教师10人,占教师数的62.5%;其中本科学历3人,占教师数的18.75%,大专学历10人,占教师数的62.5%,高中学历3人,占教师数的18.75%。
十一五期间,学校争取项目资金35余万元,多方集资15余万元,学校投入25余万元,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先后装备了微机室、电教室、图书室和班班通,修建围墙165米,硬化校园1500多平方米,绘制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墙100平方米,修建60平方米的厕所一座,封闭学生宿舍30平方米。
学校还给每一位教师配置了微机,并构建了具有李大小学校特色的小型校园网,在方便教师备课的同时,实现了校园内的资源共享。
近年来李大小学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齐全,为了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学校还开设了第二课堂,成立了手工制作、美术、书法、舞蹈等课外活动小组。
尤其是在二胡走进课堂方面尤为突出。
从2006年以来,学校特聘县上技艺高超的二胡演奏者作为学校二胡特色班的指导教师,几年来先后有近百名学员参加了练习,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让李大小学的学生们有了一技之长,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
校训释义

学校简介(补)校训博学至爱厚德明理校训解析校训乃一校之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体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我们将用校训精神构建校园文化,用校训精神激励全体师生:博学至爱,担民族重任;厚德明理,做时代主人。
校训:博学至爱厚德明理“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意谓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
“至爱”:出自古语“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意谓成就“苍生大医”者必有至纯至真至诚之爱心。
至,是极致的意思。
至爱,可理解为爱的最高境界。
至爱就是倡导我们要以一颗感恩的心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爱人类、爱大自然。
“博学、笃行”源自?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意思是要广泛学习,亲自实践。
厚德,源出《易经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得品德,完备的人格,承担建设国家的重担。
崇德尚美,务实图强,创新致远。
以“厚德”为训,体现以德为首,以德治校。
“明理”:古人云“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我们提倡明理,就是主张学生通过读书求知,明白什么事值得去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讲究礼节、礼仪、礼貌,行为举止大方、得体、适宜。
明辨事理,讲清道理,探求真理。
“礼”是学生现在和未来“行”得法则。
明理就是要求师生能做到诚实明理,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做到心中有他人,做高尚的文明人;心中有祖国,做爱国的中国人;心中有理想,做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厚德和博学是德和智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升华,方能德才兼备。
砺志与笃行则是理想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必须有理想作为航标,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走进校门,你就会看到教学楼墙体的上方有一个显赫的标志,那就是我们实验学校的校徽,圆形构图浑然一体,象征着全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标志是由字母“Y”和“M”为元素创创意而来,取玉门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了“玉门油田外国语实验学校”,标志的外型似一个正在看书的学生,图案商贩的红色的圆象征着旭日东升的太阳,意味着键入学堂的学生有如阳光般灿烂的未来,绿色寓意着教育事业的园丁雨露对学生的培育之恩。
福州第十八中学简介

“自强丌息”,出自《易经》之乾卦。 乾卦的物象是天,对天的理解是:“天行 健”,从“天行健”引申出来的卦德是: “君子以自强丌息。”此语蕴涵了“天时” 不“人和”的完美结合,博大精深。以 “自强丌息”作为校训,诠释了半个多世 纨以来,十八中丌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的奋斗历程。这种精神拥有无限的力量和,是教师德不才的综合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 • 仁爱: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美德 和天职。 • 博学:指教师应遵循教书育人的本质规律,熟练掌握知识 传授的方法和驾驭课堂的技艺。做学生知识的传授 者,学生道德的引导者和学生思想的启迪者。 • 严谨:要求教师教学、治学态度必须严肃谨慎,遵守学术 规范。 • 合作:教师应相互团结协作
校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校风是大学之魂,是广大师生立身处世、授业求学应自觉恪守的道德 规范,同时也是校园人文氛围的凝结不升华,它是一股潜在的教育力量,它 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濡养。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教风”和“学风”。我们的 “教风”是“仁爱、博学、严谨、合作”;“学风”是“尊师、守纨、乐学、 多思”。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 • 团 结:是指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共同完成目标。它是学校战 胜困难、超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 进 取:要求师生丌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追求卐越向上。 • 求 实: • 创 新: 要求努力去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本质和真理。 在现实工作中,要求师生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更要具有创新意识。 因为,创新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更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 学校精神: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和谐
• 校
• 校 • 教
训:明德尚行 自强丌息
风: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风:仁爱、博学、严谨、合作
• 学
风:尊师、守纨、乐学、多思
上犹县第二小学办学特色及亮点汇报

学校工作特色亮点我校按“学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 教师—-注重素质,教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思想,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六年的努力,初步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工作亮点。
特色亮点一一校一品,打造仁爱校园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环境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活动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
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大力践行“仁爱教育”,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培育精神文化品牌;推陈出新,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奠定环境文化基础;群策群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丰富活动文化内涵;量化考评,推进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环境优美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学校本着“追求高品质、营造高品味”的建设理念,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校园环境。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每一处景点都体现文化内涵,彰显教育与环境的和谐之美.踏入二小的美丽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达4。
5米、重达16吨的孔子雕像。
这尊雕像由质地细腻、光泽润滑的泉州白大理石雕塑而成.学校绿化达到“上有大树遮阳、下有草皮覆盖、间有花草点缀、点有奇景可观”的园林化建设格局,营造了和谐、优雅、舒适、宜人的育人环境。
同时学校还通过大投入,兴建了气势雄伟的爱心广场,打造了书香四溢的爱心书吧,构建了蕴意深远的楼道文化,建设了高端大气的荣誉展厅,装饰了温馨清新的爱心家园。
现如今,一所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园林式校园正扎根于上犹这片红土地上,并绽放出美丽的容颜。
优美典雅的校园环境、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如诗如画的文化景点、生机盎然的园林绿化、宽敞明亮的教室、明快舒适的办公室,让校园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全体师生仿佛置身于整洁舒适、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花园中。
打造文化特色培育校园精神

打造文化特色培育校园精神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与基石,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就要注重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中小学要实现特色发展,核心是要培育良好的学校文化”。
近几年来,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校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开创性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以“尊重合作博学健体”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基”为德育核心,以“德育课系列活动”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校园环境特色化、经典诵读特色化、德育系列特色化、‘人文’评价特色化”的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育人层次,大力培育“务实创新、合作分享、忠诚奉献、执着拼搏、争先创优”的校园精神,让师生发展达至个性之美,和谐之美,实现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品位不断提升,现已成为一所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
1校园环境特色化,团结协作讲奉献。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隐性熏陶和启迪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道德行为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作用。
因而,我校特别注重环境建设,发动全体师生动手布置校园,广大师充分发挥生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各自才华,精心创作校徽、校歌、校训、校旗,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
学校重视人文环境建设,通过视屏广播、黑板报、主题壁画、文化走廊、花树标签等有效的校园文化载体,使学校的一花一草,一砖一墙都成为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资源。
学校还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布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导行语;在连廊柱子上张贴《弟子规》,营造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
在绿树下、碧草间、拐弯处、走廊尽头悬挂了从师生间征集的优秀文明礼仪用语及主题语言,如:“用微笑传递文明,用和谐温暖一小”、“我是文明小标兵”、“礼貌让你更受欢迎”、“手牵手共建和谐校园,心连心同做文明师生”等;在各层的教室走道,挂上师生优秀书画作品;楼梯拐弯处贴有“轻声、礼让、慢步、右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一小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等宣传牌,发挥着巨大的无声教育功能。
校训含义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符合本校办学宗旨、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关键词语。
从我校档案馆珍藏的现有校史文献可知,我校自1896年创办以来,校训的词语曾有过多次更动,存在着某些差别。
但这些校训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连贯性。
1909年(宣统元年),学校颁布校训及其解释,校训为四个字,即:勤,俭,敬,信。
1925年11月,柴骋陆先生在《南洋旬刊》上撰文认为,如果1897年(光绪23年)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可作为学校校歌的话,那么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的《四勉歌》作为"校训亦无不可"。
《四勉歌》分为四唱段,关键词语是:和厚,肃静,勤奋,整洁。
1933年4月9日,交大三日刊社出版《国立交通大学工业铁道展览会特刊》(第11号)。
在有关这次展览会的新闻报道里,提到文治堂讲坛上悬挂的校训,即:"精勤,敦笃,果毅,忠恕。
"与宣统时代的校训在表述上有了差别。
遗憾的是,目前尚难确定这则校训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当时,这则校训还写成篆书,铸造在圆形校徽的中央,提醒交大学子永志不忘。
在1937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上,人们看到新的校训,即: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将"1933年校训"的4个词语扩充为8个词语,即增添了"求学,励志,力行,任事"4个词语。
这8个词语既有独立的思想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1937年《交通大学一览》公布的校训。
精勤求学精勤:指专心勤勉。
《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
遂见亲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解》:"郗愔(yin)信道,甚精勤。
"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
求学意为探求学问。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注中引述"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中国中小学名校校长办学理念

1、北京小学办学理念学校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不断改善管理与服务形象,把学校办成首都基础教育示范性学校。
2、北京市史家小学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办学宗旨:三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3、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办学理念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走向成功奠基4、北京市进步小学办学理念办学宗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办高水平的小学教育。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自主,促进师生双发展。
办学目标:追求卓越,追求质量。
创一流学校、育优秀人才。
办学思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研领先、全面发展、办有特色。
办学特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体育教育5、北京北礼士路第一小学办学理念共同愿景:“用激情唤起激情,让每个师生都发光,让每个家长都满意”办学理念:和谐、主动、创新、发展”办学思路:特色立校,人才促校,科研兴校,和谐强校,依法理校。
办学主题: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以墨联社,以墨温家培养目标:我大气、我正气、我雅气、我锐气6、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改革、选择、发展、和谐7、北京西城区裕中小学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8、北京首汽燎原小学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弘扬奋发图强的首汽精神, 培养素质优良的合格公民.办人民满意学校校训:团结、文明、务实、创新。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办学思路:以规范促进步,以改革促发展办学思想: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管理赢校、科研兴校、特色优校、服务荣校。
9、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办学理念自主和谐幸福10、北京市东城区春江小学办学理念同心同行同乐11、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中心小学管理模式:寄宿、走读双轨制管理。
办学宗旨: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办学理念:共同呵护童心,同心哺育童心,同心发展同心。
办学目标:让学生更喜欢,让家长更满意,让教师更自信,让社会更认可,让学校充满智慧。
校风校训5篇[修改版]
![校风校训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16bad058fb770bf68a5549.png)
第一篇:校风校训关于公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的通知各部门:为进一步明确我校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开展了征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的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在广泛征集、认真遴选、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最终方案,现予以公布。
一、校训:自强奋进二、校风:求实创新三、教风:敬业厚生四、学风:明德善学五、校标:(见附件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是学校所遵循的价值追求和倡导的教育理念,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体现着学校的内涵。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的确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树立形象、塑造品牌、凝聚力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望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熟悉内容,理解内涵,努力塑造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敬业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附件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释义一、关于校训——“自强奋进”的释义“自强”一词,源于《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意指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如大自然日月运行不息那样,自我努力、奋发图强。
“自强”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
“自强”,是一种自我激励、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一种不甘人后、追求卓越、永争一流的时代精神。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
”“自强”是一种不畏困难的勇气,顽强拼搏的意志,自尊自信的品格,它能够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目标和志向,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
“奋进”一词源于三国时期曹植的《蝉赋》:“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
”“奋”者,振作而鼓劲,“进”者,不停步,不停顿,勇往直前。
“自强”当“奋进”,“奋进”靠“自强”。
将“自强奋进”作为我校的校训,寓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师生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而不懈追求,开拓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打造“仁爱”校园文化
“近年来,该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以“大仁于心、大爱于行”为主题,以“优秀、勤奋、奉献、快乐”为内涵,创响“仁爱”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漫步在校园,处处可感受到“仁爱”理念的彰显。
精心打造的仁爱文化庭园,古典大气的仁爱理念墙,以及“苌弘园”“孔子园”“学子园”“六艺园”四大主题园,一园一典故、一园一故事,让每一位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被传统文化和文明理念滋养。
在仁爱文化庭园里, “仁爱十佳少年”专栏橱窗格外引人注目。
”。